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大石岭的美文

2021-12-27 17:35 作者:中国纪实文学 围观:
正是天凉好个秋——读著名作家曹鸿骞中篇小说《初秋时节》

撰文 | 王子月编辑 | 秋 萍

风轻云淡,艳阳高照。山间的松树挂满了青果,庄稼地里山芋长裂了地埂;一夜秋雨过后,路边的枯草发了嫩芽。秋天,本是万物萧条、叶落草黄的季节,但是,在曹鸿骞中篇小说《初秋时节》里(小说发表于2019年第10期《雪莲》文学杂志——编者注),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秋天竟是如此灿烂而热烈。

小说主要写了一个农村中年妇女杏花婶的情感经历。杏花婶丈夫早逝,年轻守寡,在那痛苦和艰难的岁月,与同村的长松老相好了。长松老年轻丧妻,子女在外地工作,因为相同的经历和命运,两个人惺惺相惜,有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的相好本应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套在杏花婶头上的“紧箍咒”,深深地制约着他们,使得他们并不曾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他们的相好相爱,仅仅是止于内心,最多也只是偷偷见上一面。

这篇小说并没有去追求离奇的故事情节,人物也没有什么过多的纠缠。那么,这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哪里呢?我认为,作品深层次地揭示了做为底层社会普通女性的真性情和真命运。

正是天凉好个秋——读著名作家曹鸿骞中篇小说《初秋时节》

作品的背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正是农村开始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责任制的实行,改变的不仅是生产方式,它触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触及到每个人的灵魂。由于以往的模式被彻底打破,新思潮新思维如春风春雨,很快渗透到偏僻的农村。正如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并不会一帆风顺的,许多新型的思想观念虽然为年轻人接受,而旧有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仍然顽固地根植于农村的土壤中。这就好比是天空中的冷暖气流交锋,形成拉锯状态,冲突成雷雨。

曹鸿骞正是敏锐地把握了这一重大的历史转折,把人物置于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杏花婶生活的村子在彭家大屋,在我国南方的村子里,大都是家族式的屋场,即同一个祖先的后人生活在一起。彭家大屋便是如此。这样家族式的屋场有许多规矩,后人必须严格遵守祖先定下的家规家法,否则死后不得入家族的祖坟山,只能做孤魂野鬼。祖宗立下的规矩自有其时代性,在历史上稳固家族稳定社会起到过积极作用,但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发展。杏花婶是明媒正娶到彭家大屋的,生有儿子,年龄不高但辈分高,是家族中年轻的长辈。她一生清白,不愿做孤魂野鬼,她要做受晚辈尊敬的长辈,死后要入彭家祖坟,享受子孙后代的香火的。所以,她不能随心所欲,要做守贞洁的女人,只能选择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不使感情外露。姣姣是杏花婶刚过门的儿媳妇,感情奔放,有文化有自己的见解,属于农村思想解放的新一代,她想极力促成婆婆与长松老的事。由于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农村,还有许多清规戒律无法打破,姣姣的做法,无疑会遭到婆婆以及丈夫“憨子”的反对。其实,姣姣对婆婆杏花婶的内心世界看得很透,她知道婆婆只是在极力维护着做女人的所谓尊严,她也知道要想解开婆婆的心结,就必须彻底打破套在女人头上的“紧箍咒”。一旦瓜落蒂熟,水到渠成,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正是天凉好个秋——读著名作家曹鸿骞中篇小说《初秋时节》

从这里我们看出,小说并不是单纯地写一个寡妇和一个寡汉的情感,作家要揭示的,是从伦理角度对普通女性生命内涵的开掘,是在探讨人生的价值。在我国古代,女性的丈夫死后,必须尽守妇道,为丈夫守节,连穿衣服都不能鲜艳,得穿灰黑色。我们来看小说中的杏花婶,“她梳着一头乌黑的短发,穿着暗灰条纹短袖大襟褂,黑印度绸裤子。服装色调的冷峻并不能掩盖她的健美,反之,倒把她那椭圆脸映衬得更白晰红润了。”寥寥几笔,世俗可以扼杀人性,却摧毁不了做为普通女性杏花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小说通过对杏花婶外貌的描写,已经向读者暗示了杏花婶的命运,蕴涵了小说人物的人生价值。

《初秋时节》把整个故事人物压缩到一个初秋时节,作家是有其寓意的。杏花婶走过了她的杏花般的美妙岁月,她才40来岁,刚进入到人生的初秋,正是秋水暖阳。姣姣做为农村的新一代,她更懂得时代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许多旧的意识形态将随着秋天的到来,如秋风扫落叶成为历史。初秋,正是火热的季节,是开始成熟的季节,是丰收在望的季节,是充满生机的季节。对于人生而言,应该把握这个人生的金秋,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姣姣最终做通了丈夫“憨子”的思想工作,并与长松老的子女达成一致意见,在大队领导的支持下,两个苦命鸳鸯终于名正言顺地走到了一起。

曹鸿骞是一位长期生活在底层的老作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其小说《命运》蜚声文坛。其时,曹鸿骞的《命运》与刘心武的《班主任》作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在北京多家媒体、《光明日报》展开争鸣,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此后,曹鸿骞一直关注底层人物的命运,把握时代的脉搏,为普通百姓鼓与呼。为了更深层次地认识社会,60岁退休后,他选择了去北京体验生活,主编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同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也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如今,曹鸿骞已逾八旬高龄了,仍精力旺盛,笔耕不止。最近,他离开久居的城市,住到了农村乡下,为的是静心创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自我反省”,继续创作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作品。

【作者简介:王子月(笔名),安徽省太湖县人。当过兵,做过乡村中学教师,曾任北京《中国消防》杂志、《中国矿业报》编辑记者。在《清明》《芳草》《安徽文学》《短篇小说》等文学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100余万字。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首发,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近期热文推荐:

80后“网红女副县长”唐翔到底红在哪? 孙训祥的抗“疫”史——追记太湖县前进村原党总支副书记孙训祥 美文共赏|大石岭的秋天 南宋侠女梁红玉足智多谋传佳话 古代诗词中的“抓拍”镜头——略谈古代诗词中的细节美 一代风流女皇陵 谁能揭开千古谜 吃青春饭:不再是漂亮女孩的专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