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百家姓的美文

2022-01-13 08:38 作者:柳育龙 围观:

2020年国庆,收到宛福成老师《姓氏文化与实务》一书。收到书后,发现宛老师在书的扉页写上“请柳育龙老师指正”。看到这个称呼我感到惊讶。

《姓氏文化与实务》读后

一是惊讶宛福成老师的简历。

宛福成,1960年出生,是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鉴定专家,中共吉林省委直属机关新长征突击手获得者。在经典文献学、政治学、中共党史、微观农村经济学方面多有建树。他研究牒谱文化几十年,关注姓氏文化宏观理论、家族实务微观实践、氏族发展史、家风传承模式、姓氏文化产业研究战略等,兼职有中共地名学会地名与姓氏文化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家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华家谱馆常务副馆长、百家姓文化研究开发工作委员会专家团队主要成员、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家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姓氏文化与实务》读后

二是惊讶我与宛福成老师之前只是在网上交流,并未谋面。

之前加入诸多家谱文化群,求教于群内老师,宛老师就是其一。宛老师,有多个群,每隔数日便在平台发一篇文章分享群内,因此多次在群内读到他关于家族事务方面的文章。他有包容心,群内作者发布的姓氏方面的作品他大多都会分享朋友圈,群内偶尔投票广告这些,他也一笑了之。他给人的感觉是平易近人,诸事以和为贵。于是赠送近年来的拙作《家谱与寻根》《家谱编修指南与答问》《历代柳姓文学人物汇编》,得到宛老师的赞许,并写有推荐语和读后感。我比宛老师年小近三十岁,没有想到这次宛老师出书后,竟然赠送书籍并称我为老师。

《姓氏文化与实务》读后

以上算是我们二人的交往。

《姓氏文化与实务》一书读后,我一直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不敢贸然写下文字。2021年开春之际,在复工前又利用了一个晚上重读此书。

这本书不拘一格,没有按照写作者的正常体例去编写,按照作者所言。这些文章许多摘录自作者平时发布网络引起共鸣反响巨大者。换言之,作者编写时,是将读者认可的文章收录其中,是抱着“大同”“和文化”思想的。我常说,宗族文化意义在于“和”字,这也是家谱中多次提到的敦亲睦族。如果宗族之间不能和睦相处,修谱建祠的意义又何在?

宛老师沉浸姓氏文化几十年,深知姓氏文化的不易。目前业内出版书籍多谈家谱文化或综述文化,很少对姓氏文化有新的探索。而该书中作者多提实务,对宗亲会和宗族实务谈及较多,比如宗亲会的管理、网祭、迁坟、宗亲救助、祠堂文化等。该书中还收录了孙治安、王大良、高荣清等名家对宗族、宗亲会、姓氏文化、祠堂文化方面的探微。利用文末空白处,穿插介绍了姓氏贤达研究者和修谱专业机构,对各姓氏寻根及研究者做了通讯录,为寻根者大开方便之门。书后还有家谱中常见的繁体字异体字,是一本难得的家谱文化实务书。

2021年2月25日凌晨

《姓氏文化与实务》读后

作者简介:柳育龙,陕西蓝田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后裔。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秦风诗词学会理事。曾获陕西省青年诗人奖、太白诗歌奖、《大别山诗刊》年度十佳新锐诗人及十佳优秀诗人奖等奖项。著《焦岱史话》《蓝田柳氏生甲公家谱》《家谱与寻根》《家谱编修指南与答问》《家谱答问续编》《行程记》《历代柳氏进士名录》《历代柳氏家训集释》《历代柳姓名人史略》《历代柳姓文学人物汇编》等多部著作,约500万字。被媒体誉为“扛麻袋的学者”,“谱界英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