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月光团圆的美文

2021-12-26 14:21 作者:健康蒲江 围观:

八月十五,秋已过半,是为中秋。

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一家人围坐一堂,父母给孩子念诵几句与月亮有关的诗词,爷爷奶奶讲讲吴刚嫦娥的故事,一起吃月饼赏月……这样的幸福,古今皆然。

中秋节的夜空缀满了温情、浪漫与狂放。

有一年中秋,欧阳修邀好友王君玉,共赏明月。他备好了宴席,又宴请了歌女,打算一边吃着月饼,一边饮酒赋诗。

但是,偏偏天公不作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骤然落下,漫天乌云,赏月成了泡影。

但是欧阳修和王君玉不仅没有因此扫兴而归,反而和着雨声对酒当歌,一夜不眠。

为此,欧阳修还写了一篇《酬王君玉中秋席上待月值雨》作为纪念:

池上虽然无皓魄,樽前殊未减清欢。

绿醅自有寒中力,红粉尤直烛下看。

罗绮尘随歌扇动,管弦声杂雨荷乾。

客舟闲卧王夫子,诗阵教谁主将坛。

平日心怀诗和远方,今日只有酒和死党。中秋节,不在礼,而在情;不在景,而在意。

辛苦了大半年,正值丰收时节,那些各自忙碌的朋友,凑在一起欢度中秋,想想也是一桩人间乐事。

与其说我们庆祝的是某一个特殊的节日,不如说是中国人钟情着节日里的人情和温度。

中秋,月光里的温情与团圆中秋,月光里的温情与团圆

“嫦娥奔月”是中秋的神话起源。

一轮圆月,天上人间,是再也不见的爱恋。

人生中最无奈的爱情莫过于此。

杜甫曾经给自己的妻子写过一篇名为《月夜》的中秋“情书”: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被安禄山抓住,虽然没有囚禁,但是也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虽是战乱时期,但是中秋节的万家灯火依然照常亮起,却没有一盏为他杜甫点燃。

无可奈何之际,杜甫只能独自喝闷酒,不由得想起了妻子杨氏和他相守在一起的时光,便借诗表意,直抒相思之情,写下了千古名篇。

中秋传情,自古就是男女之间互相表明心迹的上佳时间。

中秋,月光里的温情与团圆

这位老爷爷“自带”月亮,和自己的老伴过中秋。因为爷爷曾经承诺,让奶奶每年都看到最美的月亮。

可中秋时北京天气不好,老爷爷担心心爱的人看不到月亮,竟然偷偷准备了一个巨大的气球月亮。

“月亮”升起的时候,老爷爷牵起老奶奶的手,奶奶还有一些害羞。两人站在巨大的月亮前,那是整个中秋,最感人的画面。

如果生活太苦,那么月圆之夜,就让爱情来得甜一些吧。

人圆月圆的中秋,自带团圆属性。

苏轼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和李白的潇洒相比,他的洒脱不遑多让。

可就是这样一位几度沉浮,都不曾让他低眉下腰的硬汉,在中秋夜成了“伤心人”。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苏轼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便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宦海沉浮,无法和亲人团聚,始终是他人生当中最大的遗憾。

唯有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慰藉着千百年来一个个孤独思乡的灵魂。

到如今,信息发达,交通便捷,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却将他乡变作了故乡,团圆成了一种奢望,中秋节也渐渐失去了那份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羁绊。

中秋,月光里的温情与团圆

中秋节,当消防员的两个儿子不能回家,于是患有帕金森病和间歇性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千里迢迢从重庆赶到北京,想和家人团聚,却在路上走失。

12天后被找到的老人身上的衣服都被打湿,而且因犯老年痴呆症,无法辨认亲人,但他手中还是紧紧攥着那袋简易包装的月饼。

人间百味,不过团圆一种。

一个人无论在外生活如何,家和家人永远是心中最难以割舍的牵绊。

有家的地方,才叫中秋;有家人的陪伴,才是过节。

来源:人民论坛网

资料 | 洞见、人民日报

中秋,月光里的温情与团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