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2022-10-22 15:43 作者:博学多才的愚公掘 围观:

趋而过庭——孔子教子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博学多才的愚公掘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1


文/语.雀

孔子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他不但是最早将官学传播到民间的人,而且对自己的子女也教导有方。他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讲学,让普通老百姓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那么,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儿子呢?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个趋而过庭的故事。

孔子的儿子叫孔鲤,每天和父亲的弟子们一起温课读书。

孔子的一个弟子陈亢想:”老师的儿子和我们一块儿学习,会不会得到特殊的照顾呢?“

有一天,他看见孔鲤迎面走过来,就把他拉到一边问:”你从老师那里听到什么特别的教诲吗?“

孔鲤回答:”没有。只不过有一次看见父亲独自站在庭院里,我就恭恭敬敬地小步快走过去,父亲叫住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教导我:‘不学《诗》,你怎么能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呢?我回去就开始学《诗》。过了几天,他还是独自站在庭院里,我从那里经过,父亲问我:‘学《礼》了吗?’我摇摇头说:’没有。’他就说:‘不学《礼》,怎么懂得立身做人的道理呢?我回去便开始研学《礼》’。

陈亢听了肃然起敬,感叹道:”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启发,听了关于礼的启发,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启发。“

孔子认为”不学《诗》,就不会说话“,《诗经》在当时上流社会是必读的书,要熟读成诵,才能在政治外交场合恰当地引用,说明自己的观点。《礼》的作用就更大了,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全符合礼节,才能被上流社会认可、接纳,才能立得住脚。

孔鲤把父亲单独教育自己的事都原原本本告诉陈亢,并没有开”小灶“。孔子把所有的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儿子,一律平等,没有一点儿秘诀和私心,兢兢业业地传道解惑,布道天下让弟子们实现自己”安老怀少“的理想,让天下苍生都过上幸福生活。

孔子对儿子不溺爱、不偏私,作为父亲,孔子关心其学业,点到为止,并不严厉,也不批评。孔子这段教子学诗、学礼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传为美谈,被称为”过庭之训“、”诗礼之训“、”诗庭之训“。孔子后代则称其为”祖训“,并自称”诗礼传家“。

几千年来,诗礼传家一直是孔氏家族乃至历代文人尊崇的金科玉律,孔子强调学习《诗》《礼》,因为诗礼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知识体系和行为规范,学诗学礼就是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毅然可以从诗礼教育当中受到启发,要学知识,学规矩,

后来,”过庭之训“这一典故,用来指得到长辈、老师的教诲,或指人有家学传授。而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

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侍宠而娇的大环境下,崇礼思想恰似一面镜子,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更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2022.10.8

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2

— 教 师 节 专 栏—

2022年度全省教书育人楷模

周雪峰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人民教师高尚师德,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参照教育部做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第38个教师节前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全省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在各地各校自下而上、逐级审核推荐的基础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经研究决定:安徽省淮北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周雪峰被推选为2022年度全省教书育人楷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周雪峰,了解他的楷模故事↓↓↓

“当有一天,你我白发苍苍的时候,透过如水的岁月,穿过一生的繁华,生命最生动、鲜亮的,就是这段从教的历程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因为我们从没放弃过信仰,从没有忘记对幸福教育的追求!”

多年来,作为一名幸福教育的“燃灯者”,周雪峰把幸福教育的种子撒播到四方:努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做好学校的当家人和教师的贴心人,努力打造教育路上最美的风景。周雪峰曾带领教师团队仅用四年时间就打造出一所“幸福教育”样板校,他为学校量身打造的“幸福教育”理念,触碰着教育的本源,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他把一所空壳新校创成了首批“全国文明校园”。他创新的一系列教育亮点刷新了基础教育新常态,他打造的学校被国内媒体誉为“一所没有扫把的学校”。

由于业绩突出,周雪峰同志被中共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被中央文明办评为敬业奉献“中国好人”。他先后获评首批“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感动国培”年度十佳校长、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骨干教师、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安徽省体教结合工作先进个人,淮北市首批名校长工作室首席名校长、淮北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从教24年来,他在省市级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十余次,发表论文和参与编写地方教材二十余篇(集),获评国家级优秀指导老师,主持两项国家级课题并结题。周雪峰正一步一个脚印,昂首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

拓荒路上的奋斗者

“不忘初心,信念永恒”的座右铭,使周雪峰那颗热爱教育事业、奉献教育事业的初心坚韧不拔、历久弥新。

1999年8月5日,周雪峰通过淮北首次教师公开招聘,考上了一所只有7个老师、没有学生的新学校——黎苑小学。当时学校的党员教师带着他,在早上5点的时候,用镰刀割掉没膝的杂草。没课的时候,他就到学生上体育课的泥地上捡小石块,放学后去水池里提水,给学生冲厕所。那一年,周雪峰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13年,周雪峰通过全市公开招聘,担任新建校市首府实验小学校长。当时的首府实验小学还是一片工地,他与12名拓荒者,领着108个娃娃,开启了创造校史的日子!对于第一次担任校长的周雪峰来说,除了每天一进校迎面而来的各种工作,令他最担忧的是学校不可预知的前景。这些担忧,周雪峰只能自己背地里偷偷“消化”。

新建学校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摆在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因为学校不通公交车,中午不能回家,附近又没有餐馆,教师的中午用餐问题成了最大的问题。“我们不如自己搭起一个小灶。”周雪峰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于是,一干人很快便众筹了厨房的各种设备:周雪峰从家里带来的一个炒锅和电饭煲,教导主任秦荣则拉来了家里的一个冰箱……大家轮流买菜、做饭,平时产生的开支实行“AA制”。因为厨房的主要设备由5名党员提供,周雪峰将其命名为“AA制党员小饭桌”。也正是从那时起,周雪峰练就了一手好厨艺,他的招牌菜“红烧凤爪”成了大家的最爱。因为人多,桌子小,大家就站着吃饭。站着吃饭的过程自然少不了各种谈资,而各自工作中的新鲜事、幸福事、棘手事,自然就成了最重要的谈资。不知不觉中,小饭桌就成了常态的会议桌,也成了最具仪式感的“家文化”符号。借助小饭桌,大家吃出了许多共识,也吃出了解决疑难问题的新思路。学生小虎的转变就来自小饭桌上讨论出的智慧。有一段时间,班主任周瑾发现,班上的小虎经常有自残行为,还总是对身边的同学充满敌意。后来经过了解得知,小虎的父母闹离婚,两个人相互推卸责任,小虎成了没人管的孩子。那段时间,大家一起跟着想办法、出主意,小虎成了全校老师都熟悉的学生。为了避免小虎出事,班主任周瑾寸步不离陪了他四个月,最终将小虎从自卑和自暴自弃中拉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父母可以放弃孩子,但是,我们做老师的不能放弃,因此老师才会被尊重。”周雪峰说。

教育是慢的艺术,但作为育人者,周雪峰更清楚教育不能等待。由于学校地处新城区,学生到市区上艺术课不方便,周雪峰提议在校内开辟一个“草根小舞台”,让孩子们课间轮流上台展示才艺。可事不遂人意:孩子太小,又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艺术培训,“节目源”眼看就要“枯竭”。那段时间,他失眠了,脑子里都是孩子们低着头呆在舞台上的窘态。“孩子们的事情不能等!”他下定决心要在学校建造一个艺术宫。一次次登门拜访周边开发商,一次次恳请社会知名艺术团体到学校了解孩子们的窘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多方努力下,一座投资近30万元、乐器齐全的艺术宫建成了。看到孩子们欢欣鼓舞地接受专业教师现场培训的时候,周雪峰悄悄地躲在办公室里哭了。谁能想到,孩子们排演的节目会在短短半年后便相当成熟,评委们看过以后一致通过,不需要复赛,可以直通淮北市首届少儿春晚。谁又能想到,团队里最小的选手,参加四年一届的全市中小学生艺术汇演荣获冠军。取得了优异成绩后,孩子们激动地哭了,周雪峰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精致校园的雕刻者

四年时间,这所学校从无到有、好评如潮、生源火爆,并成为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国际跳棋特色学校、全国首批人口健康促进示范学校、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首席落户学校、安徽省关爱妇女儿童先进单位、安徽省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安徽省平安校园建设优秀奖……周雪峰把一所新学校打造成一所好学校:清泽涓涓,甘泉潺潺;浸润一方,英华满园。在开拓“幸福教育”的道路上,他潜心实践,苦苦探索,确定了“雕琢精致校园,刻写幸福教育”的办学思路。

那段时间,周雪峰和整个团队一起,品尝到了做教育的幸福味道,也正是在这期间,周雪峰感受到了来自团队的力量,开始进行双培养制度,把青年干部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领导干部。13个人就这样每天波澜不惊地忙碌着。担任校长、领衔一所新学校的发展,未来到底怎么样,他的心里并没有底。直到有一天,市教育局“局长信箱”里收到了一封来自首府实验小学家长的表扬信,这让整个团队的心情突然明亮起来。这件事发生在学校招生的第二年,周雪峰至今记得第一次跟团队开会时谈到的两句话。他说:“如果我们混三年,这里就是一所农村学校,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干三年,这将是一所名副其实的一小分校。”尽管最初的一个小分校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但是,三年后,周雪峰和他的团队做到了。

在很多学校,扫把与拖把、垃圾桶等是一种“标配”。然而,在首府实验小学,你却看不到一把扫把。“一所没有扫把的学校”是首府实验小学的一张名片。整个校园里没有放置一把扫把,只提供拖把和抹布拂去尘土。这不是噱头,而是学校养成教育的一部分。这源自周雪峰管理中的“上游思维”,凡事向上再继续追问,即问题上游的问题是什么。关于校园卫生,人们的常规思维是,怎样清扫垃圾,却很少治理制造垃圾。推行之初,一位老教师找到周雪峰说:“周校长,我们家三口人,都扫了几十年的地,你现在让我管理几十人的班级,却不让扫地,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干!”“扫把是干什么的?扫垃圾的!垃圾哪来的?人丢的!如果大家不丢垃圾,还要扫把干什么!请你相信我,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周雪峰说。就这样,一个没有扫把的校园在师生的坚持下变成了现实。用周雪峰的话说:相信的种子一旦种下,困难都会为你让路。只是,习惯的改变总要有一个过程。起初,学校为每个班级配置了两把扫把,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慢慢将两把扫把回收。在老师的不断提醒下,学生的习惯开始渐渐改变,教室和校园里慢慢没有了垃圾的影子,并在过程中逐渐减少扫把的数量。久而久之,大家的习惯便养成了,学校的扫把无人使用。不仅如此,学生们把在学校养成的不乱丢垃圾的习惯带到了家庭,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家长甚至身边更多的人。

为了让学校有根、有魂,周雪峰提出了打造“幸福教育”的理念。为了让虚化的幸福理念有个实物引领,他亲自参与设计制作校园吉祥物“幸福鸟”,让每个学生伸伸手就能摘到成功的甜蜜果实。同学们表现突出,即能得到相应的“幸福鸟”吉祥物奖励标志。除了“幸福鸟”,还有小舞台。在首府实验小学教学区一楼最显眼的地方,有个“幸福小舞台”。每周一和周五各有一台节目,同学们按照提前预约的节目顺序自由展示个性风采。每年68台节目的超高组织频率,既彰显了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也极大地满足了孩子成长路上的存在感和幸福感。幸福笑脸墙上同学们笑靥如花,校园雅致景观中文化润物无声。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和学习、生活习惯。在周雪峰的带领下,市首府实验小学打造出“幸福教育”的理念,触碰着教育的本源,推动了学校的适度提速发展。

雅正文化的领航者

“如何使老牌名校焕发新生机,顺势而为,应时而动,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这是周雪峰在2017年,调入淮北市第一实验小学担任党总支书记、校长的时候,面临的新问题。

以躬耕者的纯洁姿态,唤醒——

周雪峰坚信教育是一种唤醒,以思路变革深耕教育沃土。他根据学校实际,牵头制定了党建先行、行政为伴的行动策略,和班子成员统一思想,实施规范年改革计划,借助新时代党建契机,强力推动工作变革。

俯首躬耕,以身作犁,周雪峰以党员意识积极地带动发展意识,扎进校园,借机用每个活动和集会“鼓舞士气”,实施“唤醒工程”,采取公示清单唤醒党员教师服务意识,树立教师职业道德唤醒教职工底线意识,设立候接区唤醒人民群众守护意识,开展规则教育唤醒广大师生规矩意识,举办家长讲堂唤醒广大家长的共育意识等举措,充分释放办学活力和潜能。他时时警醒党员教师,要让师生家长看着大家干!让家长看到这群教育人在做真教育,真的在做教育。

以点燃者的纯洁姿态,传承——

“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每当周雪峰听到这首广为传唱的支前民谣,总会留下热泪。他认为,作为一名教育者,理应仰望淮海精神火炬,以点燃者的姿态传承信仰。

2018年,淮北市名校长工作室成立,周雪峰担任首席名校长。针对淮北的校情和当下新时代的教育生态,周雪峰勇于担当,主动探寻一条基层校长既能固守教育底线又愿意创新之路!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管理就是理念和思路的引领,首先要有旗帜方向!每一名党员干部既要恪守教育本位,又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气魄,涵养“山高人为峰”的境界,直面困难挑战,勇往直前、只争朝夕。他制定了“党建先行,行政为伴”的工作室行动策略,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和淮北人文底蕴,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党员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

同时,他坚持理念创新,打造特色品牌,领衔的淮北市“名校长工作室”,一呼百应,吸引了全市市直和三区一县学校党组织负责人,用党建温度助燃教育发展热度。针对成员校区域分界明显,分散在主城区和农村现状,周雪峰倡导推行“合校、合心”的工作室理念,为区县书记(校长)分区域进行轮训,定期为一些小学进行党建带队建诊断式调研施策,推动薄弱学校的快速特色发展。他经常到培树区域党建特色学校蹲点,进行分类指导,逐渐形成鲜明办学特色。多年来,引领书记(校长)走出去跨省找亮点,交流补短板,使“名校长工作室”成为校际间党建、行政工作深度融合基地。因成效显著,他多次受邀到北师大、郑州大学、安师大、井冈山培训基地等地作专题报告。

最美“雪峰”一抹白,永葆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周雪峰志将信仰的种子播撒到师生心田,努力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他坚韧纯粹、甘当人梯,一路的坎坷风雨,为淮北教育筑起了新的高度,在那雪峰之巅,激情已化作汩汩流淌的桃李诗篇。

编辑 | 李雨彤

审核 | 庞欣颖

终审 | 姚江龙

来源 | 厅师资处、教宣中心

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3

2011年7月2日,南京市一中学特级教师上了一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课,这堂课本是想告诉学生珍惜生命,告诉家长看淡孩子的分数,学会欣赏孩子。没想到,这位老师课堂上讲述的发生在她身上的痛心故事,却意外缓解了无数学渣家长的焦虑。

当时,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对此事做了专题报道。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也讲述了这位老师的这堂课和那个痛心的故事。时隔10余年,该堂课和这位老师的故事仍在广为传播。

这位老师是谁?她上的是堂什么样的课?课上她又讲述了怎样痛心的故事?一堂课、一个痛心故事怎么会缓解学渣家长的焦虑?10余年前的课,为什么现在还有意义?

女儿品学兼优,却突然自杀


这位老师叫黄侃,当时在南京市第一中学任教英语。那堂课是女儿自杀两年后,她内心作了很大挣扎后上的一堂生命教育课。

2011年7月2日9点,黄老师站在学校电教室的大讲台上,开始在大屏幕上播放女儿的视频,一张张照片缓缓呈现,照片上的可爱的小女孩变成阳光的大姑娘,到后来,屏幕上只剩下是一具冰冷的灵柩。8分多钟的视频放完,伤感的背景音乐《别哭我最爱的人》仍在空气中弥漫飘荡。黄侃老师开始讲述她的女儿。

黄老师的女儿成绩优异、爱好广泛、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生活自理能力也强,不仅如此,情商还高,朋友也多,是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是小说或电视剧中作者偏爱的没有一点缺点的女主角。直到出事前,远在荷兰留学的这个女儿,展现给别人的仍是优异的成绩和洒脱的个性。荷兰就读虽然才半年,但她多项成绩在9分或以上,是学校不折不扣的优生。她的个人博客上也全是生活条件不错、同学关系不错之类的乐观开朗的文字。

得知女儿出事的那天,黄老师痛不欲生。可是8日得知消息,14日才赶去荷兰见到女儿的遗体。女儿的遗体躺在冰冷的解剖室。这种生离死别在旁人看来都忍不住落泪。

三年后,她在课堂上讲述女儿自杀的原因,反思自己的教育失误

女儿的洒脱只是表象。她在宿舍内结束自己的生命,并在遗书里告诉大家她离开的理由。原来,她有心理疾病8年了。出国其实也是她想要自我救赎的方式。哪知出国留学半年就彻底崩坍。黄老师这个妈妈却全然不知。女儿生病8年,妈妈居然不知道,这是多在的失误,这得有多自责!

女儿在遗书中对妈妈说,她太累了,一次又一次咬牙坚持,却总是被新的问题困扰和打败,她实在是不堪重负。黄老师在课堂上痛苦地回忆:”回想起女儿上初中后的沉默,我还以为是孩子变文静了,没想到是患上了心理疾病。到头来,孩子孤零零地在异国他乡离开人世。”

黄老师一直以为女儿上进肯学,充满理想,倔强不服输,是她欣慰和骄傲的地方。万万没想到,这是强迫症的迹象。

女儿去世后,黄老师把所有的经历投入到教学中,于2010年被评为特级教师。她一边教学,一边深刻反思自己教育的问题。她发现,当今社会中,还有很多家长和她一样在犯着相同的错误,她害怕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于是,才有那一堂课,那一学堂当众揭开伤疤、字字血、声声泪的生命教育课。

黄老师和女儿的悲剧,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些年,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日益严重。人民日报《2022年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中曾记载这样一组数据:抑郁症患者中,18岁以下的学生占了3成。

不难看出,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了刻不容缓的大课题。

现在的孩子们,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个子越来越高,但精神上的问题却越来越多。无论一线城市,还是小县城,还是乡村,孩子们除了课堂学习,还有上不完的兴趣班。他们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自私,越来越焦虑。

家长们对子女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这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所在。黄老师在课堂上告诉家长,如果女儿能再活一次,她一定不会给她任何压力。 “只要她能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没有危害的人,我就满足了。”

是啊。生命都没有了,再丰富的学识又有什么用呢?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说,健康的身心是1,知识、能力是跟在后面的0。1都没了,要再多的0又有何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