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水烟瓶的美文

2021-12-26 14:58 作者:靖远发布 围观:

靖远水烟产业民国时期的基本状况探析

Q1

第一章 靖远水烟与兰州水烟鼎盛期的比较

一、靖远水烟是甘肃(兰州)水烟的支系

客观地说,甘肃(兰州)水烟是总成,而靖远水烟是其支系。将二者硬性分割开来,甚至并列起来,都是不够科学、严谨的。所以,靖远水烟从属于甘肃(兰州)水烟,是其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兰州晨报》2002年11月2日有篇《甘肃水烟》的文章,这样表述:甘肃各县并非均产水烟,而以土地肥沃之兰州五泉山一带,榆中金家崖、青城乡、东滩和靖远县糜滩乡等地农民在建国前大量栽种……这里,将“甘肃水烟”的产地说得非常清楚。当然,这里还忽略了一些地方,比如:皋兰、永登,以及临洮。还有陇南的成县、徽县等地。这些地方也产水烟。所以,将上述各地所产水烟,统称之为:甘肃水烟。

靖远水烟产业民国时期的基本状况探析(一)

兰州水烟制品(图片来自网络)

二、兰州水烟一枝独秀成为甘肃水烟的代言者

兰州,自古为甘肃省会,区位优势令别的县区望尘莫及,其知名度也是响亮中外的。故,自清代以来,以“兰州”命名的甘肃水烟,叫响于世,成为知名品牌。兰州水烟,因此成为整个甘肃水烟产业的代言者,以及形象大使。

之所以这样,还由于,一是兰州水烟的确质量优,名声响,在历史文献中多有记载。其次,兰州市乃是甘肃水烟,及整个烟草产业的龙头所在,也是集中深加工制造之地。至今,始建于1937年的兰州卷烟厂(有别于水烟厂),仍然是西北最大的烟草国企,全国的纳税明星单位。而恰恰由于卷烟(纸烟、香烟)行业的迅速崛起、壮大,才导致了甘肃水烟产业的急剧衰落。乃至最后的消亡……

兰州水烟在整个清代,都是极其兴盛的。其兴盛期应该始自康熙时代,此后,这种强劲势头一直延续到清末。清末以后,到了民国时期,甘肃水烟产业呈现整体性衰落态势。解放后,则进入尾声。目前的状态则是,榆中县金崖镇现存唯一的水烟老作坊,更名为“兰州泰和水烟工业公司”。该企业,目前仅仅具有一个死亡产业曾经存在的象征意义而已,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的商业意义可言。

1956年,兰州的22家私营烟坊企业合营组成“兰州水烟厂”。这是兰州水烟产业应对消费市场的一次整合行动,动作可谓颇大。当然,从意识形态方面考量,此举则属于社会主义改造在该行业完成的结果,或者标志吧。

1959年,兰州水烟还参加了在印度举办的“世界农产品博览会”,这应该是这一夕阳产业最后的辉煌吧。也是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告别亮相。之后,整个甘肃水烟行业颓势突显,日渐式微,乏善可陈……

三、靖远水烟产业鼎盛期不弱于兰州

1.《辞海》关于甘肃水烟的定义。我们先了解一些与水烟产业相关的历史资料,这有助于洞察靖远局部的水烟产业状态,以及演化过程。

《辞海》缩印本1602页有这样的词条:水烟,烟草制品,我国西南地区称作黄烟、刀烟。产于福建和甘肃,甘肃产青色,烟草加以食油等佐料,夹成饼块儿,刨成烟丝。用水烟筒来吸食。

这条资料所说的甘肃水烟,就与靖远水烟有关。靖远水烟,无疑就包括在其中。

2.靖远水烟产业的肇始。权威资料显示,甘肃水烟种植应该是明朝万历年间的1573年左右,系由外地引入。与此同时,水烟的深加工制作,也随之兴起。1644年满人入关,清朝建立,上流社会人士嗜好水烟……于此,水烟消费遂在社会上盛行起来……基本常识是,烟草起源于美洲,由西班牙等殖民者带到世界各地。所以,兰州水烟传说始自诸葛亮南征孟获……云云,这只能是一个美丽传说而已。

由此可知,靖远水烟产业的肇始,也应该在此时吧,即1573年左右。而其鼎盛阶段,则晚于兰州很多年。

3.靖远水烟产业鼎盛期比兰州晚100年。靖远,众所周知系移民之地,整个明代都在进行着大移民,靖远居民族群社会性的基本形成、稳定,乃至定型,应当在清朝康、乾时期吧。故,这个时候,靖远水烟产业方才走向规模化。而其最鼎盛时期,则应该在后来的道光、咸丰两朝。因此,按此推算下来,靖远水烟产业的鼎盛期的出现要比兰州晚100年左右。换句话说,即同治之乱前的一段历史时期正是靖远水烟产业的最鼎盛期……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靖远水烟产业进入鼎盛期后,其规模和盛况很是惊人,有点与兰州一争高低的势头。这一时期,靖远地方烟草的种植面积超大,城乡烟坊林立,烟草成为支柱产业,深刻影响着地方经济……这一切情况综合起来看,那是一点都不弱于兰州的。

下面有史料为证。

4.靖远水烟产业同治前的空前盛况。靖远名儒张慎微先生所著《兰州春秋》第17回第118页,记载了这样一段话,小说里的一个角色,有个田会长者,说:我们这个地方(靖远)虽小,同治以前倒还不错,城市上据说有十来万人,大小水烟坊有400多家,盐店200多家,一年有100多辆大车、5000多只骆驼来去跑泾阳走汉中。去时是水烟箱子、食盐包子、大烟块子,来时运的大布卷子、茶叶和京广杂货,相当富华。下山有一座酒仙店,同治以后还留下一块布施花名石碑,记有大大小小什么居、什么楼、什么香……酒馆子200多家。要是没那样的繁荣,也引不起同治之乱。如果没有同治之乱,今天的靖远城其繁华景象那是不下于兰州的。

《兰州春秋》系用小说体裁写就,但它更是一部民国文史资料的总成。上述这段资料很珍贵,作者借助于小说人物之口,反映了清朝同治之乱前靖远地方的繁荣程度。其中,靖远当年有水烟坊400多家,这是很惊人的。说明靖远当时城乡间广种水烟,其产业成为地方的支柱产业。地方经济所赖在此。由此可知,清朝同治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乃是靖远水烟产业的鼎盛期。

这条资料还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即,伴随着水烟产业的鼎盛,当年的靖远,整个工商业都是盛况空前的,社会高度繁荣发达,是陇上闻名遐迩的水、旱码头所在地,以及南北商品流通的集散地。稳居文化大县、商业大县、交通运输大县的位置。

5.兰州水烟产业鼎盛期的情况。《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6月1日有一篇署名于民的长篇文章:《兰州水烟兴衰记》,文中有这样的记述:19世纪初,兰州的水烟工作坊,数量增至140多家,投资经营者多为兰州、榆中、皋兰人。由于利润丰厚,一些陕商也来兰投资经营水烟丝,如一林丰、协后成联号,资金达100多万两白银。榆中不但是最主要的烟叶种植基地,也是主要的加工生产基地。青城盛产烟叶,且因黄河水运的优势,清乾隆嘉庆时期,水烟生产就进入鼎盛期。大小烟坊达百家以上,名气较大的有永丰成、玉顺和、福丰泰等10多家。

根据这篇文章所统计的数据,兰州的水烟作坊数量在鼎盛期,与靖远相比较,尚不及靖远的一半儿……当然,基本常识告诉我们,眼前机械的数据并不能说明靖远水烟产业整体规模在同时期超过兰州,但是,靖远当年400家水烟作坊这庞大的数字,折射出其产业规模之巨,市井繁荣程度之盛,却是绝不可小觑的。尽管每家作坊的规模,与兰州相比,可能是望尘莫及的。可是,庞大的数字,也颇能说明一定的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靖远水烟产业在顶峰期,整体规模也是很惊人的,几乎不弱于兰州,跟兰州是好有一拼的。

靖远水烟产业民国时期的基本状况探析(一)

靖远钟鼓楼雄姿(杜树泽拍摄)

6.靖远人口曾占兰州府的一半。《兰州春秋》第11回第72页记述,《靖远县志·道光本》记载,当时靖远人口登记在册者有26万人之多,这时候,靖远从人口来论,绝对算得上甘肃省的第一人口大县。靖远解放初的人口是13万,可以想象,道光年间的靖远人口是解放初期的两倍,这是很令人震惊的数字。同期,兰州人口又如何呢?据何成顶所著《兰州历史人口资料》一文统计,《皋兰县志》记载,清朝道光十年(1830),兰州府:“册护户73170,口467816”。这是整个兰州府的人口数据。清朝乾隆3年(1738),靖远由原属巩昌府,改隶属于兰州府。民国初年,靖远一直隶属于兰山道。清朝乾隆后的兰州府,曾辖今皋兰、榆中、临洮、临夏、渭源、夏河、靖远等市县。道光年间,靖远恰好隶属于兰州府,所以,如果《靖远县志· 道光本》的记载属实,也如果何成顶先生所著《兰州历史人口资料》一文统计数字确凿,那么,靖远当时人口,竟然占据整个兰州府的一半过点……只是,经历了同治之乱灭绝性大屠杀,民国九年大地震,以及民国十八年大旱灾,靖远人口锐减……兰州府其它各县在这几次浩劫中,人口损失相对要小得多。由此可知,同治之乱前的靖远,诚如张慎微先生所说的那样:靖远与兰州的繁荣程度不相上下。这显然是有一定根据的。

不过,要说明一点,靖远在清朝道光年间所辖地域面积较辽阔,如:今宁夏海原县之甘盐池乡等地,今会宁县之刘寨、白草塬、河畔、关川、郭城、红堡子等乡镇,白银区之王岘、四龙两乡镇,今景泰之芦阳、五佛、中泉、条山等乡镇,以上这些乡镇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今日平川区全境,均属于靖远辖区地盘。如今,若是将这些地域的人口总数相加起来,恐怕有近百万之众,依然很惊人。

靖远水烟产业民国时期的基本状况探析(一)

烟田里生长旺盛的烟草叶(图片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