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自然资源的散文名篇

2023-03-29 09:31 作者:齐鲁壹点 围观:

青未了丨故乡二三事(散文),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齐鲁壹点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自然资源的散文名篇1

故乡二三事

文/冯连伟

故乡是游子身上血肉相连的童年记忆:村东的沭河、村南的“前汪”、老街上三人搂不过来的古树、一人多高的土墙上开放的仙人掌淡黄的花朵、老五奶奶那破墙院内的牛奶桔……一个游子,思乡就是思到如此真切:一条河、一棵树、一个院落。

故乡是淡淡的思念,故乡是浓浓的相思。而对于成长着的村庄我却多了许多的好奇:故乡从哪里来?她的名字是谁起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她在风风雨雨的历史中又留下了什么样的人文历史……

故乡村名的由来。

我的故乡是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后坊坞村,与我的故乡相邻的还有大坊坞、西北坊坞和西南坊坞。大坊坞在我们村的前面,又称前坊坞,因规模和人口在四个坊坞之首,故称之为大坊坞,我们村人口不多,便称之为小坊坞。

故乡的村名来自于两个传说。

故乡村名的由来得到大家公认的传说是:相传坊坞村始建于秦汉时期,因被封为“武阳侯”的汉将樊哙的母亲在此居住,取名“樊母村”。清同治年间,1862年因故易名,当时的族长依村北有土丘如船坞而取名坊坞。

故乡村名的另一个传说:因为村子坐落于沭河干道,旧时河水量大,存在船运业,便有修造船只的作坊与船坞,故名之坊坞。

传说中樊母在此居住还是相当可信的。过去在大坊坞村村中有两座庙宇,一座是樊哙庙,另一座是观音庙。据说樊哙庙建于明崇祯年间,建在约1800平方米的半岛上,三面环水,建筑精巧,大殿内壁及殿前檐下廊壁皆有壁画,题材多为《鸿门宴》故事。

在坊坞周边,关于樊哙的历史印记厚重。不仅坊坞曾叫樊母村、村内建有樊哙庙,而在沭河东岸与坊坞隔河相望、距离不足10里的莒南县板泉镇现有五个以“武阳”为名的村,武阳街、李家武阳、唐家武阳及前后王家武阳,这些武阳村西面原有一座 “武阳寺”,也就是樊哙寺(樊哙封号武阳侯)。当地还流传着关于樊哙的一个俚语:“樊哙杀狗,王妈妈造罪(作孽)。”据传樊哙买来狗并不是马上杀死,而是拴在柱子上养着,但狗总是哀嚎乱叫,邻居王妈妈嫌烦,就说:樊哙,赶紧把狗杀了吧,别让它天天乱叫了。樊哙杀狗,都是王妈妈教唆的,所以王妈妈在造罪。历史上樊哙是否真的在此居住、营生,目前没有明确的史料支持,但是樊哙的家乡小沛(江苏沛县)离临沂不过数百里,两地间无高山峻岭阻隔,古代徒步行走不用十日便至,这些传说与印记具有相当的客观性。

故乡与一座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故乡属于汤河镇的一个行政村,汤河镇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附近村落、居民的传承与兴衰均与祝丘古城有着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春秋鲁国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在此置祝丘邑,至秦朝实行郡县制即设即丘县,再至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撤即丘县并入临沂县,前后1300年间此地均为县级以上官府之所。《临沂县志·古迹》中记载:“(祝丘城遗址)东距沭水十余里,西北距诸葛城三十里。”

故乡位于沭河西岸,与故县祝丘遗址的相距十余里。

祝丘,位于汤河西岸,看似不大,却多次见于经传,这里不仅是重要的历史遗址,也承载了三千年的历史。

齐鲁大地上有三处古人用心祭祀的地方非常著名:一是泰山,祭祀的是天地,历代帝王热衷于王权天授的说法,到泰山封禅的君王不在少数;二是东山,孔子所言之“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此东山一说是蒙山,一说是峄山;还有一个地方就是祝丘。

祝丘,就是祭祀山丘沟壑之地,祝愿年年风调雨顺的意思,在这个周王室用心祭祀土地的台子周围,后来形成了一个县城——即丘县,中间有高城,四周土地肥沃,前有沃野,后有清溪,且交通方便。

近日读著名作家王兆军著春秋故城《祝丘》一书,对祝丘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商代,祝丘一带是文化中心;至少在汉代,这里已经有若干个自然村,自北向南依次是张、赵、周、王四个故县村。相传现在的村庄是明洪武年间人们在废墟上重新建立,名为“故县”,即“旧县城”的意思。根据书中所述,鲁桓公的夫人也就是鲁庄公的母亲文姜从庄公元年开始在祝丘居住。这里有祭台,有楼房大屋,有丰实的生活用品和有趣的手工业。作为自小在深宫里长大的女子,她喜欢这样新奇的基层生活风貌,万事都觉得新鲜。文姜不是固于旧礼庸俗的人,她在接受既往和现在的环境后,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对祝丘进行扩建。

文姜可能将当时的祝丘向东扩大到沭河西岸,包括旦章街,河东岸就是莒国地盘。向西,开发了一片沼泽地,使之成为万亩良田。向南,设立了坊和市,东边为坊,是居民区,一直连接到沭河渡口,现在的汤河镇的大坊坞(前坊坞)、小坊坞(后坊坞),西北坊坞,西南坊坞,应是那时的位置。向西北,则是市场,主要是现在的相公庄一带。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贸易货栈,商人云集,熙熙攘攘。

冯氏老祖来自何方?

我的老祖冯鹤峻是元末明初从海州十八里村那里迁来的,位于现在的连云港市云台区。

我曾经一直认为冯家老祖也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现在的资料证实以沂河为界,沂河以西大多是从洪洞大槐树迁徙而来,沂河以东则多数是从海东来。

故乡村东仅存的为先人叔尼所立的墓碑上对老祖从何而来描述为:“据冯氏世居后樊母村传闻元季避难海东明初憲宪瑜边海东民於兹我冯氏祖率属西归尚记先塋地址因符土重封即村西北隅祖林也。”

解读墓碑上的描述,冯家老祖元朝避难于海东,明初根据政府的强令西归落户于此。

据《云台山志》载:云台山以南在海中。海东,指连云港云台山沿海一带半岛或岛屿,元末明初,政府强令各岛居民迁移内境。

冯家的家训是:宽厚德隆,耕读传家。自明初迁居以来,至今已是第20世。清朝时冯氏第十四世冯大兴为叔尼公的孙子,成为冯家历史的第一个秀才。和平年代,冯氏老祖的第十八世冯连旗官至沈阳警备区政委;第十八世冯涛为我国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后故乡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官至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公司青岛市分行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公司巡视组副组长;纵观他们的成长史和奋斗史,正是老祖宗家训“耕读传家”的典范。

现在穿越至百年的时空回到元末明初,我想当时的冯家老祖之所以选择在沭河畔落户,还是与水有关。

水在古人心中是一种高境界的本性,无论是智者的灵魂还是泽被万物的无私,人们总是对水满怀亲近而又崇敬的特殊情感。择水而居,已经成为自古以来人类居住的首要选择。

孔子曾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老子也曾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代名人与水有关的诗篇更是让人心潮澎湃:“细雨轻烟笼草树,斜阳曲水绕楼台”(欧阳修《浣溪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沭河发源于沂蒙山区南麓,向南流经沂水、莒县、莒南、河东、临沭、东海等8个县区,南下江苏入海。“河输漓江半山秀,江逊沭河七分幽;无边烟柳水天碧,春在琅琊沂州东。”是对沭河古道风光的真实写照。她自然风光旖旎,水路弯弯,芦苇丛丛,景色迷人,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水以泽润万物滋养生灵的特性,孕育了人类,也孕育了人类的文明。冯家老祖从元末明初来此落户,历经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宽厚德隆,耕读传家,世世代代生活在平原沃野上,掬一捧沭水,留一分清香,度过了艰难的岁月,繁衍了子子孙孙。沭水之畔冯家子孙,历经岁月洗礼,正根深叶茂不断走向兴旺。

【作者简介】冯连伟,山东临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山东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阅读》《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绿洲》《中国报告文学》《当代散文》《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杂志;有作品选入各年度散文选本,曾获山东作协颁发的《时代文学》年度散文奖、《齐鲁作品年展》最佳作品奖、全国散文大赛等若干奖项;著有《静水深流》《真水无香》《似水流年》《掬水留香》《水,在说》等散文集。

壹点号真言贞语

自然资源的散文名篇2

文/何军林

我们可以跳过王行水其他的诗篇,直接进入他的组诗《赶一次秋日的墟场》。

诗是从标题开始的,一个诗人的才气往往从标题就能窥见一二。应该说,这组诗的标题很有质感,甚至很具体,能直接给人带来一种阅读的渴望。不过,如果仅从标题就想当然地以为这是一组叙事诗,结果肯定会大吃一惊。虽然标题的指向有一种叙事的味道,但其内容却几乎与叙事无关,甚至与人无关,而是和秋天的一些事物有关,诗人其实希望通过咏物的方式呈现哲思和情感。如此设置标题,应该是诗人的预谋,让你在期待与渴望中进入他的圈套,在反差中获得一种阅读的快感,获取一种意外和惊喜。

这组诗没有明确的背景。它只和秋天有关,和灵魂有关,和情感有关,和思想有关。诗人完全避开了尘世的嘈杂与喧嚣,完全挣脱琐事烦扰,让自己干干净净地直接与秋天进行一场诗意的对话。他在选材方面应该说是颇具匠心的,围绕“秋”这个总的意旨,从《秋思》《秋黄》《秋旅》《秋阳》《秋雁》《秋晨》《秋风》《秋草》《秋雨》《秋梦》《秋月》《秋雾》等多个层面和向度去演绎秋天的意境。可以说,这组诗不是情绪型的抒写,而是意象型的诗篇,有一种或浓或淡的意境追求在里面,让人隐隐能感觉到中国古代咏物诗的神韵。

“秋天是一个高地/一头阻止夏之炎/一头阻止冬之寒……”秋天在普通人眼里,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季节而已,但在诗人笔下,秋天却变成间隔在夏天和冬天之间的一处“高地”,秋天一下子变得生动而具体。“在这不冷不热之间/我猫腰穿过巍巍雪峰/去发动一场/心灵的偷袭……”此处所用“偷袭”一词,大胆得令人吃惊,同时又叫人在瞬间感受到一种语言的快感。

其实,诗人并不是在语言上游走,他把这首《秋思》作为组诗的开篇,有一种很明显的意图,以此为这组诗定下一个基调,确定一个切入点。作者在诗的结尾写道:“世人谁不憧憬未来/却忘了今天也曾是昨日的未来/真正了却人生夙愿/只有把握现在/让今天变得更美一些”。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真正的意图:他不是为了写景、咏物,而是希望呈现自己的内心和思想。

“那一声声的雁呜/那大写在空中的人字/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秋雁南飞/只在歌曲和儿时的记忆里风干……”南飞的秋雁让作者想起了什么?也许是一种突如其来的落寞与感伤。从聆听,到眺望,到追问,再到自言自语的回答,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诗人指出的方向去回望一下自己的岁月和记忆。

“布谷鸟又开始催春了/知了似乎未曾放弃夏日的聒噪/是不是秋天的雁群飞得太高太远/在时空的熔铸下已化为悠悠白云”,作者又一次追问,很难说清是针对天空,秋雁,还是自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文化符号/秋天因雁阵的隐遁/多了多少阴沉/少了多少神韵”,作者以此作为《秋雁》的结尾,可谓一问三叹。不仅从感情层面上,更是从思想层面上,道出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多种情结。无论是落寞还是感伤,都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思索。

作者在《秋雾》中写道:“雾是风中未晾干的水/越在远处越看得清/请借我一副老花镜/我要找到雾中那双/望穿秋水的眼睛”。在这里,完全可以把“雾”理解成诗人的道具或者隐喻,他要借“一副老花镜”找到“雾”中的“眼睛”。那双眼睛绝对不是看自然风景的“眼睛”,而是看人生的“眼睛”。“走过的路山环水绕/经过的事冷暖自知/来时有雨去时有雾/奋进中更与心底的日出共舞”,表面写的是雾,实则写的是人,大雾过后我们总是能够看到日出。

可以换一种说法,这里的“雾”可以理解成人生路上的“迷雾”,只要拨开“迷雾”就一定能看到日出,因为雾和阳光总是相伴而行。“道一声再见/与旅途的山水作别/回眸的泪花时/有雾一样/不肯散去的祝福”,这样的结尾出人意料地给人一种温情与感动,把浓雾当成是不肯散去的祝福,表现出一种乐观的情绪。

王行水的这一组诗表现了他作为诗人最纯粹的一面,虽然许多时候他都在和乡村和土地对话,许多时候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与情愫;但只要他愿意,或者说生活能给他以片刻的宁静,他完全可以隐入沉思与冥想,进入一种纯粹精神层面的思考。而且,他可以借助多年写诗练就的敏锐触角以及语言驾驭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演绎思想和哲理的光芒。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他在用诗去表达某种哲理的时候,居然能够做到灵动而不呆板,具体而不抽象,使诗歌的质感得到充分的体现。虽然组诗中的每一首都很简短,但也正因如此,这组诗才显得那么干净、精致,而且韵味无穷。

在这组诗中,不管是“咏物言志”,还是“以物言情”,他都真正进入了“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的纯净境界。

【作者简介】

何军林,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会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自然资源的散文名篇3

老宅的木梨树

文/冯连伟


乡下的老宅有棵木梨树。

这棵木梨树因老娘而栽,因它的果实像梨非梨而令人称奇,因它的果实散发芬芳而让人爱不释手;木梨树和它的花、它的果曾经给老娘带来了巨大的快乐,给亲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声和笑语,木梨树下,留下了许多和娘在一起的宝贵合影。

如今,树还在,芽还发,果还结,娘已去;睹树思人,勾起的是我对娘无限的思念和伤悲。

说起这棵木梨树,还要追溯到2012年的春节。

过完2012年的春节,老娘就是虚岁八十四岁了,在老人们的心中,对“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年龄还是非常忌讳的。大年初一的那天早上,儿孙们纷纷给老娘拜年,祝福老娘寿比南山成为百岁老人,而娘的脸上却不时地流露出一丝丝淡淡的忧郁,直到正月初三早上大哥大嫂准备离家返回青岛时,娘说:“从小就听老人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不知今年我能不能闯过这一关?”

老娘短短的一席话让我们一下子从节日欢乐的气氛中变得压抑,这时我的儿子看到大家都那么沉默,笑着说:“奶奶,你就是杨门女将里的佘太君,让我爸给你弄个降龙木拐杖天天拿在手上,百毒不侵,你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儿子的一席话把大家都说笑了,大哥大嫂看着娘脸上露出了微笑轻轻松松地驾车返青了,而我则开始落实这“佘老太君的降龙木拐杖。”

还没等到我开始琢磨到哪里去寻找这电影里才看到的降龙木拐杖,儿子已经递到我手里一张带字的纸,只见上面写道:

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手持佘太君的降龙木的拐杖大破天门阵的故事家喻户晓,降龙木为何物?为何能破邪毒弥漫的天门阵?

其实,这降龙木又名木瓜、别名木梨,蔷薇科,木瓜属,单叶互生,花期4月,花瓣粉红色,状似蚕丝海棠,木瓜树整株可入药,散毒驱邪,静心凝神。

噢,弄了半天,在我的心里一直神神秘秘的降龙木原来就是木瓜树啊,儿子的一张关于降龙木的小知识让我一下子轻松起来,因为我的故乡河东区汤河镇是中国木瓜海棠之乡,张庄村一带素有栽种木瓜的传统,有这样的一个便利条件,当年的春天赶在木瓜开花之前,我到对外出售苗木的沂州木瓜研究所购买了一棵直径大约10公分的木瓜树,因它的果实是不能食用的,有别于平时到酒店里吃到的食用木瓜,所以告诉全家人这棵树的名称是木梨树,反复地告诉老娘电影《杨门女将》里佘太君拿的降龙木拐杖就是用我栽下的这种木梨树做的。老娘身体棒棒的,不需要拐杖,就天天看花等着摘果实吧。

当年的春天,这棵木梨树给全家人争足了面子。到了四月开花的时候,满树都是粉红色的花瓣,凑近细看,黄色的花蕊招来了蝴蝶、蜜蜂上下翻飞翩翩起舞,蜜蜂不辞辛苦不断地从花蕊中采蜜;随着残花凋谢,看到一个个绿色的小小的木梨挂满了枝头。

老娘把这棵木梨树看成了避邪的树,更是她的幸运树、长寿树。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都是站在木梨树前看上一会,其实那时娘的视力已经很弱,看东西模模糊糊的,但我们每个周末回家,老娘都是欢快地给我们通报木梨的生长情况。

老娘每个星期都要给木梨树浇好几次水,总是担心旱着了这棵宝贝树,让二嫂给树上了兔子粪,保证这棵树有足够的营养。记得这一年木梨树上挂果太多了,到五六月份时刮一次大风下一场暴雨,树底下就掉下一层小木梨,娘很心疼,从树上被风刮掉被雨打掉的木梨都疼在娘的心上。

到了秋天木梨成熟的时候,金黄色的木梨挂满了枝头,满树都是像梨非梨的木梨,引来众多的乡邻前来观赏,人人都会站在木梨树前观赏一番,娘则用她掌握的关于木梨树的知识给乡亲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介绍着。

一直过了霜降,有些木梨在树上自动掉到了地下,娘都把这些掉到地上的木梨收集起来,作为非常稀罕的礼物赠送给了乡亲们。后来,集中采摘后,娘对这些木梨给全家的亲人们进行了分配,那一年我把娘给的木梨放在床头上,每天都可闻到木梨散发的香味,一直放到了春节这个木梨才腐烂。

2015年的初夏娘因脑梗住院了,这棵木梨树上还是果实累累。木梨成熟的时候,我回老宅从树上挑了一些木梨采摘下来,把最大的两个放在娘的病床的床头上,选了一部分送给医生和护士们。

人间有爱,病魔无情。时光又过去了不到一年的日子,老娘告别了这个世界,我只能把挑选的最好看的两个木梨放到了娘的遗像前,不知天堂里的老娘能否闻到木梨的芬芳?

老娘去世的第二个春天又已来到,木梨树上的花儿又开满了枝头,多彩的蝴蝶和勤劳的蜜蜂还是又来了,而我的老娘却不知在何处安身?

木梨树,让我爱又让我痛,你不是散毒驱邪吗?怎么就没能保住娘的身体不生病呢?怎么就没实现我们祝福老娘成为百岁老人的愿望呢?

【作者简介】冯连伟,山东临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山东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阅读》《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绿洲》《中国报告文学》《当代散文》《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杂志;有作品选入各年度散文选本,曾获山东作协颁发的《时代文学》年度散文奖、《齐鲁作品年展》最佳作品奖、全国散文大赛等若干奖项;著有《静水深流》《真水无香》《似水流年》《掬水留香》《水,在说》等散文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