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护犊子的说说(妈妈护犊子的说说)

2022-09-01 23:22 作者:新京报 围观:

刘小东:我希望能画得更内敛、老实、干脆|专访,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京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护犊子的说说(妈妈护犊子的说说)1

本次展览聚焦于刘小东2020年疫情初期归国创作的“你的朋友”系列,以及相关创作手稿、日记和最新拍摄的纪录片,对艺术家近几年的创作实践进行了集中呈现。此次巡展亦是继2010年个展“金城小子”之后,刘小东在北京UCCA举办的第二次个展。

艺术家刘小东。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展览中,刘小东选择了作家阿城、导演张元、王小帅等人作为此次系列作品的肖像模特,肖像是一个古老的题材,在现在多元化的艺术世界中,画肖像更像一种冒险,但刘小东仍在延续这件古老的事,画具体可见的人,关注个体生命以及社会的成长变迁。他的画作有如纪录片般的冷峻镜头,又带有艺术家对人物的细腻感受以及对生活的诗意表达,在刘小东看来,肖像创作是探索一个人内心的过程,也探索着作者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你的朋友”:这个年龄应该更多表达别人

“你的朋友”是刘小东继“金城小子”之后,在UCCA举办的第二次个展。2010年“金城小子”背景是东北工业区,刘小东家乡的社会大背景,这次“你的朋友”把焦点集中在几个人身上,更加具体的表达每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个展“刘小东:你的朋友”现场。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2020年9月,刘小东从纽约隔离完回国,正式开始筹备此次个展“你的朋友”。刘小东想呈现的是与自己共度后半生的朋友一起相处的画面,最初他想的就是画自己认识30年以上的朋友,最后画了三个人:阿城、小帅和张元。这个想法来自阿城的启发,刘小东认识阿城近三十年,一直把他定位在“精神导师一样的老哥哥”。阿城对他说,要画十个以上就是在表达你自己,要画人物少是在表达别人,刘小东觉得,自己不年轻了,这个年龄应该更多表达别人。

刘小东,《阿城》,2020,布面油画,270×23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除了朋友之外,刘小东还希望找到生活中和这三个知识分子身份可以反衬的人物,于是在家乡选择了妈妈和哥哥,再加上妻子喻红,这样就构成了这个展览的基本线索。

刘小东,《妈妈哥哥和我》,2021,纸上水彩,34×25.5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你的朋友”这个标题是张元贡献的。张元常把“你的朋友”这句话作为口头禅挂在嘴边,刘小东想,那展览也就叫“你的朋友”吧。越亲近的人越难画,必须画得非常形神兼备,刘小东说,朋友不好画的是,即便大家都觉得像,在他自己心里还是不像,味道有一点点不对就需要重来。因为自己相处那么多年肯定知道他(她)什么样,但是对别人来说差不多,所以画肖像是特别严格的面对自己的过程,是一种考验,“差一点自己都受不了。”

创作:被画的朋友都在熟悉的生活场所

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在刘小东的绘画中也有着独特的关联。在他画王小帅的作品过程中,画作完成后拿到工作室,总觉得缺点什么,正好有一只猫来到工作室,刘小东就把猫画上了,轻松自然又恰到好处;阿城的画作中看似不经意的破地毯,摆放在户外、风吹日晒雨淋,画得稀稀松松的,人物与环境互相呼应,相得益彰。这些细节都完美的映衬着核心人物。

在刘小东看来,画画的主题不仅是自己,更是他的朋友。他希望朋友在舒服的环境里,更加自然、放松。因此,画中每个人的场景都是他们自己极为熟悉、习惯的生活场所。刘小东画张元就在他家里,张元直接窝在沙发上。张元喜欢喝咖啡兑酒,经常一喝酒脸就通红。在画画过程中,张元时常坐着坐着,头一低就睡过去了,这个时候刘小东也不会叫醒他。张元睡着的时候刘小东就画别的地方,一会儿张元醒了,继续坐好,刘小东就接着画。“张元是一个很开心的人,幽默、爱讲笑话,而且他长得也有特点,好画。”

刘小东,《大元子》,2020,布面油画,150×14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画王小帅时,前面是一个大“火锅”,刘小东经常把擦笔的纸往“火锅”里扔。王小帅是刘小东认识最早的朋友,两个人都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上学,十五六岁就在一起,王小帅比刘小东低一届,关系特别好,两个人谈恋爱的时间也差不多,“我们算是一起谈恋爱,四个人经常一起出去玩。”后来王小帅考上了电影学院,刘小东考上了美院。王小帅读书的时候,刘小东喜欢去电影学院找他玩,王小帅索性就用刘小东和喻红做主演,拍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冬春的日子》。刘小东说,那部电影里他就记得自己在走来走去,“那时候电影学院的人都看安东尼奥尼、新浪潮之类的电影,受作家作者电影的影响,所以对演员的要求也不用对话,就是走来走去。”

刘小东,《小帅》,2020,布面油画,260×22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此次画展中还有一张大家在一起的群像,刘小东把自己画在影子里,“大家都是蹦出来的,需要一个人在阴影里,我比较合适,也是在观察他们。”画面里的人都是一起长大的朋友,他们一起玩耍、成长再玩耍,彼此支持又互相影响。

作为生活中最熟悉的人,如何画妻子喻红,刘小东思考了很久。刘小东在不同的生活节点上都画过她,这次要怎么画,在哪儿画合适,刘小东一直在构思,后来他觉得在两人工作室中的小院挺好,简单,以红墙作为背景。喻红画起来挺顺手,她的脸刘小东画得次数多,也知道怎么画。这张画的因素非常少,仅仅一个人站在墙前面,刘小东希望要找一些晃动的东西,形成对比,所以在画面上加了树影,消减了墙面硬邦邦的质感,整张画活了起来。

刘小东,《喻红》,2020,布面油画,260×22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展览中还有一幅喻红和女儿红孩儿躺在一起的画作,画面中,两人侧躺,在刘小东看来,这是“母老虎护崽”的姿势。

刘小东,《喻红和红孩儿》,2020,布面油画,152×213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画母亲和哥哥是在2020年10月,刘小东回东北的时候天气正好,早晨的阳光清澈又明媚。刘小东以往的习惯都是下午开始画画,但是他觉得家乡早晨的光太独特了,哥哥是在早晨清亮的阳光下完成的。画妈妈是下午,房前也有光,妈妈靠着房子晒着太阳,整个人暖洋洋的。“我妈妈护犊子,她一动不动让我画,我都好心疼。”

刘小东,《老妈》,2020,布面油画,150×14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生活:“画家最好还是少说话,多画画”

叙事性是写实绘画最基本的功能。在刘小东的创作中,可以看到庸常生活诗意化的表达。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刘小东离开画室,到中国各地及世界各个角落去写生,从老家东北的金城到中国南边的金门,从太湖到西南险峻的三峡库区,他画下了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侧面和瞬间。

刘小东始终坚持现场作画、画具象画,他觉得“人”才是创作之中最奇妙的存在。到国外做展览,刘小东的写实作品依然关注“人”,不仅画风写实,背后也蕴藏着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刘小东2016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撒斯特罗奇宫美术馆做的个展,描绘的是当年意大利面临的难民问题,2020年在美国达拉斯当代美术馆,他关注的则是边境问题。

2020年,刘小东在美国的疫情隔离期间,创作了一批纸上水彩。因为疫情滞留美国,他干脆拿起画笔,画下疫情中的纽约——大街、公园、十字路口下的市民。因为赶上了疫情,各方面的因素都决定他画水彩是合情合理的。刘小东在纽约滞留了九、十个月,从冬天待到秋天,那个时候他就想画一些小幅的作品,整天在屋里待着,总得干点事,条件也有限,不可能在小小的房子里画油画,“画点水彩还是挺好,每天总感觉能够度过去。疫情期间大家都闷在家里,在美国也一样,也不能往来,给自己找点事做。”

刘小东至今保留着固定的生活习惯,一般一周有几天上午他有教学任务,下午从来没有过课,所以他养成了下午画画的习惯。即使上午没有课,刘小东也不会画画,哪怕睡个懒觉、做做日常生活的杂事,尽量把下午的时间腾出来画画或者思考绘画那些事。

“画画是一个逻辑关系,不是单单画鼻子、嘴,边上的东西作用非常大。”刘小东以一张自己的自画像举例,自画像差点中途就作废了,刘小东画到一半觉得完了,画坏了,因为画得次数太多以后就特别不爽快,最后还是没舍得扔,把背景加重,前面就变好了,“有时候画不好的地方,比如鼻子,陷入到局部越来越画不好,换个思路,把别的地方加重提亮,它自己又存在了。”

刘小东,《厨房里的自画像 ( 黑墨水 )》,2021,纸上墨水,31×31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提到最近令人开心的事,刘小东说,他前几天去颐和园,挺开心,“很多人在昆明湖的大冰场上滑冰,我很少看到那么多人。每一个滑冰的人看起来都很开心,我的心情也挺好。”

刘小东近年来很少在公众面前曝光,他说,自己说得多了,容易显得油腻,还占用媒体资源,不好。“我觉得一个画家最好还是少说话,多画画。” 他不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作品,更希望大家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各自的解读,这一席留白,也正是艺术的迷人所在。

【对话

刘小东:保持专注,同时放松,才能画得更像

新京报:这么多年你一直在坚持写实绘画,画了这么多的人物和肖像,对比10年前“金城小子”和这一次“你的朋友”,有什么创作上的不同感受?

刘小东:我希望能画得更内敛一点,更老实一点,更干脆一点。和“金城小子”不同,实际我这次也不是画群像、不是普罗大众的形象,也就身边的几个人,画两张他们的组合。因为这是一个展览,如果只画他们的肖像,感觉还缺一个他们在一起的气氛。所以为了展览的完整性,我觉得应该画两张他们在一块的集体像。我尽量画得诚诚恳恳,至少画得神形兼备。要画的这些人都是很挑剔的人,都懂艺术,没必要在他们身上搞那么多形式探索,老老实实把一个句子说完整了,陈述句说明白就行了。

新京报:你说希望能够画得更内敛一点,可以理解为没有用到那么多的技巧吗?

刘小东:是,这种技巧对我来讲是另一回事,技巧得自己解决。无论简单的背景、复杂的背景,对于技巧来讲,越简单越难,东西越多越好画,东西越少越难画。我就是想办法把他们老老实实的交代出来、画出来。就像你说的,张元太像他那个劲儿了,这个劲儿的传达就要特别专注,又要特别放松,太紧容易不像他,如果不专注达不到他的味道。跟我以前的创作相比,难点也就是难在这儿,你得保持专注,同时还要放松,才能画得更像。

纪录片《你的朋友》海报,图片来源:杨波

新京报:你现在画画,跟10年前的创作状态相比,会觉得更放松了?

刘小东:应该学会放松。同时它又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事情,你可以放松笔法色彩,但整个过程是专注的。我以前没想过这个问题,到一定年龄就发现,专注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画画的过程中你会突然达到一点点忘我的状态,这时候是最好的。那种“忘我”都是因为你专注超过了一个半小时、两小时以后才能达到的状态。

新京报:这几十年间社会变化节奏很快,在你看来,现在学绘画或者是学艺术的年轻人,跟你们那一代人年轻的时候相比,他们的心态和状态有什么变化?

刘小东:从才能上来讲,每一届都有有才能的孩子,每一届也都有不太适合干这行、一不小心走到这行的人。有入错行的,也有如鱼得水的,都有。谁适合干这个,谁不太适合干这个,也不能一概而论,你现在觉得他不适合,可能过些年他反倒起来了,艺术有奇迹。艺术之所以折磨人,就是因为它有奇迹。这个奇迹由多方面决定,才能是第一位的,还有机遇、变化、社会的选择。而且我觉得现在年轻人对艺术品的喜爱或者接受度,比以前的开放度高多了。很多年轻人习惯了去美术馆看展,现在美术馆的观众年轻潮流化,很多美术馆的人多得都不亚于电影院的人,进美术馆已经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风向,挺好的,这事以前不敢想象。

新京报:现在会有哪些题材,是在你的构思中或者还想继续创作的吗?

刘小东:如果没有疫情,我本来想去澳门画赌场。我觉得赌场里有一种“人间戏剧”的场面,我一直比较喜欢日常生活中有一点戏剧性的场景,很有意思。

新京报:平时没事的时候,会在家看看电影吗?

刘小东:首先我不太会用电脑,现在电影都需要在电脑里头翻来翻去找。我过去是攒了不少影碟、DVD,也都看差不多了,再买都不知道上哪儿买去。像这次我参加平遥电影节,觉得大开眼界,看到了全世界的年轻人在拍什么样的电影,一个星期以内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影片,我觉得很了不起。电影确实很迷人,而且年轻人确实付出了最大的热情和创造力,令人耳目一新。我也没想到他们会拍得那么好,很厉害。

新京报:会为年龄感到焦虑吗?

刘小东:人都会老去,就别太挣扎了,就怕到老年还要挣扎,一个老年人非得要当年轻人,这肯定要变形。年轻的时候力量更强,爆发力更好,到老了就可以慢一点儿,再简练一点儿。创造力和体力肯定在年轻时更好,但画画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除非你是天才,即便中年夭折,你仍然是伟大的天才。作为一般人,老年还是需要达到一个高峰,你年轻时画的东西才更有意义。所以画家一般到老年才是真正考验他所有才能、能量的时候,“老年”变得尤其重要。在青年时代,谁都有创造性,谁都有体力,谁都会有很多想表达的东西,等到了老年的时候,是不是还能够有所表达?难度就增加了。

新京报首席记者 刘玮

资深编辑 田偲妮 校对 吴兴发

护犊子的说说(妈妈护犊子的说说)2

(吃了将近两年的瓜,在粉圈边也驻足了这么久,昨晚唠到我眼中的古早CPF和嗑CP的方式,今天就顺带把去年刚开始码字时发过的两篇关于粉丝的微头条合并,重新发一下。注:这篇文章所说均来自于我对两类粉丝总体的观察和感受,不特指某个艺人或某对CP的粉丝。)


追星的根本原因在于满足自我内心的需要,而不同的粉丝之所以不同就在于内心需要的不同,比如唯粉与CP粉之间的差异就在于此。


唯粉心中有一个理想化的自己,看到偶像身上的闪光点,会希望自己也能拥有,或者让身边的重要他人(多为爱人)拥有,从而让自己离理想化的自我更进一步(这个理想化的自我是扩大化的自我,可指拥有闪光点的自己本人,即直接拥有;也可指拥有具备闪光点的重要他人的自己,即间接拥有)。


而CP粉心中有一段理想化的亲密关系,想要找到合适的投射者来体现这段关系,从而体验亲密关系中的种种正向感受。只要两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她们理想中的关系模式,那么就会因此粉上这两个人。当然,本质上粉上的是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一个想要理想的自我,一个想要理想的关系,这就造成了两类粉丝在追星这件事情上截然不同的心理过程。可以说,一个是自我粉,一个是关系粉。


对自我粉来说,只要明星身上的闪光点一直是自己喜欢的,那么就会一直粉下去。着迷程度取决于明星身上好的特质对于粉丝的吸引程度。


对于关系粉来说,明星单人个体素质的高低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们对于亲密关系的体现程度能否达到粉丝心理预期。哪怕一个美一个丑,甚至直接就是美女与野兽,只要他们之间的互动有爱,一样会收获一堆关系粉。这种对于关系的极致追求甚至会超越物种或生命,譬如网上曾经出现过的国家CP、城市CP,食物CP等等。可以说,只要符合相似或对等原则,能够体现“爱”,任何事物都能成CP。


两类粉丝出于各自的内心需要,对粉的对象(人或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美化。由于明星个人素质的具备与提升,比与他人关系的体现与提升更难,也更稳定,所以对于明星来说,自我粉的稳定度肯定要比关系粉高。但关系粉,尤其是带有禁忌色彩关系的关系粉,因禁果逆反的存在,活跃度比自我粉更高。对等的,不稳定性也很高,爬墙的可能要比自我粉大得多。个人素质相差不是很大的明星组合之间,只要有另一组对亲密关系的投射更符合关系粉的期待,那么转粉另一组的可能就会比自我粉高出许多倍。


所以对于明星而言,尽力自我提升,扩展自我粉最重要。但关系粉的活跃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能由关系粉打开市场,扩大知名度,再通过一系列操作转化成自我粉,就更是收获粉丝和流量的捷径一条。


但由于关系只存在于两个个体之间,所以关系粉的收获必须要两个个体配合与维护,关系粉也因此成了这两个合作对象之间的共有财产。


这么一来,变数就成几何倍数发展。关系的两方势均力敌还好,共有财产共生共失,生时一人一半,失时双双空手。但五个手指头还有长短,更不用说人,所以这种情况只是一种理想化,不可能成为现实。更多的时候,两个个体之间素质有高低,实力有差异,这就造成,为了维护关系的稳定存在,关系粉势必要做一些削峰填谷的事情,哪个蹿高了,拉把下来,哪个掉底了,托把上去,目标就一个,一定要让两人的实力“般配”到符合关系粉心中的关系形象,能够维持关系为止。


所以对于关系双方中实力较强的那个,这种关系粉的长期存在对TA的发展自然是不利的,而另一方就像行在大鱼身后的小鱼一样,劈波斩浪这种事情不用自己动手,扬帆起航却总有自己一席之地,总之,有利可图得多。


如果一方不想再维持关系而选择淡化,或干脆终止关系,那么在关系粉眼里,这一方就成了关系的杀手,自然也就成了关系粉的敌人。


从这一点上看,关系粉与自我粉的冲突就太有理由存在了。自我粉自然是希望偶像越来越好,因为他代表着自己的理想,他飞得越高,自己的理想也就更高。而关系粉却会由于他的越飞越高要造成自己粉的对象——关系——的断裂和淡化,所以潜意识里不希望他的发展脱离自己心目中的关系所能控制的范畴,势必要各种有意无意地把TA拉下来以贴近发展较弱的关系另一方,从而维持自己心目中这段关系的存续。


这么一来,对于关系中较弱一方来说,关系粉就成了很大的助力,甚至客观上能够起到比自我粉更大的作用。自我粉好歹还要看TA个体素质和实力的具备和提升才能催动自己的粉力,而关系粉只要TA表现出想要维持与发展同另一方关系的意愿和行动,就能无条件支持TA。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关系粉对于较弱一方,就好比护犊子的老母亲,癞头儿子都是自己的好。只要儿子敢想,就是想吃口天鹅肉,做老母亲的也得想方设法把天鹅打下来,薅光它的毛叫它跑不了,绑在烂泥洞里给癞头儿子作伴。


综上,自我粉把自我价值捆绑在明星身上,关系粉把关系期待捆绑在两个明星身上。两类粉丝从根上就极其不同,因需求不同而导致的心理行为方式更不同,对明星的观察视角和影响自然也不同。个人不认为她们之间可以存在长期稳定和谐正向的关系,因为视角、观念、目标和愿景差异都太大了。


两类粉丝之中还各有许多小类,为了方便,小类就不说了,万变不离其宗。自我粉不管是颜粉人品粉演技粉唱功粉,还是妈粉姐粉女友粉女儿粉,都是希望自身或重要他人能拥有明星身上自己喜欢的特质。关系粉也一样,不管是友情粉爱情粉还是兄弟粉姐妹粉,都是想要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亲密关系模式投射到两个明星身上。


这个分类由粉丝自我界定确定,因为自我界定最能体现粉丝的追星出发点,也就是心理需求。两类粉丝之间通常互斥,自我粉即使再对另一位明星有好感,只要自我界定成自我粉,就始终把明星个人特质放在明星与他人的关系之前;而一旦自我界定成关系粉,那么在CP关系中即使再偏心某个明星,也意味着该粉丝对关系的兴趣大过对单人优秀品质的兴趣。这种从操作性定义出发的分类最是简单有用。


前面说过,在一对明星CP之间,关系粉与CP中较强一方的自我粉通常是对立的,而与较弱一方的自我粉客观上常是目标一致的。


由于CP的话题性一定高于单人,以及关系粉对于CP关系的高度联想发散,组CP吸引关系粉通常能够起到比自我粉的安利更出圈的效果,能够迅速占领市场,这是关系粉的优势和巨大能量体现。


但长期来看,即使不考虑对CP中较强一方的捆绑拉低效果,关系粉的长期大量存在,无论对哪一方都是弊大于利。


首先,关系本身就不容易维持,更不用说具有排他色彩的CP关系。一段关系的稳定需要双方的长期配合维护,如果有一方出于种种原因不愿配合,或者配合得不尽如人意,就会影响关系粉的稳定。而且生活中正常的夫妻恋人亲子之间都会有矛盾冲突,何况为商业利益在一起合作的明星?合作了一次之后,必然要与其他人继续合作,那么势必引发新的CP的建立问题。CP关系本身就具有排他性,关系粉眼里,新的CP的建立势必就会对原有CP造成威胁,产生背叛或被背叛的感觉,相对容易造成脱粉。


其次,明星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归根结底都依托于个体素质,没有个体素质的提升就无法创作好作品,没有好作品的出圈,仅仅依靠与他人的关系吸引眼球,只能是出于短期内的商业利益考量。而且与他人的CP还不宜组多,多了相互之间肯定要产生矛盾冲突。只有需要依靠话题度的横向铺开迅速提升知名度的时候,才能依托关系粉来占领市场。但显而易见,这不是一种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再次,过于依赖关系粉,也就是CP太高调出圈,会对大众造成既定印象——A艺人只有和B艺人一起才有CP感,才能创作好作品,这就是所谓的CP捆绑。而好作品要让观众有代入感,能共情,才能出圈。CP捆绑太深,会造成新CP没有CP感,立不起来,新作品出不了圈,严重限制艺人的事业发展。


另外,CP影响力太大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卖腐咖”、“吸血咖”的帽子扣上头来。没有哪个艺人能够接受这样的标签,这会让TA成为全行业的笑话。


而自我粉的追星目标与明星的发展目标通常是一致的,明星的各项价值越高,事业越成功,越能够满足自我粉内心对于理想自我的追求。这种努力方向上的一致性客观上也会增强自我粉对于明星的情感粘度。粉的时间越长,粘度越大,稳定度越高。因为看着明星一路成长的点点滴滴,就好像看自己或者重要他人的成长过程一样,这对粉丝心理上的意义非常大。


自我粉当然也有脱粉的时候,但通常发生在粉的时间较短,对明星了解不深,参与度和稳定度都不高的时候,如果有另一个明星,其特质更能满足粉丝自我需要,那么换个偶像粉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还有就是明星暴露或发生了严重的自我粉坚决不能容许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或错误,也会造成自我粉脱粉。因为趋利避害虽是本能,但避害的驱动力要大过趋利。同等程度下,一个有害物对我们的排斥力通常大于一个有利物对我们的吸引力,这会让自我粉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何况明星市场就算不饱和,也是供大于求,替代品绝不会少。


以上是从第三方角度看不同属性粉丝对于明星的作用。总体来看,自我粉才是明星的根本和基础受众群体。因着自我粉的需求,明星需要努力提升个体素质,包括各类价值,提高对于自我粉的吸引力,才能吸粉固粉。而对于关系粉,由于她们的内在需求在于关系,而不是个体素质,所以对于明星来说,对这部分粉丝的吸粉固粉手段只能做短期计,长期来看,要对关系粉吸粉固粉,反而会影响自我粉的吸粉固粉,因此不适宜做长期打算。


当然实际上,一旦明星有新作品问世,有新CP形象树立,关系粉中相当一部分会淡化、脱离。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别家炉灶炊烟起,自家锅里无颗粒的情况。


从明星方来看,除商业外,短期内两类粉丝的贡献差异不大,甚至关系粉更能话题度和关注度。但若事业想要获得长足发展,还是要在该取舍的时间点上果断取舍。取舍不掉的结果要么被关系粉所累,影响事业发展,要么过度依赖关系粉,依然是影响事业发展。


从粉丝角度来看,对于自我粉来说,追星始终只是一个追求理想自我的过程,随着自我成长,理想化会破灭,现实自我会被接受。一个人足够成熟的时候再看明星,会发现明星身上那些个体品质方面的闪光点不再那么吸引人,因为自身也有。吸引人的也许只是颜值、才艺而已。其实颜值和才艺才是一个明星最初吸引粉丝的东西,而稀有品质只是出于自我粉的完美主义想象,或者明星方吸粉固粉的手段(人设)而已。这个时候继续粉,才是回归了追星的初心——为才华所吸引。


对于关系粉来说,粉CP是一种填补内心情感和亲密关系缺憾的方式。两个明星只是投射物,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只是提供了一个舞台,关系粉在这个舞台上自编自导,倾情演绎。无论多么脱离实际,只要有投射物和舞台,这种展现想象中的亲密关系的戏码就会不断上演。不过随着自我成长,年轻的关系粉们可能会由于现实生活中情感和亲密关系的建立而渐渐脱离CP关系的想象舞台,但也会有少部分在现实情感和亲密关系中受挫的年长粉为了填补缺憾粉墨登场。


总之,无论自我粉还是关系粉,追星或粉CP的原因无不是为了获得自己内心中自感缺乏的东西。这句话里,“自感”二字应打上着重号,因为不是真的缺乏,只是不够自信,自我感觉缺乏而已。其实只不过是粉丝把内心需要,或者说内心本身存在的东西投射到了明星身上,以为是明星赋予了自己这部分。实际上这部分粉丝自身本来就具备,只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受到压抑,不敢表现出来而已。


比如,追正能量的明星,粉丝因此变得自强自立刻苦勤奋,粉丝以为是明星给予了自己自强自立刻苦勤奋的品质,实际上是粉丝本身就具备该品质,只是因着榜样的力量将该品质发挥了出来而已 。当然,能够对粉丝产生这样的推动作用,该明星对该粉丝自然也是很有意义的存在。又比如,粉一对CP让关系粉感受到了亲密关系中的正向感受,实际上这个过程基本是关系粉自编自导,所以这种正向感受本来就存在于关系粉内心中,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中受挫,不敢坚持了而已。


无论明星多么优秀,追星过程多么感动,追星始终都只是粉丝自己的事情,与星无关。不应由星来负责粉丝的追星感受,因为负责不了;也不应由粉丝来决定星的发展道路,同样也决定不了。


各人能负责的都只有自己那部分。即使出于商业利益考量,也是如此。明星方就是通过提供对粉丝精神心理上的正向感受,来吸引粉丝消费,促进自身发展的。这个过程中,自愿原则始终贯穿全程。当然由于涉及到商业利益,哪怕是追星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明星方的操作都需要符合法律法规、市场规则和社会公序良俗,否则对于粉丝方面的负面影响就太大了,不仅要付出金钱精力,还要冒各种闻所未闻的风险。


什么样的经历都是成长,都是老来谈资。明星和粉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同路人,共勉吧。


护犊子的说说(妈妈护犊子的说说)3

要知道语言暴力无形中对孩子的伤害很大,有些语言暴力深深打击了孩子幼小纯粹的心灵,影响深远。绝不要常对孩子说这五句话,作为父母说了这些话是否后悔过?

【1】“你怎么就不能像别人家孩子一样啊!”

这种把孩子与别人比较的方式,最直接能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孩子自己觉得像个二等公民,同时加剧他与其他人的对立情绪。也许父母是想通过这种比较让孩子能更听话或者更努力地学习,但它除了会降低孩子的自信之外,不会有更好的效果了。你越是说他不行,他就会越觉得自己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力量,同时也要正视孩子的弱点。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行为,发扬或改进,才是正确之道。

【2】“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相当为难孩子的问题,会让孩子难以选择。这也是一个无形的教育方式,所以父母需要明白这样的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易形成见风使舵的性格,易养成说谎的习惯,父母总是用利益来诱使宝宝说假话,不是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出发,多次强化,以后就会说谎成性。

【3】“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或者“以后再也不管你了。”

这是好多妈妈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多数的时候是因为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了耐心或者孩子一直在不听话的状态,又或者孩子要买东西,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妈妈们说的一句话。

这个时候做父母一定要冷静,想法转移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才是正确的。这样的恐吓是语言暴力,会打击孩子与父母的交流的兴趣,会让父母不爱说话,不爱同人交流,影响孩子的性格,容易变得胆小怕事。

【4】“别哭了,真没出息,没本事的东西,打你怎么不还手。”

小孩们发生小矛盾是很正常的,看到孩子哭泣来告状,其实孩子是来倾诉自己的心里情绪的,这个时候这种护犊子的心理,脱口而出的就是这样的话语!

小孩的情绪不仅没有得到疏导,反而生理和心里上都受到了伤害。长时间就会产生心理疾病,或者变得暴力。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5】“我很忙,离我远点!”

所有人都需要休息来养精蓄锐,但是,如果你经常告诉孩子:“不要打扰我”或“我很忙”,他们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和你说话,因为你总是拒绝他们。如果孩子很小的时候,你们就形成了这种隔阂,他们长大后和你交心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我想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这样。所以当你全神贯注做某事或过度紧张时,提前和孩子打好招呼:“妈妈要完成这件事,我需要你安静画画或看书之类。当我做完事,我们就去外面。”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表现出的顽固、索求和自我为中心,是合宜并可以接受的。父母对他们需要更多理解,不要轻易用语言去伤害他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