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古代有什么奇葩的故事吗

2022-11-08 06:17 作者:美食大杂会 围观:

古人喝酒也“疯狂”,盘点6个古人喝酒的奇葩故事,一起来看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美食大杂会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代有什么奇葩的故事吗1

纵观整个酒的历史,我们在遗留下来的正经古籍文献中,关于古人饮酒的描述都比较正常,大多都是文人骚客,饮酒观赏风景,然后吟诗作对。怎么看都是很正派的。


其实文献记载描述的只是一部分古人的饮酒场景,说白了就是只写了正面的,没有写反面的。然而古人饮酒也“疯狂”。因此今天小编就很大家聊聊6个古人喝酒的奇葩故事。


“大智若愚”的东方朔


东方朔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汉武帝身边的一个能臣。他是个诙谐幽默的人,就像今天的脱口秀演员,平时就逗汉武帝开心。


不过他就是喜欢搞一些迷之操作。他做的这两件事差点让汉武帝给杀了。


第一件事是汉武帝得到了一瓶可以长生不老的“仙酒”,这事被东方朔知道后,就被他忽悠了过来,刚开始汉武帝以为他要借着“仙酒”两个段子给他乐乐,结果东方朔拿过来反手就把酒干了,当时汉武帝酒气炸了,准备拔剑砍了他。


结果东方朔脑子一转就说,如果这真是仙酒,那你杀了我,我也不会死,如果我真死了说明这酒是假的。


汉武帝面对这样的诡辩也只能免了他的死。


第二件事就直接把他的仕途给断送了,有一天作死的东方朔喝酒喝大了,直接放飞了自我,跑到汉武帝的大殿上撒尿,面对这样的场面,惜才的汉武帝并没有咔嚓了他,只是把他贬为了庶民。要是换做其他人脑袋早搬家了。


❷“千日酒”


这是发生在晋朝的一个故事,主人公叫刘玄石,有一天他在一个酒家那里喝一种叫“千日酒”的好酒,因为这酒后劲很大,他刚走到家就不省人事,而家里人以为他喝酒喝死了,就给他埋了。



后面过了一千天后,酒家找刘玄石做售后,结果刘玄石的坟头草都有腰高了,酒家立即让人把他挖了出来,结果你可能没想到,老刘醒了。

❸瘾大酒量差的苏轼


大文豪苏轼酒量有多差,要是换做现在他只能和小朋友坐一桌。


苏轼自己都调侃自己年轻的时候,光看个酒壶都能醉。后面自己练了十几年,酒量涨到了3杯酒的量。苏轼是那种喝酒瘾大到酒量差的人,自己每天都要喝酒,为此还自己学会了酿酒,但酒量还是不咋滴。


❹为人所不知的“刘表”


三国时期荆州的刺史刘表,他也是爱喝酒的人,他府上有三个酒爵都很能喝,每次他们跟刘表喝酒,刘表都给他们定了当天喝酒的量,刘表也是有点缺德,他为了不让三个酒爵赖酒,专门准备了一根针,只要你喝多,他就拿针扎你一下,看看你是真醉还是装醉。


❺大孝子庾衮


他是晋朝的一个大臣,也是出了名的大孝子,他嗜酒成性,庾衮的父亲喝酒时常劝诫他戒酒,结果劝到他过世也没有成功。


庾衮在父亲去世后也非常自责,觉得是自己没听父亲的话才害他的,后来庾衮每次喝醉了就会跑去父亲的坟前打自己。


❻喝酒有规矩的陈遵


这故事还是发生在汉朝,陈遵既是一个侯爷,也是一个酒鬼,他非常热情好客,没事就爱请一帮人来自己家里喝酒。


不过跟他喝酒有一个规矩,就是喝不到位,谁也不准走,因此每次来他那里喝酒,只要人一到齐,他就命人把大门锁了,然后把客人马车的轮子给卸了丢井里,说白了就是即使天塌下来了也要等把酒喝完才能走。


从以上的6个故事看来,古人喝酒其实也有安分的,真就应了那句话,会喝酒的都是天才,啥花样都能玩出来。

古代有什么奇葩的故事吗2

众所周知,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俗话说三生三大喜事,金榜题名便是其中之一,可见高中状元是件多么自豪和牛逼的事,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科举考试是古代文人士子的最佳出头机会,然而科举太不容易了,要当状元,除了靠实力,还需要运气和机遇。下面就来看6个奇葩的中状元故事。

第一讽刺:鸭蛋状元。

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状元黄士俊,家里很穷。34岁时,想进京赶考,找岳父去借路费。岳父见他衣衫褴褛,连客厅都没让他进,只给了他两个鸭蛋。岳父家的仆人可怜他,偷偷给了他一点钱。没想到,这个黄士俊竟然高中状元。后来他以“鸭蛋”为题,写了一篇文章,送给岳父。其中很多名言警句,广为流传。和《儒林外史》中范进的岳父一样,黄士俊的岳父也是一个势利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事情,都在变化之中。穷人可能变成富人,乞丐也可能变成状元。

第一奇葩:抓阄状元。

崇祯皇帝即位后,很想有所作为。崇祯元年,即开科取士。殿试后,阅卷大臣精心挑选了前36名的卷子,呈给崇祯审定。但崇祯怀疑凭自己的眼力未必能选出贤才,于是焚香祷告上天,请求赐给真才。然后将这36名进士的名字抄下,做成阄儿,放入罐内,再用金筷子去夹。结果夹了三次,都是刘若宰,因此就定刘若宰为状元。窝囊的崇祯皇帝居然这样选国家栋梁之材,误了考生不说,丢了江山是实。

第一无奈:候补状元。

广东番禺人梁于渭,扬言自己一定能夺魁,结果只考了个二甲112名。回家后觉得脸上无光,便在自家大门和灯笼上都写上“候补状元及第”字样,自称“候补状元”。如此无奈之举,如此厚黑之人,令人叹为观止。

第一服气:扬名状元。

明孝宗时,28岁的康海进京参加会试,他发誓要夺得第一名,可惜他仅得了第四名,第一名被鲁铎夺去了。康海不服气,对众人说:"会试时让了鲁铎,殿试时决不再让他人!"殿试时,康海一举夺魁,连明孝宗也对他的文章赞不绝口:"我大明一百五十年来,无此佳作,此卷变今绝古!"遂朱批康海为状元。这时的第二名孙清便对他不服气,对众人说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强多了。待到他看到康海及第时的文章时却心悦诚服,跑到康海家里,对着他拜了半天,称自己甘愿为徒。皇上、首辅和同年的赞誉,使得康海名扬天下。

第一幸运:侥幸状元。

毕沅中状元前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在那年的4月25日夜,他与同僚储重光、童凤三人在军机处值班。此三人都顺利通过了会试,准备参加于4月26日举行的殿试。储、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明天的殿试,便对老实的毕沅说:“我俩书法好,有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做非分之想了,替我俩代劳吧。”清朝殿试的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而毕沅的书法又的确不行,就答应了。当夜,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没想到第二天殿试考试无策,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开榜结果,毕沅高中状元。储重光中了榜眼,童凤则列二甲第六。当储、童二人得知那晚的事后,无不嗟叹。

第一能吃:饽饽状元。

李蟠是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有三大特点,一是身材特高,二是特别能吃,三写字特慢。所以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带足了干粮。天黑时,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刚刚开了个头,监考官过来催他交卷。他急得满头大汗,声泪俱下地央求主考官;“学生毕生之业,在此一举。请千万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监考官见他可怜,就发给他几支蜡烛。这时他带的36个馒头早已吃完,又厚着脸皮要了几个馒头,挑灯夜战。一直写到深夜才交卷。康熙帝知道这件事后,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竟破例让他当上了头名状元。

与他同榜的探花做诗一首调戏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土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自此,“饽饽状元”李蟠传遍士林。

古代有什么奇葩的故事吗3

太监,在我国的历史上也可以叫做宦官,这种特殊的群体最早是诞生于秦朝时期的。因为需要这些男子常年在宫中服务,为保险起见,这些男子被夺去了一些能力,主要是绵延子嗣方面的能力。

正因如此,他们才能成为侍候君主,以及后宫嫔妃的贴身奴婢。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宦官名叫孙耀庭,作为末代宦官,他的一生虽然经历了身体上的创伤。

但是作为交换,他却得以见证了我国近百年的那段变迁历史,成为了近代百年的亲身经历者,他的一生可以用一代传奇来形容。1996年孙耀庭去世之后,太监便彻底退出了我们的历史舞台。



纵览我国的历史,太监是起源很早的职业之一,后宫之中的女子哪一个不期盼着君主的恩宠?只是可惜君王只有一个,落寞的妃子们在见到有男人在自己身边时,难免的不会寄情于人。

为了将这种可能性彻底抹杀,只要是进宫服侍君王后妃日常生活的男子,都要进行一些操作,变成太监之后才能让君主放心。

可是,尽管在很多时候,太监都是被彻底净了身的,但是也不能排除某些别有用心之徒的暗箱操作。

这些别有用心之徒在历史上还真有,并且他们还制造出了三个令时人震惊万分的假太监,他们分别是先秦的嫪毐,北魏的高菩萨,和唐朝的刘克明。那么,他们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秦国的嫪毐

嫪毐,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假太监,他的名气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嫪毐胆大包天,他不但敢与太后私通,更是敢在外人面前高调宣称自己为秦王假父。

在他与太后的丑行暴露之后,嫪毐不求秦始皇嬴政的宽恕,反倒是铤而走险准备干掉秦始皇准备改朝换代。史书上,关于嬴政家人的记载可谓是少之又少,秦始皇的身世也就更显得扑朔迷离,民间多有议论。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秦始皇的母亲本为一名歌姬,因为美貌被吕不韦所看重,收为小妾。作为野心家,吕不韦的目标绝对不仅仅是几个小钱那么简单。

他的目标很阴险,为了达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吕不韦甚至将自己的妾室赵姬送给了秦庄襄王,以博取秦庄襄王对自己的好感,另一层目的就是为了偷梁换柱。



相传,当时赵姬已有身孕,在入宫后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也就是后来的始皇嬴政。秦庄襄王死得早,赵姬年纪轻轻便要守寡,深宫中的寂寞简直能将赵姬折磨疯。

为了缓解这种寂寞,赵姬经常会召见吕不韦再续前缘。深知赵姬在做如何打算的吕不韦也很是配合,果断站在了嬴政的身后,将嬴政扶持为了新的秦国君王。

在前朝嬴政的掩护下,二人得以再续前缘,然而此时,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摆在了赵姬和吕不韦面前-嬴政一天天的长大,二人若是再像之前那般恐怕总会有被撞破的一天,毕竟纸是包不住火的。

深感后怕的吕不韦决定找个人代替自己帮助赵姬排解寂寞,自己则趁机脱身,免得日后东窗事发之后牵连到自己身上。思来想去,吕不韦想到了嫪毐。



嫪毐在被吕不韦发现之前就在自己的家乡很是有名,只不过这个名气不是什么好的名气,而是嫪毐在男女之事那方面的精通,使得他在当地非常有名。

一次偶然间,吕不韦得知了嫪毐的事迹,心中顿生一计,决定向老相好赵姬推荐嫪毐,以嫪毐来代替自己陪着赵姬。于是,嫪毐便得以进宫。

按照当时的定制,男子进宫应当行阉法,也就是说嫪毐将会变成太监,失去他最引以为傲的那方面能力。但是吕不韦何许人也?我们能想到的东西他又怎么会想不到。

在吕不韦的暗箱操作之下,嫪毐那一方面的功能被保留了下来,仅仅是为了掩人耳目,拔去了嫪毐的胡子而已。就这么着,吕不韦在找好自己的替代品之后,还不忘了向自己的老相好赵姬吹嘘一番嫪毐。



在嫪毐成为了赵姬身边的贴身太监(假的)之后,两人果然就互相看上了眼,嫪毐让赵姬孤独的日子变得滋润了起来,而作为回报,嫪毐则收获了一座无人可动的靠山。

很快,嫪毐就依靠赵姬这座靠山开始为非作歹,培植党羽,一时间,嫪毐借着赵姬的势力一度成为了即吕不韦之后秦国的第二大权臣。更令人无法想象的是,赵姬还和嫪毐有了两个孩子。

只可惜树大招风,嫪毐第一次在酒后倚仗权势,公然说出自己是秦王假父。这一切终于是引起了嬴政的注意,嬴政派人一查,便查出了嫪毐和赵姬之间的那些事。

一时间,嬴政被气得脸一阵青一阵白,连这两个无辜的孩子都不曾放过,生生摔死才算了事,嫪毐则被车裂而死。而赵姬也付出了自己后半生的自由作为代价。



北魏时期的高菩萨

剩下的两人中,高菩萨是北魏时期冯皇后的男宠。冯黄后是北魏孝文帝的妻子,两人之间的婚姻属于政治婚姻,而孝文帝经常外出打仗,所以忽略了冯皇后。

有一次,冯皇后回娘家养病,养病期间结识了医生高菩萨。他身材高大,还带有些许的络腮胡子,按照当时的审美来说,属于标准的美男子。就这样,长期孤独寂寞的冯润,便和高菩萨就勾搭在了一起。

后来,冯润病好之后就回了宫,可是皇宫的寂寞让她忍受不了。于是,趁着拓跋宏在外征战时期,她便将高菩萨接入了皇宫之中,开始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尽管两人之间的关系,与嫪毐和赵姬的那种关系比起来已经算是很低调了,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怎么能逃得出精明的孝文帝的法眼。



起初,只是孝文帝实在没有精力去管此事罢了(冯太后势力的影响),虽然不想管此事,但是孝文帝却将此事默默地记在了心底,将一切都留到了自己弥留之际才一并秋后算账。

终于,在孝文帝临死之前,他下诏赐死冯皇后。尽管没有记载高菩萨的结局,但是可想而知,高菩萨会有怎么样的结局,必然是十分被采纳的。

唐朝的刘克明

时间来到唐朝,刘克明的所作所为和嫪毐很相似,都给当时的君主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不同的是,刘克明不仅仅只是给李湛制造了麻烦,更在李湛企图先下手为强干掉自己的时候成功反杀了李湛。

不得不说,嫪毐的教训还是被他充分地吸取了,刘克明索性秉承着一不做二不休的态度将李湛干掉。然而,只能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当时的宰相裴度可容不得此等逆贼。



在裴度的号召下,朝臣们群起而攻之,将刘克明就地正法,为李湛报了仇,故事的具体情节大致如下:刘克明长得非常俊美,还有着女性的阴柔,所以在进宫时虽然因种种缘由没被净身,但他依然没有被发现。

最初,刘克明是李湛的贴身太监,李湛登基后对他也十分信赖。不过,李湛却沉迷玩乐,而不沉迷女色,后宫中一大群娇妻美妾根本就不管。

可想而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美女们,全部都便宜了刘克明这个假太监。刘克明开始勾搭后宫中的嫔妃们,但随着他勾搭的嫔妃越多,他的心理就越害怕,害怕有一天东窗事发。

于是乎,刘克明开始先发制人,杀了李湛、扶持一个傀儡。可惜的是,在发动政变期间,却被另外一伙人给反杀了。刘克明见大势已去,随后选择投井自杀,但在死后被人捞出来戮尸,悲凉至极。



其实综上所述,这些假太监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通过后宫来干预前朝。这这3个家伙的所作所为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代的宦官需要净身之后才能入宫了。

虽然这3个阉宦能够一时得逞,然而最终他们都不能逃脱天道的审判。真就应了那句老话:“善恶有报,天道轮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