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萧红散文读后感(萧红散文又是春天的读后感)

2022-06-08 03:56 作者:法律读库 围观:

我读萧红《又是春天》

作者:曹春蕾

在萧红的散文集《又是春天》里,收集了她1935年前后写的散文,零零总总六十余篇。

篇幅都不长,从几百字到两千来字,每一篇都是个小故事,或是她的生活流水,或是她回忆的往事,不似艺术加工,更似真实日记,记录了她挨饿、受冻和无处安身的窘迫,记录了她吃了顿饱饭喝了碗热汤的满足,让每餐进食计算卡路里的我们,一时有些难以适应。

一本散文集,从头看到尾,冰冷的感受从头流到脚,寒彻肺腑。她的文字一点都不温暖 ,因为给予她温暖的祖父去世了。

"我懂得的尽是些偏僻的人生,我想世间死了祖父,就没有再同情我的人了,世间死了祖父,剩下的尽是些凶残的人了。"(摘自《祖父死了的时候》)

所以,在她之后的人生,只剩下痛苦的煎熬和无助的等待。

民国才女遍地,大多数出身优渥,诗作文章也多是描写富贵人生的悲欢离合。萧红不同,她自身完全是浪漫主义的随性作派,虽被冷酷的现实狠狠地击倒在地,无限贴近冰冷的地面,但她仍将所受的苦难当作写作的素材,将生活的苦化作文字的乐,特别是描写饥寒交迫的文章,把内心惶恐、饥饿、无助揉进字里行间,直抵人心底层。

我读萧红《又是春天》

萧红

未来在哪里,不得而知,肚子在叫,身体在痛,寒气侵蚀着每寸肌肤,估计是那些富贵小姐们永远无法写出的精彩。

那个时代,造就了萧红,思想激进,生活方式独立特行,追求理想中的爱与美,舍弃安逸的封建大家庭,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自己看好的路。那个时代,被称作黄金时代,盛产了一大批思想家、革命者,鲁迅是她的良师挚友,给予了她温暖而又坚定的指引,萧军是她的伴侣最终也弃她而去,虽陪她走过最困难的饥荒时期,却没能陪她走完人生的最后。

我读萧红《又是春天》

1934年,萧红、萧军在离开哈尔滨前夕合影

萧红的文风偏向于现实主义,而我认为她更像是浪漫主义作家,而且是超现实的浪漫主义作家。她的作品不是想像虚幻的浪漫,而是透过现实残酷的浪漫,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的浪漫。她把日子过成了小说,把小说的场景移植到现实,之所以会被人称为"作",不往好里活,也与她的浪漫情怀有关系。

我读萧红《又是春天》

《黄金时代》里萧红在香港的剧照

我手写我心。萧红散文的魅力主要来自于其率真十足的性情,是名副其实的性情文字。她喜欢谁、憎恶谁,在笔下毫不隐晦。

慈祥的祖父、疼爱她的伯父、相濡以沫的郞华、宽厚的鲁迅老师在文章里活灵活现,着墨得当,看后使人心生温暖。而待她刻薄的后妈、管教严厉的父亲便在她笔下非常不讨好,字里字外透露出厌恶。萧红虽然没有自已的孩子,但她还是怀着一颗慈母心,怜悯地看着周围被困苦生活折磨的孩子,林小二、金铃儿、小六子……他们不幸的童年,生逢不幸的时代,读后让人忍不住掩卷而泣。

萧红的文字看似随意、散漫,却是难得的率真、诚恳,如同她的人,真诚,不做作。读她的文章,就像是老友面对面地闲聊,聊她经历的那些人和那些事,让人心酸,也让人心疼。在她用文字搭构起虚幻的世界里,有男欢女爱,有你情我侬,在世人看来,多是她所经历的现实惨状的折射,所以更加直接、更加深刻。

有时间,我会陪着孩子再看一遍电影《黄金时代》,推荐她也读一读萧红。

作者:曹春蕾 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