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高考后的美文

2021-12-27 02:15 作者:亢泰 围观:

那次高考以后(随笔)

亢泰

1

弹指一挥间,从那次高考至今,己经四十一年过去,时光冲淡了一切,时代改变了一切,唯有烙在岁月深处的记忆日久弥新,让人终身难忘。

那是高中毕业的第二年,1979年6月5日第二次参加高考。

我们下半县的高考点在富源县二中,即邻近贵州交界处的黄泥河公社,从我们老厂公社大枯坑村到黄泥河有30余公里,考前头一天就得赶到。

村里就我和堂弟家碧俩人参加。这是我俩的第二次参加高考,如果此次考不好,可能意味着一辈子在农村修“地球”。

当时两个人都觉得,上年那次没考上,可能是列祖列宗没“保佑”我们。这一次一定要争取考上,哪怕是技校、师范都行,至少能改变命运。

临出发前,二人在祖宗灵牌前,不停地磕头、敬香、烧钱纸等,虔诚地祈求祖宗保佑,旗开得胜,板上有名。

2

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那天早上出发后,老天就不给个好脸色,一会黑云低沉,乌风暴雨,全身上下被淋得像两只落汤鸡;一会呢,烈日高照,一路上被折磨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

当晚到了黄泥河,七走八看找不着一家歇脚的旅社,就只好在一间教室课桌上,任由蚊子盯咬了一夜。

第二天进入简陋的考场后,说真的,那些试题还没有现在小学六年级的作业题难。但那个时候,我们在读公社办的附设高中时,就没有学过。

当几科试卷发到手里后,很多题的答案都是靠蒙,靠猜,靠左右瞟。尽管如此,大家都在一个水平上,依然有许多道题,它认识我,我认不得它,留下了无解的空白。

结果可想而知,全公社几十人都没考中一个,我和堂弟依然是:打个鸡蛋——望黄。继续修理“地球”。

3

那时候,对于农村的孩子,高考无望,就跳不出“农门”,跳不出“农门”,就只有去当兵。其它可选的路,基本没有。

1980年10月,当兵的愿望终于如愿以偿。

在部队,高中毕业生可以报考军事院校,我原本死去的高考梦,再一次复活。就下定决心买了一套数学丛书来,夜以继日地恶补,到第二年参加团里的预考,考得221分,远远高出团里规定160分的预录线,当时心喜若狂地将情况告知连队指导员。

指导员说:你娃儿用不着去复习考试了,你的档案已被干部股提走,等着提干吧!

既然有这等好事,也就自然放弃复习。

那时候的部队,从官到兵普遍文化程度都不高,高中生几乎是凤毛麟角,会写个工作情况小结的,都被奉为“笔杆子”。那时的“笔杆子”,全社会都羡慕,所有的党政军机关都非常稀缺。

从此,我就把整个业余时间的心思,转移到学习写作上。每天从写学习、训练日记、家信和读书笔记着手,从不间断;同时,将积攒了半年的21块津贴,用来买了一包写作方面的书,反复细嚼慢咽后,便从事部队专职新闻宣传。

4

退伍回乡后,到了一个集体煤矿从事井下强体力掘进工作。八九十年代的集体煤矿,不仅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而且安全风险特别高。但不仅咬牙挺住,且一直坚持读书写作。

梅花香自苦寒来。因为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了不少的小文章,便被借到县煤炭主管部门从事文字工作。

再后来,变成了单位正式职工。

在我的这一切过往中,没有考上大学去全身心的读书学习,的确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读书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条件越来越好,不完全脱产进大学,依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和文凭。

5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不论城市与农村,各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年轻的学子们,愚以为高考只是漫长人生路上的一次冲刺,而今后的路还很长。考得好与否都不要太在乎,反正努力了,拼搏过了,至于结果如何,一定要有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

因为,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后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实施、中华民族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梦的步伐加快提速,还有许多前人定下的目标等待我们去完成,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大学的路径、社会的路径,千条万条,而每一条都在脚下。只要拼搏努力了,前面即使没有鲜花、没有掌声,至少我们也是有故事的人,有意义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