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送春的诗歌(送春的诗歌鉴赏)

2022-10-28 07:00 作者:王雨艽诗词 围观:

〔七律新韵〕《送春》,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王雨艽诗词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送春的诗歌1

春凭谷雨到关门,不忍别离问暮云。

落絮飞棉思解尽,飘红坠粉意成尘。

初荷未聚藏香色,嫩笋才发探鸟音。

杖策柴扉听晚籁,斜阳树影长凡心。

(王雨艽诗词2018.4.24)


​​

送春的诗歌2

文/钱塘雨蕉

我恋花飞一季休,江边独步送东流。

临风近看枝飘泪,隔水遥闻鸟动喉。

更起离人曾别忆,重逢饯酒再相酬。

追游已白满头雪,似此孤芳葬远丘。

(王雨艽诗词2022.4.5.)





送春的诗歌3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馀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宋代:苏轼《送春》



把感情提炼成语言文字,就成了诗歌。所以作诗本非难事,人人皆可为得。然后作出好诗,可称为诗人的人却很少,可见作诗也没那么容易。把感情转化成语言文字,也是一件煞费苦心的过程。

内心的感情就那么一种,储存在身体的某个地方,能深切感知,却不是实体,没有形状,无法比拟,难以形容。如果说它是烟波浩渺的大海,语言文字在它面前就像一只盛水的瓶子。拿着瓶子,望着无际的大海,妄图装取,未免太不自量。那样多的海水,成千上万个瓶子都装得满。古人云:"尝鼎一脔。"所以盈如大海之水的感情,只取一瓢,便可喻其味。于是,一种感情,转成文字,形成诗,千千万万首都可以有得。



苏轼这首《送春》,是其《和子由四首》其中之一。子由即苏轼之弟苏辙。苏辙于熙宁七年春末任齐州掌书记时,作《次韵刘敏殿丞送春》,苏轼诗就是和这一首的,可称和诗的和诗。这是一首七律,律诗的格律已经很严,而次韵诗又多一重限制,不易写好。苏辙的原唱是:“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从今日日非。”这当然不失为一首佳作,抒发了伤春之情,寄托了身世之感。但与苏轼和诗相比,却略逊一筹。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所说:"和韵而似原唱。"表达同样的感情,不同的诗人作出的诗,也有优劣高下之分,正是因为才力有高下,不能勉强。



苏轼的这首《送春》,虽是和诗,却也是用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姑且不论其为和诗,也不管原唱,且来品读其诗,体会他当时的情感。诗为送别春天而作,是伤春之春。古来伤春诗词,从不止于伤春,更是自伤。春去留不住,原是四季循环自然之运行,天地所管辖,人哪管得到,故也无足伤。所伤者,只是看到春去花老,联想到自身青春逝去,红颜转衰,因而伤心不已。春去还可回,人的青春一去,则如梦散,哪里还可追?伤心之下,所作的诗都是伤心之句。青春逝去之伤无可表达,只能形之于具体的事物之上,适逢春天,黄蜂、落花,等等,眼前可见之事物,于是将浩渺无际的伤感之情付诸其上。伤感之情,倾注如海水,莫能阻塞。不堪伤心,又思索将何以处之。于是想到应该学大禹治水那般,凿通河道,顺之、延之,想到借助进入法界观的境界,以别样的态度、方式处之。冀望着心态一变,世间万物都随之改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