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24 19:19 作者:不愿透露姓名的王 围观:

诚信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不愿透露姓名的王先生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有哪些1

1、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是对信守诺言的人的最高评价。 2、美国总统华盛顿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庄园主的家里。一天中午,庄园主从外面回来,带回一把锋利的小斧子,随手放在门边,就去做活去了。正巧,庄园主的儿子看到了这把斧子。他看着闪闪发光的斧子,十分喜爱,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心想:这么亮的斧子究竟快不快呢?他很想试一试。于是,他带着斧子跑到了樱桃园里。他选中了一颗细小的樱桃树,学着大人的砍树的样子,举起斧子用力砍下去。只听得“咔嚓”一声,小树被拦腰砍断了。男孩一看不好,知道自己闯下了祸,就赶紧跑回家,把斧子放到了原处,躲到他的小屋里,忐忑不安地捧起一本书,装作专心的样子读起来。几个小时后,庄园主回来了。当他经过樱桃园时,发现他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被砍断了,顿时大发雷霆。回到家里,他把果农叫来训斥了一顿,并要他把砍树的人追查出来。 一直躲在屋里的小男孩看到这种情景,心想,如果我不承认,万一错怪了别人,那多不好啊!但转念又一想,如果去承认了,爸爸要责备我,也许还会打我的。该怎么办呢?他坐地床边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大胆地走到了爸爸面前,低着头,红着脸说:“爸爸,别再追查了,树是我砍的。”父亲问明了情况,不但没有责备他,还把他搂在怀里,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为你的诚实而高兴。要知道,做人首先要诚实这比100棵樱桃树还要宝贵。”小男孩点点头,把父亲的这些话牢牢记在心上。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华盛顿。 3、商鞅变法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时,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4、千金一笑(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5、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道理:一定要言而有信。 6、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

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7、晏殊诚实守信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 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的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 8、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贯注重恩德,在当时声誉很好。 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齐夹道欢迎他。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回到。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 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回到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9、查道吃枣留钱 宋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仆人挑着礼物去看望远方的亲戚。到了中午,两个人都饿了,可路上没有饭铺,怎样办呢?仆人推荐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一些来吃。查道说:“那怎样能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要讲信用,怎样能偷吃呢?”结果两人只好饿着肚子继续赶路。 走着走着,路旁出现一个枣园。枣树上挂满了熟透的枣子,十分招人喜爱。查道和仆人本来已经饿得发慌,更觉得饥饿难耐,便停了下来。查道叫仆人去树上采些枣子来吃。 两人吃完枣,查道拿出一串钱,挂在采过枣子的树上。仆人奇怪地问:“这是什么意思?”查道说:“吃了人家的枣子,就应给钱。”仆人说:“枣园的主人不在,别人也没看见,何必这样认真呢?”查道严肃地说:“讲诚实是人应有的道德,虽然枣主人不在,也没有别人看见,但我们既然吃了人家的枣子,就就应给钱。” 10、孟信不卖病牛 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有哪些2



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卖火柴的小男孩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要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尼泊尔的少年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的大米饭迫不及待的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地说。“是呀,这十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

不善长跑的士兵得了第一名

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华盛顿砍树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国王的牡丹花

有一个国王没有儿子,打算从民间遴选一个小孩做王子,于是给候选者每人一棵牡丹花种,看谁种的花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评比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小孩都捧着鲜艳漂亮的牡丹花相互争奇斗艳,只有一个小孩捧着那棵种子伤心落泪,他没有种出花来。但是,恰恰是他被选中了。原来,之前所有的花种都煮熟了,是不能成活的,国王用此来试验他的继任者的品质。

汽修店的故事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有哪些3

11月22~25日,由人民网内蒙古频道和鄂尔多斯市委网信办共同策划的鄂尔多斯市“共绘同心圆 同筑中国梦”网络主题活动在鄂尔多斯市举办,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随采访团一行深入东胜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和鄂托克前旗,重温了一个又一个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

“上海孤儿”兰七十六:扎根草原六十余载

60多年前,上海3000名孤儿乘坐火车北上,辗转来到内蒙古,在大草原的滋养下健康成长。老党员兰七十六就是这批“国家的孩子”中的一员。

11月22日,记者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展旦召嘎查见到了他,现年65岁的兰七十六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建设美丽的嘎查,扎根在这片深爱的土地上。

如今的兰七十六依然能想起3岁时的记忆,记得自己从上海来到当时的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育儿院。他记得自己不久后就和另外两名上海孤儿坐班车来到达拉特旗,4月微雨中,蒙古族养父母骑着马,如获至宝地将自己带回家中。“我的养父母都是质朴宽厚的蒙古族人,他们对我视如己出,节衣缩食供我吃饱穿暖,在那个艰苦年代,依然供我读书认字,让我成为了有文化的年轻人。”提起养父母,兰七十六心怀感恩,他也信守了“他养我小,我养他老”的承诺,为养父母养老送终。

兰七十六和杨宝宝畅谈往事

提起附近的十几名“上海孤儿”,兰七十六如数家珍,其中和他关系最好的是曾经同乘一辆班车的杨宝宝,身份认同感和几十年的朝夕相处,让他们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亲兄弟,两人曾一同前往上海市参观世博会,寻找记忆中的“根”,也会一起用鄂尔多斯方言戏言模仿,在“阿拉上海人”中,老哥俩笑成一团,这也是他们唯一会说的上海话。

杨宝宝刚来当地时营养不良,双腿无力站不起来,还患有肺结核,养母倾尽全力为他治疗,不仅到处寻医觅药,还每晚用手为他一直按摩。全家吃野菜杂粮,唯独给他吃一毛钱一个的白面饼子。“没有我妈(养母),我早就死了,我和兰七十六一样,都是草原的儿子。”提起这段往事,杨宝宝眼圈泛红,他表示,自己和兰七十六在草原母亲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如今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四个民族一家亲

苗族、蒙古族、汉族、哈尼族,4个家庭成员4个民族,缤纷多彩的民族服饰,风情各异的民族风俗,在浪腾老人的家中汇成一段包容融合的民族团结佳话。

浪腾老人的多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

11月23日下午,记者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浪腾老人的家中,感受了这个多姿多彩的大家庭。68岁的浪腾老人是蒙古族,丈夫杨长军是苗族,来自湖北省宜昌市,二儿媳李春芬是哈尼族,来自云南省普洱市,大女婿刘荣是汉族。在这个家庭中,各民族民俗都被尊重,家中既过传统的中秋节、春节,也会体验苗族的火把节、哈尼族的十月年。每逢盛大节日和特殊日子,家人们都会围坐在一起,笑语晏晏,热闹非凡。

“我之前被老公描绘的蓝天白云大草原‘骗’到了这里,来了之后发现这里跟呼伦贝尔大草原有很大差距。不过跟对了人就不会后悔,慢慢也适应了这里,把这里当做第二故乡了。”来自云南省普洱市的二儿媳李春芬笑着告诉记者。远嫁异地的她穿着鲜艳的哈尼族服饰,依然保持了很多家乡的习惯,家中的院子内堆放着从黄山背回来的竹筒,平时用于捣蒜、擂辣椒等。

脱贫到扶贫 斯仁塔日娃一诺千金

曾因变故一夜返贫,来自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哈日根图嘎查的斯仁塔日娃老人诚实守信,在古稀之年慷慨奋进,再度致富后回馈乡里,用羊群、草料、农机和一颗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引领各民族贫困户稳步脱贫,让乡亲们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11月24日上午,记者在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哈日根图嘎查见到了劳作归来的斯仁塔日娃老人。老人衣着简朴,身上满是草料和尘土,笑容绽放,84岁的他依然过着忙碌踏实的牧民生活,屋内众多的荣誉证书和奖章,无声地述说着老人诚实守信的感人故事。

佩戴着沉甸甸的奖章,斯仁塔日娃老人充满自豪

出生于1938年的斯仁塔日娃是一名老党员,靠着吃苦耐劳积累了殷实家业。201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斯仁塔日娃失去了100多只羊和10多头牛,老两口一夜之间一无所有。

三年的时间内,以帮扶单位和乡亲们的帮助为起点,年过七旬的斯仁塔日娃和老伴两人起早贪黑,喂羊、放羊、接羔子,同时还发展了水浇地。2015年,斯仁塔日娃归还了好心人主动借予的所有牲畜,2016年7月1日,斯仁塔日娃揣着5000元现金,专程前往旗里,将扶贫金如数还给旗审计局,身边不少人称老人这个行为“有点傻”。

随后的日子里,斯仁塔日娃饮水思源,不忘困难之时收到的援助,倾力帮助身边未脱贫的困难户们,为因病致贫的牧民苏都周转了10只基础母羊,选50只膘肥体壮的母羊无偿借给贫困户。疫情防控期间,老人多次捐款,2021年,老人还先后给旗里阿日把苏木和城川镇各捐献100亩牧草,价值上万元……此外,牧民黄文祥因生意失败欠下上百万元债务,斯仁塔日娃找上嘎查党支部主动申请帮扶他,将自家的拖拉机、翻转犁等农机具免费提供给黄文祥使用,主动借钱2.7万元,利息一分钱不要,还借给黄文祥50只母羊发展养殖业。

从受助到助人,这位八旬老人用一颗金子般的心,践行着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的质朴大义,先后获评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2018年8月“内蒙古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第六届鄂尔多斯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引领着广大农牧民精神上崇德向善,生活上致富奔小康。

银匠阿腾都西:为更多残疾人搭建就业平台

幼年因病致残,从小以轮椅为伴,来自草原的阿腾都西身残志坚,不仅成为一名传承民族手工艺的银匠大师,还搭建了残疾人就业、培训平台,让更多残疾人重拾信心,掌握赖以生存的手艺,踏上自信坚强的人生路。

残疾人工匠塞西雅拉图正在忙碌

11月22日下午,记者在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阿腾都西银匠世家店内看到,银碗、银首饰等银器精美绝伦,凝聚了铸造、锤揲、錾刻、镂空等传统工艺。生产车间内,因脊髓损伤导致肢体一级残疾的塞西雅拉图正坐在轮椅上,对手中的银器精雕细琢。和塞西雅拉图一样,店中工匠甚至部分导购,都是肢体、听力、视力上存在缺陷的残疾人。

“扶残助残,情满人间,只要你手能动,只要你喜欢手工艺,我们免费培训,可居家生产,公司采购,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弱势群体不但有技能收入,还让他们生活得更加阳光自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阿腾都西银匠世家目前在职员工44人,其中包括17名少数民族,11名残疾人,公司免费为他们提供生活食宿保障,先后投入98万元改造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为贫困家庭及残疾人士等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平台,迄今已为100多名贫困残疾人提供了帮助,培训就业200多人。

这也是内蒙古阿腾都西银匠世家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阿腾都西的名字是蒙古语,意为工匠的珍宝——金砧子。阿腾都西5岁时因病致残,双腿不能行走,终身以轮椅为伴,却凭借一腔热爱,投身民族手工艺行业,成为一位银匠大师,先后获得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自治区草原英才、自治区自强模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身为残疾人的他深刻理解残疾人的痛苦和希冀,一直用传授技艺、搭建就业平台的方式,帮许许多多的残疾人摆脱苦痛,自食其力,更有尊严地活在人世间。(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郝儒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