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品德与社会读后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22-05-30 21:01 作者:陕派教育 围观:

文/ 王彬武

今天的学校课程体系是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和发展起来,建立在以知识为核心的框架之上的。应该说,相对于教育的随意化和碎片化来讲,是一种教育的进步,这一课程体系下的教学有利于单一学科知识的集中学习,保证学习效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人才需要的必然产物。

文苑书香 | 王彬武:综合实践课程与未来人才培养——读《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有感

这一课程体系被深深打上了工业时代的烙印,难免带来学科的相对封闭和教学的脱离生活实际。那些智慧的头脑早就意识到这一课程体系的不足之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就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批判,教育只注重学生“静听”,没有动手与活动的机会,阻碍了儿童的自然发展,所以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理念。陶行知则进一步发展了杜威的教育理念,提出“生活即教育”,80年多前就提出儿童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这些理念强调了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综合化。

然而,知易行难,尽管我们认识到传统学科教学种种弊端,我们的教学实践却没有多少改变。新一轮课程改革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然而十多年的实践并没有在中小学很好实施。几乎在这一轮课程改革的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发起和亲自推动了中国“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但是并没有全面推开。之所以如此,我想主要原因是社会生活还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今天,我们面临着一个即将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课程与教学不改变就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如果说工业社会需要不同门类的专才,那么信息社会则更需要处理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全球性议题,单靠某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是很难解决的,需要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共同完成。今天教授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主动学习者,培养他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比传统的死记硬背知识更有效。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注重了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生活化。2016年8月,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中小学全面实施新的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标准,其中“现象教学”的概念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所谓“现象教学”,就是事先确定一些源于学生生活现象的学习或研究主题,然后围绕特定主题,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入新的课程模块,以这些课程模块为载体实现跨学科教学。

2017年10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正是呼应了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理论和政策层面回归了应有本质,成为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既然是全体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国家课程,究竟如何在学校实施,恐怕是很多学校所困惑的一件事。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广大的中小学对上好这门课并不那么有把握。主要表现在教学的无序化,教师指导的形式化,教学评价的盲目化,教学管理的空泛化。很多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去玩,为什么玩,玩什么,玩到什么程度,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教师没有深入研究教学策略,就会出现整个教学过程随心所欲,想起什么教什么,任凭学生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状况。教师缺乏对课程指导纲要的深入领会,对于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大领域分不清,对于活动主题如何确定,活动怎么开展,活动效果怎么测评,教师在活动中如何站位,如何有效地指导根本不清楚,常常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成了品德与社会课,课堂变成技能的传授。教师对课程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把握不清楚,要么只凭学生的活动作品评价,要么出几道题把学生考一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性学科特点没有固定化、体系化的知识内容,没有学科课程化的教材作为依托,课程资源需要依托社会资源,共同开发与建设,学校似乎对课程的组织和管理无从下手。这些问题都需要广大的中小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

看到吴积军这本《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我似乎感到,总有一些校长、教师用专业精神和教育智慧热爱着这份事业。吴积军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名校长、名教师了,他还在渭北高原一所乡村学校担任校长的时候就开始实践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这种实践改变了那一所学校,也成就了他的成长。多年坚持不懈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研究中,形成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部书也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对于中小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一定会带来的启发和借鉴。

这本书的及时性不言而喻。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把“劳”列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明确了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价值。劳动教育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使命。从培养目标来看,劳动教育具有多维目标,如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情感、劳动技能等。从育人功能来看,劳动教育具有融通性,融汇了德、智、体、美“四育”,可以立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要求。

希望更多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能够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思考和实践。

作者单位: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

本文刊登于《陕西教育》· 综合版2019年第4期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 综合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

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