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技术的美文

2021-12-27 17:27 作者:粮油市场报 围观:

在布谷鸟的鸣叫声中,乡下田野里的小麦黄了,收割的季节到了。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中,大片大片的小麦,一袋烟工夫就变成了饱满的颗粒。人们在说笑声中把麦粒装上三马车,唱着歌回家去了。半晌的时间割麦就宣告结束,当下再也看不到人工割麦的场面了。

「副刊·美文」领镰的人:割麦是个技术活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5月是乡下最忙最劳累也最壮观的季节。说忙是因为5月天气变化多端,有龙口夺食之说;说劳累是因为割麦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说壮观是因为男女劳力齐上阵,银镰来回舞动,人们不停地弯腰劳动,在金黄的麦浪里像跳动的音符。

记得开镰的头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磨一下镰刀,我家磨刀的任务是由父亲来完成的。父亲把所有的镰刀都归结齐,在磨石上沾上水,然后不紧不慢地“嚯嚯”地来回不停地磨。磨上一会儿,就会把镰刀放在耳边,用右手的大拇指在刀刃上轻轻地擦拭一下,看刀刃是否锋利,如果锋利就换下一把,如果不锋利接着再磨,直到磨得能在灯光下闪出光芒为止。

天还不亮,生产队那口挂在老槐树上的老钟就“铛铛”敲响了。5月的清晨,布谷声声,星光闪闪,徐徐的暖风里飘裹着芬芳的麦香。家家户户的劳力披着星光,集合到老槐树下,听候队长书庆叔安排割麦的事情。队长见人来得差不多了,便高声说:“今天咱队开镰收割小麦,还是从挑扇地开始,人员分成两组,男劳力一组,女劳力一组……”书庆叔安排妥当后,全队劳力拿着镰刀有说有笑地走向田野。

「副刊·美文」领镰的人:割麦是个技术活

挑扇地位于北坡阳面,每年小麦熟得最早。由于浇水施肥管理到位,小麦长得整整齐齐,壮壮实实,麦穗又长又饱,风轻轻一吹,满坡地的麦穗就摇晃着脑袋向人们招手微笑。

割麦要有领镰人,就是要有一个割麦手快、做活利索又稳当的人领头,割出一个豁口一直领在前面,方便后面的人收割。

「副刊·美文」领镰的人:割麦是个技术活

男劳力组的领镰人是全生爷爷,他是做活的行家里手,犁耧锄耙、扬场放磙什么样的农活都行。只见他右手紧握镰把弯腰,左手反握挽起一把麦子,将镰刀紧贴麦根,往后一拉,只听“哧”的一声,麦子就割下来了,然后回身,把麦子整齐地放在地上,这叫麦铺。

女劳力组的领镰人是老芳嫂,她割麦时手匀,一镰接着一镰,很有节奏。她从不嫌累,只要镰一上手,不割到头不直一次腰。老芳嫂后面是海风婶子,她好说好笑,声音很大,在她的感染下,女劳力组热闹非凡,笑声不断。

壮劳力们在前面割麦子,老年人的工作是捆麦子。捆麦子可是个技术活,我队要数老和爷爷捆得最好。老和爷爷从麦铺上抓起两绺麦秸秆,把麦穗头的一端交错拧一圈,再把一只手里的麦秆一分为二,将另一只手里的麦秸秆从中间穿过去,然后一拉就挽成了一个麦腰子。一般情况下一铺小麦捆一个麦个子,十来个攒一堆,一是为了晾晒,二是为了装车方便。晾晒半天后就开始把麦捆子往麦场运送了。运送麦捆要用驴车,麦捆装得像小山一样。押车人坐在高高的麦捆上,挥舞长鞭,吆喝着拉车的毛驴。毛驴打着响鼻,摇着脖子上的铃铛,哒哒哒地走在乡间小路上,孩子们在车的后面嬉戏着,不时从车上拽一把麦子,相互打闹着奔向麦场。

「副刊·美文」领镰的人:割麦是个技术活

如今,人工割麦的场景不见了,但“布谷布谷”悠扬的声音犹在,那动人壮观的场面永远留在人们的心底。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文刊登于粮油市场报2020年6月13日A04版)

「副刊·美文」领镰的人:割麦是个技术活「副刊·美文」领镰的人:割麦是个技术活「副刊·美文」领镰的人:割麦是个技术活「副刊·美文」领镰的人:割麦是个技术活「副刊·美文」领镰的人:割麦是个技术活「副刊·美文」领镰的人:割麦是个技术活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

「副刊·美文」领镰的人:割麦是个技术活「副刊·美文」领镰的人:割麦是个技术活「副刊·美文」领镰的人:割麦是个技术活「副刊·美文」领镰的人:割麦是个技术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