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水浒传的代表故事有

2022-10-24 19:24 作者:齐鲁壹点 围观:

「水浒漫谈」卢明专栏 | 从三个女头领看梁山将的英风豪气,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齐鲁壹点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水浒传的代表故事有1

文/卢明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有人说,《水浒传》与《红楼梦》相比,用于女人的笔墨很少很少,尤其是对三位女头领的描写,更是远不及对那些男头领的描写精彩。这话说得是,相对来讲,《水浒传》在这方面下得笔墨确实不算大。即便是这样,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身上,看到梁山好汉的英风豪气。

她们首先是女儿身,有女人的风韵。《水浒》对孙二娘的描写有这样的话:“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露出绿纱衫来,头上黄烘烘地插着一头钗环,鬓边插着些野花......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写顾大嫂:“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个时兴川镯”。写扈三娘:“蝉鬓金钗双压,凤鞋宝镫任踏。连环衬红纱,乡带柳腰端挎......天然美貌海棠花”。

她们又是特别的女人,特别就特别在不象一般女人那样娇羞柔弱、潜心于针织女红,而是喜欢使枪弄刀,她们带着一般女子所不曾有的风风火火、泼泼辣辣的性格。孙二娘:“眉横杀气,眼露凶光”,她一边说着粗话,一边“先脱去了绿纱衫儿,解下了红绢裙子,赤膊着便来把武松轻轻提将起来。”顾大嫂:“生来不会针线,弄棒枪当女工”,“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庄客腿”,“三二十人近他不得,夫孙新这等本事也输与他”。扈三娘:“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一骑青鬃马上,抡两口日月双刀。”,“轻舒猿臂,将王矮虎提离雕鞍,活捉去了。”她捉了王英,接着与欧鹏大战,仍然越战越勇。也只有林冲这样的武艺最高的人,才能胜过她。

天生的女人味,豪侠的英雄气,在三个人身上,是共通的。另一方面,三个人出身和生活经历不同,性格、行为也有差异。

孙二娘,出身于剪径的强盗家庭,自幼受其父的影响一定很深。所以,与菜园子张青一起在十字坡开黑店,杀人夺财,做人肉包子,在她那里干得都那样心安理得。我觉得,水浒传对她的描写,说得上精彩的,还在她的语言上。由于她生来就在粗俗的环境中,所以,虽为女人,却满口粗话,这正符合她的身份。也正是由于开店,结识了武松、鲁智深等人,为后来去二龙山并最终走上梁上提供了便利。如果说梁山自晁盖时代开始便转向替天行道的正路的话,那,孙二娘、张青这样的人,便是在起义队伍中得到改造和提高,才成为真正的将领的。

顾大嫂也是开酒店的,“家里又杀牛开赌”,但未有杀人劫财的记录。只是为了救表弟解珍解宝,才不得不杀人后投奔梁山。她的老公孙新是军官子孙,她的大伯哥孙立,还是本州的提辖官,有这样的家庭背景,自然比种菜园子的张青要讲究些。但,顾大嫂也是一个十分泼辣且粗鲁的人,也只是这样,才显出她的英雄本色。为了救解珍解宝,孙新提出劫牢,她急不可耐,提出“今夜便去”。邹渊提出劫牢后投奔梁山,顾大嫂更是态度坚决:“最好!有一个不去的,我便乱戳死他!”她这样说,也真的这样干。当孙立说道:“我是登州的军官,怎地敢做这等事?”时,顾大嫂急了:“既是伯伯不肯,我今日便和伯伯并个你死我活!”身边便挈出两把刀来。

有人说,在《水浒传》描写的女人中,扈三娘最有品位,这话一点也不假。与孙二娘、顾大嫂相比,扈三娘出身于大户人家,从小受诗书礼仪的熏陶自然多得多。这样一个高大俊美的姑娘,又练得一身好武艺,其武艺之高,不止远远高于她的丈夫王矮虎,而且高过其他许多梁山的头领。她在一百零八将中的排名远远高于顾大嫂和孙二娘。她那跨马挥刀的身姿,会倾倒许多英雄。想来,扈三娘的言谈举止、心计和人品,都会在顾大嫂和孙二娘之上。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塑造过一些令人起敬的女英雄的形象,比如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等等。《水浒传》中这三位女英雄的成功塑造,丰富了中国古代女英雄的画廊,是件很可喜的事情。这些女英雄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中国,不只男性有英风浩气,女性也有英风浩气,女性达到了英雄的标准,会比男英雄更让人信服和喜爱。

在梁山队伍中,女性绝不限于这三位,在那些被称为喽啰的人中,还应当有不太少的女人。尤其是在后勤等方面的职事中,应当有女人存在。只是《水浒传》把笔墨都用在对将领的描写上了,而将领中的女性,仅就这么三位。这三位,只所以能成为将领,自有她们的功勋,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而我们需要想到的,是她们只是梁山众多姐妹中的代表,她们以及那些与他们一起随梁山队伍征战的女士们,与男人共同支撑着梁山的事业。

作者:卢明,男,1960年生人,笔名黄河入海。郓城县委退休干部,郓城县作家协会主席,县诗词学会会长。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菏泽学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郓城县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在《光明日报》《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多种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散文100余篇、小说20余篇、诗词诗歌1000余首,其中《菏泽赋》在《光明日报》发表。著有《正话水浒》《水浒印象》《好汉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书籍六部,主编《郓城文学作品选》《郓城文韵》《水浒别传》《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泽电视台主讲水浒文化十三期。

壹点号心梦文学

水浒传的代表故事有2

文/卢明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水浒传》开头,讲了一个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的版本标为楔子,有的版本标为第一回。

故事是这样的: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宋仁宗驾坐紫宸殿,宰相上奏说京城瘟疫盛行,请皇上赦免罪犯,减轻赋税,以禳除天灾。天子准奏,一面赦天下罪囚、免民间税赋,一面让人在京城修设好事禳灾。不料瘟疫没消,反而转盛。参知政事范仲淹提议让张天师前来京城修设罗天大醮。“醮”是道士祭神的仪式。“罗天大醮”是最为隆重的祭神仪式。徽宗派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请张天师星夜临朝,祈禳瘟疫。

那么,张天师何许人也,他怎么有那么大的法力呢?

张天师是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道陵及其后代继承者的通称。张道陵本来是江苏丰县人,后来进入四川传道。传说张天师的第四代孙由汉中迁到江西龙虎山,由宗亲世代相传,由于各代继承者都姓张,所以,都可以称“张天师”。按照道教的说法,张天师降妖伏魔很有法力。当年太上老君派他降服四川一带的各种妖魔,保住了当地的平安。看来,历代的道众,都信他们的天师可以伏魔降妖。

洪信带了几十个人,直奔龙虎山。龙虎山上下人等把洪太尉接至三清殿上。这时洪太尉才知道天师并不在殿中,而是住在山顶一个茅草庵中,洪太尉只好亲自上山去请。在山上遇到一个道童,说天师这个时候大概已经往京城去了。回到山下,听三清宫的人说这个牧童就是天师,既然天师说是去了,想来等到太尉回到东京的时候,这场醮事都做完了。”

次日早餐后,道人们陪着太尉游山。宫前宫后,看了许多景致后来到伏魔殿。殿门上重重叠叠贴着许多封皮,道人给洪太尉说:“祖师封锁魔王在此,每一代天师都亲手添一道封皮,子子孙孙不得妄开,没人知道里面的事。”洪太尉心中惊怪,非让道人开门不可。道人们惧怕太尉权势,只得揭开门上的封皮,砸开了大锁,推开了殿门。

殿内一片漆黑,太尉让人点起十几个火把,看到一个石碑,前面是龙章凤篆。龙章凤篆是一种古老的字体,上面有龙凤虫鱼之类的笔划。后面有四个大字:“遇洪而开”。这下洪太尉有话说了:“‘遇洪而开’,分明是教我打开,你们给我多找些人,用锄头铁锹来掘开。”道人劝阻不了,只得让众人把石碑放倒,把石龟掘开,在一块大青石板下,有一个万丈地穴。这下可不得了啦,一道黑气从穴里冲出,掀塌了半个殿角,直冲天空,散作百十道金光,朝四面八方去了。众人撇下锄头铁锹,从殿内逃出来。太尉问:“走的是什么妖魔?”道人说:“这殿里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如今太尉把他们放走了,他日必为后患,这可咋办啊!。”洪太尉听罢,浑身冷汗,非常害怕。急急收拾行李回东京去了。

《水浒传》是一部讴歌英雄主义的小说,它的开篇却写了一个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这常常使数百年来的读者生出许多疑惑。有人说,作者怕受到迫害,故意在正式的故事前面加了个水浒人物“妖魔化”的内容,瞒天过海,以使《水浒传》可以刊行于天下。其实,误走妖魔,倒是说明了水浒一百零八将上应天星,他们是受上天派遣来人间罚无道的。九天玄女娘娘不也称宋江为“星主”,授意他替天行道么?罗真人不也说李逵是上界天杀星之数,因为人间作孽太重,天神才让他下来杀戮的么?这些魔君不是自己出来的,是朝廷的人放出来的。也就是说,不是草寇不好,是因为北宋官府不好,才有草寇出现。

有人说梁山英雄排座次时的天降石碑是宋江吴用等人装神弄鬼自己刻了埋在地下的,这种说法看似符合科学,实则不符合文学规律。小说不是科普读物,文学艺术要的是好听好看,为的是以事达意。好多传说都不符合科学,但大家都喜欢听。孙悟空石缝里出生也没科学道理。排座次的石碑与误走妖魔冲出的一百零八个魔君,是呼应一致的。伏魔殿石碑上的龙章凤篆与排座次石碑上的龙章凤篆内容应当是一致的。祖师在伏魔殿立碑的时候宋江等人还没出生,那碑难道也是宋江等人造的吗?应当说,走了的妖魔,各自投胎人间,成为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

我最强烈的感觉,则是写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一节,是有意影射王安石变法,把北宋亡国的历史责任,归咎到王安石,以及受他提拔、打着变法旗号行种种私弊的蔡京等人身上,体现了司马光、程颐、朱熹等理学家的情绪和观点。

说《水浒传》以洪太尉影射王安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从时间上说,一般写故事都连贯着写,此处却硬写出个不同年代的事来。宋江起义开始于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而误走妖魔却早在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前后相差61年,干嘛往前跨越这么多年,编一个没有可能发生的故事呢?

《水浒传》中洪太尉误走妖魔的嘉祐三年,正是历史上王安石向仁宗上万言书表达变法观点的时间。这应当是有意安排的。《水浒传》表面意思是说:61年后妖魔复出闹乱大宋,其种子在61年前就种下了。其背后的意思是说:61年后梁山好汉起来反对大宋蔡京等六贼害国误民,其祸肇始于61年前王安石要求变法。因为变法搞乱了国家,惹怒了百姓,才出现那么多的起义。

《水浒传》》上说,请张天师祈禳天灾是北宋重臣范仲淹提出来的,而历史上的范仲淹去世六年后才到嘉祐三年,建议请天师的事没有存在的可能。小说可以虚构,但为什么单单虚构个范仲淹提建议的事呢?作者表面的意思是:正是由于范仲淹建议请张天师,才惹出了洪太尉误走妖魔的问题;背后的意思是:由于历史上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庆历新政,引出了后来导致北宋灭亡的王安石变法。《水浒传》把范仲淹上奏仁宗请天师的时间写为“三月三日五更三点”,三月三日是上祀节,这个节祭孔祭神,是关系国家大事的重要日子,但洪太尉却没把这件国家大事办好。嘉佑三年温疫之事,《宋史》只字未提,看来,那一年并无大灾。虚构的瘟疫,写在嘉佑三年,以此影射王安石变法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从地理上说,洪太尉去的是信州龙虎山,此地与王安石关联较多,便于附会。龙虎山西邻王安石的家乡临川(江西抚州),北邻王安石在洪太尉误走妖魔那年任职的饶州。而北宋变法先驱范仲淹也曾被贬到饶州。这种地理上的高度关联与时间上的确切关联放在一起,影射王安石变法的意思就出来了。

从两个人物的行为特点看,洪太尉放走妖魔与王安石变法时的行事态度有很多吻合。

洪太尉不遵前代成法。伏魔殿是老祖镇锁,诸人不许擅开。多少代祖师都不敢开,洪太尉却非开不可。王安石则提出“祖宗之法不足守!” 尽变更祖宗旧法。

洪太尉不听劝阻。硬压着人家把封条打开。王安石作事,任凭再多的反对者也不怕,说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惧!”也就是说,不怕别人说三道四,也不怕什么天象异常。

洪太尉仗势压人。他斥责道众:“你们如果不给我打开伏魔殿,我奏你们阻挡宣诏、不让见天师的罪”。王安石变法,关键时刻也是把天子抬来与政敌对抗,这在保守派眼里,大概就是以天子压众人吧。

《水浒传》写误走妖魔时有一首诗,其中两句写道:“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意思是说,天下本无事,洪太尉这样的人却没事找事。本来为了消灾,却招来了祸灾。还有两句说:“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意思是说,高俅、蔡京这类奸臣虽然可恨,但是天下的祸端,却是起初由洪太尉惹的。这首诗是写的洪信。元代陆友仁《题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写道:忆昔熙宁全盛日,百年未曾识干戈。江南丞相变法度,不恤人言新进多。蔡家京卞出门下,首乱中原倾大厦”。诗的意思是说,在熙宁变法之前,国力强盛,天下太平,百多年没有战争,王安石当丞相后变更祖宗法度,听不进不同意见,提拔重用了一批坏人,蔡京、蔡卞就是出自王安石的门下,蔡卞还是王安石的女婿。正是他们导致了中原大乱,北宋灭亡。这首诗是写王安石。这两处,一写洪太尉,一写王安石,是不是惊人的相似?

变法与反变法是北宋政治斗争的重要形式。许多年间,司马光掌权的时候王安石下台,王安石下台的时候司马光上台。司马光一派与王安石一派以及两派各自衣钵的继承人,你得势的时候压制我,我得势的时候压制你,哪一派都有起有落。这种斗争,固然反映了不同官僚体系对治国方针的不同理解,但斗争造成的政治上的敌视和思想上的隔阂,对整个政权内部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一直影响到南宋及明清知识分子的思维。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政治家,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他的变法失败,但初衷是好的,有些地方也是有成效的。所以,尽管几乎所有支持他的重要人物都被史书列入奸臣传,但他却不在奸臣传之中,这也说明史学家对他比较理解和公正。但在对立派那里就不是这样看,他们只看到蔡京、蔡卞兄弟是王安石的门生,是变法的支持者和继承者,所以把生活节俭、致力于强国富兵的王安石与腐化奸顽的蔡京等人不加区分。两派势力斗来斗去,一直斗到借以斗争的北宋政权也没了。这种斗争在思想上却一直持续到南宋以后。由于蔡京一派失败于北宋的丧日,所以在政治上就再也没有复起的机会,北宋灭亡的责任,也就全都归罪于他们了。此后,程朱理学盛行,王安石擅变祖宗之法,他的孝子贤孙蔡京之流祸乱国家的观念,也就深深地刻文人士大夫心中,这其中应当包括《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

这方面的例子不少,比如,钦宗时程颐的门人杨石就说:“今日之祸,实安石有以启之”。明代杨慎说王安石是“古今第一小人”。最严厉的指控是:“王安石的变法葬送了奄奄一息的北宋王朝”。《水浒传》以《大宋宣和遗事》为蓝本,这个蓝本有一段文字,明确无误地说大宋的混乱自王安石变法为始,大意是说:英宗年间,洛阳邵康节与客在天津桥上散步,忽然听到杜鹃声,很不高兴。客人问他为什么不高兴,邵康节说:“洛阳从来没有杜鹃,现在忽然飞来,必然有所主。”客人说:“主什么?”邵康节说:“不过二年,朝廷任用南人为相,必有更变,天下从此麻烦就多了!”客人说:“怎么听到杜鹃声就能知道这些?”邵康节说:“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地气自南而北。现在南方地气到了北方,禽鸟比人先感觉到了”。说这话不久,王安石就真的做了丞相。

邵康节就是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住在洛阳时,与司马光、程颐、程颢等理学家都是朋友,邵雍的话,很能代表司马光一派的看法。

《水浒传》中,导致英雄反抗的主要因素是各级官吏的腐败,有法不依。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外,与官吏们一执行新法就变样有关。

当然,对一个问题,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

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很可能借鉴了唐代的一个故事。那个故事讲,有个叫张励的人,在地下挖出一个大柜。这个大柜用铁索捆着,用铁水浇缝,再用石灰密封。张励让人打开大柜,见到一个铜盘,盘上有紫印九颗,印文全如古篆。拆去铜盘,有一只大猴从中跳出来,锅里有一块石牌,上面写道:"茅山道士囚禁猴神于此,如果有打开这个大柜的,打开后十二年就会天下大乱,打开这个柜子的人也会遭灭族之灾”。十二年后,正是天宝十四年,果然爆发了安史之乱,张励也遭灭族之灾。

这类故事,国外也有。希腊神话里就有“潘多拉”盒子。潘多拉出于好奇打开一个“魔盒,封在盒子里的所有邪恶都一一跑了出来。

作者:卢明,男,1960年生人,笔名黄河入海。郓城县委退休干部,郓城县作家协会主席,县诗词学会会长。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菏泽学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郓城县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在《光明日报》《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多种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散文100余篇、小说20余篇、诗词诗歌1000余首,其中《菏泽赋》在《光明日报》发表。著有《正话水浒》《水浒印象》《好汉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书籍六部,主编《郓城文学作品选》《郓城文韵》《水浒别传》《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泽电视台主讲水浒文化十三期。

壹点号心梦文学

水浒传的代表故事有3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多数男性都是读过的,特别是对于小男孩来说,很容易就对《水浒传》中的某个人物痴迷向往,比如说鲁智深、武松等人,倒拔垂杨柳、拳打蒋门神等都是经典中经典。


不过我在这里想问大家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在读《水浒传》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读完,无论是100回的版本还是120回的版本,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在看了第71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之后就不看了,因为接下里的无论是征辽还是征方腊,看的都是让人十分闹心的。


所以,有些人对于《水浒传》的印象就是停留在了好汉欢聚一堂的那一刻,并不是知道后面一系列悲剧的故事,但我们还是想讨论一下,所谓的梁山好汉到底一个什么样的群体,是义薄云天的兄弟情,还是无恶不作的社会败类。

梁山泊的“忠义”是什么意思


人们之所以会喜欢《水浒传》,自然就是喜欢书中人物快意恩仇的江湖儿女情节,喜欢为兄弟上刀山下火海的忠义、喜欢看见好汉们在受到压迫后,百般忍耐最终受人仇敌的快感。


所以《水浒传》中诞生了很多经典的故事,比如说林冲这个前期主要人物的故事,“风雪山神庙”这一集更是令人百看不厌,而林冲就是一个《水浒传》中典型的官逼民反的角色,哪怕他已经被发配到草料场,仍旧想的是能够回家,直到最终听见了阴谋,愤而杀人之后上了梁山。


被小人暗算而上了梁山的好汉不只是林冲,宋江就因为杀了阎婆惜而第一次上了梁山,但是在听信了父亲去世的假消息,他居然想着返回家中,然后被捕,紧接着就老老实实的服刑去了,甚至在江州服刑的时候,还想着大赦天下回家。


直到被人诬告写了反诗,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最终选择上了梁山,而宋江和林冲的这种思想,其实就是“忠”,但是这个“忠”,并不是对于梁山兄弟们的“忠”,而是对于朝廷,对于当时社会制度的一种“忠”。


而梁山泊好汉的“义”又是什么呢?他们的“义”既有为兄弟两肋插刀的情节,比如说在书中宋江就多次被抓,然后因为“及时雨”的称号而被放走,但是也有插兄弟两刀的“义”,比如说史进、朱仝、秦明、卢俊义等人都是被好汉们逼上梁山的,其实在现代人看来,他们这些人的生活还是比较不错的。


比如说朱仝,自己的公务员做得好好地,就因为“及时雨”的名头放过了宋江之后,被人家惦记上了,最终在李逵把年仅四岁的小衙内做掉后,被迫上了梁山,那么因为这种原因上梁山的好汉们,对于兄弟们又会有哪种想法呢?


特别是当宋江把“聚义堂”改为“忠义堂”之后,这“忠义”两个词,可能在某些好汉眼里就是非常刺眼的了。

诏安是否正确


抛开对于梁山好汉们的讨论,大家对于《水浒传》最大的争议就在于梁山好汉们应不应该诏安,宋江是不是一个害了梁山好汉的人。


其实按照主席所讲的,《水浒传》是一部好书,好就好在诏安,它让人们看见了,不坚持斗争的后果是什么,当然这种高屋建瓴的定论,对于我们有点遥远,但诏安对于梁山来说,即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


梁山在最开始由王伦、晁盖当大哥时,是一个比较纯粹的黑社会组织,打家劫舍无恶不作,如果坚持这种模式的话,那么最终被朝廷剿灭其实是用不了多久的。


但是在宋江当大哥时,梁山就开始变了意思,这一时期上梁山的人,大多数都是被好汉们逼上了的,他们对于封建伦理,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是比较笃信的,一心想要洗白,而且这些人的话语权也是比较大的。


像是王伦、晁盖时期的人物杜迁、宋万、朱贵等人,都是七十二地煞中的人物,后来的卢俊义、关胜、秦明等人都是三十六天罡中的人物,这些本就与官方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成为了一个黑社会组织的领导人,那他们还会继续坚持这样的身份吗?


所以,当宋江上了梁山,开始用逼迫的方式赚人上山开始,梁山泊好汉的命运就被注定了。

李逵不应该被崇拜


李逵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也是别有一番魅力的,特别是明清时期更是有无数达官显贵和文人热衷于这样一个人物。


李逵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完全就是一个反社会的暴力分子,虽然对于母亲非常孝敬,但是也掩盖不了他居然能做掉年仅4岁的小衙内的恶行,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李逵呢?


这其实就是当时社会环境造成的,因为封建伦理的要求,对于权贵们来讲也是一种枷锁,他们虽然能够在社会中有一定的特权,但是也被牢牢束缚着,而李逵是一个不在乎世俗的人物,他没有任何思想包袱,为所欲为。


而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们,对于当时的社会制度不满,但是又无法去改变,就只能选择通过歌颂、崇拜这个没有世俗概念的李逵来做思想上的逃避,而李逵无论怎么说,都不能算得上是一个正面的人物。


对此,大家又是如何认为的呢?欢迎一起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