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对待敌人的经典语录

2022-07-26 00:59 作者:学习时报 围观:

对待敌人的经典语录,让我们来看看晶羽文学网琪琪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欢迎收藏转载。

对待敌人的经典语录1

1.当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而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
2.你的敌人会制造各种假象,所以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真正的布雷高手没有规律可循,任何所谓的规律都是麻痹对手的反规律。请保护好你的双手,记住对所有零件的最轻微的触觉,让这些触感都印在你的神经里。如同钢琴家对键盘的 记忆 一样,每个排雷者都应该有一双能弹钢琴的手。出处:战雷
3.每一只小蜜蜂的身上都有一根非常锋利的刺,只要一有敌人来侵犯它们了,它们就会利用身上的这根锋利的刺来扎他们(她们)的。被刺中的让个人要赶忙送去医院,不然的话就会死亡的;之所以小蜜蜂自己也会死亡,是因为小蜜蜂的五脏六腑都是和那根刺连在一起的。假如那根刺被刺在别人的身体上,就等于小蜜蜂和那个人同归于尽了。小蜜蜂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英勇的牺牲了,丧失了最宝贵的生命,这是一件多么自豪,多么光荣的事情啊!这是我们在学习上正缺少的东西!
4.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比尔盖茨
5.天下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皇室最大的敌人这就是为什么神策军总是要挑选世间最健壮骁勇的武士因为我们手中有传统赋予的绝对权力掌握着天下人的命运及幸福
6.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7.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 苦难 ,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 作者: 阿托尔斯泰
8.因为爱过所以不会成敌人;因为伤过所以不会做朋友
9.销售不是战争,商场也不是战场。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而商场,是需要双生双赢的。在商场上,你没有敌人,也不需要消灭敌人,你要尊重对方,帮助对方获取利润,前提是,他必须和你合作。出处:浮沉
10.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 作者 阿托尔斯泰
11.向你的美好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
12.敌人变成朋友,比朋友更可靠,朋友变成敌人,比敌人更危险。
13.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作者毛泽东
14.【光复旧物】:光复:恢复;旧物:旧有的东西。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
15.幸福是什么?有人认为,幸福就是有豪宅名车,有人认为,幸福就是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有人认为,幸福就是天天看到阳光,有人认为活着就是幸福。
16.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17.没有一个 朋友 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 生命 添彩。
18.针无两头锋利,人无两副身心。

对待敌人的经典语录2

势均力敌——均:平;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知等,不分高低。
【出自】:《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示例】:这场比赛对阵的双方~,最终以平局收场道。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矛盾冲突的双方
近义词:不相上下、棋逢对手
反义词:天差地别、寡不敌众

棋逢对手——逢:相遇。下棋遇到对手。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回上下。
【出自】:《晋书·谢安传》:“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唐·杜荀鹤《观棋》诗:“有时逢敌手,对局到深更。”
【示例】: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将遇良才。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四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答宾语;指碰到真正的对手

对待敌人的经典语录3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应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邀请,出席“达沃斯论坛”年会并作开幕式主旨演讲。“达沃斯论坛”一直以推动经济全球化为宗旨,关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是历来为中国领导人所重视的国际交往窗口。习近平主席是第一个参加该论坛的中国国家主席,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引用国际红十字会创始人杜楠的名言——“真正的敌人不是我们的邻国,而是饥饿、贫穷、无知、迷信和偏见”,深刻揭示当前世界体系中的主要困境和错误思潮,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与世界经济的正确方向,彰显中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情怀。

有针对性地引用对象国的名人名言,可以传达中国领导人对当地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力求当代中国外交理念与对象国的历史文化相契合,使得听众易于理解又乐于接受,起到连接中外又融通古今的效果。一方水土,一方人家。1828年,亨利·杜楠出生于瑞士日内瓦银行家家庭。日内瓦是有着国际主义传统的城市,而杜楠则是这座城市的杰出代表。他之所以成为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者既有社会历史根源,也与个人特殊经历有关。有着“新教的罗马”之称的日内瓦开放包容,长期是周边国家受迫害新教徒的避难所。杜楠深受日内瓦城内新教伦理的熏陶,早年热衷于财富冒险,但也参与救济活动。1859年的索尔费里诺战役改变了他的人生航向。他最初是为了商业特权而到此游说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然而,惨烈的战况激发他内心深处由来已久的悲悯情怀,促使他竭尽所能投入到无差别的救死扶伤行列中。

战争结束后,杜楠便以组织跨国力量参与战场救护作为后半生孜孜以求的志业。这段历史充分证明了进步理念具有引领集体行动的能量。1862年,杜楠在《沙斐利洛的回忆》中提出著名的“杜楠之问”:能否成立人道主义组织?能否制定人道主义公约?次年,杜楠与其他四位志同道合者发起成立“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也就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前身。1864年,在委员会的倡导下,欧洲16个国家派遣外交代表参与到第一个日内瓦公约的谈判中。最终,12个国家签署公约,承诺改善武装部队伤者境遇。日内瓦公约此后随着持续的国际实践而不断丰富发展。它经过1906年、1929年、1949年三次修订完善,形成了国际人道法中的日内瓦体系,为战争中更广泛的受害者减轻痛苦与恐惧。截至2022年,196个主权国家缔结了日内瓦公约,国际红十字运动所强调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也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习近平主席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高度肯定日内瓦公约所确立的人道主义精神,指出这是国际关系公认的原则之一,是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楠的思想是不断演进的。“杜楠之问”及其相关实践起到了减轻战争残酷性的效果,但是还未涉及对战争本身的批判。到了晚年,杜楠进一步反思战争的根源问题。其思想收录在《血色的未来》文集,习近平主席所引用的名言则出自其中的《成见的枷锁》一文。这句名言反映杜楠对19世纪下半叶欧洲国际关系的反思。他一方面指出欧洲社会忽略了真正应当加以解决的实质性威胁,也就是贫穷与饥饿问题;另一方面痛心各国政府受到无知、迷信和偏见等错误思潮的摆布,如肯定军队杀戮的正当性,各民族盲目的愤怒情绪,痴迷杀伤性应用技术的开发,等等。杜楠据此悲观地预言,未来将有一场席卷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大规模冲突,人类文明有覆灭之虞。此后,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悲惨遭遇,又曾长期生活在冷战的阴影之下,而今又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使得杜楠的反思变得异常深刻。

后之视今,不可再今之视昔。首要在于洞察历史兴替的教训。习近平主席在杜楠的祖国引用杜楠的名言,揭示了百年变局下类似的症结,起到了正本清源的效果。首先,饥饿与贫穷这类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当前全球8.9%的人口(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其中1.35亿人处于严重饥饿状态。全球人口10%(超过7亿人)处于极端贫困状态,许多人日均生活费用不超过1.9美元。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都与饥饿、贫困息息相关。其次,无知、迷信与偏见这类畸形的社会心理仍然大行其道。一些处于世界体系中心的国家民粹主义泛滥,将经济全球化视作本国社会问题的“替罪羊”。它们妄图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干预生产要素的全球性合理配置,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它们以零和思维看待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不愿意在既有全球治理框架中分享发言权与扩大代表性,同时也不愿意在南北发展失衡问题上善尽国际责任,致使全球治理陷入长期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

后之视今,不可再今之视昔。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实践。中国的自身发展,充分证明了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中国也曾一度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所疑虑,但最后毅然迈向世界市场。在摆脱贫困的征程中,中国人民实现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最终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增长引擎,同时中国也积极投入全球发展合作的进程中。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政府已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各国发展战略广泛而深入的对接。世界银行有关报告认为,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在逆全球化浪潮中,即便遭遇贸易战、科技战、防疫战以及舆论战等多重挑战,中国人民坚定历史正确航向,走的是正路、行的是大道。中国坚定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制度在各自议题领域的领导作用。中国还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使全球发展合作更具可持续性、可及性,这包括但不限于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等。在经贸领域,中国政府积极签署中欧投资协定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全球抗疫领域,中国有效管控国内疫情,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抗疫援助和派遣医疗专家组,积极支持并参与疫苗国际合作。在气候变化谈判停滞之际,中国主动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承诺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推动构建绿色“一带一路”。这些实践均表明,中国人民以开放合作策略应对封闭冲突策略,以规则导向逻辑应对实力政治逻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