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教室节的美文

2021-12-31 09:37 作者:小桔灯 围观: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计量师小明老师的文章《敢想敢试真爱真恨》。

中师,我人生的支点

原题:敢想敢试真爱真恨

来源:《计量师小明》公众号(授权转发)

我初中毕业考入赣州师范,从此到哪便是“赣师人”。三年的中师学习,是自己成长的重要一环,这一阶段读的书,交的朋友,养成的习惯,形成看世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我想,一直受用,常常自觉不自觉就用上了。从1999年成为师范生,于今年恍然已是20整年!

回看这三年,自己青春年少,满怀憧憬,面对艰苦的条件和差距、自身的不足及负面的东西,没有放弃学习或在学习上打折扣。面对陌生的新鲜的东西,都会去试一试看一看,从来不会认为能有多深奥,尝试和探索着并乐此不彼。对于自己所做的学习和实践工作,总是想到做得更好、更有高度和深度,从来不敷衍了事。

于是,这三年格外充实快乐,没有忧虑,对于社会的复杂性没有多少认识,没有恐惧和忧患的感觉,而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认为即使有多少困难和未知,只要自己一天天长大,这都不是事儿。那时可以说一门心思读圣贤书,修身养性,待建功立业,齐家报国。

中师,我人生的支点

(一)

我生长在农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自家就在赣州城郊,但小时候进一趟城并不容易,见到的世面自然就小了,只记得参加小学生竞赛坐在黄老师或邱校长的自行车后边,进过一两次城里,长过一些见识。家中经济上拮据得很,地里长出的东西只够交农业税和留一家人的口粮,有一年叔叔一家回来添了几口,便时常要借米过日了。

这样一种家境,便是老早打定了主意要上师范了。那时自己对中师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会早点出来可以有教书的工作罢了,而对这一职业自己是向往的。以至于对此一决定,外公非常不满,填报完后还坚持要我写申请改志愿上重高,后来确实改不了了。外公这种坚持不无道理,他读得书多经历得也多,是这一方的百事通,后来师范毕业第一年闲档,他倒是介绍我去了蟠龙坝上小学代课。一直到外公过世,我都是在教师岗位。

中师,我人生的支点

在这种家境下,我上师范的学费就是家中最大的负担了。我母亲清楚记得在我上初中一次要交几十元补课费,她是托人骑车帮驮了一担米才换来给我的,这情况当时我是浑然不知的,但师范一学期五六千的费用,我定是知道家中负担有多大。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农民工的钱并不容易挣,我上师范后,从没有出过远门的母亲也随父亲去了广州打工。父亲在农村做裁缝带过徒弟,老家不少人就跟他去广东进厂,是最早一代外出务工的。而母亲就不同了,听她讲除了年轻做姑娘的时候挑过大粪进城卖之外,就没出门了,在家种地带着我兄弟几人。所以,母亲在广东打的零工,帮厂里剪线头扫地做饭这些杂活,还有父亲的工资,就这样省着用攒下来的钱,都给了我上中师的学费及生活开支。家中一切从简,弟弟龙仔先是托大舅妈家带一年,后是托在家族里叫大娘的家里,帮放放牛做点农活。家中的老房子尽给了叔叔一家,他从矿山下岗回到农村总该有落脚的地方。母亲在自家山上挖好的新宅基地,也一直荒着,我们全家先是搬住在大姨表哥家里,再搬到另一大娘家里,直到师范毕业那年春节,母亲回来不再出远门,回家才有个好去处,也才常念叨着回家。

这就是为什么我妈妈和我喜欢看《都挺好》的道理,尤其是看到苏母替苏明玉做主逼她上师范的那段,感同身受,我要是苏明玉我就去了,有啥子不好的呢?电视里的师范还完全免费的并有伙食补助呢,而到1999年就不一样的,学费、伙食都是自理。例外的是,父母都在外务工那年暑假我留校帮学校做点事情,那两个月是有免费住宿和伙食补助的,而留校认识的人诗明、刘梅、尹公子等,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中师,我人生的支点

(二)

师范就是那样,想必我们一起读师范普师的同学家境都不算好,但有一点,人都蛮会读书才是,因为中师的分数线比重点高中要高,所以校园学习的氛围真心不错,课程内的东西远远不能满足,各类兴趣小组就成了补充战场,还有就是自学考试也蔚然成风,不少人师范毕业或再要一年半载,就把大专、本科文凭拿到手了。

中师,我人生的支点

我自己毫无疑问也加入的自考大军,对此我得感谢带路人阿林同学,这一点让自己受益至今,考完专科再到本科毕业,学历获得提升不说,至少是自考让我自己有资格参加公务员考试并改变自己。自考让业余生活很充实,无论是读师范还是师范毕业任教那几年,都从没让自己变成闲人。在坝上小学守校,一放学就是一个人呆,没有电脑电视和智能手机,就是靠看书,靠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自己从不迷茫和无聊。那些课程系统的学习,肯定开拓了视野,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无非获得长足的锻炼。

当然,作为班务的活跃分子,我肯定没有蒙头读书,从第一学期开学偶然地成为班长,这一点得感谢现在去了成都的“县令”同学,断断续续到毕业当班长,师范三年让我更有勇气和自信组织一项活动。我们用非常民主的方式竞选,并运作着班级的活动,自己没有竞选上的时候,就反思改进不足积蓄力量等待机会,虽然也有失落,但不抱怨别人,可能抱怨过,但最终还是尊重民主的选择,心智估计由此变得成熟。

中师,我人生的支点

做班务是一种很好的历练,还有表演相声、演讲和竞选校学生会干部,这些自己都做了尝试,无所畏惧,显然在此之前没有任何经验可言。印象中,相声讲得一般,辩论赛最是糟糕,除了做一次辩手发言外,整场竟没有一次开口的机会,自己由此对口齿伶俐者刘同学便更崇拜有加了。在所有活动中,最是拿得出手的算是象棋了,至少赢得过全班并列第一,虽然这仨儿,健民、海燕和我,谁都不服谁。

在有过一点编刊的经验后,我们还尝试编印班刊,我们班做到了,并夸口说是建校史上第一本班刊。班刊的名字叫《足迹》,记录了师范走过的路,想过的问题,包括里面的插图和书法作品,现在看来仍然觉得我的同学很有才。写到这一点我要感谢我的搭档小胡子和小蔡,还有大罗等等,尤其是编排阶段甚是辛苦,从沙石校区坐车去城里的打印店,放弃不少周末的时间,晚上回来晚了就翻铁门,这是三年里唯一干过的坏事。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回来晚了,女生宿舍锁了,我们仨就在男生宿舍抱出被子在教室里住了一晚,困了就睡,一觉到天亮,单纯得很。

中师,我人生的支点

(三)

师范也不一定全部是好的,出校门太早,一时非常茫然。2002年,我在实习的讲台上度过了17岁的生日,临近毕业的我们偶尔也会来一盘桌球,要上两瓶啤酒,我和小胡子被老板笑谈为最会过日子的年轻人,惬意地学别人毕业前做的事情。尔后,校长号召我们“奔向农村”,整个结业式上我都能感到眼框湿湿的。不料,那一整个暑假,都在讨工作,便没有奔头了。因为我们这一届师范生分配政策有变,经开区的变数最大,毕业报到证成了一纸空文,于是不停地聚会、上=访、写告状信,也写请求信,现在想想,都是年轻惹的祸。

中师,我人生的支点

年轻心比天高,和初中同届同学比,这一年暑假不少同学都考取了理想学校,憧憬着美好的大学生活,但中师生不一样,推向了社会,不管你有没有准备好,啥都来了,还不按想象中出牌。直到临近开学,我的母校桃芫小学缺老师,无疑我是最合适的代课老师,我也就一门心思上课去了。260还是320元一个月倒是忘记了,我打心里感谢桃芫小学,拿工资的感觉还是挺有小成就的,对于这个家庭太重要了。

这或许就是大部分中师人的起点,中专的学历,代课老师做起,还有低的工资。都说贫穷会限制我们的想象,我想是这样子的,我至今仍然对第一次上英特网记忆犹新,就像一个大傻冒一样不知所措,很多年后,智能手机上市的那一两年,我仍然认为普通手机足够了,我想无非是这种局限让自己习以为常,往往停步于想和试,没法闯出去。

如若不加以修整,走出校门后遇到的种种反差和不如意,极容易让自卑和压抑情绪蔓延,而后十年、二十年,便再也没有师范那些年的勇锐。前期赴温州考察,我想温州人敢想敢试敢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尤其值得拿来,当作一些精神的营养,戳一戳自己那点儿小性情小胸襟。

中师,我人生的支点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我想,地球我是撬不动的,然自己的人生可以过得更精彩,而中师,就是我人生的支点。但凡今后走得多远飞得多高,中师三年所得是我的原点,是我的立足点,是中师给我不断成长予力量源泉,感谢生命中曾与之交汇。(于2019年4月4日赣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