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体能课心情说说(幼儿园体能课朋友圈说说)

2022-10-23 06:49 作者:中国教育新闻网 围观:

体育教师写作:从运动达人到文武双修,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教育新闻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体能课心情说说(幼儿园体能课朋友圈说说)1

●访谈嘉宾

尹 军:首都体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分会常委。出版《乒乓球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网球专项力量训练实验研究》等专著16部。主编《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小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等教材8部。

裴玲云: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体育教研员,中学正高级教师,兼任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联盟理事及授课专家、广州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导师、深圳大学教育硕士生导师。出版《体育教学行与思》等著作及教材10部。

————————————————

从克服畏难情绪开始

中国教师报:有人认为体育课就是带学生做运动,教案、教学反思随便写写就好。这种观点体现了教师怎样的认识,体育教师需要具备写作能力吗?提高教师写作能力,两位老师有什么建议?

尹军:现实中,有些体育教师十分重视运动技术的传授,但轻视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学习。长此以往,会出现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组织单一等现象。因此,体育教师也要重视理论学习,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并总结和反思每堂体育课教学的得失。教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案,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水平,更能体现一名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高度重视。

我认为,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对于提高体育教师写作能力,建议先从经验总结入手,再写教学研究论文,最后撰写创新性和探索性论文。

裴玲云:任何教师都不可能随随便便上好课。体育教师要上好课,应该坚持“文武双修”,不仅要具备高超的运动技能,还必须掌握教育教学原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钻研教材教法,坚持总结反思,才能保证每一节体育课都高质高效。

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少体育教师不愿意写、不喜欢写,甚至害怕写。所以提高写作能力,可以从克服写作的畏难情绪开始,适当降低写作要求,从写好每一份教案、每一篇教学反思、每一次活动总结开始。在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及时捕捉灵感、勤动笔头,一段时间后便能轻松地“说理道文”,提高写作能力也就不在话下。

中国教师报:两位老师是何时开始写作的?促使您写作的原因是什么?

尹军:我的写作从读硕士研究生时开始,从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到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后来随着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结题,陆续完成了诸多论文、专著和教材的编写出版。专家对论文的审稿意见和出版社编辑对书稿的修改意见,对提高我的写作能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因为经历了上百次的修改过程,我的写作能力才逐步得到提高。所以,我建议青年教师要常动笔,把教学训练中所思、所想和成功经验总结提炼出来,敢于接受审稿专家的修改意见,要经受得住精神上的磨炼,才能快速进步。回想起来,促使我写作的主要原因是想把自己的学术观点和主要研究结果介绍给国内外学者,彼此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学术水平。

裴玲云:真正开始坚持写作,应该是2002年来到深圳当教师。深圳竞争激励,想留下来不保持学习和思考便很难适应学校要求和自身发展需求。我是一个在工作上追求完美的人,所以为了更好胜任工作便开始写作,如今已经坚持了近20年。我始终认为,只有认真思考、实践、反思、总结、写作,教师才能不辜负自己的育人职责。

中国教师报:作为体育教师,如何找到写作的起点?两位老师在写作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

尹军:体育教师可以把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教学案例作为写作的起点,写自己做的事。

我在写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选题是最难的。我的解决办法是要求自己学会筛查问题、提炼焦点问题并做好日常记录以积累素材,比如做好每节课的记录、反思,坚持写论文和专著。总之,万事勤为径,多读、多练、多思、多写,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写出好故事、好文章。

裴玲云:我想,体育教师的写作起点或许应该在他们希望实现专业成长的那一刻,或许在他们渴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一刹那,或许在他们遇到教学困难的一瞬间……体育教师的写作,可以从教案开始,也可以从训练计划开始,只要心中有愿望,写作起点便无处不在。

我在写作中曾经遇到过的困难是“内心排斥”,当心情烦躁或被强迫写作时,大脑被冻结,思维杂乱,词语穷尽。这时我会暂停写作,听听音乐,跑跑步,慢慢调整状态和思绪。

中国教师报:尹老师在高校培养“准教师”,裴老师在一线培训在职教师,作为老师的老师,您认为在专业知识培训之外需要强化教师的写作练习吗?您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吗?

尹军:我们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尤其是在提高“准教师”写作能力方面,除了常规的配备教师指导毕业生写好论文外,还让“准教师”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撰写教案、体育竞赛方案、实习工作总结。此外还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指导“准教师”撰写说课讲稿、社会实践总结、读书心得等。

裴玲云:我现在是一名体育教研员,任职的深圳市龙华区有1000余名体育教师,鼓励、激励、带动教师强化写作是我带领这支队伍专业成长的方法之一。比如,要求教师在每一次教研活动后写活动小结、听课后写学习感悟、展示课后写教学反思、同行交流后整理交流语录,还有设计优秀案例评选、论文评比、课题评选等活动。

为了营造写作氛围,我们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展示教师写作成果。我经常对老师们说,“勤学习多实践、勤思考多总结,及时写作是关键”。如果能把每天的所做、所听、所见转变为所思、所想并记录下来,这将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不仅是“育体”,更是“育心、育美”

中国教师报:体育科目已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国各地也积极推进体育中考,分值从30分到100分不等。您认为这样的政策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有什么影响?在落实国家政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加强和提升?

尹军:毫无疑问,通过提高体育中考分值将会提高家长、校长、学生和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家长一定会督促孩子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学校也会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育锻炼。虽然有些做法没有彻底摆脱应试之嫌,但在现阶段却是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重要举措。

面对体育中考政策的实施,体育教师需要做好相应的专业准备和心理准备: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能在校内有限时间、有限场地、有限器材等条件下,组织较大规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同时,学校和家长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也会给体育教师一定的压力。这些都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能力、心理抗压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训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裴玲云:我非常支持增加体育中考分值,这种方法可以“倒逼”学校、家长、学生重视体育学科。但同时也要让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明白,体育中考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借此让学生重视身体健康,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要避免走入另一个误区:不要单纯为了分数,将体育课变成“刷题课”,只教考试要考的内容。体育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还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国教师报:如今人们对体育教学的理解,已不仅是“增强体质”,还有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提升体育课内涵、平衡教学与育人的关系,您认为教师可以怎样做?

尹军:提升体育课的内涵,需要教师站在教育者的高度和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角度来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让学生在体育知识和技能习得过程中得到教育和引导。尽管体育教学是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主的课程,但不能“唯技术”,要把运动技能传授当作一个载体,在技能传授过程中做到“育人、育脑、育心”。比如,可以通过集体性体育项目比赛培养学生“宽容同伴失误”“尊重比赛对手”“遵守比赛规则”“敢于与强手拼搏”的良好品质;通过重复练习或单一动作模式的耐力跑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耐力和克服身体极限的意志力,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

裴玲云:今日之体育,已不仅仅是“育体”,还融入了“育美”“育心”“育脑”的内涵,是一种“归于自然”的教育方式。提升体育课内涵,不能单靠体育教师“一枝独秀”,而要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形成合力,让校内的体育教学、校外的体育锻炼焕发活力。在体育教学中,我会建议班主任在班会课中增加体育活动元素,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也会倡导借助家委会的力量支持班级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加深亲子感情,强化家校沟通。

所有思考都来源于教学中的真问题、真困难

中国教师报:两位老师都承担了课题研究工作并出版了专著,从您个人发展轨迹看,体育教师做教科研有何优势?研究性写作对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有什么影响?

尹军:体育教师从事研究性写作是有优势的,他们从事的体育教学或训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直观性,能够及时看到教学效果。由于体育教师经常进行体育运动或训练活动,他们还具有较强的身体运动能力以及灵活的思维和观察能力。

从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角度来看,做研究和写作是必不可少的专业能力。可以说,写作对体育教师发展不仅有锦上添花的作用,还可以提升职业素养,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带去更多的启迪和思考,更可以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增添魅力。

裴玲云:体育教师做教科研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个优势实际上是每个学科教师都具备的:身在教学现场。

在教学中,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价值的“小问题”,而不少“小问题”都可以转化为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用文字叙述教学行为,记录伴随教学行为产生的思想情感和反思总结。写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研究性写作可以让教师的思考更深刻、更准确、更缜密。

中国教师报:已经出版的作品中,两位最满意的是哪几本?如果推荐给一线教师阅读,理由是什么?

尹军:我推荐《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和《身体运动功能诊断与训练》,这两本书吸纳了国际前沿的健康理念、教学理念、训练理念、康复理念和训练方法,在融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技能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训练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突出了运用动作模式来减少运动损伤、利用神经对肌肉的控制来提高动作质量、提高躯干支柱力量来提高动力链传递效能等。《身体运动功能诊断与训练》是“十三五”全国高校统编教材,《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线上)。

裴玲云:我比较满意的是《体育教学行与思》一书,这本书汇聚了我从教20多年来在体育教学一线的所思所行,所有的思考都来源于体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真实困难,是我从一名体育教师成长为体育教研员经历的呈现。想必我的所思所行对年轻的体育教师或多或少会有些帮助。

中国教师报:体育教师成长,一定要阅读吗?参考您的阅读经历,阅读对提升写作有什么帮助?

尹军:阅读是获取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重要途径。我建议教师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要太杂太泛,要多读有专业知识和技术含量的书籍或学术论文。在阅读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带着疑问甚至质疑去读,要以问题为导向在书籍和论文中寻找答案,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体育教师应该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随手记录的习惯,记录下自己阅读后的点滴思想和观点。“滴水穿石”式的阅读能为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裴玲云:我非常认可,阅读是体育教师成长所必需的。我常跟体育教师说,千万不要让自己在美好的时光里成为臃肿的胖子;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时常读书,才能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体育教师。

我喜欢在阅读时做摘抄,阅读时看到对思想有启发的文字就摘抄下来,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表达清晰了,再下笔就思如泉涌、笔触流畅。这样的阅读、写作经验让我更加确定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想要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必须有足够的阅读才能支撑。

中国教师报:您现阶段的关注点或研究的重点是什么?繁忙工作之余,您将如何持续地写下去?

尹军:我现阶段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内容,研究重点是如何把身体运动功能应用于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目前正带着学生为国家花样滑冰队开展科技攻关研究。从教30年来,我坚持对新知识和新理论进行创新研究、培养高层次人才,这是一名高校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也是我的职业追求以及持续写作的原因。

裴玲云:“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保证每一节常态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体质提升;如何助力青年体育教师快速成长以适应时代对“体育”的需求,是我现阶段关注的内容。

作为教研员,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但一直保持每天阅读、每天写作的习惯。平时,我尽量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写作,再利用周末、假期等时间对初稿进行整理。对我而言,阅读和写作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生命之水滋养我的人生。生命不止,阅读和写作便不息。

《中国教师报》2021年11月03日第8版

作者:本报记者 刘亚文

体能课心情说说(幼儿园体能课朋友圈说说)2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儿童来说,自主是重要的成长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己负责,既是儿童成长发展的成果,也是他们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就要让他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实践中进行锻炼,经历从独立到自立的过程。教师和家长作为儿童成长的陪伴者,应深入探寻儿童成长规律,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自主意识、发展理性的自主行为。

首先,要用温暖陪伴培育儿童自主管理的意识。陪伴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亲密的依恋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带给儿童安全感和幸福感。现实中,有些家长把陪伴变成了“包办”,在家里不让孩子做家务,在学校里不让孩子参与班级事务。如此,孩子就会错过参与自我管理的许多机会,久而久之也将失去自主发展的动力。给予儿童温暖的陪伴,就要让孩子在体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不断提高生活能力。在生活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分辨轻重缓急,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逐步培养起自主管理的意识。

同时,要用理性坚持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想获得主动、积极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长期坚持和循序渐进。事实上,学习需要兴趣,但不能只是最初的好奇,更要在学和做的过程中体会酸甜苦辣。只有经历磨炼,才能激发深层的热爱。“双减”之后,孩子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可以参与艺术实践、家务劳动、体育锻炼等。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们应以理性的坚持给予儿童指导和激励,帮助他们持之以恒,锻炼成长的毅力。

此外,还要用积极对话培植儿童自主成长的精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是儿童精神成长的沃土。儿童自主成长的精神力量需要教育者细心洞察、精心呵护、耐心浇灌。家长和教师应一起努力,用积极的对话营造温暖的教育,在丰富的劳动实践、文化学习、体育锻炼、社会交往、阅读分享、亲近自然等过程中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孩子自主成长的能力。

自主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激发。我们相信,孩子们今天积累的理性、积极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和自主成长的能力,必将在未来,为国家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为北京小学副校长)

作者:于 萍

来源: 人民日报

体能课心情说说(幼儿园体能课朋友圈说说)3

新华社广州3月15日电 题:“3·15”,说说体育消费的那些“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消费越来越成为大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育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容忽视。

在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过去的一年里体育消费的那些“坑”。

健身房、培训班跑路

健身房禁止会员进店、会员打砸门店、工作人员与会员肢体冲突……2020年底,福州市拓福体育多家门店发生群众维权事件。冲突的起因,是福建浩沙健身的“接盘者”拓福体育宣布从2021年1月1日起,不再为原浩沙会员提供免费健身服务。

近年来,健身房“跑路”频发,随着中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本是朝阳产业的健身房,却在办卡、扩张、倒闭、维权的“剧本”中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体育消费的发展。

除了健身房,培训机构的“跑路”也屡有发生。

杭州市民老范给孩子报了某橄榄球课的培训班,2020年春节前,老范照常给孩子续上了全年学费。满心欢喜等着疫情后开课的他却慢慢发现不对劲:课程一再延迟开课,到后来干脆连培训机构都联系不上了。他意识到培训机构可能“跑路”了,便马上和其他孩子家长商量对策。经过一番讨论,家长们一致决定,“机构没了,我们自己顶上”。他们联系之前培训班里的教练,希望他们能来继续教学。没有专业的橄榄球训练场地,大家就找足球场来替代。

这家由家长扛下来的球队此后居然还运营得不错,还引起了NFL(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的注意,但更多的“跑路”事件,造成的后果是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严重伤害了整个培训行业的形象。

面对这些问题,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也在行动。

2020年8月,中国健美协会发布了《关于促进和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意见》的落实细则,从健身俱乐部评级、人才、赛事、运营、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了细化和规范,将通过施行国标来规范健身俱乐部等健身场所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2020年11月初,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上海市体育局等共同制定《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设置了健身卡的“七天冷静期退费”条款。

极限运动馆安全失范

2020年10月,家住南昌高新区的唐玲去某极限运动体验馆消费,在跳入“泡泡池”时,唐玲因姿势不当“倒栽”池中,之后2个多月里她深受脖子扭伤之痛。受伤后,唐玲尝试维权。涉事场馆表示,唐玲在运动前签署了一份安全协议,其中一条是“顾客由于自身行为导致受伤,场馆一律不负责任”,因此唐玲受伤应该自己负责。

维权未果,唐玲开始投诉。她先联系了市场监管部门,得到的答复是:“该运动场馆属娱乐项目,设备不在特种设备名录内,因此不在监管范围内。”随后,唐玲又联系了文旅部门,却得到回复:“此项目属于体育类,不在职责范围内。”而体育局表示:“只能对运动项目提供指导。”

事实上,“维权无门”成为困扰很多体育消费者的问题。维权事件发生后,市场监管部门往往认为应由体育部门监管,而体育部门则没有执法权,导致消费者的维权陷入死循环。

有业内专家建议,可建立由市场监管部门和体育部门联合的机构,破解专业的体育消费场所监管难、执法难的问题。

“云健身”产品乱象

跟着“屏幕”学健身操,抱着宠物做深蹲,躺在床上练瑜伽……2020年以来,一场疫情催生了“云健身”市场的繁荣

然而,一些买了课程的网友却发现,“挂羊头卖狗肉”的“水”课大量存在。这些课程不仅可能损害健康,买课后想退款也很难。

“精准腹部减脂”“7天大腿瘦一圈”等以博眼球、吸引流量为目的的健身视频充斥各网络平台,许多主播也没有授课资质。

事实上,不同性别、年龄、工作性质的人群其身体机能与素质差异较大,负荷与动作难度难以适用于同一标准,部分有关节疼痛或动作功能障碍人群在“云健身”中往往也缺乏风险规避意识。

专家表示,面对新的课题,相关部门也应当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新的思路和办法加强监管,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执笔记者:王浩明;参与采写记者:夏亮、黄浩然、张逸之、赵雪彤、林德韧、冯松龄)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