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姥爷来了读后感300字(姥爷的茶碗读后感)

2022-06-15 00:44 作者:读写探秘 围观:
精选近5年《读者》杂志8篇最佳卷首语,每篇都是作文的最佳范本!

古代妈妈的一封信

杨暖

《读者》2012年第9期(五月上)总第518期

古人写信很有意思。这是古代妈妈写的一封信,母亲写给儿子的。也算不得信,了了几十字,只当是一简短的手函。简短,字微,充分发挥了中国汉字的蕴藉和古典,有妙趣。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然虞卿非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勉也!

写信的母亲叫郑淑云,是明代女作家。我没有读过她的作品,单从这一短笺,倒也叫我生出三分钦佩。

信里,郑妈妈是这样讲的:

人的这一生时常会遭遇三种困顿,千古有之,孩子,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第一种困顿,拥有卓越的才华,却遇不到好的平台和机遇。

第二种困顿,以一颗诚挚宽厚的心待人,却没有交上值得交的好朋友。

第三种困顿,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常反省,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最后,这位妈妈抚慰儿子,即使人生的际遇如此,也未尝没有好处。孩子你要多读书以自励,不要放纵自己呀!

这样的妈妈,真强大。她的爱,不狭隘,不灰暗,是一个经历风雨历练的女人在看过人生百态后,饱含仁慈宽厚的生命之爱。她爱孩子,爱生命,更能用她的爱,给孩子一个有力的人生。(睿雪摘自《润》2012年第1期)

精选近5年《读者》杂志8篇最佳卷首语,每篇都是作文的最佳范本!

节令是一种命令

毕淑敏

2013年14期(七月下) 总第547期

夏初,买菜。老人对我说,买我的吧。看他的菜摊,好似堆积着银粉色的乒乓球。我说,这么小啊,还青,远没有冬天时我吃的西红柿好。

老人不悦地说,冬天的西红柿算什么西红柿!吃它们哪里是吃菜,分明是吃药。老人接着说,那是温室里煨出来的,先用炉火烤,再用药熏,让它们变得不合规矩的胖大,用保青剂或保红剂,让它们比画的还好看。人里面有汉奸,西红柿里头也有奸细呢。冬天的西红柿就是这种假货。

我惭愧了。多年以来,被蔬菜中的骗局所蒙蔽。那吃什么菜好呢?我虚心讨教。老人的生意很清淡,乐得教我,说道:记着,永远吃正当节令的菜。萝卜下来就吃萝卜,白菜下来就吃白菜。节令节令,节气就是令啊!人不能贪心,你用了种种的计策,在冬天里,抢先吃了只有夏天才长的菜,夏天到了,怎么办呢?再吃冬天的菜吗?颠了个儿,你费尽心机,不是整个瞎忙活吗?

我买了老人的西红柿,慢慢地向家中走。他的西红柿虽是露地长的,质量还有推敲的必要,但他的话透着一种晚风的霜凉,久久伴着我。

人生也是有节气的啊!

春天就做春天的事情,去播种;秋天就做秋天的事情,去收获。夏天游水,冬天堆雪。

少年需率真。过于老成,好比施用了植物催熟剂,早早定了型,抢先上市,或许能卖个好价钱,但植株不会高大,叶片不会密匝,从根本上说,该归入早夭的一列。老年太轻狂,好似理智的幼稚症,让人疑心脑海的某一部分让岁月的虫蛀了,连缀不起精彩的长卷,包裹不住漫长的人生。

年轻年老都是生命的流程,不必厚此薄彼,显出对某道工序的青睐或是鄙弃,那是对造物的大不敬,是一种浅薄而愚蠢的势利。

(李孝春摘自《广州日报》2013年5月1日)

精选近5年《读者》杂志8篇最佳卷首语,每篇都是作文的最佳范本!

人间无事人

马德

《读者》2014年第13期(七月上)总第570期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一个人活得是否洒脱,就在这说与不说上。人间多少事,都是管不住嘴惹的。你在背后说人是非,自有人在背后说你是非。

读《小窗幽记》,说有个叫眉公的隐士,居于山中,有客问他,山中何景最奇,曰:“雨后露前,花朝雪夜。”又问何事最奇,曰:“钓因鹤守,果遣猿收。”

你钓,有鹤相守于一边;你馋,可遣猿于书上摘鲜果与你吃。这真是动人心魄的胜景。崔永元说,他多年来一直喜欢看的节目,就是《动物世界》,因为“动物的世界里没有人。”

看来,没有人折腾的世界,其妙处,何止是清净所能穷尽的。这世间美景美事,为什么隐者所遇甚多呢?不因他在山中,不因他在林中,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活到人间无事人的份儿上了。

(潘光贤摘自《今晚报》2014年4月16日)

精选近5年《读者》杂志8篇最佳卷首语,每篇都是作文的最佳范本!

别人的鞋子

[新加坡] 尤金

《读者》2015年第8期(四月下)总第589期

开学那天,在一群报到的新生当中,我注意到一名女学生眼皮异常浮肿,肿胀处红红的,好似戴了一个怪异的眼罩。我趋前,关心地探问,万万没想到她竟一脸不耐烦,粗声粗气地答道:“过敏啦!”说完,掉头便走。对于她这种毫无礼貌的反应,我与其说生气,不如说纳闷儿。

不久后,她在呈交上来的日记里吐露心声:“由于对某种迄今还查不出来食物过敏,我两边的眼皮肿得好像塞进了两个彩色气球。已经两年多了,医生束手无策,我难过死了。偏偏许多好事之徒一看到我便问东问西,把我看成一个怪胎。有时,我真难堪得想扯对方的头发!”

看到这样的文字,我摇头叹息,这个女孩子,也太不懂事了,怎么竟会将别人的关心看作“好管闲事”呢?我觉得她不但眼皮敏感,连心也敏感。这事发生了好几个月后,我在烹饪时,不慎烫伤了手臂,留下了一个颇大的疤痕,椭圆形,棕红色,狰狞而又可厌。旧友新交,无不殷殷探询。

开始时,我总是耐心地解释、解释、再解释,然而渐渐地不行了,同样的话讲了又讲、说了又说,一日数回,着实厌得嘴巴抽筋。后来,有人关心探问时,我便笑眯眯地说:“我昨天去献血啦!”对方骇然惊问:“怎么会在手臂这个部位抽血呢?”我又微笑应道:“这就叫作不同凡响嘛!”看对方疑惑的表情反而成了我的乐趣。想起那名女学生,我对她两年来所受的委屈感同身受。

总得穿穿别人的鞋子,才知道那鞋子打不打脚呀!

(李中一摘自花城出版社《尤今袖珍小品》一书)

精选近5年《读者》杂志8篇最佳卷首语,每篇都是作文的最佳范本!

清秋瘦水

周伟

《读者》2016年第2期(一月下)总第607期

秋天的水,说瘦就瘦了,河中的丝草浮现出来了,墨绿墨绿的一片,丝丝连连,纤毫毕现。我仿佛看到了童年井水中的景象,那般清澈,那般透亮。

瘦水边,人感觉也瘦了。远处有两个黑点,慢慢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一个是斯文的父亲,一个是天真的孩子。父亲张网,一张网,仿佛想网住一个世界。他越是弓身用力,撒出去的网越是到不了他想要达到的位置,网不住他想网的东西,好几次,网都被丝草缠住了。

孩子提桶,跟在父亲后面。他看到瘦水中那些游来游去的鱼儿,在水中旋转着,一下又蹿出水面,白白的鱼肚皮在阳光下发亮。

就在父亲感到失望并打算离开的时刻,孩子扯了扯父亲的衣角,努了努小嘴儿:河堤边的丝草旁,有一条金黄色的大鲤鱼在那儿游来游去,闲适自得。

于是父亲张网,张了几次,总不成功。孩子把桶放下,做了一个双手捧鱼的动作。父亲领会,走上前去,捧住了那条金黄色的鲤鱼。孩子接过父亲手中的鱼儿,用双手稳稳地捧住。鱼儿一动不动,只有鱼鳞在阳光下一闪一闪泛着金光。

看着瘦水里的游鱼、瘦水边的父子,我明白了:世上有许多东西,网是网不住的,把它捧起来,或许更好。

(金星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6日)

精选近5年《读者》杂志8篇最佳卷首语,每篇都是作文的最佳范本!

忍耐富贵

[日]小川未明 李 佩译

《读者》2016年第4期(二月下)总第609期

这是一只轻薄讲究的茶碗,雪白的底色,像透明的白玉一般,上边绘着老爷的纹章。

“不错,是个讲究的作品,声音也好听。”老爷的官吏用手指在碗上弹了弹。陶器匠毕恭毕敬地低着头说道:“已经无法再轻再薄了。”官吏点点头,命令陶器匠把茶碗包好,他要尽快献给老爷。

人们闻讯后纷纷议论着,说镇上某个有名的陶器店老板给老爷精心特制了一只茶碗。官吏把茶碗献到老爷面前:“这是我国有名的陶器匠为老爷特制的茶碗,尽可能做到了又轻又薄,不知老爷喜欢不喜欢。”

老爷接过茶碗欣赏了一番,见果真又轻又薄,轻薄到让人拿在手里不觉得手里拿着东西。老爷问:“茶碗的好坏何以区分呢?”

“所有的陶器都以轻、薄为贵,又重又厚的就不算是好茶碗。”老爷点了点头。从这天开始,这只茶碗就摆在了老爷的桌上。

老爷是一个意志坚强、擅于忍耐的人,从不叫苦,不轻易流露声色。新茶碗很薄,传染很快,拿在手里简直和拿着一块炭火差不多。每次使用,老爷都要忍受烫手的痛苦。

这世上,有多少人不是在享受富贵,而是在忍耐富贵啊!

(林冬冬摘自新蕾出版社《小川未明经典童话集》一书)

精选近5年《读者》杂志8篇最佳卷首语,每篇都是作文的最佳范本!

限量感动

子沫

《读者》2016年第12期 (六月下)总第617期

一位德国女士陪朋友看展览,那位朋友被这场展览深深地打动了,女士说:“既然这样,我们再去看一场。”不承想,那位朋友摆摆手说:“这样就好了,我想把这份感动延长些。”我由衷地欣赏那位聪明的朋友,限量感动,不贪心。

记得一本书里有这么一段话:生病也好,不开心也好,都源于一个字——浓。你浓于情就会生出痴,浓于利就会生出贪,浓于名就会生出嗔,痴、贪、嗔是最可拍的。不开心的事情闷在心里就会郁结成气,气结不化就会生出病,病则不通,不通则痛。对付“浓”最好的办法就是“淡”,这个“淡”不是说你什么都不在意,而是不贪。人的贪欲是不知不觉的、方方面面的,只能不断地自我提醒。

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八月照相馆》,片中老太太一家人去照相馆拍照片。晚上下着大雨,她重返照相馆,对摄影师说:“能让我重拍一张吗?上午的衣服没穿对,我想拍张更好的照片,将来留给后辈。”她在镜头前微笑端坐。

想起木心先生说的一句话:“我好久都没有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这种快乐因为稀少而让人期待,也正因为如此而更显得弥足珍贵。

(极品咖啡摘自《时代青年·悦读》2016第4期)

精选近5年《读者》杂志8篇最佳卷首语,每篇都是作文的最佳范本!

常想一二

林清玄

《读者》2016年16期(八月下)总第621期

朋友请我题几个字,想挂在新居客厅的墙壁上。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

朋友说:“这是什么意思?”我说:“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除去那八九成不如意的事,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我们如果要过快乐的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的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那八九成的不如意打倒。”朋友听了,非常欢喜,抱着“常想一二”回家去了。

几个月之后,他又来向我求字,说:“每天在办公室劳累受气,回家后,看见那幅‘常想一二’就很开心,但是墙壁太大,字显得太小,再给我多写几个字吧!”对于好朋友,我一向是有求必应,于是,又写了下联“不思八九”和横批“事事如意”。

后来,我再婚的消息披露报端,引来了许多离奇的传说和流言。一天,朋友打来电话,说:“我也想不出用什么话安慰你,就给你念念你写的字吧。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朋友的这个电话使我很感动,我常觉得,在别人的喜庆中锦上添花容易,在别人的苦难里雪中送炭很困难。那种比例,也是八九与一二之比。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当然更甭说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

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大概也练出荣辱不惊的本事了,便不会在乎这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落井下石。我们经历过生命的痛苦和挫折,经历了情感的相逢与离散,已探索出积极的、快乐的、正向的理念,这种理念,正是“常想一二”。

“常想一二”的理念,乃是在重重乌云中寻觅一丝黎明的曙光,乃是在滚滚红尘中接收一些宁静的消息,乃是在濒临窒息时做一次深长的呼吸。

(唐丽光摘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心有欢喜过生活》一书)

精选近5年《读者》杂志8篇最佳卷首语,每篇都是作文的最佳范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