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半小时科学漫画读后感(半小时漫画科学史读后感)

2022-06-24 11:30 作者:猴叔讲绘本 围观:

猴叔的读者都知道,猴叔一直以斜杠青年(大叔)自居,喜欢尝试一些彼此不相关,跳跃性很大的事情,虽然每样都做的一般般。我知道,现在的社会和职场,不是给斜杠青年设计的,总体上来说,还是给专业分子准备的,大家专心搞好自己的业务,医生看好病,会计算好账,工程师画好图,律师打好官司,白领们做好PPT……

往前追溯一点,我们的教育,总体上来看,也不是为斜杠青年设计的,而是鼓励专业精研。特别是我们的考试体系,会倒逼着孩子一步步向专业人才的方向发展。猴叔小时候也饱受这种考试制度的折磨,在最好学最有想象力的时代,错过了好多求知的机会。上高中时,我最喜欢的课程是物理,为啥?因为省事儿啊,只要一想通道理,就一下子全明白了,不需要刷题,不需要死记硬背,考试时所有的难题都是靠开脑洞来解决,而我偏偏是个脑洞比较大的孩子。

数学、物理、化学,听不明白?老师靠边,混子哥上

我最不喜欢的是化学,死记硬背的太多了,还得做实验,偏偏我是个手残党,每次进实验室的目标就是活到下课就行。不幸的是,当时的高考制度是文理分科,物理和化学被捆绑在理科中,要选物理,就必须考化学。于是我只能退而求其次,选了相对都还能忍受的历史和政治,上了文科这条船,后来进了大学中文系。我的物理梦就死在了高中二年级。也很久没有了高中看物理书时,大脑飞转、灵光频闪、顿悟不绝的感觉。

最近读一套半小时漫画团队出品的漫画书——《半小时漫画科学史》,突然又让我找到点当年学物理的兴奋感,重温了好多当年物理老师讲得满头大汗、同学们纷纷晕菜的物理原理。而且,我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其实从古至今的科学大咖,很多都是斜杠青年,而且斜杠得越邪乎,成就越了不起。我想起来有不少小读者也谈到过,同样的科学知识,课堂上老师怎么讲都听不懂,反而是在看漫画书时,轻而易举地就被混子哥给讲明白了。

数学、物理、化学,听不明白?老师靠边,混子哥上

为什么课堂上认真听讲弄不懂,校外培训班的名师辅导讲不通,海量刷题也刷不透的知识,看漫画却能搞懂呢?猴叔觉得,可能是因为科学这件事,本质上就很“斜杠”,你要用一种“斜杠”的眼光去看,用“斜杠”的姿势来听,用“斜杠”的头脑来想,才能走进科学的秘密大门。而正襟危坐、危言大义、洗耳恭听的方式,反而会让我们和洞见的距离变得疏远。就拿这套《半小时漫画科学史》来说,猴叔就总结出几条,走进科学的小秘密。

首先,科学本身就很浪漫,如果你用严肃的态度来学,就会与科学的精神格格不入。比如牛顿,他的学术开挂,并不是因为被苹果砸中脑袋,而是因为叛逆。他进入剑桥大学后,发现所有的教材都老气横秋,不对他的口味,于是开始看一些“伪科学”、“异端”、“斜杠”的书籍,比如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著作。各种歪门邪道的思想在他的头脑里融汇贯通,而爆发的机会是英国的大瘟疫。为了隔离,牛顿回到了乡下的老家,就在公元1666这一年,他隔离期间发明了微积分,想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还顺便创立了光学(微粒说)。一次大瘟疫,造就了人类科学史上的牛顿奇迹年。或许若干年后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在这两年新冠疫情期间,世界哪个角落里的哪位斜杠青年,创造了颠覆性的新的科学发现,也说不定呢。

数学、物理、化学,听不明白?老师靠边,混子哥上

其次,科学发现、发明需要放飞想象力,理解前人的发现也需要放飞想象力,但教室里的孩子坐得太板正,飞不起来,还不如在家里歪在沙发上看漫画书时,脑洞开得更大。比如分子这个概念的发明,就是由一位乱入科学界的斜杠青年带来的奇思妙想。当时整个欧洲的科学界都在为气体原子存在的形式吵架,但是吵来吵去解决不了一个根本问题:既然原子不可切分,那么氢原子是怎么和氯原子结合成为氯化氢的呢?这时来了一位吵架专业户——律师阿伏伽德罗,他看到科学圈里吵得比法庭还热闹,就混进来掺和掺和。他的脑洞果然大,他想到,氢原子和氯原子本来就是成对儿报团儿存在的,发生反应时不过是双双交换了舞伴,就变成两个氯化氢微粒了。基于这个概念,他提出了分子的学说。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个斜杠青年的胡思乱想,居然蒙对了!

第三,科学发现本身就很好玩,充满了故事性,用漫画讲故事的方式来表现,契合度很高。大家都学过牛顿的一句名言:“我之所以看得比别人远一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一直把这句话当成大科学家自谦的表达,可真实的故事却并非如此。牛顿这句话是讽刺他学术上的一生宿敌胡克的。胡克发明了弹性定律,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和牛顿针锋相对。牛顿充分利用自己活得更长的优势,在胡克去世后,他以英国皇家学会掌门人的身份,解散了胡克的实验室,销毁了胡克的手稿,甚至销毁了胡克的画像。胡克是个驼背严重的小个子,牛顿这句名言就写在给胡克的信中,这是一句挖苦讽刺的反话,但却让胡克难以辩驳。

数学、物理、化学,听不明白?老师靠边,混子哥上

第四,漫画图文结合的形式,以图像扩展了大脑接收信息的维度,很多道路说起来很复杂,画出来反而一目了然。比如讲到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打破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时间和空间都是绝对的这个概念,提出速度会导致时间的膨胀,这个理论非常烧脑,但看漫画举出的例子,却很容易理解这个怎么回事。还有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打破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而提出不可思议的“质量扭曲时空”的概念,而科学家们用观测日全食的方式证明了这个听起来荒诞不经的理论,我们也可以通过漫画的画面,很轻松地GET到爱因斯坦的点。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漫画阅读的主动性,较之于课堂学习的被动性更有利于思维的活跃;漫画阅读的轻松自由氛围,较之于作业和考试的压力环境,也更有利于大脑的放松。看漫画书一定是看闲书吗?要是这么说,科学发现和发明,在历史上还长期被社会主流看作是“闲事儿”呢。但真正喜欢琢磨这些“闲事儿”的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不会因为老师瞧不上就放弃自己的喜好;今天的小读者们,也不必担心闲书看多了影响学习成绩,你的聪明才智,不一定会在什么地方发芽开花儿呢!

《半小时漫画科学史》三册,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著,读客文化2020年6月出版。

数学、物理、化学,听不明白?老师靠边,混子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