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辽西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25 13:16 作者:孙工的文话旅行笔 围观:

我理解的“辽西情节”,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孙工的文话旅行笔记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辽西的故事有哪些1

“谁不说俺家乡好”,可是在当下很多东北人不这样认为,把自己的家乡描述得“一无是处”。其实主要的缘由是近些年经济低迷“惹的祸”。大家都说“不是”,也不差我一个,我也说说家乡的不是。

把辽西人放在大背景下看,有个“辽西情节”,最初我看“辽西情节”这4个字,是在辽西作家谢友鄞的小说研讨会上的发言稿,后来我读了他多篇小说。如,《大山藏不住》《窑主》《嘶天》《马嘶·秋诉》等。

他在小说里讲述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及矛盾冲突的内容多数是来自辽西,来自辽西的煤窑、来自辽西不是很久远的“边外”历史、来自辽西的“胡子”头和他的小喽啰……。

诗人的眼睛是深邃的,一百米之外的两只蚂蚁能够辩出雄雌;小说家的眼睛是深远的,一百米之外的两只麻雀能够看出公母。

话说的有点夸张,我相信文人的社会洞察力,我写的几句“辽西情节”只要是邓氏观点的摘录,如下所列。

一、容不下别人的好;二、容不下别人的强;三、容不下别人的错;四、自家什么都好;五、自己没有错;六,自己其实啥也不是。

这种情节只要表现以产煤为主的地区及辐射的周边,邓氏给命名为“煤窑文化圈”,是来源于辽西明清两个朝代存在的“胡子”群体的故事升华和凝练。

辽西人把土匪叫“胡子”,“胡子”是成不了气候的,他们没有梁山好汉的仗义,也没有张作霖初期“保安队”的义气。明清两朝政府都不拿你当回事。

历史就是昨天的昨天的发生的事情,对今天还是有影响的。

随着今天走出的人越来越多,明天回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会有新思维和意识来冲淡“辽西情节”,这一点我相信。

人间正道是沧桑。

辽西的故事有哪些2

作者:刘震

来源:新志荐文

我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使东北战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10月15日,蒋介石严令长春守敌向沈阳突围。敌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在我军争取下于17日率部起义,长春东城为我军控制。接着,敌新七军官兵也纷纷投诚。敌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于19日率余部放下武器,长春和平解放。至此,辽沈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


锦州、长春解放后,东北蒋军全军覆灭的命运已成定局,但蒋介石仍想夺回锦州,打通关内外的联系。当我军攻克锦州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即偕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飞往沈阳,部署“总退却”。蒋介石判断我军攻锦作战伤亡很大,需经1个月以上休整才能再战,遂令廖耀湘兵团经黑山、大虎山向南,在锦西地区各部策应下,“规复”锦州,然后掩护沈阳敌军经北宁路撤入关内;另以辽阳五十二军抢占营口,并令在天津征集船只,以备廖耀湘兵团西进受阻时,即改经营口会同沈阳守军从海上撤退。蒋介石唯恐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不执行上述计划,特以杜聿明改任东北“剿总”副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指挥这一撤退行动。


针对敌人动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于10月19日两次电示东北野战军总部,指出:“如果在长春事件之后,蒋介石、卫立煌仍不变更锦葫、沈阳两路向你们寻战的方针,那就是很有利的。在此情况下,你们采取诱敌深入,大打歼灭战的方针,甚为正确。”同时强调,必须以一部兵力控制营口,“堵塞敌人退路”,“只要此着成功,敌无逃路,你们就在战略上胜利了。”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东北野战军领导采取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分割包围的战法,围歼廖耀湘集团。于10月20日作了战斗部署,秘密迅速地在黑山、大虎山以西及西北地区布下了天罗地网。


黑山与大虎山为沈阳通往锦州的唯一走廊,其西北为我东北三大名山之一的医巫闾山山脉,高约1000米,其东南为一大沼泽地带,东起白旗堡,西至大凌河,连绵约90公里,不便大兵团行动。医巫闾山山脉的余脉形成黑山的小丘陵地,山脉与沼泽之间仅有约15至20公里宽的一条狭长的走廊,地势极为险要。


10月21日,我二纵奉命从锦州以西地区以3天行程紧急行军,经义县、阜新进至黑山地区,赶到敌人侧背方向。25日部队翻过了医巫闾山,26日从胡家窝棚向东推进。在巨大激烈的辽西围歼战中,我纵协同兄弟部队奋勇追击。东北野战军各路部队经两日一夜激战,至28日,全歼廖耀湘兵团,胜利地结束了辽沈战役第二阶段。在这次大规模的围歼战中,由于地区小,部队多,不便全面展开,我纵前卫几个团歼灭了一些敌人后,即在白旗堡地区稍事集结。


廖耀湘兵团被歼后,国民党军东北老巢――沈阳更形暴露,卫立煌匆忙乘飞机逃跑,由敌第八兵团司令周福成统一指挥沈阳残敌约14万人,妄图继续顽抗。


10月27日,我纵主动向沈阳急进。部队飞速东进,进新民,抢占巨流河。31日拂晓我纵接东北野战军总部电示:“沈阳尚有5个多师及一些残部未逃(五十三军两个师、二○七师两个旅、新一军1个师及4个守备总队)极度混乱。你纵连夜开进,配合一纵、十二纵及辽南独立师,歼灭该敌。”接到此命令后,我想争取时间是个关键,应该及早赶到沈阳市郊,不等其他兄弟部队达到,就尽快发起攻击,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即使一个连队保持50至60个人的战斗力,也可以取胜。因此,我们抓紧动员、轻装,立即挥师东进。我对部队进行动员后,战士们表示:“这是解放东北最后一仗,我是东北人,能不参加吗?要是走不动,爬也爬到沈阳!”行军途中,我在新民附近的巨流河边,见到几个战士走不动,硬是在地下爬,使我非常感动。部队上下士气旺盛,虽已连续急行军两天两夜,仍不怕一切疲劳和困难,两路行军纵队(四、五师及纵直、六师)普遍以急行军的速度,终于在31日晚赶到沈阳市西郊东民屯、沙岭子、姚家屯一带,沈阳城垣暴露于我纵面前,当时也没有听到沈阳周围有枪炮声。


11月1日16时,我们向沈阳铁西区发起攻击。随后,总部命令二纵队和一纵队为主攻,从西部和西北部突破,由我负责统一指挥。我考虑,沈阳残敌虽为数不多,但已成惊弓之鸟,军心动摇,士无斗志,歼灭这样的敌人,不需要等各路主力部队到齐后再发起攻击,二纵队应尽快对当面敌人发起进攻。于是,我立即部署了战斗,3个师一举突进城内。打到半夜,大部市区为我占领。随后,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同志给我打来电话说:“老刘,我们部队到齐了,总部命令由你统一指挥。”我说:“现在战局的发展已不需要统一部署了,你们从皇姑屯进城,赶紧抓俘虏吧!


我突入沈阳的五师十五团,四师十二团进到艳粉屯一带,先后与敌装甲兵团接触。十二团组织每个连1至2个班的兵力,利用建筑物隐蔽接近敌装甲车,用爆破筒先炸毀前面的两辆,堵住敌装甲车活动的余地,后面的装甲车就不得不打出白旗。战斗约两小时,十五团和十二团各歼灭敌装甲兵1个团。十二团团长颜文斌打电话向我报告了他们连续歼灭敌人1个炮兵团和1个装甲兵团的战况,我当即予以勉励,要他们一定把缴获的火炮和装甲车看管好。


部队进入市区后,四、五师以团为单位,大胆分割,包围敌人,打乱敌人防御体系,敌顿时混乱。在我军严密包围下,敌新三军十四师及暂四十九师残部70余人,由师长梁天豹率领投城。我纵协同一纵、十二纵胜利进击,各部队乘胜控制了全城,市区敌军全部被我军解决。


与此同时,五师十三团由沈阳南绕回迅速向苏家屯方向前进,配合十二纵一部向对沈阳南郊之敌实施压缩。12时,该团于苏家屯北遇敌二○七师一部顽抗,在进攻中由于未侦察地形,也未组织好火力,遭到敌人杀伤,团政委朱嗣令、参谋长朱学俭不幸壮烈牺牲,至15时终将该敌歼灭。


2日拂晓,为肃清窜往沈阳市郊敌人,我令六师第十七团向浑河西岸搜索,迫使敌二○七师主力7000余人投降。至此,沈阳战斗结束,全部守敌被歼。我二纵共歼敌31537名,缴获各种火炮453门、轻重机枪943挺、各种枪14743支、电台21部、坦克12辆、装甲车161辆、汽车175辆、机工车24辆,其它物资装备甚多。


沈阳、营口解放后,我二纵队参加辽沈战役的各项作战任务,即全部胜利结束。

辽西的故事有哪些3

△人民政协网原创视频

辽宁锦州,人们眼中的“网红城市”。红起来的,不仅有征服八方食客的锦州烧烤和那“质疑全世界”的锦州话,还有一处处见证历史的红色地标。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浮雕叫《决战决胜》,它展现了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冒着枪林弹雨向敌人据守的城垣发起冲锋的英勇场面……”在位于锦州市区的辽沈战役纪念馆内,辽沈战役纪念馆馆长刘晓光正带记者重温73年前那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战役——辽沈战役。

1946年,随着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国共两党内战全面爆发。1948年秋,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日渐成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决定,迫使蒋介石在不利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长刘晓光正在为记者讲解辽沈战役。

最初决战的地点为何会选在东北呢?

“东北除了是当时的重工业基地,还是极为重要的粮食产区,这对于中国经济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早在1945年6月召开的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就指出:‘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谈及东北的重要性,刘晓光告诉记者,战前,我军在东北的兵力已达百余万人,面对日益有利的战争形势,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以敏锐的洞察力,把战略决战的首要目标选择在条件最有利的东北战场。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打响辽沈战役。“作为东北的门户,攻占锦州是整个战局的关键。”刘晓光在锦州战役沙盘前向记者介绍,“锦州地处辽西走廊咽部,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谁拿下了锦州,就等于谁控制住了东北的大门。”

在馆内,有我国第一座全景画馆——《攻克锦州》全景画馆,看上去庄重大气。“整个全景画有五层楼高,集绘画、塑形、灯光、音响和投影于一体,我们可以身临其境感受1948年10月14号到15号攻克锦州31小时的激战场面。”锦州市政协常委康静波向记者介绍。

“当时,东北野战军集中25万余人的优势兵力,向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小时的浴血奋战,攻克了锦州。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奠基了这座城市的新生。”康静波说,锦州攻坚战的胜利完全截断了东北国民党军向关内撤退的陆路通道,辽沈战场上呈现出“关门打狗”的态势。

△锦州市政协常委康静波向记者介绍《攻克锦州》全景画馆。

战场上,人民解放军毫不畏惧,奋勇拼杀。战场之外,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先上战场的故事在不断上演。当时,在辽西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户户无门板,家家无闲人。“我们辽西地区的百姓把家里的门板、棺材板奉献出来,支援前线搭战壕、修营地。”刘晓光说,正是因为有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战役胜利才有了不竭的源泉。

1948年10月26日至28日,我军全线出击,在黑山、大虎山、新民地区全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东北野战军乘胜向沈阳、营口进军。11月2日,解放沈阳,同日解放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获得解放。9月12日至11月2日,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余人。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队,也为全中国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8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中指出:“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14天后,东北野战军84万大军挺进关内,直趋平津。

“73年已经过去了,现在回望这段历史时,辽沈战役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值得借鉴的当代价值。”谈及辽沈战役重大的历史意义,刘晓光说,辽沈战役是东北军民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取得的伟大胜利,体现了听党指挥、忠诚于党的政治本色以及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政治担当。

如今,辽沈战役纪念馆已成为锦州的一张红色名片,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到这里参观学习。

“纪念馆已经成为锦州市政协开展党史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通过参观学习,委员们不断加深了对党史的理解和把握,汲取智慧力量,吸收精神养分,坚定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康静波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