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齐白石观后感(齐白石观后感200字)

2022-08-22 19:35 作者:幽默铅笔R 围观:

齐白石赠毛主席一幅老牛画,饮酒后又欲抢回,主席:画上有我名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幽默铅笔R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齐白石观后感(齐白石观后感200字)1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伟人,他不仅在军事和政治上有出色才能,在书法、诗词方面也同样造诣颇深,毛主席爱看书是出了名的,刘少奇还曾经玩笑似地说过:“一天不用功,赶不上毛泽东。”


中国的书法家历来有一个传统,就是在自己的画作上盖章,而印章在中国也是一个艺术门类,雕刻精美或者材质稀有的印章也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毛主席虽然不雕刻印章,但他也很喜欢收藏印章,在毛主席的遗物中就有一枚龙钮大印,是国家一级文物。


同时,毛主席还有两枚视若珍宝的印章,是齐白石所赠。齐白石和毛主席都是湖南湘潭人,但在年龄上有不小的差距,二人之间还有过一段趣事。


齐白石无意间给毛主席赠了一幅老牛画,饮酒之后又想抢回来,可毛主席却说:“画上面有我的名字”,一番唇枪舌战,这幅画最终还是被齐白石拿走了。已经送人的东西却要拿回去,齐白石为何出尔反尔呢?






德艺双馨艺术家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擅长画花鸟鱼虫和人物山水,其画作意境淳朴,收藏价值很高。


因为家境贫困,齐白石早年间做过木匠,在此基础上他雕刻印章的功夫也是一绝。


都说艺术需要天赋,齐白石就是那个天赋极高的人,他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绘画,也没有名师指导,仅仅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成就了自己。


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多年依旧熠熠生辉,而文学和艺术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中国人对文学和艺术的喜爱是融进骨子里的。


出生于1864年的齐白石也经历了朝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巨变,但不管任何时候,他都保持着艺术家的品格和风骨,早年为了生活曾经卖画为生,可他有自己的原则。


有人劝成名以后的齐白石给慈禧太后作画,他拒绝了,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之后,日本人也到他家里去“要画”,齐白石直接在家门口挂出了“画不卖与官家”。


日本人想要借助齐白石的名气来维稳,可不管日本人开出多么诱人的条件,齐白石始终不为所动,这就是齐白石的气节。


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党邀请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以及文学艺术界的泰斗齐聚北京,共同商讨筹备新中国成立的相关事宜,齐白石自然也是受邀的人员之一,而他的邀请函是毛主席亲笔写的。


齐白石见证了晚清的覆灭,民国的动乱,还有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对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充满了希望。


争相抢夺老牛画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齐白石有感于毛主席为祖国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便亲手雕刻了两枚印章送给毛主席,毛主席收到印章后十分开心,而包印章的纸也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还将其精心的装裱了。


毛主席是一个十分讲究礼尚往来的人,他不能无缘无故地收下齐白石的两枚印章,因为当时齐白石已经在中国书画界有很高的地位了,且不说两枚印章价值连城,单单是这份情谊也是要回报的,于是毛主席就设宴答谢齐白石,还请了当时文学界的名人郭沫若作陪。


别看齐白石此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他的酒量丝毫也不差,几个人相谈甚欢。


酒过三巡之后,毛主席就表达了对齐白石的感谢,并表示很喜欢他送的印章和画作,虽然喝了酒,可齐白石依旧思维敏捷,他只记得印章,并不记得画作的事情。


毛主席见齐白石不相信,就命人将装裱好之后的画作拿了出来,齐白石看到之后才明白过来。


这张画原本是齐白石的练笔之作,并不是一副完整的画作,因为还没有落款和题字,当时刻好印章之后,他就随手拿来包印章了,没成想毛主席竟然如此看重这幅画,还特意命人装裱好。


一幅未完成的画作怎么能送给毛主席呢,齐白石便想抢回来,还说要重新画一幅送给毛主席,毛主席当然不同意。


一旁作陪的郭沫若见此情景就想把画作收为己有,于是他就幽默风趣地说这幅画应该是他的,因为画上有他的名字。


名人趣事传佳话

原来这幅画上画了一棵李子树,树上停有五只鸟,树下的老牛神态憨厚,侧着脑袋望着小鸟,整幅画作意境深邃。郭沫若先是把这幅画作认真地解读了一番,然后说树上有五只鸟,还把“上”和“五”两个字就加重了读音,因为“上五”的谐音是尚武,而郭沫若号尚武。


听完郭沫若的解释,齐白石和毛主席都拍手称赞,就在郭沫若以为可以拿走老牛画的时候,毛主席却说画上有他的名字。


看着齐白石和郭沫若一脸的疑问和不解,毛主席解释到,画上画的是茂盛的李子树,正是他曾经的化名“李得胜”。


众人都知道毛主席在陕北的时候化名为李得胜,将名字和老牛画巧妙地联系在一起,齐白石和郭沫若也哑口无言。


齐白石则趁势说这幅画还没有题字,请他们二人题字,这幅齐白石作的画如果再加上他二人的题字,就意义非同寻常了。


豪爽的毛主席先提笔写了一句苏东坡的诗,“丹青意造本无法”;而郭沫若也随即用陆游的诗作对,写了一句“画圣胸中常有诗”。


正在二个人沉浸在书法中时,只见齐白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画收了起来,表示要将这幅画好好的收藏,毛主席和郭沫若见齐白石这样,也只能开怀一笑。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对齐白石很是照顾,齐白石因为感恩新社会,也迎来了艺术创作上的第二春,《醉饮图》、《盗瓮图》等都是在此时创作。可惜的是1957年齐白石去世之后,这幅由毛主席和郭沫若题字的老牛画遗失了。


小结:

现在齐白石的画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如果那幅有毛主席和郭沫若题字的老牛画在世,又不知价值几何?老牛画虽然遗失了,可是围绕着这幅画的趣事却流传了下来。


齐白石赠送给毛主席的老牛画原本是一幅练笔之作,所以他喝了酒之后就想抢回来,可是毛主席却风趣幽默地说花上面有他的名字。加上郭沫若,三人之间谈笑风生,最后毛主席和郭沫若还给老牛画提了字。

齐白石观后感(齐白石观后感200字)2

为了让广大青少年接触、了解、传承、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艺术素养,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1月11日,湘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湘潭市教育局发布信息,携手组织开展“我与齐白石爷爷对话”征文活动。同时,将之作为了湘潭市中小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和湘潭市青少年文艺后备人才培养“一千工程”创作实践活动之一。

此次征文活动以“我与齐白石爷爷对话”为主题,要求广大中小学生就参观“故里山花此时开”--齐白石原作回乡展撰写观后感。活动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由市文联和市教育局联合组建专家评委会,评选出各组优秀作品。每组各评选出优秀作品20件,对优秀作品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并作为新进入市青少年文艺后备人才“一千工程”的重要参考条件。同时,获奖作品可推荐在《放学后》杂志等平台上发表。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征稿时间为2019年1月18日至2月18日,广大中小学生可通过邮件投稿报名参加。具体征文要求和投稿需知可登录此次活动执行单位湘潭市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官网(www.xtcid.com)进行详细了解。(通讯员 张自成)

齐白石观后感(齐白石观后感200字)3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2017年12月17日晚,齐白石作品《山水十二条屏》亮相拍场,最终以9.315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目前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白石在北京定居后,内心却是“故里山花此时开也”,的思想轨迹。齐白石不可能将家乡草木赶过黄河带到北京,但家乡草木却作为一种自然信息随齐白石来到北京,并化作艺术信息传达出来,以实现齐白石心理的平衡。齐白石刻了许多寄托着怀乡之情的闲文印,如“吾家衡岳山下”、“客中月光亦照家山”,是齐白石自抒胸臆的第一主题。齐白石写了许多的怀乡诗, 如:“登高时近倍思乡,饮酒簪花更断肠,寄语南飞天上雁,心随君侣到星塘。”又如“饱谱尘世味,夜夜梦星塘”、“此时正是梅开际,老屋檐前花有无”,这些诗句是齐白石“夜不安眠”、“枕上愁余”时所些的肺腑之语。变法和着变意,变意和着变法,乡心伴着童心,童心也总念乡心。

齐白石的作品《我最知鱼》,画着小鱼围逐钓饵,是齐白石少时作惯之事,故能知鱼";齐白石77岁时画《墨猪出栏》,是因为齐白石有一颗“牧汝追思七十年”的心;齐白石画那些黑蜻蜓、红甲虫,是因为齐白石还记得乡里人叫黑蜻蜒作“黑婆子”,叫小甲虫作“红娘子”,这正是农民眼中的草虫,是农民的审美情趣;齐白石画鲇鱼题“年年有余”,画石榴象征多子,画桃子象征多寿,这也是民间艺术喻意象征的特色。

齐白石笔下的钟馗、寿星、仙佛一类作品,也是农民们聊天时嘴边上的对象。这类作品,是齐白石的恋乡情结和童真情趣的自然流露,是“以农器谱传吾子孙”的愿望,是一种有异于“诗书传家远”的农民意识的自觉的表白。当齐白石画《白菜辣椒》时,不仅有感于红与黑的对比,同时也为“牡丹为花之王, 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而愤愤不平;齐白石在有关画白菜的题句中,所表示的“不是独夸根有味,须知此老是农夫”,“不独老萍知此味,先人三代咬其根”,正是《农耕图》中的那位老农的自白。也是齐白石对本色、本质毫不掩饰的自我肯定。

齐白石从来没有入仕愿望、懒于应酬、不管闲事、与世无争、始终以一颗纯真的心,沉浸在艺术的体验之中,沉浸艺术故乡里。齐白石的乡心、童心和农人之心的流露和艺术中的乡土气息,根源于齐白石的劳动生活。齐白石也曾在艺术上走投无路,那是虚假地因袭“八大山人”的情感所必然遭到的碰壁命运,实质上那是齐白石的心态与过去的文人之间不相谐和的结局。当齐白石认定自己是农夫时候,往年储备的自然信息便源源不绝地奔赴腕底、舌端、刀锋,化作了新的艺术信息,抛弃了古人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段,创造出表达齐白石特有情怀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齐白石艺术中的乡心、童心和农民之心的真诚流露,是齐白石的真心和本质的艺术表现。齐白石以本质、自我、变法、变意以及本质的艺术表现,才是齐白石“衰年变法”的深刻底蕴。

每个造型艺术家都有自己造型上的美学尺度。当齐白石画牵牛花,时叶皆作正面观,花皆作侧面观,花苞皆直如红烛,这是局部的一致和整体气势的统一,是造型的特色。而牡丹花的丰艳,棕树冲天的意趣,不倒翁的泥玩具样式,背向的牛那浑圆的形,侧向的虾那狭长的形,猫头鹰的类如轴承结构般的眼,这些纯造型上的表现,既与物形有关,也与画家的感受方式有关。齐白石描绘工细草虫的本领带有民间手艺人炫耀技能的因素,那些粗笔枝叶与工细草虫在同一画幅中的出现,体现出了对比的美,这种美是齐白石农民兼文人的双重人格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齐白石有关造型的著名画语——“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既齐白石的造型观,也是齐白石在整个艺术格调上,欲求沟通世俗和文人的审美意趣。既不流于媚俗,也不狂怪欺世的中间选择。"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妙趣,和齐白石的"平正见齐"的观点一样,是这位既能极工,又能极简,分别地在两个极端上有所创造,而最终又不肯拘泥于任何一个极端的艺术家所选择的造型尺度和审美的中界点。晚年的齐白石日趋简化的画风,是日益强化了“不似之似”的造型,也日益强化了“神”的主导地位,臻于"笔愈简而神愈全"的境界。齐白石生命最后一年的“糊涂”笔致,也是一种艺术中难得的糊涂,是突破了楷书般的笔法,进入无法而法的高妙表现,是艺术家主宰艺术形象的最高境界。

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齐白石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齐白石画虾表现出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齐白石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取舍:对水中的虾,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齐白石的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齐白石墓位于现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南魏公村小区1号楼前,西侧是齐白石继室胡宝珠之墓,两墓并立。文革发生后,齐白石因遭到江青的点名咒骂,齐白石墓和胡宝珠墓的墓碑被红卫兵捣毁,墓室因深埋且坚固才得以幸免于难。1982年重修,碑文“湘潭齐白石墓”是齐白石弟子李苦禅重书。现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4月,海淀区政府对墓地进行修缮,建了铁围栏。墓穴周围种了矮柏树。但原墓碑已经消失,重新立了普通石料的墓碑。

如今齐白石墓的位置在魏公村小区东区的西北角。北面是魏公村路。西面是小区的内部通道。南面和东面都是5层的居民住宅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