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武汉现在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2022-11-06 01:10 作者:金台资讯 围观:

以生命赴使命 这些白衣天使的故事令人感动,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金台资讯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武汉现在的感人故事有哪些1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 原创稿

肩上扛着守护病患的责任,心上挂着拯救生命的信念,这就是白衣天使,穿梭在医院走廊和各个病房,以无微不至的照顾,托起无数家庭的希望。

今天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该节日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设立的。去年,我国有三名护士获第48届南丁格尔奖,她们分别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成守珍、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主任护师胡敏华、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脱亚莉。重温她们的感人故事,汲取前进的动力。

第48届南丁格尔奖中国获奖人员,从左至右分别为:脱亚莉、成守珍、胡敏华。中国红十字会供图

临危受命 她从青丝变满头白发

从业近40年,护理专家成守珍一次又一次“冲在最前面”。2003年“SARS”突袭、2008年汶川地震等灾难应急救援,她冲在一线;赴西藏、新疆、贵州等地区的对口医疗帮扶中,也有她的身影。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58岁的成守珍三度请缨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她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总队临时党总支书记,带领150名队员奋战两个多月,累计收治患者246例,出院及转出率超过91%。2020年4月7日,成守珍带领队伍凯旋,到机场迎接的同事们看到成守珍瞬间泪目:“成主任的头发怎么全白了?”

成守珍满头白发。受访者供图

武汉归来的行李箱还未收拾,成守珍转身又拎着它飞往塞尔维亚支援抗疫,“呼吸与危重症护理是我的专业,当有人需要我时,我责无旁贷”。作为中国援塞医疗专家组里唯一的护理专家,她在塞尔维亚战斗了40天。在成守珍等中国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当地的疫情防控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塞尔维亚成为重症率、死亡率最低的欧洲国家之一。她也因此获得塞尔维亚国象征“保卫国家”的最高荣誉勋章。

抗“艾”二十二载 提灯前行照亮他人

“她心里有盏灯,这盏灯,照亮过孩子看世界的第一眼,也温暖过走到生命尽头的人。”这是病人对胡敏华的评价。从20岁参加工作时在妇产科迎接新生命,到之后转岗传染病科室——开启22年的漫漫抗“艾”路。胡敏华看见的是“死”与“生”的转换与较量,患者从她身上看见的是中国护理工作者坚强的内心。

2000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被确定为江西省艾滋病治疗中心,护士长的职务落在了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胡敏华身上。当时,艾滋病防治在江西尚处空白,人们也是谈“艾”色变。她结合多年的护理经验,在摸索中建立起艾滋病门诊工作制度、接诊流程和护理常规等。二十多年来,胡敏华坚守抗“艾”一线,救护艾滋病患者3000余名,线上线下累计服务病患群体超10万余人次。

胡敏华与病人家属沟通。图源:南昌市第九医院

“护士是时刻与生命同行的人,要像南丁格尔那样‘终身纯洁,忠贞职守’,提一盏灯,照亮整个世界。”胡敏华说。

情系病患 危难时刻敢于冲锋陷阵

“我热爱护理工作,这个工作让我有一种成就感,每一次病人康复出院向我们致谢告别时,我觉得那是我最开心、幸福的时刻!”脱亚莉说。她从事护理工作已经27年,在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援鄂战疫中,以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展现出新时代护理工作者的风采。

脱亚莉为患者输液。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2020年,武汉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正组织力量援助湖北。脱亚莉第一个站出来,主动请缨援助武汉。在援鄂期间,面对感染风险,她支开队友,独自一人处理消毒;她发现老年病人较难治愈的原因是吃饭不合胃口,她把每一位特殊病人的口味,写在病床旁的记事牌上。最终,她和团队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78人,治愈出院135人,两次化解了重大感染事故,实现了全体队员零感染、零投诉,安全生产零事故。

“重任在肩、使命在前,国家有难,柔弱的女人也可以成为钢铁战士。”脱亚莉在自己的抗疫日记中写道。

白衣天使们坚守“生命至上”的使命,用人道挽救生命、用博爱守护健康、用奉献点燃希望,以勇气和辛劳践行、诠释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光和热。

武汉现在的感人故事有哪些2

极目新闻记者 张理晶

通讯员 景立恺

实习生赵俊利

近日,在第十个全国救助管理和托养机构“开放日”中,武汉市救助管理站举办“救助,让弱有所扶更温馨”的“开放日”活动,当天,被困者阿羽(化名)登上了回家的车。

多年来,在武汉市救助管理站的关怀与照料下,各类流浪乞讨人员踏上了回家的路,也有孤儿在救助站接受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文化知识授课,最终成功走向社会。

极目新闻记者获悉,十年来,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帮扶流浪乞讨人员和困境儿童20余万人次,为400余名无家可归“身份缺失”人员申请到了“武汉市常驻”户口,为2000多名因家庭监护缺失或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建档立册,实现了精准帮扶。

开放日活动现场

抚慰弱者心灵,帮流浪人员回家

6月19日,开放日上午,被困者阿羽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终于登上了回家的客车。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阿羽今年53岁,忻州人,为了生计来武汉打工,后因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被医院送往救助站。救助站通过人脸对比、口音识别等技术成功找到了这名“无名氏”的家,在社会各方的关怀照料下,阿羽稳定了病情,成功登上了回家的客车。

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帮“无名氏”寻找家人,护送他们回家是救助站的日常任务。“无名氏”指的是精神错乱、智力障碍、老年痴呆、中风等原因,无法说清自己的姓名、地址的特殊群体。他们流落于城市的街头、桥下。救助站本着人文关怀的角度,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给予这些社会边缘人员最大的收容与关怀。

在采访中,救助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十年来,武汉市救助站共救助帮扶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和困境儿童20余万人次,为400余名无家可归“身份缺失”人员申请到了“武汉市常驻”户口,同时为2000多名因家庭监护缺失或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建档立册,实现了精准帮扶。

“这里救助的全部是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员,但这里却每天上演着最感动人心的帮扶故事,我们不会放弃每一个社会边缘人。”湖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开放日活动现场

困境少女重拾自信成为“网红”

“大家动动小手点点赞”“来都来了,还送什么礼物真是的”“这是牛肉粒天花板”……在快手直播间,阿娟(化名)熟练自信,落落大方地与直播间里的观众互动,介绍产品。看到这里,谁都想象不到这位女孩只完整上过两年学。

据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阿娟今年18岁,3岁时父亲早逝,后母亲不幸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相对其他孩子的温馨童年,阿娟的童年更多是陪着妈妈辗转于各大心理康复机构。“我小时候经常一个人在家里,就自己画画、学习插画来解闷,后来被送到救助站,我就把这里当成了家。”阿娟说。

开放日活动现场

在武汉市救助管理站,阿娟过上了正常的生活,接受到了正常的教育。在这里,阿娟受到了老师与救助站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也在救助站特设的“湖北省楚星教育班”接受了九年义务制替代教育。

通过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和自身努力学习,阿娟不仅学会了手工、跳舞、写作、讲故事等知识性内容,也在救助站有爱的氛围熏染下,逐渐走出童年的阴霾,渐渐树立了自信,阳光面对生活。

目前,阿娟的自媒体平台账号已经有近6万粉丝,谈及未来,阿娟说:“我希望可以把这份爱一棒接着一棒地传递下去,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感受到关爱,给别人带来温暖。”

记者了解到,2006年,武汉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挂牌成立,与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合署办公,站内设置有多媒体教室、电教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22个功能室,着力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临时生活救助、文化知识教育、心理辅导、护送返乡等服务,每年救助流浪未成年人4000余次。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武汉现在的感人故事有哪些3

6月10日至12日,一场趣味龙舟赛逐浪德国杜伊斯堡内港。由北威州中德商务代表组成的“武汉号”龙舟队与170支队伍同场角逐。比赛期间,以武汉文化为主题的德文绘本与明信片作为双城缔结友好城市40周年的纪念品赠予杜伊斯堡市市民。杜伊斯堡市长索伦·林克收到绘本后表示,会好好珍藏两本书,等女儿长大后一起阅读,感受武汉与中华文化的魅力。

视频加载中...

据了解,自2000年以来,德国杜伊斯堡市每年6月都要在当地地标性的内港举行盛大的趣味龙舟赛。这项活动曾于2005年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趣味龙舟赛”被收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今年,有武汉企业家参加的“武汉号”龙舟队吸引了观赛的德国市民。他们现场用中文喊着“加油”,为“武汉号”助威!

龙舟赛现场照片。

2022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也是武汉与杜伊斯堡市缔结友好城市40周年。在龙舟赛期间的赠书活动上,武汉国际传播工作室联合德国明斯特中国研究中心和德国湖北友好协会将100本德文版绘本作品《黄鹤楼童话故事》、《知音故事》和2000张印有武汉童话故事的明信片赠送给杜伊斯堡市政府、龙舟节组委会和现场观众。

德文版绘本《黄鹤楼的故事》讲述了黄鹤楼的起源传说“辛式酒店”的故事,将白云黄鹤之乡的起源传说娓娓道来。书的末尾还介绍了武汉城市特点、饮食文化,童话和现实在书中完美结合。《知音故事》则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友谊故事。知音文化是武汉地区的元典文化,也表达出武汉人知心重情、遵守诺言的文化。

在武汉与杜伊斯堡市缔结友好城市40周年之际,在本次赠书仪式上,最具武汉特色的黄鹤楼与知音文化能够以读者喜闻乐见的绘本形式再次与市民见面,推动了两地城市交往、民心相通和文化互信。

杜伊斯堡市长索伦·林克在活动现场表示:“在龙舟节将具有武汉标识的城市故事进行推广,给市民提供了认识、了解武汉的机会和渠道。特别是《知音故事》,它让我们对武汉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所阐述的哲理“民心相通”对国际城市交往有非常大的价值和作用。通过“民心相通”的创新文化交流,两座友城不但关系更加紧密,还会在深化合作交流中迈上新的台阶。”

杜伊斯堡市长索伦·林克与作者周俊博士。

德文版《黄鹤楼童话故事》和《知音故事》作者、德国湖北友好协会主席、德国明斯特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周俊博士介绍说:“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倾则倒;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国家关系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传播,让更多的优秀中华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增进两国人民感情,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

杜伊斯堡市长办公室中国事务部主任吕海阁表示:“今年对武汉和杜伊斯堡来说都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一年,推出这样两本用德语介绍武汉城市文化故事的书,对加强两市的深化合作显得尤其重要。”据吕海阁介绍,今年,为增进市民对武汉的了解,杜伊斯堡市政府修复了当地动物园中的武汉园。同时,杜伊斯堡也在积极推动和武汉的文化交流、学生互访及企业合作。

杜伊斯堡市长办公室中国事务部主任吕海阁与作者周俊博士

在《黄鹤楼童话故事》和《知音故事》展台前,不少现场观众驻足观看。

赠书活动现场

25岁的德国大学生卡拉·维尔纳说:“今天我在杜伊斯堡龙舟节认识了来自武汉的朋友,听到了关于武汉的感人故事。我今天还学了第一个中文单词:知音!如果有机会,我很想去武汉看看。”

德国大学生卡拉·维尔纳

德国伍珀塔尔香草山中文学校校董于超博士带领三十多名学生一起来参加活动。作为华文教育工作者,他认为这次图书展示和赠阅活动意义重大。“这类的活动可以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培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了解,本次龙舟赛的门票收入将捐赠给杜伊斯堡躯体和多重残疾协会。

(来源:参考消息 图片/视频:吴敏、佘惠桃、秦曙光、黄连胜、陈婷、邱晓璇、栾晓东、孙盼飞、周进、雅斯敏)

【编辑:符樱】

【来源:参考消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