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公寓文化的美文

2021-12-28 21:40 作者:admin 围观:

  上海数量众多的公寓建筑及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掌故,是近代上海“公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公寓建筑也是我们理解近代上海文化风尚的重要窗口。今天,让我们走近沪上著名公寓,一起探寻公寓建造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掌故。

【记忆】常德公寓、北川公寓……近代上海的公寓文化你了解吗?

  诺曼底公寓(今武康大楼)旧影

  在建筑学的定义中,公寓是指这样的一种建筑形式,“在一幢建筑内有多个居住单元,供多户居住的住宅……多户住宅内住户一般使用公共走廊和楼梯、电梯”。简单来说,公寓就是与单门独户的庭院式居所相对应的公共居所。公寓的出现是与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相伴的,大量建造公寓就是为了缓解城市的住房压力,近代上海仅高层公寓就有127幢之多,更不用说那些石库门里弄公寓。数量众多的公寓建筑及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掌故是近代上海“公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说,公寓建筑也是我们理解近代上海文化风尚的重要窗口。

【记忆】常德公寓、北川公寓……近代上海的公寓文化你了解吗?

  培恩公寓(今培文公寓)旧貌

  一

  1865年上海人口迅速增加,后来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大量人口涌入上海带来的住房压力,直接催生了上海近代的房地产业,大量的房屋迅速建造。在1853年9月至1854年7月间,在广东路和福建路一带,就建造了800多栋的木板简屋。这些房屋大多联排布局,通常被命名为某某“里”。它们应该就是上海近代公寓的前身。此后,建造更为考究的石库门式(里弄式)公寓建筑取代了先前的木板建筑,成为早期房地产公寓经营的最主要对象,并延续了较长一段时间。1920年至1949年,新建大量高层公寓,里弄公寓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出现了新的样式。总的来说,近代上海的公寓建设是上海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过程亦与之相伴。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形成了里弄公寓与楼房公寓两种主要建筑形式(表1)。

  表1 近代上海公寓建筑简况举例

【记忆】常德公寓、北川公寓……近代上海的公寓文化你了解吗?

  资料来源:薛顺生、娄承浩编著:《老上海经典公寓》,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

【记忆】常德公寓、北川公寓……近代上海的公寓文化你了解吗?

【记忆】常德公寓、北川公寓……近代上海的公寓文化你了解吗?

  德义大楼旧影

  里弄公寓的整体布置比较紧凑,每幢房屋的每层可以设置若干居室,再由若干单元集合成一个建筑群。里弄公寓一般三至四层,居室面积较小,室内布置力求简洁实用。楼房公寓则可分为多层公寓和高层公寓。20世纪30年代左右,这种力图扩展人类居住垂直空间的建筑形式在上海应运而生。这类公寓大多建于街道、河流等旁边,巧妙利用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形成各种布局形式,如周边式、点式、八字式等。外观装饰较为优美且风格多样。公寓内部大多装有电梯以方便住户上下楼。居室面积相对较大,各种生活设施(厨房、浴室、壁炉、煤气)等大多齐备。

【记忆】常德公寓、北川公寓……近代上海的公寓文化你了解吗?

【记忆】常德公寓、北川公寓……近代上海的公寓文化你了解吗?

  旧时河滨大楼远眺

  二

  在近代上海,公寓因其拥有便利的生活条件、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以及它代表了一种摩登的生活方式,故而受到众多人的热烈追捧。在脱离了熟人网络的羁绊,公寓第一次带给了人们进退自若的从容。这里既可以与热闹保持某种疏离,也能随时触摸其温度。

【记忆】常德公寓、北川公寓……近代上海的公寓文化你了解吗?

  爱丁顿公寓(今常德公寓)和赫德路(今常德路)旧影

  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闸北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文化活跃区。茅盾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小说《林家铺子》和《春蚕》;此外,施蛰存、戴望舒、丁玲等都是老上海大学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1927年10月8日,鲁迅选择在闸北景云里23号的一座石库门寓所定居下来,一方面是有兄弟周建人的照料,另一方面是与茅盾、叶圣陶等人比邻。此后,鲁迅和许广平先后在景云里23号、18号、17号居住。1929年9月27日,鲁迅之子周海婴也出生于景云里17号。5月12日,鲁迅携许广平和海婴搬到了拉摩斯公寓。公寓终究还是生活的地方。

【记忆】常德公寓、北川公寓……近代上海的公寓文化你了解吗?

  拉摩斯公寓(今北川公寓)局部

  资料:上海市测绘院·图溯上海

来源: 上海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