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鱼的名言故事

2022-10-25 13:04 作者:语文梦工场 围观:

《庄子》经典名言200句详解: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语文梦工场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鱼的名言故事1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名句的诞生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1,以生为脊2,以死为尻3,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4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大宗师

完全读懂名句

1﹒首:开头、初始之意。2﹒脊:梁脊、栋梁。3﹒尻:音kāo,背脊尾部之处,引申有终点、尾端之意。4﹒友:动词,与人为友。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互相说道:“谁能把‘无’做头,把‘生’做脊梁,把‘死’做尾,能知道生死存亡是一体的人,我就与他做朋友。”四个人相顾而笑,内心同气相通,于是结成好朋友。

自埋于民,自藏于畔

名句的诞生

孔子之楚,舍于蚁丘之浆1。其邻有夫妻臣妾2登极3者。子路曰:“是稯稯4何为者邪?”仲尼曰:“是圣人仆也。是自埋于民5,自藏于畔6。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7者也,是其市南宜僚邪?”

——则阳

完全读懂名句

1﹒蚁丘之浆:蚁丘,山名;浆,卖浆人家。2﹒臣妾:战国人男女多自称臣妾。3﹒登极:指登上屋子最高处,即屋顶。4﹒稯稯:音zǒnɡ,人众聚集的样子。5﹒自埋于民:埋,隐藏。此句谓隐于民间。6﹒自藏于畔:畔,田埂。此句谓隐于田园。7﹒陆沉:此处指无水而沉,喻隐者。

孔子到了楚国,住宿在蚁丘的卖浆家。他的邻人有夫妻男女都爬到屋顶观望,子路说:“这里挤着一堆人要做什么?”孔子说:“这些人是圣人的仆人。他自隐于民间,自藏于田园。虽然声名沉寂,志向无穷,虽有所言论,而内心却凝寂无言,和俗世相反而心不屑与世俗同流。是在尘世自隐之士,应该是市南宜僚吧?”

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名句的诞生

子桑雽1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2与?林回3弃千金之璧,负赤子4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山木

完全读懂名句

1﹒子桑雽:人名,雽音hù,或作雩,音yú,隐者名。2﹒假人之亡:假,国名也;亡,灭亡也。3﹒林回:假国灭亡后,其逃民之姓名。4﹒赤子:初生的婴儿。

子桑雽说:“你没有听说假国人逃亡的故事吗?林回舍弃价值千金的玉璧,背着婴儿逃走。有人说:‘是为了钱财吗?婴儿的价值很少;为了累赘吗?婴儿的累赘更大。舍弃了千金的玉璧,背着婴儿逃走,是为什么呢?’林回说:‘我和玉璧是利的结合,我和婴儿是天性的关联。’以利而结合的,受到窘迫祸患的时候,就互相遗弃了;以天性相关的,遇到窘迫祸患的时候,就互相收留了。互相收留的和互相遗弃之间,相差得很远。”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名句的诞生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1;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2。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山木

完全读懂名句

1﹒醴:美酒。2﹒绝:断绝。

君子的交情淡薄如水一般,小人的交情却甘美如甜酒;君子淡薄却亲切,小人甜蜜却容易断绝。所以凡是没有缘故而结合的,往往也没有缘故就离散。

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

名句的诞生

子贡反1,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临尸而歌,颜色2不变,无以命之,彼何人者邪?”孔子曰:“彼游方之外3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4矣。”

——大宗师

完全读懂名句

1﹒反:返回。2﹒颜色:脸色、表情。3﹒方之外:以方代指礼教方域之外。4﹒陋:固陋、鄙野。

子贡回去之后,将这件事情告诉孔子,说:“他们是什么人呀?居然不用礼仪修饰德行,且赤裸裸地表现于外,竟然对着尸体唱歌,而脸色不变,实在令人无以言之,他们究竟是哪种人啊?”孔子回答:“他们是游于礼教方域之外的人,而我是游于礼教之内的人。方域之外和方域之内彼此互不相关,而我竟然叫你去吊唁,这是我的疏漏啊!”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

名句的诞生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渔父

同类相求,同声相和,许多同类事物之间互相存在相互感应作用,这是自然的规律。

名句的故事

在《庄子·徐无鬼》中描述了声音共振的现象:“于是为之调瑟,废于一堂,废于一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是说在堂室放置着瑟,拨动一弦发宫音时,其他相应的弦也随之振动发出宫音。由此而领悟出“同类相感,同声相应”的道理,并认为这是事物固有的属性,是“固天之理”。这种认识被古人普遍接受,成为一种基本的音乐常识。《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和《史记》等都用这种观点解释声音共振现象。基于对大量声学现象的观察思考,古人逐步从感性经验提升为初步的理性认识,由原本单纯的物性之理,提高为做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说:“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意思都是说志趣相同的人自然会结合在一起。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

名句的诞生

贫也,非惫1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2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3也,揽蔓其枝而王长4其间,虽羿、蓬蒙5不能眄睨6也。及其得柘棘枳枸7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8,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山木

完全读懂名句

1﹒惫:委靡、疲倦。形容精神极度疲困的样子。2﹒非遭时:生不逢时,遭逢不能伸展抱负的时代。3﹒柟梓豫章:统指高大的树木。柟,难。4﹒王长:自大、称雄。王,音wànɡ。5﹒羿、蓬蒙:羿是后羿,蓬蒙是后羿的弟子,皆为古代善于射箭的人。6﹒眄睨:音miǎnnì,斜视、轻视。7﹒柘棘枳枸:统指有刺的树木。柘,zhè。8﹒悼栗:害怕到发抖。

我是贫穷,不是疲惫。读书人不能实践道德理想,才叫做疲惫;穿着破旧衣鞋,是贫穷,而不是疲惫,这是生不逢时啊!大王难道没有看过跳跃的猴子吗?当它处在柟、梓、豫、章这些大树时,拉着树枝称雄的模样,就算是后羿、蓬蒙这样的射箭手也不能轻视它。当它处在柘、棘、枳、枸这些有刺的树木时,就要小心走路、顾前顾后,还会害怕到发抖,这并不是它的筋骨变得僵硬不柔软,而是所处的情势对它相当不利,无法表现它的才能啊!

唇竭则齿寒

名句的诞生

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1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2圣人,纵舍3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夫川竭4而谷虚,丘夷5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胠箧

完全读懂名句

1﹒竭:无、亡之义。2﹒掊击:抨击、打倒。3﹒纵舍:释放。4﹒川竭:川流枯竭。5﹒丘夷:丘陵夷平。

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所以圣人有利于天下的少而危害天下的多。因此说嘴唇没了牙齿便感到寒冷,鲁国的酒淡薄而让赵国首都邯郸被围,圣人所生之地却是大盗所起之处。唯有打击圣人、释放盗贼,天下才得以太平。就好像溪谷空了,河流便干枯,丘陵夷平,深渊便被填满的道理一样。圣人死了,大盗就不会兴起,天下便会太平无事了。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名句的诞生

惠施多方1,其书五车2,其道舛驳3,其言也不中4。

——天下

完全读懂名句

1﹒多方:指各方面的学问都有涉猎。2﹒五车:形容书多。此指惠施的著作很多。3﹒舛驳:杂乱不纯。舛,音chuǎn。4﹒不中:不恰当、不合适。

惠施各方面的学问都有涉猎,他的著作有五部车那么多,他所讲的道理驳杂不纯,他的言论也很不恰当。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名句的诞生

天下莫大于秋毫1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2,而彭祖为夭3,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

——齐物论

完全读懂名句

1﹒秋毫:动物到了秋天更换新毛,比喻最小的细毛。2﹒殇子:人生下来还在襁褓中就死了,叫做殇子。3﹒夭:短命的人。

天下没有比秋毫的末端更大的东西,而泰山却是小的;没有比未成年死去的人更长寿的,而活八百岁的彭祖却是短命的早亡者。天地万物都和我们同生于无,都与我同为一体。既然已经说过合为一体,还能再说什么呢?

得鱼忘筌;得兔忘蹄;得意忘言

名句的诞生

筌1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2;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外物

完全读懂名句

1﹒筌:捕鱼的网。2﹒蹄:捕兔的器具,用来绊兔的脚。

渔网的目的是捕鱼,有人捉到鱼后便舍弃渔网;捕兔兽具的目的是抓兔子,有人抓到兔子后便丢下捕兽器;字句言词的目的是传达思想,有人了解意思后便可以忘记文字。我怎能遇到可以忘记文字的人而和他谈谈呢?

名句的故事

文中得鱼忘筌、得兔忘蹄,捕到鱼就忘记渔网、抓到兔就丢掉捕兽器,后人便用这两句成语形容一个人达到目的之后,就忘记当初赖以成功的方法。这与“过河拆桥”的意义很类似。

而“得意忘言”这句话是庄子真正要表达与探究的重点。文字语言之于思想,就是一种“工具”,一旦掌握文字语言传达出来的思想、意境,就无须拘泥在文字语言上,根据其意涵尽情发挥,人才能够活得豁达逍遥、无拘无束。换句话说,“得意忘言”就是体悟的境界,体悟一个道理之后,语言反而成为一种障碍。

魏晋时代的玄学大师王弼,曾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周易略例·明象》)有“意”才会有“象”,“象”是景象或事物的外表,而“言”就是来阐述事物的外表。所以他又说:“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因此,语言就是用来说明事物的外表,了解事物之后,就可以把语言文字忘记;事物的外表为了显它所内含的意义,掌握意义之后,就无须在乎事物的外貌了。这就是王弼有名的“得意忘象”,意思是说,不拘泥于事务的表象而得其深意。

历久弥新说名句

明朝《荆钗记》中有一小段:“愿他独占魁选,荣显。母妻封赠受皇宣,门楣显,姓名传。得鱼后,怎忘筌?”意即高中状元后,母亲、妻子都可以受到册封,门第也会显赫,姓名也会被传诵,一个人岂能够抓到鱼就忘记渔网呢?

魏晋时期,“得鱼忘筌”更成为人们探究佛理中重要的修行功夫。《高僧传》记载:“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守滞文,鲜见圆义。若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矣。”意思是说,很多人在读佛经的过程中,过于在字面上锱铢必计,而无法掌握经文的真正意义,因此抓到义理后就舍弃字句的片面解释,才可以悟道呀!这也是中国本土起源的禅宗追求的“顿悟”之道,“得意忘言”才能够把握机锋之所在。

五柳先生陶渊明有首《饮酒诗》,其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在东篱下采菊,由于十分投入,当抬头时,已看到夕阳西下的南山,看到飞鸟也将归巢,整幅画面似乎欲言又止,因为作者的心灵已经与身旁的大自然融为一体,想要多做点解释,仿佛又过多赘词,所以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鱼的名言故事2

关于钓鱼,有很多名人都曾说过一些名言,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钓鱼是一项高尚的娱乐活动。——贺龙

钓鱼可以陶冶性情,潜移默化的治好你的急性子。——贺龙

轻波垂钓叟,旭日弄潮童。——叶剑英

观钓颇逾垂钓趣,种花何问看花人。——叶圣陶

烟波之天去垂钓,湖光山色眼尽收。空气新鲜头脑清,鱼儿拒诱不上钩。——罗瑞卿

垂钓是一项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活动,尤其对脑力劳动者来说,在紧张的工作的余暇,持竿垂钓一番,对调节大脑功能,消除疲劳,大有裨益。——李瑞环

垂钓是一项陶冶情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工作之余,置身风景秀丽的大海之滨、江河湖畔,呼吸新鲜空气,沐浴充足阳光,实在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幸事。——王震

一个钓鱼者的首要的品格,不以钓多少鱼来衡量乐趣。——丘吉尔

钓鱼的乐趣不在于把鱼抓到手,有的人甚至把钓上的鱼再放回河里,甚至一条鱼可以钓上几次来,这有利于资源保护……——查尔德

钓鱼是艺术。——阿尔萨克·威而顿

你去钓鱼,你就会全心投入,什么也不想,精神专注,心旷神怡。当你钓到鱼,你高兴,你快乐,你兴奋,在不知不觉中会给你带来极大的好处。——小西和人

钓鱼没有国界。通过钓鱼认识结交许多人,大家一起交流,成了好朋友。钓鱼人渴望和平,如果有战争就没有钓鱼。——小西和人

想一天快乐,那宰一只鸡;想一个星期快乐,那就杀一头猪;若想一生都快乐,你就去钓鱼吧!——小西和人

以鱼为媒,以钓会友。——小西和人

有鱼的名言故事3

庄子名言85句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3.“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外篇·天地》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10.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庄子·列御寇》

13.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1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15.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1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1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8.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19.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2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21.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22.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2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25.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2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2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2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29.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 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3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31.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32.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33.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 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34.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35.夫大道不称 ,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 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36.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

37.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3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 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39.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

40.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 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41.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 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42.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43.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 ,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44.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45.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4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47.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48.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49.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

50.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51.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 ,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人间世》

52.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53.绝迹易,无 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54.朝受命而夕饮冰。《人间世》

55.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人间世》

56.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间世》

57.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58.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 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59.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德充符》

60.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德充符》

61.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62.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大宗师》

6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64.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骈拇》

65.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骈拇》

66.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骈拇》

6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68.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69.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胠箧》

70.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胠箧》

71.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72.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73.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74.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75.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76.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庄子·外篇·天地》

77.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7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外篇·秋水》

79.“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外篇·秋水》

80.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81.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82.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83.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杂篇·天下》

84.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85.“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