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馄饨的说说(包馄饨的幽默说说)

2022-09-01 23:21 作者:西安晚报 围观:

美食文化:古往今来说馄饨,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西安晚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馄饨的说说(包馄饨的幽默说说)1



说起馄饨,相信但凡是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不喜爱的,尤其妇孺老幼,不思饮食时,一碗鲜香的馄饨能令其开胃、提神。馄饨,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情感上能安抚脏腑的一味良药。

幼年时,记得西安钟楼附近的小吃店售卖油酥馍、黄桂柿子饼、馄饨等小吃,每每路过,总让人馋涎欲滴,欲罢不能。馄饨带来的舌尖美味让我留存至今,回忆起来,其制作场景仍历历在目:

老厨师用竹篾将新鲜的牛羊肉馅摊在薄薄的菱形皮上,双手指轻拢捏合如两翼的菱形角,下到滚水锅里,不一会儿馄饨就像鱼儿一样漂浮起来,薄薄的皮儿隐约透出粉嫩的肉馅。熟后,将馄饨盛放鲜汤的海碗里,抓一小把香菜、虾米,滴几滴辣椒油、香油,再撒上菱形蛋皮、榨菜丝,瞬间一碗色香扑鼻、五彩斑斓的馄饨就大功告成了。美味刺激着味蕾和眼睛,一秒也不想停留,只想快快地吮吸入口,一饱口福。吃完,意犹未尽,咂巴着嘴巴,品味唇齿间的那抹香。



馄饨美名,史传千古。《都门杂咏》中有记载:“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清汤润物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可见,古人对馄饨也是钟爱有加。

说说馄饨的“前世”。

馄饨是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的产物,是汉唐时期随着西域小麦品种及面粉精加工技术传入中国而随之传入的饮食品种。它改变了古代中国人以小米、稻米为主食的饮食结构。

1959年,在新疆吐鲁番一座唐代墓葬出土的木碗中,保存着数只和今天馄饨形状大抵相同的馄饨。说明西域早有了吃馄饨的习俗。馄饨在南疆称之为“曲曲”,是古老的维吾尔族大众化美食,形状、口味与馄饨基本一样。“曲”读轻声qu,后带儿化音,曲曲儿,根据维吾尔语近化音译而来。南疆“曲曲”的馅是羊肉、洋葱等剁碎制成。煮“曲曲”要用鲜羊肉肉汤,并放一些西红柿、辣子、香菜丁丁。“曲曲”皮薄馅嫩,汤清味鲜,风味别具,是深受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



馄饨源于西域,享誉于盛唐长安城,唐代首都长安城的颁政坊(在今西安环城西路东铁塔寺路、西安市第一中学周边)有一条曲(古代的街区)就叫馄饨曲(《唐内侍省令史堵颖墓志》),是著名的馄饨一条街,这里馄饨名店集中,而颁政坊馄饨曲的形成与这里的人文自然环境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唐代颁政坊及周边环境优美。永安渠从城南丈八沟方向过来,北流经布政、颁政、辅兴、修德四坊之西,然后北流入苑,注入渭河。颁政坊内及周边寺观云集,其中还有由丝绸之路传入唐长安城的宗教寺院。波斯寺就是其中较有影响的寺院,这是萨珊波斯王朝破灭时,国王卑路斯及其子都逃到中国,随行的还有不少波斯王室、后族及其他贵族,仪凤二年(677)波斯王卑路斯奏请唐皇于颁政坊旁的礼泉坊建的波斯胡寺。在唐长安城,寺观有着图书馆的功能,不但藏有宗教典籍,还有儒家典籍和学子所用的字书、韵书、诗文集等。寺观成为科举考生学习的场所,有许多国内外士人、学子在这里读书或讨论学术。从中亚西域传入长安城的馄饨成为在这里学习的国内外学子喜好的美食,并逐步享誉唐长安城。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书中这样记载长安城颁政坊馄饨曲美食:“今衣冠家名食,有萧家馄饨,漉去汤肥,可以瀹”。长安城颁政坊萧家的馄饨,不仅味道鲜美,汤汁肥而不腻,而且去掉肥油汤可以煮茶。长安城的馄饨品种丰富,制作精致。色、形、味俱佳,其色五彩斑斓,有 “五般馄饨”,五般即五色。馄饨能做出五种花色。其味多样宜人,最有名的叫“二十四气馄饨”。

唐代韦巨源《烧尾宴食单》记有“二十四气馄饨”,能做出花形、馅心各不相同的二十四种馄饨,名称对应二十四节气,辅料食材选用二十四节气的时令果蔬。馄饨有二十四种不同的形状,二十四种不同的馅料。

元代著名画家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也记有一则“煮馄饨”:“细切肉臊子,入笋米或茭白、韭菜、藤花皆可,以川椒、杏仁酱少许和匀,裹之。皮子略厚小,切方。再以真粉末擀薄用。下汤煮时,用极沸汤打转下之。真可谓时令营养搭配,文化内涵丰富。其形如中弦之月,其两翼如菱角。

北齐时的颜之推笔下:“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从“形如偃月”的形容描写来看,1500年前的馄饨外形和如今的馄饨、饺子相似。

清代曹寅《题画・菱诗》:“舟煙一點餫屯熟,不讓諸愴食餅牙。”就是说:馄饨是像菱角形状的面食。用薄面片包馅做成。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冬至》:“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


智慧的古人还使馄饨有保健药膳之效能。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中,就记有奇特的“鸡头粉馄饨”。其用鸡头粉(芡实粉)、豆粉加水调和为皮,以羊肉、陈皮、生姜、五味制馅,然后包成“枕头”形,煮熟食用。这种馄饨有“补中益气”的功效,为少数民族创制出的食疗妙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痢》:“水穀痢、小兒疳痢,〔樗白皮〕並水和作餫飩煮食。”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北方及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文/ 新 芳

关于馄饨的说说(包馄饨的幽默说说)2

能够保存当地美食最原始的外貌

大概唯有早餐与宵夜

中国人的早餐从来都不缺美味

好吃的太多

暖冬的早晨

看到街边的小摊

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

踏踏实实落胃

人生有时还真不如一碗馄饨来的痛快

如果一碗馄饨填不满你的胃

那就两碗

馄饨起源于北方

既是正餐又是一种美味小吃

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

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

深受人们喜爱

俗话说“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则,北方元宝,川蜀抄手,广州云吞,新疆曲曲

这种带汤水的则统一都称为馄饨

从小到大深受妈妈的影响

一直以来都叫的是馄饨(dun)

简单来说

dun是方言
tun是学名

古代时候

人们认为馄饨就是一种密封的包子

没有七窍

所称为“混沌”

后来根据中国造字规则

才称为“馄饨”

馄饨虽起源于北方

但是在北方最出名的还是水饺

在水饺的淫威之下

北方的馄饨丝毫没有自己的优势

却在南方发扬光大了

馄饨与之水饺相比

皮:皮薄呈正方形状,包一个馄饨只需几秒

煮:煮时费时较短,熟后有透明感

料:馄饨更加注重汤料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每个地方的的汤料也是各有千秋

广州云吞

广州人说的云吞,以“虾肉云吞”尤为出名

是一种外皮光滑,馅面爽口的食物

有人会说“云吞不就是馄饨吗”

那一定是大错特错了

云吞没有馄饨那么多花样

但吃起来很讲究

云吞有三讲究

一讲汤

用大地鱼,虾头虾壳,猪筒骨熬制出来

既要有鲜味还要有清透,绝不加味精

二讲面

在云吞里加面是广州的特色

又叫云吞面这个面是最地道的竹升面

和面时一点水都不加

完全以鸭蛋和面

骑在粗竹筒上反复压面

这样做出来的面煮出来韧度适中

吃到嘴里非常爽脆

三讲究云吞

基本馅料需有新鲜的虾肉、猪肉、韭黄

一口咬下皮要滑、馅要爽滑弹牙“卟卟脆”

四川抄手

四川抄手以面皮包肉馅

以风味多样而著称

有辣味的“红油抄手”

鲜香的“金钩抄手”

煮熟后加清汤,红油和其他调料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样

不太明白抄手和馄饨的区别?

难道不是一个东西被不同的区域而冠以不同的称号?

抄手这个名字十分有趣

就好似牵起你的手一样

四川最有名的就是龙抄手

它的原汤料是用鸡,鸭,猪身上的几个部分的肉

经文火慢炖而成,原汤既稠白又浓香

搭配辣油为主的酱料食用
酱汁浓郁

相比较其他地区的

抄手的汤汁更少更浓吃起来更像是拌的

抄手比馄饨小一些

肉馅较少但皮微厚

入口咬开辣椒油和肉汁碰撞在一起

味蕾极致的体验了“鲜,香,麻,辣”与一体

青岛野馄饨

说了那么多的南方馄饨

不得不说说北方的了

青岛把馄饨俗称为野馄饨

所谓野馄饨

是指夜晚的时候街边会搬出来的馄饨摊

它们没有店面

有些甚至没有摊名

人们晚上几杯啤酒下肚后

胃里凉凉的很不舒服

要是喝一碗热腾腾的热馄饨

就再好不过了

而且青岛人的馄饨汤是鸡汤的

吃馄饨+烧烤是必不可少的

野馄饨在青岛人心中的地位

就好似牛肉面之与兰州人

肉夹馍之与陕西人一样

能够保存当地美食最原始的外貌

大概唯有早餐与宵夜

青岛人对夜宵的执着的,热爱的

坐在马扎子上

在摊边再来一碗馄饨

用兰州话来说真的是满福呀~

关于馄饨的说说(包馄饨的幽默说说)3

西安人心里最大的意难平可能就是东西大街的改造,东西大街改造进行了快20年,依旧还是修啊建啊,在西安人的眼中完全看不到作为政府决策者对西安城市规划城市改造的希望,20来年过去了,东西两条大街还在拆还在建,倒闭的商家越来越多,空出来的门面房简直是在打决策者的脸,坐拥西安旅游的核心地段,这里的商铺竟然在夹缝中求生存,试问决策者们,你们的决策是毁了一个城市还是给这个城市崭新的生机?回想20年前的东西两条大街的人头攒动的景象,谁给这20年的西安发展买单?

发了一通牢骚,还是回到正题,今天讲讲因为西大街改造消失的老味道——大麻子馄饨馆


感谢插画提供作者:陶浒

大麻子馄饨馆哪年开业的我说不清楚,我家老爷子说是上世纪60年代大麻子馄饨馆就开在桥梓口东北角的地方,当时的取名也比较有意思,据传老板张小水脸上有麻子,来吃的顾客因为老板这一特征,习惯性叫老板麻子,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老板取名大麻子馄饨馆。我猜想老板张小水之所以给麻子前加个大,并不是他脸上的麻子有多大,我倒觉得老板是想把这份手艺发扬光大的意思。

再说说这碗魂牵梦绕的鸡丝馄饨,皮薄馅大,汤鲜味美,这应该是所有老西安人对这碗馄饨的印象!选用七瘦三肥的猪肉做馅,手工擀制包制的馄饨皮,佐以鲜美鸡汤,构成了一碗鲜美馄饨的定义!考究的汤底配以紫菜,蛋皮,香菜,鸡丝,香油,现在回想这碗馄饨汤底也是鲜中鲜的存在!也是这碗馄饨伴随着至少三代西安人走过了近50年的春夏秋冬!

随着2000年前后西大街的整体改造计划的实施,大麻子馄饨馆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虽说西大街的仿古改造当时是成功的,但是与此同时当时确实存在逼走了很多的小商小贩的现象,大麻子馄饨馆我记得是再没开过,但是确实可能存在自己没找到的情况,我没法还原整个历史的真相,如果你们知道,留言,我会详实记录在本文中!

据说老板有三个儿子,老大继承了老爷子的大麻子馄饨馆的招牌,老二、老三另起了炉灶,这部分确实只是据说,我也没找到相关的历史记录,确实在没法证实,只能做到知无不言,具体对不对还是靠各位老吃家给出正解!

最后还是要给此次遇难的同胞祈祷,愿有奇迹发生吧!这次空难想必是牵动着所有华夏子女的内心,跟着镜头都能感觉到飞机上华夏儿女的绝望,只愿奇迹发生!天佑我华夏儿女!

关注我不迷路,带你回忆西安的老味道

喜欢这篇短文记得点赞收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