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这次冠状病毒疫情的美文(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这次疫情的什么)

2021-12-31 10:30 作者:admin 围观:

  新冠肺炎疫情肇始以来,有关病毒变异的话题一直是舆论关心的热点。如何看待病毒变异?新冠病毒变异的现状如何?我们做好应对准备了吗?围绕上述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

  01

  新冠病毒变异速度比流感慢

  “人们对病毒变异的恐惧,往往源自科幻电影中的桥段。事实上,变异对病毒而言,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许文波说,病毒需要在活细胞中不断复制,从而达到延续后代的目的。复制时,病毒基因组的核苷酸会发生错配、缺失,这些变化被统称为变异,其中,能导致病毒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的基因突变被称为“变异株”。基因突变后,病毒变异株更好地适应宿主环境从而稳定在宿主之间传播和复制的过程,被称为“病毒进化”。

  病毒进化过程中,只有少数突变会导致变异株的特性发生改变,例如使病毒更容易传播、感染后可引起更严重的临床表现、增加病死率等,这类变异株的出现给疫情防控和疾病救治带来挑战。“但也有另一种可能,即病毒变异导致其传播力或致病力下降。”许文波说,就新冠病毒而言,它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复制存在内部校对机制,可以纠正一些“错误”。因此,相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逆转录病毒或流感病毒等分节段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变异速度较慢。

  许文波表示,全球新冠病毒变异至少已经产生了1281种亚型或分支(基于Pango命名法),但大多数分支含有的突变位点基本没有改变早期新冠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只有极少数变异株的刺突蛋白基因编码的突变,导致重要的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使这些变异株更易传播、致病性更强甚至出现部分中和抗体位点免疫逃逸。

  许文波强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年多来,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变异相对较慢,核苷酸变异率只有0.13%,主要中和抗原位点没发生明显变异,还是一个血清型,现有疫苗对至今出现的新冠变异株有效,并且新冠病毒的流行规律、传播力和致病性还未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02

  我国尚未有印度出现的变异株本土传播

  “近期在印度流行的新冠病毒主要为B.1.617变异株,该变异株的传染性明显增强。”许文波表示,初步数据显示,该变异株传染性增强的同时,可降低部分靶点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有效性,但对疫苗接种后中和抗体的中和活性影响较小。

  许文波介绍,B.1.617变异株的B.1.617.2分支已经输入我国,截至5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收到广东、重庆、浙江、广西、四川和上海陆续报告输入B.1.617.2变异株病例33例。“广东发生本土关联病例,但暂未造成本土传播。”许文波说,遵循我国现有新冠防控策略,对输入病例进行全流程闭环隔离管理,能有效防范传播风险。

  公众十分关心新冠病毒变异对疫苗保护效力的影响。许文波表示,目前的研究显示,现有新冠疫苗对新冠变异株有效,接种者再次接触新冠病毒时,即使发病也能较好地预防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许文波介绍,疫苗的保护效力主要通过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同进行,虽然有数据显示现有新冠疫苗对新冠变异株中和抗体活性(属于体液免疫)有一定程度的减弱,但细胞免疫对于病毒的交叉保护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进一步推进疫苗接种客观评价与研究工作,关注疫苗接种后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记忆力方面的数据,以便更全面地评估疫苗对新冠变异株的保护效果和免疫持久性。目前,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和我国疫苗生产企业合作,已经启动了针对新冠变异株的疫苗研发,当免疫逃逸株出现时,将实时开展针对逃逸株疫苗的研究。

  短评

  应对病毒变异离不开全球合作

  □张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冠病毒变异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多种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已经上市,且疫苗对目前流行变异株的中和保护仍处于有效范围,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有效,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正在系统、全面地开展成年人疫苗接种工作,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群体免疫。

  但也应认识到,随着新冠病毒流行传播和突变位点的累积,可能进一步出现引起免疫逃逸的变异株,超出现有疫苗的有效保护范围。鉴于此,首先,应加快全球疫苗生产和接种速度,并与其他非药物干预等公共卫生措施协同防控疫情,降低病毒的传播以及变异的速度,减少病毒大流行带来病毒变异株出现的几率。其次,全球各国应紧密合作,加强对病毒变异的监测和变异株生物学特性评估,及时分享变异毒株信息,保持对潜在重要免疫逃逸变异株的早期预警。第三,要针对具有潜在免疫逃逸能力的多个氨基酸突变位点,设计研发新型二代疫苗,并依据二代疫苗的免疫效果实时调整免疫策略,以期尽快阻断全球大流行状态。

  文:健康报记者 张磊

来源: 健康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