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做人的哲学故事有哪些

2022-11-05 10:24 作者:常温古而知新 围观:

三则古代故事 饱含生活哲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常温古而知新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做人的哲学故事有哪些1

“马虎”的来历

相传,北宋仁宗年间,京城有一位画家,造诣很高,颇有声望。但他爱喝酒,酒后常因草率办事闹笑话。

一次醉酒后,这画家应友人之托画老虎。刚画好虎头,另一人又请他画匹马,他便不假思索地在虎头后面画了一个马身子。友人莫名其妙,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画家回答说:“马马虎虎。”友人见他画得不伦不类,不满意地走了。而他却把这幅画挂在自家厅堂之上赏玩。


大儿子问他画的是什么,他说是虎。二儿子问他画的是什么,他说是马。后来大儿子去狩猎,途中遇到一匹马误认为是虎,就一箭把马射死了,结果赔偿了马主人的损失。二儿子在山上碰上了虎误认为是马,想去骑马,结果被虎咬死。这画家后悔莫及,痛心疾首,把那幅不伦不类的画付之一炬,并吟诗一首:“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二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马虎。”


这就是“马虎”一词的来历,它告诉我们做事千万不能马虎,否则要吃大亏。从此之后,人们把这位画家称为“马虎先生”。后人又把处事草率,粗心大意,办事不认真统称为马虎,并沿用至今。


郑板桥送贼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

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善良,是做人之本,更是为人最高级的修养。善良是一米阳光,总能让人看到未来与希望。一个人,心存善念才能福泽绵长。郑板桥笔墨功夫了得,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而他真诚待人、豁达幽默的种种言行更是在民间不断流传。


无过之“过”

晏子是齐国宰相,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为官三年,从没做过什么错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却把高缭给免职了。


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于是,他们劝阻晏子。有的说:“高缭侍奉先生三年,对先生向来都是言听计从,并没出过什么差错呀。”有的说:“按常理,高缭做满三年,又没有过错,先生理当给他一定的爵位才是,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好像说不过去吧!”

  晏子对左右劝阻的人说:“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必须用规矩来定方圆,要用斧子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我手下的人,就应像这些规、矩、斧子、刨子,帮我去掉那些不能成器的地方,以利我更好地帮齐王治国。可是高缭和我一起做事已经整三年了,对于我的缺点、过错,从来没提出过任何批评意见,也没作过任何纠正。我并非圣贤,平时工作中难免有失误,可是高缭只是一味顺从我、称赞我,这对我更好地为齐王工作又有什么好处呢?非但没有,反而有害。所以我决定辞退高缭,原因就正是你们所说的‘高缭无过’。”


  晏子真是一代贤相,他的用人标准是反对圆滑处世、一味讨好上司。这个用人标准,对现在来讲都很有启发意义。无过无为这种思想肯定是极具局限性,有人也曾这么说过,无过即是无为,无为即是无奈,无奈即是悲哀。

关于做人的哲学故事有哪些2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这是一个缘木求鱼的故事:

战国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想动员军队去攻打其他国家,用武力一统天下。

孟子听后就劝他放弃武力,采用仁慈的政治措施。孟子对齐恒王说:“大王如果

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结果肯定是徒劳无功,不但达不到目的,

还可能造成祸害。

启示:

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找对方法,如果方向或办法不对头,就好比爬到树上去找鱼,是永远达不到目标的。

面对工作时,选对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在职场中有这样一句话:“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一个会做事的“闲人”,比一个不会做事的“大忙人”要有价值得多。

一份同样的工作,有的员工完成的又快又好,有的员工却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之所以会这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选择了不一样的工作方式

员工小A工作十分努力,为了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不仅可以每天996,还会主动放弃节假日,尽管为工作付出了很多,但他做事却从不考虑方式方法,只会认死理,到头来,业绩毫无长进;


员工小B的工作方式跟小A不同,小B在工作之前就对领导安排的任务反复思考,等弄清工作的主要问题后才行动,工作中也把重心放在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上,避免浪费不必要的精力,最后反而事半功倍,使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成功没有捷径,同一份工作,当你尽管很努力却始终没有业绩的时候,只能说明你做事的方法不对,工作中有时候光有决心是不够的,还要找对做事的方法,这样才能避免走弯路。

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是如此。

做人有理想能坚持是好事,但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目标跟一个追寻目标正确的方法,否则只能是白白浪费了时间,这样的坚持也毫无意义。

同样的一件事情,方法不对,就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记住做多不如做对,忙碌并不等于效率,努力了也不一定会带来成功,不管大事小事,都应该用恰当的、简单的方法去做事,这样才能顺利达成目标。

关于做人的哲学故事有哪些3

秦武王嬴荡是位力大无比的君主,而且他还很喜欢比武炫耀,结交重用这样的人。


他当政第四年,他带重兵攻取了周都,要看当年大禹治水之后,九州浇铸而成的大鼎。当时周朝已衰落,周天子只能开门出迎。′


秦武王带着一行人直奔周室太庙,指着九尊大鼎说:这鼎是秦朝,要带回咸阳。


而一旁看鼎官却说:鼎有千钧之重,无人能举。


武王不服,问随从任鄙、乌获可否能举起,二人忙谢绝。只有孟卉上前抱举,举到一半时,结果眼珠迸裂,眼眶直流血。


武王上前欲举鼎,任鄙上前劝说,武王都说:“自己无法举起,还来阻拦。”非要一试。他上前抱起大鼎,已举到孟卉的位置,但他非要超过孟卉,就又往前迈了两部,准备继续举起,没想到,刚一迈步,力尽失手,鼎坠于地,刚好砸在他的右脚上,咔嚓一声,胫骨断裂,流血不止,熬到半夜,就断了气,生命定格在了23岁上。

这是典故“举鼎断膑”,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我的感悟:秦武王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过于自负,对自己不能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最终导悲惨结局的发生。这个典故对我们的启发也十分深刻。


1.人贵在有自知知明。


一个人一定不要过于高估自己,即使你的能力很大,也要懂得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做事。

有时候,你也许能力的确很强,甚至超过一般人,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而这个度很有可能就是你的个人极限,一旦超越了它,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发生意外。


就像这个故事里的秦武王一样,大鼎举到一半已经是他的极限了,已经超过了孟卉,但是有时人最容易被虚荣心所诱导,而最终事与愿违。


2.不要狂傲自大。

秦武王嬴荡是位自负的人。正足因为他这个性格,让他目中无人。当他到周朝祖庙时,看鼎的官员告诉他没有一个人可以把它举起时,他的反应很快,就要求举起这鼎,根本不顾及这里是在他是人的国家,而那个鼎是一个象征。


所以,不要狂傲,做人还是要收敛点好。


3.要学会接纳别人建议。


这个典故里,秦武王完合可避开这场悲到。因为任鄙、乌获劝说不要去举那个大鼎,但秦武王不但不采纳二人的建议,还说他们防碍自己。


其实,很多相反的观点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听人劝,良言苦口。否则吃亏的就是自己。


总结:

我们敢于尝试敢于挑战没有错,但是我们一定要量力而行,不可莽撞,否则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我们还要学会谦虚谨慎,不要狂傲自大,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