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游大理说说(游大理崇圣寺三塔说说)

2022-08-31 00:33 作者:魔都妈妈黛西 围观:

千年古刹,夏日蒙蒙细雨中游大理崇圣寺三塔,别有一番滋味,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魔都妈妈黛西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游大理说说(游大理崇圣寺三塔说说)1

#夏日生活打卡季#

风钻入一截残垣,

刺透着凋零。

云低鸦鸣,

风送来阵阵炊烟,

融没着香火,碎了钟声。

风怀着丝丝寒意,

窜入毛孔,灭了心热,

唤醒无上清凉。


这首《北陀寺的风》道出了寺庙是让人清静之地,浮躁的心在佛寺古建筑里总能莫名平静下来。


晨起就在淅淅沥沥下着小雨。这样的天气去大理古寺崇圣寺走走是个不错的选择。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细雨中的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在雨中游览崇圣寺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目前大理为了吸引游客,崇圣寺三塔景区门票对部分省区游客免费开放,部分地区门票优惠。到场购票之后顺便买了景区观光车票,车子一路可以把游客送到山顶的大雄宝殿,对于体力不是太好的黛西来说,是个明智的选择,省去了不少步行台阶需要的体力。


崇圣寺,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北约一公里处。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称此寺为“天龙寺”。其实天龙八部,是佛教术语,为佛教的护法神,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


崇圣寺虽因三塔而闻名于世,三塔也是大理的标志,但佛塔并非寺庙的主体建筑。走进崇圣寺我才发现,殿堂(比如最宏伟的大雄宝殿)是整个佛寺的主体,佛寺为多进院落,大量的回廊殿堂让佛寺变得巍巍壮观。现在的崇圣寺不再只是宗教的产物,太平盛世让佛寺融入了更多的生活气息。


见惯了大致雷同的佛寺建筑以后,三塔后面的层层院落并没太引起我的兴趣,最令我惊艳的仍然还是历史悠久的三座古塔,不愧是大理的一张名片。下图是黛西阴雨天拍摄的三塔,跟晴天的图片有不一样的韵味。


三塔始建于唐开元年间,鼎盛于宋代,以三塔、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佛都”匾、三圣金像五大重器著称于世。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在崇圣寺出家修行,为南诏、大理国著名的王家寺院。清咸丰、同治年间,崇圣寺毁于兵燹和自然灾害,仅存三塔。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又叫千寻塔,全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与南北两小塔的距离皆70米,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浑然一体。 千寻塔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属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类似西安的大雁塔。它矗立在两层高大的台基上,塔高69.13米。

南、北两座小塔外观轮廓线为锥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108-1172年)。两小塔是一对10级八角形密檐式砖塔,下有二层台基,每级八方塔檐上砌出模拟木构建筑的斗拱、平座和形状各异的塔形龛,塔身有佛像、莲花、花瓶等浮雕层层各异。一至八层为空心直壁,内撑十字架。基座亦为八角形,八层以上为实心。     

塔前朝东照壁上有明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永镇山川”石刻汉字。据说大理地区多水患,要治水必先治龙,可龙只畏大鹏,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鹏金翅鸟存在,龙就不敢作恶,水患减少,就“山川永固”了。

细细从主塔正前方观察三塔,你会发现两个小塔略微倾斜,这是早在400多年前的一次地震引发的倾斜。神奇之处在于两个塔都面向主塔倾斜。


寺院内部靠近出口的地方有一个非遗展览馆,展出的都是云南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云子围棋、大理白族扎染、大理剑川黑陶、建水紫陶等等,也值得细细欣赏。


最后,送上崇圣寺墙上的偈语“叶落归根见本源,浮生大梦了无痕。从此一觉浑无事,幻灭之躯真自存。”


佛教提出一切众生都在六道轮回之中,不断的生死循环,而我们通过修行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脱离生死,脱离轮回之苦,这是“出世间”的修行,要获得最终,最根本的解脱。


对于佛教偈语,黛西参不透其深意,作为一个俗人,沉溺于滚滚红尘,更难体悟佛家出尘脱俗之要义,留给看客们品味吧。


游大理说说(游大理崇圣寺三塔说说)2

2021年6月5日,大理

今早起来有点头晕,昨天游古城回来时就有征兆,当时用驱风油擦了下感觉好多了,但今天仍然觉得不舒服,所以我在客栈休息。我的同伴今天去参加客栈老板推荐的大理一日游,价格88元,广告中介绍游好几个景点,其中有去苍山乘缆车游溶洞,有去洱海游船看鱼鹰表演,还去喜洲古镇,看介绍性价比超高。她们一早就出发了,我一直呆在客栈,吃过午饭我出去走走,本想在客栈附近逛逛就算了,不想附近的景点有的不开放,有的其它原因都不能游,逛着逛着到了古城南门游客中心,干脆买了一张去崇圣寺三塔的专线车票,就这样来到了崇圣寺三塔景区。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位于大理古城北,是集苍洱风光、文物古迹、佛教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中的崇圣寺三塔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大理的标志和象征。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分两大部分,前区以三塔为中心,包括三塔、南诏建极大钟和雨铜观音殿;后区则是被誉为汉传佛教第一寺的崇圣寺。



来到景区才知道摄影器材都没带,连最简单的自拍杆昨天放在另一个袋里也忘了拿,想拍自己的游客照没希望了。

从门口到三塔广场有一条长长的大道,一级一级地往上,路两边开满了鲜花,五颜六色,特别是多肉植物,长得太美了!

两个小伙仔一路走一路拍,相互拍照,我也走近观看,发现他叫同伴做伸手托塔的样子,我觉得新奇,也偷偷拍了一张,果然好玩。


于是我也请小伙子给我拍了一张,很喜欢。


三塔为古代崇圣寺五大重器之首,主塔名千寻塔,高69.13米,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公元833年-840年),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共16级,塔心内有木梯盘旋而上。塔身呈纺锤型,线条圆润,属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南北两座小塔高度均为42.19米,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108~1172年)。两小塔相距97米,为八角形楼阁式10级砖塔,每级塔檐上砌出模拟木构建筑的斗拱、平座和形状各异的塔形龛,塔身有佛像、莲花、花瓶等浮雕,层层各异。崇圣寺三塔集崇扬佛教、镇灾降邪和观赏三种功用于一身,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


三塔的背景是宏伟的苍山,但今天塔顶的天空一直乌云密布,好不容易拍到一张塔尖露出一点蓝天的照片,像是开天眼一样。


广场斜对面有一块镜,是店铺设立为游客拍三塔倒影的天空之镜,没人拍照的时候我也去蹭拍,由于没有自拍杆,我请了几个游客为我拍照,可惜这些人拍得都不怎么样,他们就是随便给你匆匆按一下,也不管拍没拍完整,有没有逆光,结果拍出来的照片没有一张合我心意,我真是懊恼自己没带自拍杆。

这张三塔都没拍完整,可惜了。

这张在三塔广场拍的单人照是我请一位小伙子拍的,拍前我特意叮嘱他,不能把人拍在塔下,那样会让人觉得被塔镇住,不好,他倒是领会了我的意思,但他的机位高了一点,让人看去我还是在塔下,不过人没在塔中倒也算万幸,如果他能蹲下去降低机位,以天空为背景拍我,我更喜欢一点。


三塔广场前很多游客在拍照,电瓶车送来一批又一批,这些游客都是坐电瓶车游完崇圣寺来到这里的,我问了一下车票,20元,我本想也坐车去游一下崇圣寺,但这时已是下午四点多,而回古城的车最迟是六点钟,我怕时间来不及,更主要是看天气不好,天空乌云翻滚,我怕下雨,所以决定不游崇圣寺了。



我从南门出去,南门这边是小路,种满树木,郁郁葱葱,还有一个小湖,湖边布满石头,有一个大石头说是拍三塔倒影的最佳点,但我没有拍全三塔倒影,是湖边的树木遮住了三塔。

其实拍三塔倒影最佳的地方是三塔倒影公园,那里拍的倒影最美,但却不在崇圣寺三塔景区,离这里有一公里。


只能拍到这个样子。





出了南门便是商业区,这里卖特产的店铺不多,但广场上摆摊卖水果的人很多,见到游客一窝蜂上前推销,我买了6个苍山梨,真不好吃,临上车前见到一位卖水果的阿姨拿着一捆白菜,问她是哪买的,她好心让给了我。大理人真好,热心助人,我深有感受。

游大理说说(游大理崇圣寺三塔说说)3

一座城市为人们所喜爱,不仅仅会因为它的自然环境,更多的,是这座城市的人文环境:人群、风俗、历史......以及信仰。

佛教在大理的流传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佛教早在唐代初期就传入了洱海地区,到南诏中晚期,佛教逐渐取得了在洱海地区的主导信仰地位。

到大理国时,佛教更盛。段氏大理国王共传22主,其中有9位为僧。其中大理国王段思平更是“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

元代以后,禅宗大兴。苍洱之间,处处晨钟暮鼓,寺院遍布,大理当时被称为“佛教之齐鲁”,并有妙香佛国之美誉。

到明代,仅鸡足山就有8大寺和10多个小寺,清代鸡足山又发展成为以祝圣寺为中心的36寺72庵,常住僧尼5000余人,成为中国西南和东南亚的佛教圣地之一。

如今,在大理及周边的白族村寨中,还存在着以中老年男性和女性为主的“洞经会”和“莲池会”等宗教信仰团体。

洞经会主要在重要的祭祀等活动中演奏洞经古乐;莲池会每逢初一、十五都要斋戒,在会期或者重要的民俗节日都能看到她们聚在一起祭祀祈福,手持木鱼、小铃,口诵佛经,节奏整齐,韵味悠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佛教在白族地区的长期传承,留下了大量的佛教文化遗存,崇圣寺和鸡足山更是其中的代表。那么,同时作为大理佛教文化的象征,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异同呢?

崇圣寺——“物质载体”

整个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我们可以将之看作是大理佛教文化的一个“物质载体”。

前区的大理三塔,作为大理文化的象征,一千多年来屹立在苍山洱海之间,展现着白族人民非凡的文化创造力。

而后区的崇圣寺,其盛时“基方七里,三阁七楼九殿,为屋八百九十一间,有佛一万一千四百尊,用铜四万五百五十斛”,是当时“妙香佛国”的中心,被誉为“佛都”。

而除了建筑,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内的文物也都凝结了大理佛教文化的精髓。

先来说说三塔。三塔除了塔身具有极大的价值之外,塔内还出土了诸多文物,金翅鸟、阿嵯耶观音像、东方阿閦如来佛,鎏金银质密檐式塔模......

这些都是大理佛教文化的代表性文物,从这些小小的文物中,我们便可窥大理国时期佛教文化的鼎盛。

再来说说崇圣寺。与一般寺院不同的是,崇圣寺不仅仅供奉了常见的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韦陀佛之外,还供奉着大理地区最为尊崇的的阿嵯耶观音和象征着白族人本主文化的大黑天神。

除了雕像之外,崇圣寺还有一座独特的大殿——高僧殿。

前面说到,大理国时期,佛教兴盛,大理国22代国王有9位国王在崇圣寺出家为僧,而这高僧殿便是用来供奉这9位帝王僧的所在。

除了高僧殿,崇圣寺的大雄宝殿内也大有文章。大雄宝殿一向是寺院里最为庄严宏伟的存在,但是崇圣寺的寺院不仅雄伟庄严,佛像的摆放也异于寻常寺院。

崇圣寺大雄宝殿的佛像摆放位置来源于《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中的“释迦牟尼佛绘图”,而崇圣寺的大雄宝殿之内也存放着一幅木雕仿画卷,围墙而立。

鸡足山——“精神载体”

而作为“东南亚佛教文化中心”的鸡足山,更像是大理佛教文化的“精神载体”,是诸多信徒们的目的地。它与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齐名,在云南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尤为深远。

据清人范承勋《鸡足山志》第九卷《重建华严思碑记》记载,相传周孝王十四年,释迦牟尼大弟子饮光迦叶尊者入定鸡足山。

宋代,有僧人慈济在山上修行,崇奉迦叶,佛教随之在鸡足山兴起。

从元至明代初期,相继有和尚源空、普通等上山结茅潜修。

明永乐正统年间,少林寺派了通、了晓两和尚在鸡足山建造了第一座大型寺院石钟寺。

元、明两代,山中建成了以寂光寺、迦叶殿为主的8大寺和71丛林。

到清代光绪年间,又发展到以祝圣寺为中心的36寺、72庵共108座寺院的庞大建筑群,僧尼多达5000多人,成为云南乃至东南亚地区著名的佛教文化中心。

而鸡足山之所以在中国的佛教文化中有这样的地位,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是分不开的。

唐代以来,白族地区信仰佛教密宗,滇西北一带信奉藏传佛教,滇西南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区主要信仰小乘佛教,鸡足山则以汉传佛教为主。

由于鸡足山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在佛教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它在以上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成为联系佛教不同教派的交流中心。

每年都有来自不同佛教教派的信徒来鸡足山朝拜,每到佛教庆典,内地、云南全省以及东南亚各国的信徒齐集鸡足山,成为不同佛教教派的大集会。

如同大理是西南丝路的交通枢纽一样,鸡足山也是佛教文化交流的中心。这是中国内地佛教圣地所不具备的重要特点。

在鸡足山的任何地方,登山的石阶、华首门、金顶寺......你都可以见到诸多虔诚的信徒,三步一叩首,虔诚跪拜,虔心靠近。

在他们的眼中,鸡足山不仅仅是一个登山健身观光的地方,更是他们内心极为神圣的地方,是他们所要追寻的信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阅云南·九卿城

【备注】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图片未经允许禁止用作商业用途,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