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美文

2021-12-29 02:42 作者:俞夕L 围观:

虎门销烟:对列强的第一次反抗

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资本迅速扩张,国内产能过剩,急需开辟海外市场。当时的清政府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下,社会发展缓慢,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这种社会形态让英国的扩张看到了希望。

18世纪之后,英国通过各种手段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是罂粟加工后得到的,其中含有许多成瘾性、麻醉性的成分,人在吸食鸦片后,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对精神状态也造成很严重的影响。由于其成瘾性,吸食鸦片后的人基本上都被鸦片掌控。

18世纪之前的中国,靠着瓷器和茶叶赚了不少外国人的钱,但是,自从鸦片流入中国后,国内资金外流明显。许多人或有意或无意染上鸦片,就一辈子沦为鸦片的奴隶,或妻离子散,或家破人亡。

清政府一早就意识到鸦片带来的危害,在18世纪的,先后下达两次禁烟令都无法阻止鸦片走私,反而鸦片在民间更加泛滥,甚至许多官员都成了其中的帮凶。

1838年,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全面主理全国禁烟。这一路上,林则徐并不容易,不仅受到了外国人的阻扰,更有清政府的官员不想失去赚钱的门路,也成为林则徐禁烟路上的拦路虎。

1939年,林则徐到达广东。广东作为海上港口之一,向来是鸦片横行之处。众鸦片商以为林则徐能被金钱诱惑,纷纷上门。但是林则徐视金钱如粪土,他限定烟商三日之内交出所有鸦片,并签订切结书,承诺今后再不做鸦片买卖。他还说“鸦片一日未除,本钦差一日不回朝”。即便如此强硬之下,真正上缴鸦片的人寥寥无几。后来,广东许多知识分子都支持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更是借着几大书院的考试进行问卷调查,摸清了广东省的烟商、污吏。

之后,在林则徐铁血手腕之下,美国荷兰的烟商保证不再进烟,广东省的鸦片也尽数收缴。

1939年6月,林则徐等人把收缴到的鸦片集中在一起销毁,这才有了“虎门销烟”。虎门硝烟之举,给无数中国人以激励,不仅沉重打击了鸦片商,也给西方各国以及国内借鸦片谋利的贪官污吏狠狠警告。

但是,虎门销烟之后,却引来了西方列强更猛烈地反扑。

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英国胜利后逼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至此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民族的小船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危机,岌岌可危。

太平天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以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人为首发动反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

农民起义的原因就是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收刮民脂民膏,官场更加腐败,贪官豪绅也加入剥削百姓的队伍。加上自然灾害,百姓苦不堪言。官逼民反,洪秀全等人揭竿而起,建立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政权。这次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史称“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后来建立的政权就叫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的军队势如破竹,从广西一路向北挺进,最后定都江苏,改为“天京”。

太平天国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让许多绝望中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他们以为等到了救世明主。太平天国也确如他们所希望的那样,把«天朝田亩制度»当作核心纲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时,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这份纲领,涉及政治、文化、民生等方面,从制定这个制度开始,确实是怀抱着为天下人谋福祉的美好愿景。

但是,却忽视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当时的社会,列强入侵,百姓流离失所,清政府当时还掌握着政权,太平天国这个政治纲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根本无法实现,后来被人称为空想主义。

这与领导人的文化背景分不开,洪秀全等人发起于陇亩,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所接受的思想也是过往历史典籍,当时中国面临的社会境况在历史上从未发生过。所有,太平天国可以凭一时的民心凝聚所向披靡,却无法长久地守住打下来的江山。正应那句话,“守业更比创业难。”

清政府看到了太平天国带来的威胁,慈禧太后甚至联合西方列强一起绞杀太平天国,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起义活动都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在如此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太平天国仍然还存在了十四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份。

虽然他们最终失败了,但却激励着无数的后来人,许多人吸收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在探索更适合中国当时国情的救国之路。这是一段可歌可泣地抗争史。

洋务运动:清廷失败的自救运动

1960年,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人发起自救自强运动。总的来说,就是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设备、科学技术,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大型近现代化军事工业。同时开办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南洋水师学堂等一系列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洋务运动后期的口号是“求富”,为此发展出大批民生企业,涉及纺织、造纸、玻璃等轻工业,开启中国工业发展的萌芽。

在洋务运动开展的35年里,中国的各行各业确实都得到了发展,推动了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北洋海军是洋务运动的最高成果,在世界海军史上都占据一席之地,但后来却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北海海军的失败,宣告着历时35年的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后来史学者把洋务运动称为是“封建大地主失败的自救运动”,也确实是如此。发起这场运动的,都是清政府的高官,他们发起这场运动最根本的目的是保障清政府的统治地位。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即便军事和经济有了回升,但是发展的时间毕竟短,后发制人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后来中日甲午海战中,清政府引以为傲的北洋海军全军覆灭,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百日维新:封建统治者失败的阶级自救

百日维新(也叫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通过光绪帝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事情的起因是甲午海战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国内,当时梁启超、康有为联合在京的1400多名应试学子联名上书光绪帝,痛陈严峻的社会形势,拒和、练兵,主张变法强国,这次事件,被称为“公车上书”。但是因为守旧派的阻扰,光绪帝没有收到这次上书。

之后,康梁等人为变法而努力,开始舆论造势,著书立说,办报传播西方先进思想。«万国公报»、«时务报»、«湘学报»、«国闻报»都是那个时期的成果。报刊的出现,让西方新式思想在中国大地流传开来,进一步解放民众的思想。

1897年的冬天,光绪帝终于接见了康有为,康陈情利弊,终于说动光绪帝,光绪帝表示不做亡国君,让康有为全面统筹变法。

次年四月,康梁成立保国会。六月十一日,变法正式开始,光绪帝颁布上百条召令,除旧布新。

此次变法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

文化方面,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即令北京大学前身),废除八股取士,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设译书局(严复便是在这个时候翻译了«天演论》),等等。

政治方面,光绪帝接受康有为的建议,广开言路,允许学子在报纸上讨论政事,普通百姓都可以到都察院上书陈言;精简机构,任用新人等。

经济方面,康有为主张工商立国,富国养民,设铁路矿物总局、农工商总局,鼓励民办企业,在各省设商会保护民办企业。

光绪帝确实是想改善民生,改变国情,但是当时守旧派势力强大,仅凭着康梁这些读书人,根本无法撼动大势。轰轰烈烈地变法运动,仅仅持续了103天就失败了,作为变法运动的主理人,康梁逃亡国外,其他参与变法的人,则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抓住,送了性命。

1989年9月28日,谭嗣同、林旭、养税、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六人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死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变法事败后,谭嗣同是有机会逃走的,但是他拒绝了,并说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在狱中写下绝命诗后英勇就义。

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读书人救国图存的精神却激励着无数的后来人。虽然他们都是手无缚鸡的读书人,但是却心怀天下,为了国家和民族未来,他们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生命唤醒国人对救国之路的探索。我以我血荐轩辕,不外如是。

戊戌变法之后,还有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等等,经历了这么多才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这条路,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躯铺就。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首壮曲,是无数人用自己的鲜血铺就的道路,他们可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可能是受尽欺压的奴隶、可能是读书人、也可能是富商官僚等等,不同背景的人,来自不同阶层的人,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集在一起,为此抛头颅、洒热血。这个过程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是终究我们还是披荆斩棘,走向了胜利的明天。中华民族的胜利来之不易,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