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苏东坡辛弃疾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10 07:29 作者:黄冈观察 围观:

持其本心 不负尧舜——苏东坡在黄州的清风正气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黄冈观察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苏东坡辛弃疾的故事有哪些1

持其本心 不负尧舜

——苏东坡在黄州的清风正气故事

谈祖应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三苏祠考察时强调要做好东坡文化的研究传承。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廉洁从政。

东坡文化转型重构于黄州,熔铸成熟于黄州,开宗立派于黄州。苏东坡清正廉洁的故事,已在黄州百姓心中留下“不思量,自难忘”的文化记忆。有如梅玉荣之《婉拒富商赠礼》、罗与之的《苏东坡买水》、邱风之《武昌罢官席》,一篇篇无不体现苏东坡清风正气的君子风范。

所谓“清正”,被封建士大夫奉为立身处世的君子之道,是自古以来为文人君子的道德准则。应该说,苏东坡是时只是一介“不得签书公事”的闲职编管人员,但他无论为官为民,仍“顾平生所存,名义至重……知其不肖之躯,未死之间,犹可以洗濯磨治,复入于道德之场”。“虽怀坎懔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实乃“挺然不倚,视退如进。持其本心,不负尧舜”。

写于雪堂门窗的三十二字四道警言“四戒”,不仅体现了苏东坡以史为鉴、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的养生防病之道,而且也充分显示了他尊道贵德的高度自觉,其清正廉洁、守身如玉的节操历历在目。他将“四戒”写在不论坐卧都能看得见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出入都用车轿代步,名叫“下肢瘫痪的征兆”;幽深的房屋和阴凉的宫殿,名叫“感寒受热的媒介”;美女佳人,名叫“砍人性命的斧头”;美味饮食,名叫“腐蚀肠胃的毒药”。苏东坡在被贬黄州的困境下,书“四戒”,以“使坐起见之,寝食念之”,念念不忘自警自律的生动范例,不仅印证了古人“仁者寿”的箴言,也成为苏东坡“人生有定分”哲学,即“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的注解。

写于元丰五年正月的《雪堂记》,是苏东坡思想和人生观的里程碑;是“苏轼”与“东坡”不同人格个性的重要分水岭。没有“东坡”的躬耕,就没有“雪堂”;没有“雪堂”,就没有东坡居士;没有东坡居士,就没有文化符号意义上的黄州。总之,想要深度理解苏东坡在黄州的人生,《雪堂记》是不可能绕过去的一篇。

在《雪堂记》作者笔下,东坡居士不会逃避士人的职责与义务,只在回避名利争夺的机锋。眼下,他就选择回到老百姓当中做个普通的识字“农夫”,他决定在嗜欲深重的人世间,随缘自适,豁达率真地活下去。《雪堂记》中说得好:“势利不足以为籓也,名誉不足以为籓也,阴阳不足以为籓也,人道不足以为籓也。……游以适意也,望以寓情也。意适于游,情寓于望,则意畅情出,而忘其本矣。”权势利禄不足以称为籓篱,名声赞誉不足以称为籓篱,阴阳寒暑不足以称为籓篱,人世道德不足以称为籓篱。……游历是为了适意,南望是为了寄托情怀。心意适应了游历,感情适应了眺望,那么心意顺畅感情流露,忘掉了纯真的道。其阐明的处世哲学:“吾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机。”诚然,《雪堂记》是苏东坡建构儒释道禅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石;是他“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寓意于物,清正廉洁贬谪文化之根。

苏东坡谪居黄州五年间,受到前后三位郡守的特别关照,还与府衙的僚属相交甚欢。如曾任著作佐郎、时任监酒的乐京、主簿唐年、黄州通判孟震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交友故事。尤其是孟震的“君子泉”(位于东坡赤壁右旁),至今黄州人还口耳相传。

黄州通判孟震居室庭院中有一泉眼,“泉水清澈,大旱不竭,大雨不溢”,感其孟君笃学清正,“克有常德,信于朋友”,朝中士大夫谓之“孟君子”。苏东坡对孟震之风节感同身受,曰:“真不忝此名也。”故将其泉名之曰“君子泉”。苏辙于欣喜中为孟震作《君子泉铭》,东坡题跋其后。经苏轼、苏辙为其撰文彰显其德的“君子精神”,已成为千古美谈。苏东坡何以对孟震的这一泉眼如此看重?“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有诗赞曰:“云梦泽南君子泉,水无名字托人贤。”此泉不仅因孟君子而得名,更是穷不忘道,释然自勉,以平生名义为至重,常怀“复入于道德之场”“不得复为君子乎”清正廉洁东坡精神之写照。

黄州贬谪时期清明正直的东坡,对孟震君子的惜爱,真乃“自古英雄惜英雄,惺惺相惜两相知”。苏东坡敏锐地看到君子磨砺,重在养成“无私”的品质。他认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苏东坡说,他从黄州迁往汝州时,也承蒙别人给他很多馈赠。当时他穷得像乞丐,尚且辞谢不受。于今虽为识字的“扶犁叟”,岂能冒然接受,受之则若饕餮然。

信哉斯信!这就是苏东坡“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君子品格,这就是“非其有,然后为冤业”“澹然无求,抱洁没身”的东坡清正风骨。东坡文化蕴含的清风正气,历久弥新,光照古今。

《东坡赤壁》刘应宗 画

【东坡故事】

婉拒富商赠礼

(梅玉荣)

苏东坡贬到黄州的元丰三年,得知黄州、鄂州等地因为家贫,有溺死新生婴儿的野蛮风俗,又是气愤又是难过。但他是待罪之身,不能直接干预地方事务。怎么办?想来想去,他便与黄州太守徐君猷当面沟通,又写信给鄂州太守朱寿昌,希望他们晓谕官民,尽快革除黄鄂两地的陋俗。两位太守都是他的朋友,认真采纳了他的建议并采取了相应行动。

苏东坡还牵头成立救儿会,主要向富人募捐,每位会员捐助至少10缗钱,多捐不限,作为被救婴儿的衣被、食品的费用。东坡率先捐出10缗。

有位姓孙的富商被苏东坡言行所感动,了解到他家大口阔生活困难,便亲自上门拜访,并送上20缗说:“先生美德善行让我感佩不已,奉上一点心意请您笑纳。”东坡笑着说:“虽家大口阔,但在我和夫人的精打细算之下,还可以勉强度日,谢谢您的心意。眼下最要紧的是救儿会,请先生把钱捐给救儿会可好?”这位富商更加感动不已,当即又加30缗,总共捐了50缗给救儿会。闻说此事,当地富商你50缗,他100缗,纷纷解囊相助,很多婴儿由此获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黄州一带的溺婴习俗逐渐消失。

苏东坡买水

(罗与之)

1081年夏季的一天,苏东坡由王朝云陪伴,到五祖寺游览。途经广济县城梅川,听说县衙前有口水井,曾是禅宗四祖沐浴过的地方,取名叫“浴佛井”。苏东坡饶有兴致找到浴佛井,正准备讨口水喝,不料衙役告知:今日凡喝此井水者,必须留下一枚铜钱来。苏东坡不做声,付了钱,拿起水瓢将水递给王朝云。王朝云实在太渴,便一口气喝完了。苏东坡笑笑,也没说什么,拉起王朝云就走。

王朝云不解地问:“先生不是很渴吗?途中一直未饮水,这大热天的。”

苏东坡说:“这水有股铜臭味,难道你没有喝出来?”见王朝云一脸茫然,他大笑道:“我就是不喝!”

王朝云心想,先生囊中羞涩,一定是舍不得那枚铜钱,所以才说不渴。想到这,王朝云立马返身去透露了苏东坡的身份,取来一瓢井水,递给东坡。东坡问:“付钱了么?”王朝云故意摇摇头,东坡就是不接。这当儿,那个卖水的衙役急匆匆跑过来,将两枚铜钱退给王朝云,然后向苏东坡鞠了一躬:“小人有眼不识泰山,真不知是苏学士驾到,我哪能收您的钱?”说完,硬要苏东坡去县衙坐坐。

此时正是午饭时间,苏东坡感觉肚子有些饿,加之又渴,便问:“你坦白告诉我,收取井水费,是做什么用的?”

那衙役说:“先生有所不知,昨天东门头有户人家不幸失火,全家遭难,只剩一个年幼孤儿,县衙又拿不出钱来,县令决定借这浴佛井的水,收点费用赈济,收多收少,仅限今天。”苏东坡听到这,忙掏出一把铜钱递给衙役,并一仰脖子,“咕咚咕咚”喝完了水,赞叹道:“真的甘甜啊!”

武昌罢官席

(邱风)

苏东坡21岁中进士,做了40年的官。他不论在高官之时,还是被贬之际,不管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总是注重清正廉洁,节俭自律,极力反对贪腐和奢侈。

1080年,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后,由于薪俸减少,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自己耕种起来,反倒十分高兴,把这块地命名“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为节俭度日,他把每月薪水均分30小份,挂在房梁上,每天取一包用,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存在小竹筒内,以备意外之需。

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同时也坚决反对朋友和社会上的大吃大喝之风。他谪居黄州时,长江对岸的鄂州太守朱寿昌是他的好友,专门接他过江叙旧。多年不见,他们分外亲热。就餐时,苏东坡见席上奢华排场,便皱起眉头说:“就我们三四个人吃饭,怎么搞得这样丰盛?”朱太守解释说:“你在黄州日子过得清贫,我今天想给你改善一下生活啊!”东坡摇摇头说:“清贫也好,富裕也好,总之是不可浪费。请你撤去几个菜,不然我就要罢席了。”在场几人连连点头,心里顿时升起敬佩之情。

【东坡遗爱】

美恶在我,何与于物。

《答毕仲举书》(1080年)

取非其有,然后为冤业。

《答毕仲举书》(1080年)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前赤壁赋》(1082年)

粗有益于世,瞑目无憾也。

《与滕达道书》(1083年)

一官为贫,更无可择。

《与王定国四十一首之四十》(1084年)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范增论》(1061年)

挺然不倚,视退如进。持其本心,不负尧舜。

《祭蔡景繁文》(1085年)

苏东坡辛弃疾的故事有哪些2

▲ 殿试图

在我国科举考试史上,父子状元、翁婿状元、甚至祖孙状元并不鲜见,而兄弟同科、同场、同榜登科及第者实在寥寥。较为人熟知的有北宋大文豪苏轼、苏辙兄弟,曾巩、曾布兄弟,他们同年(1057年)同科及第。其实,在他们之前还有一对宋氏兄弟也曾同榜进士,他们是宋庠(xiáng)、宋祁兄弟。

宋氏兄弟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后因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今河南商丘民权县)。兄弟俩同科应考,双双高中(1024年)。史料记载,哥哥宋庠不仅状元及第,而且还“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弟弟宋祁以第十名成绩及第。

宋庠、宋祁参加科举考试坊间曾留下兄弟“双状元”的佳话。兄弟两人一同参加殿试,殿试题目为《德车结旌赋》,两人分别作答,考官刘子仪认为弟弟宋祁更出色,应居于状元,将哥哥宋庠排在第三。当时,仁宗皇帝年仅十四岁,尚未亲政,殿试实际由章献明肃太后主持。章献明肃太后就是宋真宗赵恒皇后刘娥,她是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历史经典故事《狸猫换太子》主人公的原形。

刘娥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武则天)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她看了排名后说:“弟不先兄,乃擢郊(宋庠初名为郊,后改为庠——编者注)第一。”于是,太后大笔一挥,宋庠擢为第一,宋祁被列第十,故有兄弟“双状元”之称。宋氏兄弟一门双魁的骄人成绩一时脍炙京城,仁宗皇帝还特令在他们家乡雍丘修建双塔,以示表彰,当地百姓称之为“双状元塔”(该塔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重建)。

宋代,人们分别称宋庠、宋祁为“大宋”“小宋”。“大宋”宋庠为人清约庄重,官至宰相,是颇受人敬仰的正人君子。“小宋”宋祁则才子气十足,不但文采出众、恣意敢言,生活上也颇有情趣。这两句诗为后人熟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因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名扬词坛,世称“红杏尚书”。

如此有情趣的宋祁,自然不乏花边轶事。南宋黄昇著《花庵词选》记录了一段趣闻逸事。一天,宋祁宴罢回府,路过繁台街,正巧迎面遇上皇家车队,宋祁连忙低头回避一旁。这时只听车内有人轻轻叫了一声:“小宋。”宋祁自然地抬头,车帘放下刹那时,只见车中一位妙龄宫女对他嫣然一笑。没想到,这一笑令宋祁心驰神往。回去后,宋祁便写了一首《鹧鸪天》记述这段如梦如醉的怅然之情: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新词一出,立刻在京师传唱开,后来传到了仁宗皇帝那里,便令差人去查证是哪辆车上的哪个宫女叫的小宋。查来查去,有个宫女主动站了出来,羞涩地说:“当时我们去侍宴,见宣翰林学士,听左右大臣说,这就是小宋。我也是偶然看到他,就叫了一声小宋。”皇帝听罢哈哈大笑,不久就召宋祁上殿。说起这件事,仁宗打趣说:“蓬山并不远呀。”宋祁因佳曲而得一段御赐姻缘,令时人艳羡不已。

◎本文原载于《北京晚报》,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苏东坡辛弃疾的故事有哪些3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无人不晓的词,被赞颂了上千年,却很多人不相信是满脑子金戈铁马的辛弃疾写的。


辛弃疾的确是南宋词坛一代巨擘,他留下的词作多达629首,数量上远远超出男神苏轼267首。


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曾经评价辛弃疾的词“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大概意思是辛弃疾的词,自由而随性,怎么写就怎么好。


虽然辛弃疾能诗善词,但他的志向是要做一位能征善战的将才。


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豪门世家,但是出生的时间好像不太对,不早不晚岳飞走了他就来了。


正逢乱世,山东济南早已沦为金人统治区,爷爷幸赞为了保全家族性命,不得不背着骂名去金国当差。


辛弃疾从小就知道懦弱就要受气的道理,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辛弃疾小时候,爷爷常常带他登高望远。指着山川河流告诉他,大好河山都是大宋的土地。长大以后一定要将金人赶出中原,将失去的土地收复回来。


爷爷的教导在小小辛弃疾的心中埋下了报效祖国,反抗金人的种子,并且立下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带着不灭南宋不罢休的架势,然而完颜亮的大军刚刚启程,他的后院也起火了。


完颜亮得国不正,许多皇族对他不满意,金国陷入了内斗。


其后方的百姓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面对风云涌动的局势,立志收复中原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多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


辛弃疾刚投奔耿京时,想以武力立身的打算,没有想到耿京一看,来了个拿笔杆子的特别高兴,说我的部队里一帮大老粗,正缺一个识文断字的文化人,于是辛弃疾担任书记一职。


当个书记其实很不错,跟统帅亲密接触,还可以给出点子,但是一心报效国家,相当将军的辛弃疾而言当书记离心目中的理想还是远了一点。


上天不负苦心人,辛弃疾正郁闷着呢,老天给了他展示他将才的机会。


辛弃疾投奔耿京之后,认识了一个喜欢谈兵法的和尚义端,他也看到抗金的大好形势,也组织了1000多人的队伍,并在辛弃疾的引荐下入伙耿京的部队。


然而辛弃疾这位朋友义端是个投机分子,自己混得不好,抗金无望偷偷地给跑了。跑的时候悄悄地偷走了起义军的大印。


这一下辛弃疾的麻烦就大了,因为大印是他保管来着。耿京很生气严肃地指责辛弃疾,你交的是什么朋友?


辛弃疾肠子都悔青了,他没有想到义端如此没有志向的小人,但他知道后悔也没有用,丢了的大印想办法追回来才是。


辛弃疾当即写军令状,说三天之内一定擒拿义端,否则甘心受责。


辛弃疾考虑义端肯定拿着大印到金营论功行赏去了,沿着通往金营的必经之路往前赶,一定能抓住义端,把大印追回来。


于是辛弃疾朝近道往金营方向快马加鞭跑了半天,叛徒义端果然出现在眼前。史料记载义端见了辛弃疾吓得连滚带爬,直接滚下马来跪地求饶。


口里念念有词:“我识君,真正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无杀我。”大概意思是我知道你不是什么文弱书生而是真身是一头青牛,力大无比,请不要杀我。


从小习武练兵的辛弃疾眼睛炯炯有神,肩膀厚实有力,无论是相貌还是身板妥妥的是肌肉男,雄姿逼人。


他哪能听义端那些废话,宝剑一挥,义端人头落地。这一年辛弃疾才21岁,面对叛贼呈现出来的魄力和勇气,的确算得上南宋zui猛文人。


公元1162年,辛弃疾奉耿京之命,归附宋朝,也就是起义军和南宋的正规军一起抗击金军。辛弃疾带队南归,眼看着实现抱负的机会唾手可得时,起义军内部发生内乱。


大将军张安国竟然杀死耿京,带队投敌了。统帅被杀,群龙无首,辛弃疾听说主帅耿京被杀的消息,拍案而起,我奉主帅之命南归,没有想到发生这样的惨案,我没有脸见统帅的在天之灵,也没有脸见皇帝,于是当即率领50个骑兵奔向金军5万人的军营,是zui终活捉了叛徒张安国。


23岁的辛弃疾具体怎么做到的这里不讲了,总之辛弃疾上马能杀敌,下马能安邦。


辛弃疾勇闯金营生擒叛徒的英雄壮志鼓励了不少人,南宋皇帝都赞叹不已。


辛弃疾能文能武,回归南宋之后,朝廷应当重用才是。事实呢?辛弃疾所盼望的英雄时刻定格在他23岁那年。


成“归正人”的辛弃疾,尽管朝廷多次启用,而且启用期间成绩卓越,但是辛弃疾像ji了灭火队员,火一旦被灭了,朝廷就不用他了。就这样启用和弃用再启用的循环往复当中耗费了长达20年。


辛弃疾为官十多年当中竟然遭遇了6次弹劾。弹劾的理由如下:

1、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

2、贪财

3、好色


辛弃疾杀人如草芥吗?

确有其事,剿灭茶商叛乱,包括江西赈灾,辛弃疾用了雷霆手段,抢劫粮食之人,一律处斩。

辛弃疾爱财贪财

也是有的。辛弃疾住的房子奢华至ji,史料记载,辛弃疾享用多座房产。尤其他曾在江西上饶一带修建的庄园豪华程度令人咋舌。


这座大别墅叫稼轩,究竟有多大呢?史料记载“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横八百有三尺。”南宋的一尺=我们现在的0.32米,说白了南北394米,东西266米,总面积10万平方米。


稼轩不仅是面积大,里面的装修也是超豪华的。别人家的别墅假山假水,辛弃疾家的庄园是自然山水纳入自己家园中。


连好友朱熹说过“耳目所未曾睹”,可见辛弃疾家的庄园有多气派。


辛弃疾没被重用为什么拥有这么奢华的生活呢?


辛弃疾为官的十年,都是四品以上官员,宋朝又是中国历史上官员俸禄是zui为高的朝代。辛弃疾有丰厚的积蓄可以说得通啊。


、辛弃疾好色吗?辛弃疾坐拥多处房产又那么高的俸禄他身边是不是美女如云吧?

这个也是有的。替他擦英雄泪的红巾翠袖据考证有6个。分别叫:钱钱、田田、香香、整整、卿卿,飞卿。


田田和钱钱是经常替辛弃疾写回信的;飞卿能侍书,通词赋,抄稿子的;整整吹得一手好笛子;卿卿能歌善舞;香香跟辛弃疾感情非常亲密的一个。


辛弃疾太有艳福了,写信的、吹笛子的、抄稿子的、跳舞的、陪聊天的样样都全。谁说辛弃疾不喜欢美色,不爱侍妾陪伴的日子纯粹睁眼说瞎话了。


但她们终究如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当中写的那样“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决定隐居后将六个侍妾分别嫁给了其他人。而且每个侍女走的时候辛弃疾安排好车辆和路费。


再说辛弃疾的11个子女没有一个是侍妾所生,那就你们想一想吧,辛弃疾好不好色?


在宋朝侍妾可成为一种职业,可以跟主人签合同。在你们家做侍女多少年合同期满就可以分开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辛弃疾在侍妾送给其他人而并是背信弃义。


或许辛弃疾的好色并不是世俗当中的好色,在诗酒风流的宋朝,那些红巾翠袖只是场面上的需要罢了。

、谁才是辛弃疾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呢?

当然是他的正妻范夫人,是范邦彦的女儿。辛弃疾和范邦彦是好朋友同为“归正人”,范邦彦曾在金国内乱时大开蔡州城门迎接王师,并率领全家南徙。和辛弃疾一样抗战派。


两个人交情很是深,辛弃疾又是一表人才,能文能武,所以范邦彦将女儿嫁给了他。


范夫人和辛弃疾的感情也是好得羡煞旁人。两个人平时的打情骂俏,你侬我侬就不多说了,见患难时候的心疼和照顾大家就知道两个人有多相爱了。


有一次范夫人病重,医生说需要多少银子,辛弃疾大手一挥,不用提多少钱,花多少钱我都得治。还说:“只要我妻身安,我愿意把侍妾整整嫁给您。”

可见辛弃疾对妻子的爱并不是嘴上说说,词里写写而已,而是实实在在把妻子放在心上。

、朝廷,不重用辛弃疾多次弹劾真的是好杀人、好贪财、好美色吗?


辛弃疾出身高官家庭、少年英雄、俸禄丰厚、夫妻相爱、心情洒脱、除了收复中原的梦想没有实现除外,其他的方面是让人羡慕嫉妒恨。


所谓的好杀人、贪财、好色,性情中人辛弃疾为官期间不懂得收敛得罪了不少人,但是被弹劾的真正原因应该是主战派和非主战派的之间博弈。


南宋对金的问题上一直都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绝不用军队,辛弃疾这样的主战派被打压也是意料当中的事儿。

辛弃疾

写词是爱好,

报国才是主业。

男生心中的英雄梦,

女生眼中的柔情郎。

欲上沙场建功业

岂料诗文撼古今。

作者:可贞部落

关注我的文章,温暖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戈铁马辛弃疾》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