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拉丁语的常用语与名言有哪些?

2022-07-25 02:48 作者:未来研学君 围观:

拉丁语的常用语与名言有哪些?,让我们来看看晶羽文学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欢迎收藏转载。

拉丁语的常用语与名言有哪些?1

常用语:
Ipso facto依据事实
De facto事实上
et cetera省略(etc.)
exempli gratia举例(e.g.)
Anno Domini主的纪元(公元后,AD.)
Vice versa反之亦然
Curriculum Vitæ简历
post scriptum附言
Quod erat demonstrandum论证完成
Requiescat in pace安息(R.I.P)
id est解释名词
Per se就其本身而言
Magnum opus杰作
Quasi类似的
Alter Ego密友(可以相当于intimate)
Verbatin逐字逐句的
Habeas Corpus人身保护权
Lingua Latīna拉丁语
名言:
Ipsa scientia potestas est知识就是力量。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
Veni vidi vici我来,我见,我征服。凯撒名言。
Carpe Diem及时行乐。出处不详。
Crescat scientia vīta excolatur益智厚生。美国芝加哥大学校训。
Veritas vincit真理必胜。捷克国家格言
Festīnā lentē慢工出细活。奥古斯都·屋大维名言。
Gutta cavant lapidem水滴石穿。具体出处忘了。
一些简单的拉丁词汇:
vīta生命
silva森林
nātūra自然
nātūræ自然的
poēta诗人
poētæ诗人的
bonus美好的
ego我,自我
dō给
metrum量度
et和
ad到
armus手臂
ūnus仅有的
拉丁语小常识:
现代的拉丁语发音分两种,古典式和教会式。教会式是沿用至今的,天主教会使用的拉丁文,而古典式,则是语言学家还原出的古罗马时期的发音。国内的拉丁文教材多是古典式的。拉丁文中没有字母W和J,现代拉丁文教材中通过在元音字母上加一横表示长音,这种表达近代才出现,古代是没有的,那时的读者只能通过上下文来确定。此外,古罗马时期的拉丁文U和V不分,都写作V。字母Y只用于书写希腊语借词。并且古罗马时期拉丁字母只有大写没有小写,小写字母是中世纪才出现,直至现代才成型的。

拉丁语的常用语与名言有哪些?2

您好,哪怕不完全学拉丁语,只知道一些基础知识,对于很多领域的进修也是有意义的,包括林奈双名法,化学元素符号,对于生物学、医药学、化学等是有帮助的。而拉丁语的词缀,对于大量从拉丁语借词的英语、法语等的学习,也是有帮的。拉丁语的格言很多留在了欧洲国家,拉丁语是天主教宗教语言,就如同梵语之于佛教,阿拉伯语之于伊斯兰教。拉丁语之于现代欧洲各语言,就如同梵语之于现代印度诸语言,古汉语之于今日东亚各国,是很多时候你想了解词的来源,文化上的很多方面的有效手段。对于欧洲人,他们可能要修一门拉丁语(以及古希腊语),以更全面来补充自己的语文知识。

拉丁语的常用语与名言有哪些?3

在你眼里,什么是教育公平?

是教师资源的公平分配?

还是硬件设施的统一部署?

亦或者坚决取消校外培训机构?

这些好像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部分,但又无法完全实现教育公平。

要想实现教育公平,还得需要从教育公平的底层逻辑出发。

那么,教育公平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中国教育公平的核心在于反垄断和防堵塞!

反垄断,反的是有钱人,垄断学校和老师!防堵塞,防的是社会上升通道被堵塞!

“双减政策”背后的底层逻辑:反垄断,防堵塞,实现教育公平化

教育公平需要剔除人为因素


在美国,你没钱上课外辅导班,对不起,那是你的问题。

相比较中国,美国压根就不存在什么“义务教育”,你愿意去公立学校,国家会培养你,如果你不想去,也没人管。

所以美国有两个特征,穷人可能根本没咋上学,最富的那些人也可能根本不去学校。

比如那个搞特斯拉、搞火箭的埃隆·马斯克,自建Ad Astra学校(拉丁语名言“坎坷之路,终抵群星”),找了一堆老师教自己的娃。

“双减政策”背后的底层逻辑:反垄断,防堵塞,实现教育公平化

如果本着“顺其自然”的态度,那么这个世界的自发趋势便是:优质资源和财富会自发不断向顶层集中。

追求公平的本质就是对抗这种趋势,过程会非常痛苦而且充满波折,我国恰好对公平这一目标非常在意。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教育部后续可能会采取更为严格的政策手段,来抑制教培机构。

通过种种手段,让大家想补都没得补,强行把大家往一个赛道上摁。

家长慢慢形成不补课的共识后,家庭教育经费开支才能缓慢降下来,说不定能不那么卷。

放眼当今世界,这是绝无仅有的,你看美国好老师都在好学校里,好学校都在好学区里,好学区的房子,只有富人住得起。

所以他们的孩子在这里接受精英教育,而穷人家的孩子只能在快乐教育中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双减政策”背后的底层逻辑:反垄断,防堵塞,实现教育公平化

他们的现实就是有钱人垄断了好学校和好老师,上升通道被堵塞,最终各种问题就会呈井喷式爆发,各种问题就会被激化。

回看,我国的教育,咱们应试教育的最为重要目的就是筛选!

筛选谁去当科学家,谁去做工程师?谁去工厂当技术工人?谁去……

孩子在学习了相同的知识之后,靠自己的能力。

国家对人才的分层,让他们去接受更适合自己的教育,这种平衡才是对整个社会最有利的。

但是学区房似乎在破坏这种平衡,从前你得买下优质小学附近三公里以内的房子才能上这个学校,区域范围小,房子少,买的人多,那可不得把价格炒上去了。

现在小学区变成了大学区,20公里范围内的孩子都有机会抽签入学,房子供应量增加了几十倍,供大于求,价格必然雪崩。


被校外教培机构挖走的老师


再然后就是教育培训机构,这些机构是没有能力培养老师的。

对于他们来说,最高效的办法就是从学校挖老师,好老师的工资待遇两倍三倍,甚至有些老师很厉害,教培机构出十倍工资再加提成,这对于老师来说,很难不心动吧。

俗话说得好:”羊毛出在羊身上“

教培机构的老板才不傻,很厉害的老师请来后,他们就会将高额的成本转嫁到学生家长身上。

”XXX名师,12节语文专项突击课,15800元,仅限10名“

”来自XXX的名师,高考数学突击营60天,100000元,共计4个班级,每班仅限20“

”XXX老师,连续三年押中语文高考作文,15节课时让你轻松面对写作,仅需8800元“

……

看懂了没,这就是教培机构的骚操作,机构老板永远有赚不完的钱。

“双减政策”背后的底层逻辑:反垄断,防堵塞,实现教育公平化

而家长呢,多花几倍的学费,才能够遇到好的老师了,钱包不停地”减肥“。

这个竞争是永无止境的,是恶性的!

因为总有家长愿意出更高的费用,让自己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

如此一来,优质教育资源就被有钱人垄断了,现在的韩国就是这样,一对一的家教永远只能出现在有钱人的家里。

所以呢,双减政策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恶性竞争。

但是话说回来,有钱的家庭当然有优势啊,这个世界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

你在孩子身上舍得花钱,从小带她出国见世面,跟美国人聊天,你更舍得为她花精力和时间。

孩子他爸就以工作忙为借口,对孩子学习的不闻不问,考的好了就夸”我娃真聪明“,考的不好了就责备”你咋考成这样子了“,然后骂上几句教育不公平,你觉得合理吗?

国家要做的教育公平,从来都不是让某些父母不劳而获。

教育的相对公平的意思是,核心教育资源没有被垄断,孩子的上升通道没有被堵塞。

就这一点来讲,咱们国家做得已经非常到位了。

“双减政策”背后的底层逻辑:反垄断,防堵塞,实现教育公平化

再说说让孩子上职业技术院校这个事儿。

首先,职业技术大学和本科大学是同等层次的。

没有孰优孰劣,只是教育重点不同。

在大多数父母看来,孩子考上985、211,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然后赚票子,结婚生子,过上体面的生活。

这样的想法有问题吗?没有!

但是这套想法在2021年后不成立的,为什么?

举个例子:我们穿越到1999年,看看那个时候的大学生。

在那个时候中国大学开始扩招,中国互联网企业在2000年,正式开始爆发。

那个时候大多数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凡是能够进入到互联网公司,认真干几年便能够较为轻松首付一套房。

然而,这样的时代不可能一直持续,要不然社会就没办法发展。

我们再将目光放到当下,今年以来,阿里&腾讯先后被罚,美团、百度跟着暴跌。

就在今年的7月26号,香港恒生科技指数30只成份股总市值一天蒸发了超过一万三千亿港币。

互联网公司的日子不好过了,反推回去,父母们的上好学、去好公司、挣票子的逻辑也就行不通了。


换条路才是对孩子正确的选择


2021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909万人,而整个市场的资源是有限的。

那么在这909万大学生,又有多少人,找不到工作呢?这个数字你不敢想!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都在告诉你:”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挤上独木桥。”

换哪条新的路是这样的?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大学培养的人都是什么样的?简单来说大学所培养的人才是高精尖人!他们会在军工科研、生物医学、科技技术上崭露头角!

说到这里,有些人不经要发表感言:“职业技术类大学培养出来的就不是人才!“

职业技术类学生被很多人无法接受,这其实是一种偏见!

“双减政策”背后的底层逻辑:反垄断,防堵塞,实现教育公平化

其实,装修过新房的人应该有所体会,什么水电工油漆工贴瓷砖的,那工钱一个比一个高。

有的甚至忙得跟大爷似的,需要你耐心排队等他,现在很多技术工人赚的比一般大学生多,甚至赶超事业单位的工资也不稀奇。

女生则是护理行业美容美甲之类的,现在卫校出来的护士跟本科普通医生收入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说实在的,学历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地位体面的象征吧,但它其实无法给大部分人带来百分百坚定充沛的回报,也就是钱。

因为他们是中国制造更进一步的生力军,你得知道,面对危机时,制造业才是定海神针。

就拿2020年在疫情控制这件事情上来说,放眼望去,整个地球除了中国之外,只有德国做得还不错。

究其原因就是在我们两个国家拥有强大而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

“双减政策”背后的底层逻辑:反垄断,防堵塞,实现教育公平化

疫情期间,五菱喊出”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怒产口罩,在它的带领下,比亚迪,广汽也纷纷加入。

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火神山医院,由中建三局、中国中元公司、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武汉华胜工程建设科技等多部门共同协同下10天完成建设和验收。

……

有人说这是出于中国是基建狂魔的称号

哪有什么“基建狂魔”, 只有争分夺秒的“生死时速”。

能够在疫情这段时间内生产大量的防疫和检测用品、社会秩序恢复得好,工厂机器不停转,那出口订单自然来不停。

而且从国家竞争的层面看,在这次疫情中,我国的制造业获得胜利。

然而在未来,那时的比拼,拼的就是高端制造业。

“双减政策”背后的底层逻辑:反垄断,防堵塞,实现教育公平化

当前中国芯片自给率仅仅只有15%,中国企业的利润正在被大肆收割,于是国家提出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百分之七十。

2021年3月,官方再次强调,要大力扶持芯片产业,紧接着,五月份职业教育法案迎来了大修改。

他提出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应该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以举国之力扶持职业教育,给制造业提供更多技术人才。

孩子成才的新逻辑是往制造业去,也只有往制造业去,他才更有可能享受到时代最大的红利。


写到最后: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筛选,但是你不要把它理解成是一个机器在挑肥拣瘦,差的或者不好地直接丢进垃圾堆。

中国的教育要让孩子们主动地去尝试,找到自己的天赋。

各种人才都要去到适合他的地方,那就是最理想的情况。

毕竟跟鸡蛋比起来,一个人的评价标准要复杂得多!

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干错职业的人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