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换肾说说

2022-10-02 13:20 作者:肾上线 围观:

移植18年,如今肾功能保护良好,我想分享给你的是...,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肾上线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换肾说说1

这篇文章来自肾上线APP社区,phoenix的分享。

作为一个移植18年,肾功能保持良好的老患者,她重点分析了疫情期间,肾友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而她过往的经验教训,也同样值得肾友们深思。不要觉得指标正常转阴就可以不再复查了~

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详细讲述。

1、四岁患病,童年不幸

我今年41岁,肾移植已经18年。

我很小的时候,就因为一次感冒后,发现患上肾炎。在父母的带领下,跑遍各大著名医院找名医看病,吃了大量的药物,妈妈用大砂锅天天给我熬中药,后来又看西医,就这样中西医结合治疗,当时化验指标全部转阴。

2、青年体检,慢性肾衰竭

18岁高三毕业班检查身体,检查出血压220/180mmHg。体检医生让去医院详细检查高血压的原因,才知道是肾小球肾炎造成的肾性高血压。全面体检的其他指标也非常不好,尤其是肌酐特别高(因为时间太久远,具体多少记不太清楚了),诊断慢性肾衰竭。

从小到大我都是班委,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名列前茅。长期学业劳累,加上对这个病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体检,中间有10多年没有体检过,长期血压高都已经适应了,一查出来就直接到了接近要透析的地步。这打击突如其来,让人一时难以接受,又不得不面对现实。

在学校天天背着两个大书包,一个装书,一个装药,就这样中药西药一起,保守治疗又坚持了5年。

3、边透析,边等肾源

23岁时,因为我的血色素一度低到了4克,肌酐1260,心脏几近衰竭,不停呕吐抽搐,医院曾经下过四次病危通知书,我开始了腹膜透析。

即便在这最难熬的时刻,我和家人都没有放弃生命的念头。一边认真学习在家如何做腹膜透析,一边等肾源。

爸爸帮我一天定时换四次透析液,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马虎。妈妈每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以避免感染,一日三餐饭菜可口。

然而,腹膜透析也并非是一帆风顺,要先动个埋管手术,肚子被开了天窗,有时候由于透析管堵塞,腹透液从腹腔出不来,也是吃尽苦头。

4、肾脏移植,再次重生

2004年,透析1个半月后,在一个双十一的日子,我等来了配型符合的肾源,技术高超且富有经验的专家医生为我动了手术。

18年前的肾移植手术,时间比较长,做了三个半小时,非常顺利成功,但也留下了一条手掌长的疤痕。

现在医学发展日新月异,都已经有达芬奇机器人可以为病人做手术了,切口小,出血量小,用时短,成本低,精确度高,所以现在的肾友们应该更幸福了。

5、免疫低下,疾病繁多

肾移植后,为了防止身体的免疫系统排斥新肾,每天都需要吃三联抗排异药物,造成免疫力低下。加上其他各种药物,每天要吃十种,所以经常各种小毛病也是不断。表现在我身上最明显的是,感冒和拉肚子。每年至少六次感冒,无论春夏秋冬,并且一次感冒就要持续一到一个半月,吃很多药物和输液还是咳嗽不止。

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由于心态良好和积极配合各科医生的治疗,我的化验单始终保持在接近满分的水平。这离不开家人的督促和照顾,自身的自律和自省。充分认识到健康是人生第一要务。

我最近的报告


希望我的一些经验教训能够为广大肾友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愿大家能够积极面对疾病治疗,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和健康,共同携手走向未来。

接下来说说疫情下,我们肾友如何保护自己吧。

在还没有中招的前提下,外界所有报道疫情的声音,每天都像警钟一样已经长鸣三年了。我们焦虑、我们惶恐、我们不知所措。

因为肾移植后吃抗排异药物,免疫力低下,所以我们成了高危人群。就像没有防火墙的裸机,还没有杀毒软件——既没有防御之力,又没还手之招。躲避成了唯一自保的出路,就这样像鸵鸟一样几乎足不出户已近三年,除了偶尔非去不可的医院复查。

从外表看起来,我们跟常人无异,所以不了解情况的人常说我们是夸大其词的事多。但只有我们这个群体的人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也有很多肾友耐不得寂寞,常常跃跃欲试的要与正常人比肩,在这里,我再次苦口婆心的劝告大家一定不要越雷池一步,保护好自己,做生命的常青树。

为此,我希望我们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务必出门戴口罩,一定要戴N95或者正规双层医用外科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聚集,不去公共场所,非必要不出门。这是保护不从鼻腔和上呼吸道感染的首道防线,重中之重。

经常洗手是避免接触交叉感染的法宝,七步洗手法才能洗净双手的每一个角落,囤积一些灭菌洗手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经常用75%的酒精消毒是消灭病毒的直接途径。平时经常使用的手机、遥控器、门把手、药盒、眼镜、鼠标、钥匙、笔、水杯等,都要经常用酒精喷壶喷洒或者用酒精棉片擦拭,以达到把病毒消灭在第一时间的目的。特别是取快递时,一定要注意里外消毒,不把包装盒带进屋子。

备足所需药品是我们的生命线。如果药品断供,即便没有中招,也是非常麻烦的。哪怕少吃一顿饭,不能少吃一顿药,定时定量吃药是我们每一天最重要的事。一旦封城或者封小区,手中药品的数量决定病情的状态。

用冰箱冰柜囤好食物,保证每天饮食所需营养平衡,多学习各种蔬菜水果的储存方法,以便应对不时之需。这几年囤商已经成为衡量能力的又一新指标,保鲜袋、纸箱子、小苏打、黑塑料袋、密封盒,锡纸、保鲜膜,是我们囤货的必备工具。但是不建议肾友做土培或者水培植物,因为会滋生细菌,容易病毒感染,以免得不偿失。

熟知各种网购平台软件,秒杀技能关键时刻可以救命。紧急时刻,下载好所有买菜APP,定好闹钟抢菜。随时关注各个平台的优惠券及促销活动,对没有的物品及时补货,用最优的价格购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让我们的生活费在特殊时期不超额,是对每个人生存技能的大考验。

心态平和、身心放松的等待疫情过去。不急不躁,珍惜静下来的慢时光和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学习各种兴趣爱好技能,比如做烘焙、做衣服、画画、弹琴、厨艺、写文章投稿、在网上欣赏音乐舞蹈、上网课培训、健身、各种考级考证的复习等等。打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增长技艺,为后面的生活铺垫所需。也许这是拉开你与他人差距的一段无形时光,当疫情过去,会发现各方面水平增长了一大截。

凡事有弊有利,疫情也有好的一面。在疫情之前的十年工作时间,每年大约都会感冒五六次,每次持续好久,一年有半年的时间都在与感冒抗争。疫情来了,居家隔离,严格戴口罩,竟已三年没有生一次病,减少了很多痛苦和节省了很多治病养病的时间,彻底改变了一种生活模式。所以没有什么传染病是不能避免的,多在人为的自觉自律程度。

愿疫情过后,山河无恙,人间皆安,烟火寻常,如你所愿!

换肾说说2

小张今年36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虽说小张和丈夫王伟是经人介绍认识结婚的,二人关系却很好。丈夫从不让小张干重活,生怕老婆累坏了。结婚4个月老婆就怀孕了,老公对小张更是呵护有加。老天也是格外垂怜,第一胎就是龙子。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大儿子顺利降生。一家人过起了属于自己的平实而美美的日子。丈夫外出打工,老婆小张携子同行,公公婆婆守家,干干农活。

就在昨日,我去医院看望婆姨。偶遇小张,很诧异。她的脸色又黑又暗,眼泡肿肿的。没有了往日那白皙的脸蛋,精灵的眼神。小张得了尿毒症。她已经到了靠透析来维持生命了,她隔天就要透析一次,每个礼拜都去医院3次。等到合适的肾源就准备换肾。我问她原因;她说是怀二宝时得了高血压,这个病就是由高血压引起的。

妊娠高血压有那么可怕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危害性:妊娠高血压可致脑部分小动脉痉挛,能使人抽搐、昏迷。可致心脏冠状小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重者使人心脏衰竭。可使肾小动脉硬化,引起少尿、蛋白尿,重者肾功能衰竭。可致肝内小动脉痉挛,干细胞缺血、缺氧,发生不同程度的坏死。可致子宫血管痉挛,导致婴儿发育迟缓,严重可致死胎。可致眼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引起眼花,重者暂时性失明。

现在我们来说说如何预防:孕前要体检,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便要多咨询医生。已患有高血压的孕妇一定要多休息,营养合理,不吃油炸食品,少吃脂肪多的事物,适当运动,保证心情愉悦,定期产检,遵从医嘱。严重者可结束妊娠。

真心希望小张早点好起来!

换肾说说3


任晓雯的短篇小说《换肾记》,讲述了一个相当残酷的故事。

29岁的年轻小伙梁真宝,三年患上了严重肾病。母亲严素芬配型成功,且配上了五个点,属于非常理想的捐肾对象。但严素芬怕死,三年来一直拒绝为儿子捐肾。儿媳陈佩佩多次劝说无果后,将严素芬软禁在家,逼她同意上手术台。严素芬被逼无奈,只好答应下来。到了医院门口,严素芬再次反悔,跟陈佩佩起了口角,冲到马路中间,被汽车撞倒,生死未卜。小说结尾,画面定格在严素芬出门前特意换上的磨砂皮船鞋上:”唯有一磨砂皮船鞋,逃脱看客的视线,飞在半米外,碾扁着,黄里沾了灰,像只破碎的肾“。

这个故事并非作者为博眼球而有意杜撰,而是综合几个真实发生的故事推演加工而来。作者任晓雯在采访中说:“写小说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复述新闻。我在这个新闻里感觉到一个人性的破口,底下有暗昧模糊的东西涌动。这当然无关道德判断。我甚至想冒犯这样的判断。因为在轻松做下的判断中,多得是漠视、曲解,乃至绑架。而小说正是要与此为敌。

作家任晓雯喜欢将目光对准平凡市井中的普通人。从长篇小说《好人宋没用》,到被拍成电影的《阳台上》,再到篇篇两千字的《浮生二十一章》,以及《换肾记》和最新结集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朱三小姐的一生》,都是以冷静的笔触、短促而充满古典意味的句子,描摹小人物充满苦痛的生活。在《换肾记》中,任晓雯锋利地探入三个主人公的人性幽微之处,将读者不知不觉地代入到这个不幸家庭中,搅动起心中那团“暧昧模糊的东西”,引发对爱情和亲情、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青年作家任晓雯

《换肾记》在2019年《当代》杂志的文学拉力赛中,获得中短篇组第一名。授奖词这样写道:“这是一篇深入当下城市肌理的小说,以微小切口展现了社会现实内部的复杂现状。任晓雯以年轻作家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观察,将一个普通的新闻事件有效转化为文学叙述,在思想观念逐步转型的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爱’的主题,生发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意味。作品为当下的现实书写提供了新的视角,显示了作家直面生活的勇气,以及对现代性、城市性的独特反思。”

难以选择的立场,无权评判的人生

读者要想在这个故事中站队,真是件很困难的事。

故事从梁真宝因病受苦开始写起。他不能随意喝水吃水果,浑身瘙痒却不敢挠。20几岁的小伙子,好日子刚开始,就得了受罪的肾病。随着病程加重,换肾成了唯一的希望。他当然渴望一个合适的肾源,更何况配型成功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从小到大都偏疼他的亲生母亲。“妈,我想要个肾”,在他看来,这本来是件自然而然的事,哪个母亲能对儿子见死不救呢?可偏偏就让他赶上了一个不符合人们“常规想象”的母亲严素芬。

严素芬也并不是什么蛇蝎心肠的自私鬼,她拒绝换肾的理由很简单:怕死

怕死是老年人的普遍心理,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孩子结婚成家,自己没灾没病身体健康,可以开开心心跳跳广场舞享受人生,却被儿子盯着要”挖个腰子“,怎能不害怕,不恐惧呢。

作者对严素芬显然是怀着理解和同情的,甚至为她添了一个由头,“我生你的辰光差点死掉,还想我为你死一次吗。”这理由,好像也足以让儿子哑口无言,却又总让读者心中觉得怪怪的,忍不住想替可怜的儿子问一句:“再死一次怎么了?母爱不都是很伟大的吗?别人家妈都能卖肾救子,你怎么就做不到?”

儿媳陈佩佩就是这么想的,她跟婆婆面对面吵了不知道多少次:“我跟你儿子没啥血缘关系,都想送他个肾,可惜老天爷不给机会。”“哪个当妈的有你自私,看到儿子吃苦头,不肯出手帮一帮。”

陈佩佩威胁要离婚,可严素芬也不是吃素的,笃定地说:“结婚的辰光,梁家送过三十万彩礼,他们陈家还不起。再说她的上海户口,还是我们给的呢。“陈佩佩气得要命,口无遮拦起来:“老太婆,一只脚踏进棺材了,还越活越来劲。人总要死的,难道不死吗?

婆媳两个吵不出结果,怕婆婆跑,陈佩佩买了把链子锁,绕在自己加焊的铁门上,除非严素芬跳楼,否则不可能出得去家门。

婆媳两个打得惊动了民警,民警立场鲜明:“这是当妈的不对,哪能不管儿子死活。”严素芬说:“我的命也是命”,民警则扎心地说:“你已经老了”。严素芬默不作声,自知拗不过儿媳妇,毕竟连民警都觉得她错。

最后,严素芬梳妆打扮,穿上最好的衣服鞋子,说最后也要体面一点,被儿子媳妇“押着”去了医院。结果在医院门口,不知是对死亡的恐惧太强烈,还是宁愿一头撞死,无知无觉地让儿子如愿拿到新鲜的肾脏,严素芬撞上一辆“小得犹如玩具”的奇瑞QQ,一只鞋像肾脏一样被撞飞。

这场景残酷而令人心碎。玩具的意象突然出现,给读者带来极大的冲击。玩具对应的是小时候的梁家宝,母亲爱他二十几年,可如今,他委顿在媳妇身后,天天缠着母亲要肾,以至严素芬觉得,“在你眼里,我就是个活腰子”。

通篇看下来,我相信,严素芬是在看到那辆卡通玩具一样的汽车的瞬间,自己主动撞上去的。

新闻结束的地方,是小说的开始


任晓雯在采访中说,她无法相信新闻中那个拒绝捐肾的母亲,在被记者劝上几句之后就回心转意,一家人迎来大团圆结局。或者说,现实有现实的逻辑,而小说的逻辑却是以人性来作为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并非客观存在,而是存在于人的主观看法中,也因此更为广阔深远。

在当年引爆媒体的电视新闻中,母亲说,她情愿留个好身体,打工挣钱给儿子治病,也不愿意冒着风险上手术台。儿子则破口大骂,咒母亲早点儿死。

任晓雯给梁家宝留了体面,恶人都让儿媳做,把母子之间剧烈的、关乎生死的矛盾,部分转移到更加司空见惯的婆媳矛盾上去。无论是新闻里还是小说中的儿媳,无论对婆婆怎样过分、无情,至少看上去还有一点可取之处,就是对丈夫不离不弃的照顾。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种付出的另一面,也是出于自私的想法——老太婆吃也吃过了喝也喝过了,死不足惜,我们还这么年轻。何况她也不一定会死

而所谓人性的破口,恰恰就在”不一定“这三个字上。

在《圣经·创世纪》中,蛇诱惑夏娃就用了这三个字,”你吃了这树上的果子,也不一定会死。“从此,罪从破口长驱直入,美好的关系被破坏,人陷在罪中无法自拔。就如当年新闻一出,各方网友纷纷参与讨论,各执一词。

法律专家引经据典,称《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中有明确规定,人体器官捐献遵循的是自愿、无偿的原则;而对于已经表示捐献其人体器官的意愿,有权予以撤销,即拥有俗称的“后悔权”。因此,别人无权对母亲的选择说三道四,更不能进行道德和亲情的绑架。

社会学家说, 这个令人心痛的事例,折射出我国器官移植方面存在的困境。据统计,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大概有150万人,其中仅有约1万人能够做上手术。在前不久的热播剧《我是余欢水》中就有地下黑中介买卖器官的情节。可见,所谓“卖肾买手机”,并不一定是个纯笑话。

而在作者看来,小说承认人类的理性有限,承认人类的道德困境不能在经验范围内解决。人类的内心是写作第一推动力,故事是为人物设置的一连串自由选择的情境,从而让人性通过具体情境的具体选择来得以体现。

看罢《换肾记》,我同意作者的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