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射雕英雄传的美文

2021-12-24 18:08 作者:潇湘晨报 围观:

【编者按】

《十几岁·高中生阅读与写作》杂志“经典引读”栏目,聚焦整本书阅读,引领高中生阅读经典。该杂志每期邀请高校教授、专家学者等,对谈经典名著,发现阅读之美。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以十五部小说构建起一个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射雕英雄传》更是被大众所熟知,流传甚广。

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蒋海松,是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等诸多媒体主讲嘉宾,创设了“法律与艺术”系列课程,对金庸武侠小说有诸多阐释。《十几岁·高中生阅读与写作》杂志邀请蒋海松教授对谈《射雕英雄传》,全文刊登在《十几岁·高中生阅读与写作》杂志2021年8月刊(总139期)。

有中国人的地方,几乎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刚读初中的蒋海松,沉迷于金庸武侠小说的语言之优美、文化之博大。高中毕业后,蒋海松在大学深造,专攻法律,对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有了更深的思考。

阅读武侠小说,小时读故事,看快意恩仇;年岁渐长,更关切人生感悟、事物认知。本期,我们与蒋海松一起,谈谈金庸武侠小说的儒释道思想与侠义精神。

十几岁:儒释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射雕英雄传》中蕴含了哪些儒释道思想?

蒋海松:在《射雕英雄传》中,当以儒家思想为主,兼顾道教思想。小说主人公郭靖是十分典型的儒家人格,他拘于礼法,主张忠君报国,讲仁义礼智信。

同时,《射雕英雄传》中又有道家的思想。比如,郭靖师承马钰、丘处机,本身就是全真派的门人。当然,黄药师、黄蓉、周伯通则更像道教的人。黄蓉身上有道教的“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随心所欲特质,她“独与天地精神独往来”。黄蓉生活在孤岛上,没有受过社会的“污染”。她喜欢郭靖,因为她觉得郭靖与她是同类人。

当然黄药师身上有更典型的道家人格。他体现的道家人格就是反礼法,用刻意的叛逆礼法来张扬人的自然性。周伯通则是典型的道家人。他的武功叫空明拳,“空明”二字就是道家的概念。杯子只有倒空了,你才能装新的水;只有内心谦和,才可以去海纳百川。他的这种武功就有道教的寓言。周伯通心中也没有功名利禄的概念,一辈子只想学武功。他心中没有家国、天下,只想要快活自在。在《倚天屠龙记》中,大家共推他才是最高的武林高手。因为他心中连争的念头都没有,是庄子讲的那种“坐忘”“无相无我”的人物。

《射雕英雄传》中还有一些真实的道家资源,比如全真教门派,丘处机、王重阳、周伯通这些人物,都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

佛家思想在《射雕英雄传》中并不突出。

十几岁:儒家思想在郭靖身上有哪些体现?

蒋海松:郭靖有强烈的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比如说,敌军攻打襄阳,经常将老百姓赶到前线当炮灰。郭靖如果不开城门,敌人就攻不进去。但如果他要救一个老百姓,他就得开城门。这对郭靖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郭靖冒着自己被杀害或者城门被攻破的危险,选择开城门、救百姓。这个桥段与《三国演义》刘备携民渡江类似。这体现出郭靖的仁爱之心与对民众的匡扶。

儒家非常注重道德超越于权势。在《射雕英雄传》尾声,铁木真问郭靖:我算不算一个英雄?郭靖回答:从战功的角度说,你当然算英雄。但是,大汗你要想想在你打战的地方,有多少妇女儿童的眼泪,有多少人的坟墓。这个桥段融合了亚历山大的典故。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儒家仁爱思想的体现。你拥有天下,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你对民众的大爱,而不是你的战功。

儒家的仁爱精神也充分体现在金庸的中篇小说《鸳鸯刀》中。鸳鸯刀中藏着武林秘密,得之者将会天下无敌。大家将两把刀合在一起,结果发现了四个大字“仁者无敌”。后来,金庸说:大家都会说,但是谁又能做得到。如果你真的做到了,你就是天下无敌。金庸也是想通过武侠小说这个载体,让“仁者无敌”的儒家思想进入生活本身。

再比如,郭靖身上饱含的爱国情怀也让人热血沸腾。郭靖与黄蓉在江南游览,听见有人读岳飞的《满江红》。郭靖当时听得半懂不懂,但他仍然感到热血、向往,觉得大丈夫当如此。

十几岁:郭靖的成长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蒋海松:《射雕英雄传》可以取个副标题:“郭靖成长路”。郭靖修炼成一代大侠的故事藏着许多智慧。

第一,不怕磨难。郭靖和母亲在异地漂泊,最终修炼成为了一代大侠,这与他的不怕磨难及淳朴、坚韧、勇敢的品质分不开。

第二,品质的重要性。郭靖和杨康未出生就被父母指为结拜兄弟,两人的命运却迥然不同。杨康被金国的太子收养,在王侯贵族家庭中长大,为人奸诈,从小搞阴谋诡计。郭靖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品性善良。郭靖救下了突围受伤的哲别。在他人的威逼利诱之下,郭靖坚决不吐露哲别的下落。这种品格打动了哲别,哲别不但教郭靖射箭,还将他引入到了蒙古的上流社会中。郭靖的品质也打动了铁木真,成为金刀驸马。这告诉我们,谋生处事中品格是基础,品格一亏,便难以站得住。

第三,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好的师资团队。江南七怪武功不高,但教给郭靖为人处世的人格观念、道德品质。马钰、丘处机教给他更多的内功心法。周伯通、洪七公等顶级高手则教给了他无敌的功夫。这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好的老师团队的引导。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老师教徒弟也要因材施教。江南七怪教郭靖,很迫切。他们怕输。郭靖不聪明,每天勤学苦练,什么也没学好。马钰教他内功心法。郭靖脑袋里面没有杂念,适合练内功心法。郭靖的内功一旦上去以后,其他功夫也上去了。

十几岁:侠义精神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请您分析一下。

蒋海松:金庸没有将小说定位成浅薄的文学作品。他用精英文化改造了作为纯世俗文化的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是雅俗共赏的,有大量深层次的关于社会、政治、人性的看法。金庸把传统的儒释道文化嵌入到了武侠小说当中。他的武侠小说自成一个庞大的文化系统,有一整套儒释道知识体系作为支撑。

从时间线上看,他早期的武侠小说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讲的是儒家之侠:忠君爱国。《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传统儒家大侠,“射雕三部曲”中的郭靖也是。

道家之侠则以杨过、令狐冲、张无忌等为代表。他们追求人生的逍遥。杨过是最典型的道家之侠。他甚至出现了跟儒家大侠郭靖的对抗和叛逆:他要娶自己的师傅,郭靖觉得那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神雕侠侣》中,黄蓉、郭靖会让人觉得有点“讨嫌”。这代沟背后有儒家之侠与道家之侠的对抗。令狐冲不爱权势,不当华山派掌门,也不当魔教教主,只追求内心的自由。

张无忌体现的是道家的包容,即阴阳和合、化解恩怨。他练的武功太极拳的内涵就是包容。他的身世也是包容的。他的父亲是武当七侠之一,母亲是魔教的魔女。他是正跟邪的结合。他出生在冰火岛。冰火岛就是一个隐喻,世界上最不能融合的东西,却融合到一起。张无忌来到世界的最大使命就是调和。

所以,他人生的最大功业,就是调和了六大门派跟魔教的矛盾。先是六大门派诛杀魔教,他救下了魔教。最后赵敏擒拿了六大门派,他又去救六大门派。他扮演的就是阴阳和合的角色。

萧峰有佛家大侠的感觉。他悲悯苍生,在宋国跟辽国的战争当中,抛开自己的种族身份,爱天下苍生,最后以身殉道,用自杀来换取天下的和平。这是一种大慈大悲的佛教大侠。

当然,在金庸的笔下,更有佛教意味的佛教大侠是《侠客行》里的石破天。他很笨,甚至没有名字,别人叫他狗杂种。他不在意外在的形象,你叫我是什么,我就是什么。所以,当大家都看不懂侠客岛的武林秘籍时,只有他透过文字去看图像。这是佛教隐喻,打破了枷锁,才能获得事物的真(本体)。

金庸小说中的许多侠士也呈现出儒释道思想互补的特征。譬如,段誉有道家的一面,他的功夫凌波微步、北冥神功,出自道家。但他又出生于有以佛教治国传统的段氏家庭。

可以说,在金庸笔下,儒家之侠就是家国天下,道家之侠就是任其自然,佛家之侠则是悲悯天下、无色无相无我。

这种侠义精神的变迁,与金庸的人生历程有关。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也是这样,小时候,昂扬进取,报效祖国;中年时,任性走江湖;到了晚年,则四大皆空。放诸当下,侠之大者,应护律护法。

十几岁:我们也可以从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看到他在民族叙事框架上的变化。

蒋海松:金庸早期的武侠小说讲华夷之辨,认为汉族代表天下正统,少数民族是蛮夷。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写的就是满族统治下的抗争与矛盾。小说开篇即讲红花会反清复明,欲恢复汉族正统。《鹿鼎记》也讲乾隆本来是汉家血脉,应光复汉家。

后来金庸对这种叙事模式有了根本性的反思:大汉族主义是建立在民族不平等的基础上。所以,在他后来的武侠小说中气象开始博大,视野逐渐多元。金庸后期的武侠小说中最伟大的人物往往不是汉族。譬如,头号大侠萧峰是契丹人;最漂亮的女人香香公主是回族人;最伟大的皇帝是大清的康熙。

金庸认为,文化是多元的,每个民族有它可取的地方。实际上,金庸是通过武侠小说来反思华夷之辨。像《天龙八部》的地理空间就极其广大,西南边陲有大理,西边有西夏,北边有大辽,后来后金又崛起了,根本不是以宋为中心。

(文/本刊记者 杨丽芳 采写)

附杂志版面图:

《十几岁》名家读经典|湖大法学院副院长蒋海松谈《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护律护法《十几岁》名家读经典|湖大法学院副院长蒋海松谈《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护律护法《十几岁》名家读经典|湖大法学院副院长蒋海松谈《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护律护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