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蛮说说(蛮是什么意思)

2022-10-02 22:45 作者:嘉兴抽屉 围观:

人文桐乡丨方言拾趣,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嘉兴抽屉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蛮说说(蛮是什么意思)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此地彼地,方言差异,轶事笑谈,俯拾即是。

  我小时候爱听人讲笑话。一路人途径某地,在村口河边见一妇女正伤心哭泣,“我的‘孩子’呀……”路人见状,旋即跳入河中摸索,后来上岸对妇女说:“你的孩子找不到了,只找到一只鞋子。”妇人闻讯大喜,“这就是我的‘孩子’呀!”

  在我老家里,也是把鞋叫“孩”,另外还有一些有趣的叫法,如把我叫“额”,把裤子叫“仏儿”,把短裤叫“半切仏儿”,把后脑勺叫“后马舌”,把脖子叫“普朗果儿”,听起来像念英文。我老家与西安距离百十公里,说起喝水,我们叫“伙谁shei”,西安人叫“喝沸”,我们把睡觉叫“谁shei觉”,西安人叫“菲觉”。

  我先生老家也在陕西,我家住宝鸡平原地区,他家住咸阳高原山区,相距三四百公里。我第一次随他回老家探亲,串门子时,邻家嫂子抱着一岁多的胖小子问我:“你看额这娃蛮不?”我一边逗小家伙玩,一边笑嘻嘻地说:“蛮滴很!莫见过这么蛮滴娃!”谁知回到家,先生责怪我,“你咋能说人家娃蛮滴很呢?这不是让人难堪嘛!”我不明就里,后来才知道,原来在先生老家,“蛮”是样子难看、不好相处的意思。可是,在我老家,“蛮”却是乖巧、聪明伶俐的意思。

  初到桐乡时,有次无意中从同事的只言片语中逮到一个词叫“哈切搭包”,觉得很有趣,问她是什么意思,她告知我是“早上好”。第二天出早操时,我对见到的每个同事都热情地说“哈切搭包”,却见对方要么莫名其妙的样子,要么冷冷的回一眼。我还纳闷着怎么回事呢,一年长的本地同事大概是看不过去了,走过来问我:“你知道哈切搭包是什么意思吗?”我如实回答。她恍然大悟,笑着告诉我,“她跟你开玩笑呢,哈切搭包是乱七八糟啊。”如今,在桐乡居住了十来年,我自然是不会再闹这样的笑话了。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一个人张口说话,富有特色的方言,会让听者立马晓得,“哦,原来他是这里人,原来她是那里人。”在我印象中,很多方言词汇和发音似乎常无法用文字准确地表达。不过,有次在桐乡图书馆听郁震宏讲《说文解字》,谈到一些字的古今发音变化与方言之间的联系,才知道方言原来也是有着颇讲究的根系渊源,仔细探求起来,也是一门学问。而我,仅是拾得方言中的几例生活趣话与君分享罢了。

来源:桐乡新闻网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蛮说说(蛮是什么意思)2


东夷,是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以东各部落的称呼。古代以中原(即黄河中下游一带)为天下中心,称周边四方为"夷、蛮、戎、狄"。"夷"的称谓最早文字记载来自于周代的《礼记·王制》:"中国,居天下之中,戎夷,五方之民,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东夷是蚩尤的后代,蚩尤击溃炎帝,又把黄帝打得九战九负。虽然最后蚩尤输给了黄帝,但黄帝仍尊蚩尤为战神。东夷所在范围,大致是今天的山东省,也就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与鲁国所在。"鲁”字原义是火上烤鱼,烧鱼吃的人。夏商周时期,东夷作为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总称。秦汉以后多指居住于中国以东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夷”,古山东话中音同“人”,原意为“一人负弓”,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擅长射箭。距今4600至33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东夷骨刻文中已经发现了类似人背弓形的“夷”字,“从大从弓”有了原始依据。 东夷有淮夷、莱夷、鸟夷、岛夷、湡夷等。分布在今安徽省,山东省,江苏省一带。

西戎,róng,(1)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引申为战争的意思。戎,西戎,古代中原人对西方少教民族的泛称。 经过“戎”字形义的研究,现在可以断定,商朝时候,就有了减丁战争,就是商王室在中原以西的陕甘青地区每年发动一次旨在减少羌人数量的例行征伐。甲骨文记载了许多“伐羌”、“获羌”、“用羌”(即用羌人做牺牲祭祀祖先)的事实。现在可以断定,“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中“西戎”的本来词义是“对西方周期性用兵”,转义为“用兵的对象”,成为西方少数民族的汉语名称。“戎”字成为“绒”、“羢”二字的组成部分是有其道理的:羊绒(Cashmere)是生长在山羊外表皮层,掩在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层薄薄的细绒,入冬寒冷时长出,抵御风寒,开春转暖后脱落。即羊绒具有周期性特点:每年生长和脱落一次。这和减丁战争的性质和周期相同。因此,商代的“减丁”战争相当于每年一次的“剪羊毛”)。


南蛮:粗野、凶恶、不通情理。 (1)、南蛮是一个地域代称,也是一个族群称谓。在历史长河中,中原汉人对南方少数民族都称为南蛮。古中国的南方并不像如中原繁华,且不适合大面积开垦耕种粮食,由于南方一带群山环绕,野生动物富饶,所以“南蛮之地”的“蛮子”多以狩猎、打渔等方式生存。由于当时南方农业的落后与人口的稀少,所以古时惩罚罪犯与贪官的“发放边疆、流放”一罚中,发往“南蛮”也是其中选项之一。最早以南蛮代称南方人(主要指楚人)的是战国的《孟子·滕文公上》“南蛮鴃舌之人”,意思是说南方的楚人说话如鸟的叫声一般。在古代词意之中,蛮为不开化的意思。南蛮便是南方不开化民族的代称,南蛮之地便是这些不开化民族的栖息地。古代南蛮的地区和主要族群有哪些呢?一是长江中游的三苗、楚人和群蛮,《山海经·大荒北经》说:“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三苗部落曾经雄踞中原,是上古时代的“四凶族”之一,后在与炎黄集团的战斗中失败,三苗部落不断南迁,在南迁的过程中又分为九黎部落散居各地。三苗便是今天南方苗族、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的先祖。三苗之后,春秋战国时代南方最大的割据王国楚国代替了三苗的地位。楚国公族祝融八姓中的芈姓崛起,成为南方蛮国的首领。二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濮、巴和蜀濮又称之为卜,是《牧誓》所记载的“西土”八族之一。由于部落众多,濮又被称之为百濮。濮的分布地点在蜀以东,楚之南和西南。其大概地点在今天的重庆东部、湖北的南部、贵州的东部等地区。巴又称为巴人,《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大皋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生始为巴人。”巴人的地域活动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了川东、鄂西和陕西汉中。巴人最早的中心在夷城,即今天的湖北恩施。进入战国之后,巴国被秦、楚等强国吞并。蜀是长江中上游文明发达最早的古代民族与方国。在春秋战国时代,长江中上游的各少数民族部落与方国中,蜀最为强大,文明程度也最高。巴与蜀虽然紧靠在一起,但巴与蜀却是不同的民族。巴人主要由濮人构成,而蜀却是出自于黄帝的孙子颛顼,也就是说蜀是华夏族。蜀最最早的开国者是蚕丛和鱼凫(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最早的王朝是杜宇王朝。)三是长江中下游及岭南、百越(广东为岭南,广西为蛮)南方的越为族称,与瓯和闽一样都称之为越族。《山海经·海内经》说:“瓯在海中,闽在海中。”百越之称呼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志》:“扬汉之南,百越之际”。百越是起源于中国南方的土著,广泛的分布在今天的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海南等地。越人之中最出名的便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的吴国和越国,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便是越族人。历史学家在考察南蛮的地域时,一般认为从今天的伏牛山脉以南汉水流域、淮河中上游、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云贵高原等广大地区都属于南蛮之地。 (2).水兽名《山海经·西山经》:“ 崇吾之山 ,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郭璞注:“比翼鸟也,色青赤,不比不能飞,《尔雅》作鹣鹣鸟也。”蛮蛮并非瑞兽,山海经写明见则天下大水。《山海经·西山经》:“ 刚山之尾, 洛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 ,其中多蛮蛮。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出自【听莺曲】韦应物"忽似上林翻下苑,绵绵蛮蛮如有情,”“绵绵蛮蛮如有情,茫茫漫漫方自悲!”两个人在一起时情意浓浓,分开后又各自悲伤寂寞。


北狄,狄 di,从犬从火。通翟(翟指长尾的野鸡,野鸡的长羽毛。)。古代北方部族,狄族为凉州之荒民,据传乃太古神裔巨神封峻与人类女子诞生下的后裔。狄族宣称封峻将北方之地赋予了他。亦说为共工的后人。 北狄为古代中原人对北方各部族的泛称,春秋时赤狄白狄长狄通称北狄。“犬”指当时的“犬戎人”:犬是狗,戎是持武器的人,合起来就是“拿着武器带着狗的牧猎部族。狄来自音狄历,读做“颠连”,是北方民族语中对“天”的尊誉。如:称天山为祁连山,西夏王刘勃勃改姓赫连,谓:“王者系天为子,是为徽赫,实与天连,今改姓赫连氏,庶协皇 天之意。”狄历、丁零、祁连、赫连 皆“颠连”之读音。狄历居北方,史称北狄,“北狄”为蒙古民族之始。狄也是姓氏。源于周代。周代的时候狄人活动于齐、鲁、晋、卫之间。后世的子孙于是以族名为自己的姓氏,称为狄氏。又是以国为氏的姓氏。出自参卢氏,为炎帝的后裔。他们的始祖叫做孝伯,又叫做考伯。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后裔,因为在参卢居住,所以又叫做参卢氏。周成王封他于狄成(今天的山东省高青县南),他在那里建立了狄国。这个国家灭亡以后,国人便以国为氏,姓狄。

蛮说说(蛮是什么意思)3

正本清源:蛮、夷、戎、狄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好多人都弄错了


我们翻阅古籍会发现,蛮-夷-戎-狄、鞑靼等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在很多今人的理解范畴内,这类词大都有着略微负面的含义。

但从历史本身来看,发明这些称呼的古人似乎并没有这层意思。相反,几个字的相关描述,全都是特点区域族群的生活状态。也就是说,字本身的面意义都是中立客观,带有情绪色彩的感情意义属于后人加上附会。

蛮-夷-戎-狄都具有特定的方向属性

比如在周朝的《礼记-王制》中就有出现: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在这类较早版本的解释里,都对生活习俗的客观描述。周人之前还有殷商,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也会发现,命名四方族群的逻辑就是生活习俗。

环境气候因素 让南蛮在生产空间内遭遇更多其他生物

蛮这个字,在金文中的上半部分表示驯兽的缰绳,下半部分意为要求听话。也有人说,蛮字是舞蛇人的意思,描述南方地区有很多虫兽的现实状态和特定习俗。由于纬度低的地区的气温较高,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的发育。所以生活在当地的人群,就更容易和不同种类的生物发生密切联系。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近现代,非常符合“蛮”字创造者的初衷。

商朝军队每年都会捕杀东方的夷人

夷这个字,根据《説文解字》的解释,意思是当地人善于用弓射猎。但是许慎应该没有见过早期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这个字恰好是带有立场倾向色彩的。最早的夷假借“尸”代指夷,金文里的这个夷还被加上了绳索,意思是被中原捕获的东方外邦人。只是到了篆书的年代,因为转写时字形的流变让人们忘记绳索本意,这才有了许慎的背弓箭的人的解释。

回看商朝时,每年固定时间都会对周围方国和族群发动减丁战争。除了战争中直接杀伤,还会将活捉的成年人砍头。夷人这种叫法,可能来自当时中原地区的人对东方邻居的咒骂。

盾牌与戈 一直到先秦时代结束都象征着武力

戎字本身其实是1个盾和1个戈,最早应该是对武装的描述。因为西部族群高大好战,所以中原人才会给他们这个称号。戎本身是器物,进而引申出尚武风俗,这才成了民族描述。

与之类似,甲骨文里的戎字左边有个犬由旁,右边则是人字。意思是北方的牧猎民族带着猎犬的狩猎形象。

猎犬是北方猎手的必备助手

综上所述,蛮-夷-戎-狄和后来出现的鞑靼,都是对于其它族群生活状态的一种客观描述。本身不具有任何贬义,顶多算是中性词。就算夷字最早有歧视色彩,但是在后来的再诠释中,人们倾向于将它和其他三个字对齐。比起今日的很多不明所以者,可谓是睿智许多。

从现代people的定义来看,必备的基本要素是构成一个民族所应具备的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蛮-夷-戎-狄的描述顶多就是对共同经济生活,和不精确的共同地域。字的本意不涉及对语言和心理素质的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