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中央说说(路中央的说说)

2022-10-02 16:47 作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围观:

新视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央说说(路中央的说说)1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人士愿意了解中国、客观看待中国,探究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中国声音随着自身影响力的增长而不断扩大。图为7月22日,留学生代表在浙江省青田县石门书院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让世界对于中国道路的关注长期热度不减。在此形势下,如何将中国的制度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如何奏响中国声音,让世界能够听懂中国故事,对我国深化道路自信、构建文化自信提出了新要求。

由贺耀敏教授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一书,从文化自信、中国的责任与使命、话语权与国家软实力、西方话语体系、中国的国际参与与话语权、建立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维度,系统阐释了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基本路径,有助于读者深刻把握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背景和发展逻辑,在新时代新要求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要首先筑牢“思想阵地”

话语体系是国家思想文化与价值体系对自身存在和外部存在发展变化的系统思考与回应,反映着一个国家思想文化与价值体系的发展程度和表达程度。中国话语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产物,包含着对概念范畴、基本立场、思想逻辑和思维方法等内容的表达,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思辨性。如此恢弘磅礴的话语,需要更为牢固的体系建构,也亟须在广阔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阵地上,打好更为坚实的地基。

作者认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每一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每一个中国特色的新理念,当它成为国家话语体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时,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加以研究与宣传,让它们既能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源头,又能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作为人们开展实践的指引。

这对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而言,既是伟大的使命,又是巨大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提升国家话语权和建设国家话语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界人士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展了大量研究,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作出了贡献。

作者认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进一步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为养料,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中提炼,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践中扩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有力支撑。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要打造强大“软实力”

“软实力”,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

软实力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但最重要的还是表现在国家话语权上。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无论是中华传统文化,还是近现代以来发展和积淀的优秀文化,都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和现实意义。然而,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中国的起步较晚,失去了提前发展的历史机遇,因而在国际话语权方面,虽然中国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社会从未有过的发展奇迹,但是与硬实力的迅速提升相比,我国的话语软实力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这更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从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文化出发,挖掘和打造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那么,面对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我们要从哪里挖掘软实力呢?

本书认为,中国的国家软实力,要从中国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中挖掘。

中国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我国多元且深厚的文化。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碰撞,无不显示着这一文化的活力,从儒释道相互交融到中体西用,无不显示着这一文化的包容性。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文明中深邃的学术理念和文化基因,在继承和发扬中构建起中华文化的话语体系。

中国的国家软实力,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丰富历史实践中挖掘。

人民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人民在五千年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更加丰富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巨变,也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建设国家话语体系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明与多元文化中汲取智慧,在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不懈奋斗中树立精神,注定是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最自然的形成途径,也是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构建方式。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要用“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方案”

当前,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引擎,已经深深融入到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之中,在推进全球治理、共促世界发展中尽显大国风范。

然而,受近现代以来全球发展格局影响,当前国际话语体系中“西强我弱”的现状仍未得到明显改变。在国家利益间的冲突影响下,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世界上依然存在着质疑之声,更存在着部分对于“中国声音”的曲解与抵触。

作者认为,我们不仅要不断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说好让全世界受众听得懂的“中国话”,更要积极向全球全景呈现中国思想,在全球发展合作和治理活动中形成系统实践方案,真正用“中国声音”阐述“中国智慧”。

以自信和包容态度广泛融入世界的中国,正构建起一套以和平发展为主线的国家话语体系。面向多元化的国际社会,我们发出“中国声音”,传播着“和合”“天下大同”的“中国智慧”,号召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突破与超越以往西方国家主导的、以“零和博弈”为主要观点的传统国际话语体系,合作解决当前全球性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我们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新型国际话语体系、进一步为打造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方案”。

今日之中国,正以积极合作的姿态,全方位参与到世界发展的进程之中,再一次展现了谋合作、促发展、护和平的大国担当。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的指引下,在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发展所打造的软实力支撑下,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前提下,我们必将构建起更具中国特色、更具时代特色的国家话语体系,为国际话语体系的建设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中央说说(路中央的说说)2

这几天我看到了很多媒体都在报道越南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工资远超去年却无人应聘,专家称越南劳动力已不再廉价。

我这个人喜欢发散性的思考,这个新闻按说跟我们关系不大,但是细细思考却发现,越南人真的跟我们中国人太像了,一直在跟中国学习,学到了中国不少的优点,也把中国的缺点给发扬光大了。

所以我们今天说说这个话题,但是我们说越南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要借助这个事儿,来引申一下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特别是对我们个人发展方面的启示。

越南一家制衣厂,今年急聘300名制衣工人,工资开到700万至1000万越南盾(约合2100元到3000元人民币),工资、奖金以及福利远高于去年水平,依然没招到人。

随着出口加工量大增,越南各地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招工难。

专家认为,这反映出越南的劳动力已经不再“廉价”。越南技术工人的薪水已差不多是老挝和缅甸的两倍,比泰国和菲律宾高出约30%到45%。

越南现在的情况大约近似于我们在2005,06年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国家工人的工资也开始了大幅度的上调。不过那个时候我们的全产业链的制造业已经建成了,但是越南到现在连一个大产业的产业链都没有建成,工资却开始上涨了。可以说没有中国的命,却得了中国的病,而且病得不轻。

现在明面上看着越南的经济增长得还不错,连李嘉诚都跑到越南淘金去了。但是在光鲜表面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隐患。别的不说,只要一个外资的大规模撤离,就足以将越南打入万劫不复。

有人可能要说,经济发展这么好,外资是来挣钱的,为什么要撤离?这可不好说。外资撤不撤,拿主意的是外国人而不是越南人,把自己的国运交到外国人手里,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越南的经济发展得很不错,工人工资上涨也是个好事,最起码这意味着就业很充分。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能找到自己比较理想的工作,要不然,3000人民币月薪的工作也不至于没人干。

越南胡志明市

与此同时,越南的房地产市场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了。胡志明市的高端地产已经开始比肩我们的北上广深了,平均房价也超过了我国很多的二线城市。最少比郑州的房价要贵,甚至比中国的强二线城市武汉还要贵。要不然李嘉诚怎么跑过去了呢?

李超人这辈子最适合干什么?反正不适合科技发展,不光李嘉诚不适合,他儿子也不适合,要不然怎么会错过腾讯呢?被李嘉诚看上了的地方,从我们中国得到的经验来看,并不意味着是个好事。

越南一心一意学中国,把中国犯得病都给学全了,但是与此同时,越南国内没有成型的重工业,没有叫得上名的大公司,没有高铁,基建落后,甚至电力也短缺。没有中国的命。

我说这些内容,目的不是为了唱衰越南,虽然我一直以来都不看好越南,以前我们做节目就说过,越南想成为世界工厂,当个笑话听听就得了。我们要分析原因,为什么越南会犯和我们一样的毛病,这其中一定有共性,我们需要把共性也就是深层次的原因找出来,对我们是个借鉴。从国家层面来说,如果我们在克服这个共性,那我们的国家就会有发展,对我们个人来说,如果我们认识到了并且克服这个共性,我们个人就会有进步。

越南与中国同文同种,他们的民族性格,心理和行事其实和中国人没什么分别。越南之所以犯了和我们同样的病,从深层次分析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性格弱点,那就是逐小利而忘大利。

越南胡志明市夜景

我讲一个故事吧,大家听完之后就会深刻理解我们心理层面的这个劣根性。

我以前做婚庆礼仪的时候,工作的原因,认识了很多摄影摄像师,也经常跟他们交往。他们这个群体对器材是很看重的,那是吃饭的家伙。从他们对器材的态度上,我们就能看出我们民族内心深处的这种弱点。

买相机,摄影摄像师都知道,买日本的,而且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买最好的。这个是没有悬念的。但是从三脚架和云台的选择上,我们就能看出差别了。

三脚架和云台,对不玩摄影摄像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这玩意很重要。但是国内的三脚架和云台没有一个能打的,质量都不怎么样。

我这不是贬低国货,事实就是这样,你别看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三脚架,国内不是造不出来,而是造出来的质量和使用体验,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垃圾。在世界市场上没一个能拿得出手的。

世界上优秀的三脚架,我们举一个例子,德国的萨拿,也叫沙雀,这个品牌的产品口碑是非常好的,但是也非常贵。一个三脚架云台,好几万块钱。不过它也有便宜,最低的四五千块钱的也有。

我所认识的摄影摄像师,使用萨拿的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是使用的国产的一两千块的三脚架,高端点使用个三千多的。可能有人会说,一个三脚架一两千块钱还不行吗?我用的三脚架才几十块钱。

不能这么想,几十几百块钱的三脚架玩一玩是可以的,但你真要干活的时候,那玩意是不能用的,那就是个玩具。专业的东西哪有几百块钱的?

从这里就能看出我们心理的弱点了。主要的东西,没有替代的东西,都知道,砸锅卖铁也得买好的。大家都知道,摄影摄像最重要的就是相机和镜头。没有人在这上面省钱,都是买最好的。但是一旦涉及到次要的,能替代的东西,就想买个便宜的凑合凑合。但是他也知道这是凑合,为了满足心里面的糊弄感,也不能买个几百的,那也太说不过去了,买个一两千的吧。

这就是我们民族的通病,这个病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它必须得治。表面上买个一两千的三脚架也能凑合,好像是我省了几千上万的钱,但是到最后,你一分钱你也省不下来,反而多花钱你还受罪,这就是典型逐小利而忘大利。

一两千块钱的三脚架和云台,用不到两三年,你就感觉到别扭了,那个阻尼的顺滑感和手感明显下降,三脚架的稳定性也不行了。你在追镜头的时候,阻尼的感觉是很重要的,画面推拉挪移的过程中,阻尼一变,画面的感觉立即就破坏掉了。你还能重拍吗?打掉牙往肚里咽吧。有的云台,一年时间不到就不行了。

但是德国的萨拿呢?即使是最低端的四五千块钱的萨拿,你用十年,稳定性都非常好,怎么用怎么爽,它就不会有那么多幺蛾子。

要知道作为一个职业的摄影摄像师,一般来说,从学习到从业加上自己的业余爱好,要贯穿几十年的时间呐。最少也有十几年。如果一开始就花一万块钱买个萨拿,那么这十几年时间都是很爽的,你根本不需要在三脚架和云台这方面操心了。你买个一两千的,隔两年一换,这十几年下来,你花的钱并不少,而且有一半的时间还过得很糟心,隔三差五地出问题,影响心情和工作。

可能有人说,你就这么看不上国货吗?不是这样的,我很爱国货,我除了没有选择,只要能选,我第一选择就是国货。我只是陈述一个事实罢了,在三脚架云台的领域,国货确实是不行。你只要找一个爱好摄影摄像的朋友问问就知道了。

这只是个例子,朋友们还可以从自己身边找到很多相似的人和事儿,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逐小利而忽视大利,为了眼前的便利而放弃了长远的利益。

那么是人们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吗?肯定不是,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但凡会算个账的人都明白:贪图眼前的小便宜和小便利并不是好事。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这就是性格弱点。一个国家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话,那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弱点。

逐小利而忘大利,可以说是我们的民族弱点之一。中国人大多数都有这个性格弱点,我并不是危言耸听。在我们国家,三十岁以上的人,最少一半的人都是这样。四十岁以上,最少有70%,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少有90%的人都是这样。请注意,我说的是最少,从我对身边社会的观察结果来看,绝不夸张,十个人里边有九个人都是这样,逐小利而忘大利。

这个性格弱点在越南人身上体现了个淋漓尽致。越南在学习中国的过程当中,净捡容易的学,哪条路好走走哪条,中国实行一个什么政策,越南甚至能一字不改直接拿过来用。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越南所学的都是容易的,困难的一概不学。

这其实是越南最终一定有发展天花板的根本原因,越南注定不可能成为东南亚的强国,如果它的这种民族弱点不改的话。

其实如果克服了这个弱点,越南应该能成为一个区域强国的,肯定比不上韩国但是也不会差太多,越南有成为发达国家的潜质。

可能有人不同意,说越南啥也没有。其实我们如果对比一下就知道,越南其实比韩国的条件强多了。越南面积比韩国大,人口比韩国多,地理位置也比韩国好。越南没什么资源,难道韩国资源就很多吗?有人可能要说,韩国有个好爹,美国扶持他。难道越南就没有好爹吗?越南不仅也有好爹,而且不止一个,是俩个。

前苏联和中国,都曾在一段时期内,全心全意地帮助过越南,对越南的扶持比美国帮助韩国的力度要大多了。越南任意抓住一个都不至于是现在这个样子。

而且,在国家经济高速起飞的阶段,有一个强力高效的中央政府很重要,韩国经济起飞也是在军政府集权的时期实现的。在这方面,越南比韩国更有优势。

但是现在我们看,越南从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始终走的都是最容易的路子,从上到下干得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见效快,难度低。以华为师在越南实际上已经走入了歧途。

东亚人其实都有这种问题,日韩发展的非常好,但它们在更高层次上也是拎不清。战术上拎的清楚,战略上拎不清。要不然当年日本怎么会去偷袭珍珠港呢?我们中国虽然老百姓拎不清,但是好在决策者还算是拎得清的。越南跟中国比不了,跟日韩也比不了,他们是从上到下都拎不清,注定了发展的前景是不乐观的。

世间万事万物皆可为我师啊,只要我们善于分析和观察。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来说,一定要克服自己内心的这个弱点,不要去逐小利而忘大利。

可能我的例子不合适吧,有可能会使人认为:你的意思是不是买东西就要买最好的?当然不是这样。买东西图便宜只不过是这种心理弱点的一个表现形式而已。我们生产生活中方方面面,你只要去观察,发现大多数人说话做事处处都能体现出这种逐小利而忘大利。饭店里用个过期的食材,我现在不方便你去帮我应付一下客户,甚至学术研发造假都是这样。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注定是发展不起来的,大多数的人终其一生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如果我们深究其原因,就会发现:竟然如此简单。道理人人都懂却甘愿就这么一直错下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呀。

中央说说(路中央的说说)3

“成就源于奋斗,胜利来之不易。回顾7年来不平凡的筹办举办历程,我们不仅在奋斗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在奋斗中收获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收获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发扬光大。”今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

历经7年艰辛努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再一次共创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奥运盛会,再一次共享奥林匹克的荣光。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凝结着各条战线人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汗水,也再一次诠释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奋斗永无止境。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蓝图越宏伟,奋斗越艰巨。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告诫:“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艰苦奋斗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

“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枣红色的展板上,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的“两个务必”,让习近平总书记深思。

“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

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2014年3月,总书记在河南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在兰考县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读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填写的《念奴娇》词。词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句子,深深表达了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和总书记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坚定情怀。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工作结束时强调:“我们党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实力大大增强,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我们决不能丢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家宝。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品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基,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中强调。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019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指出,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今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强调:“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挑战如何严峻,我们都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紧密团结、艰苦奋斗,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顽强奋斗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必须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必须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种敢于战斗、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2019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领导干部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领导干部不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

“我反复强调要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强调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这是有很深考虑的。”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大家想一想,在我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多么伟大、多么不易!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2021年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把握斗争主动权,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接续奋斗

“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我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今天,我还要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奋斗是曲折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2020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风浪、直面挑战,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继续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进发,继续向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进发,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

“我记得,1981年北大学子在燕园一起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今天我们仍然要叫响这个口号,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我们的今天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的明天需要青年人接着奋斗下去,一代接着一代不断前进。”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有一句话感动了中国: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长辈们说:‘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今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年轻干部接好班,最重要的是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党员干部只有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不忘初心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变为现实。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2021年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全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

团结奋斗

“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大家的梦,也是我们各民族自己的梦。中国共产党就是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一定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我们这么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向前推进一步。”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指出,“大家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代表各行各业,要坚定理想信念,注重学习提升,矢志艰苦奋斗,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踏踏实实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靠勤劳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团结就是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2021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襄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

今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百年奋斗历史还告诉我们,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始终手拉着手一起向未来,只要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连着心一起向未来,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我们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本报记者 汪晓东 张 炜 段宗宝)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