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街头智慧 读后感(探访智慧泉的读后感)

2022-05-30 21:01 作者:admin 围观:

  编者按:渝中是重庆“母城”。3000年江州城、800年重庆府、100年解放碑,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等厚重的人文底蕴,孕育了重庆的“根”和“源”。当公共文化服务融入衣食住行游购娱,如何普惠大众生活?或文物活化利用,或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或文化创意“嵌入”社区……渝中区坚持“人民城市”建设理念,提升城市文化治理能力,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正为市民生活注入源源不断地文化之水,幸福之泉。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9日8时30分讯(首席记者 陈美西 记者 舒婷 实习生 娄艺馨)一座城市的品质,很大程度取决于公共文化空间的形态,而文化空间的内涵,也可以反映出城市气质和底蕴。

  在人流如织的解放碑商业步行街,走进一家眼镜店,你可能会“误入”一家美术馆;而登上新晋热门打卡地山城巷,就能撞见一个装得下任意想象的共享文化空间领地……公共艺术与商业空间相融,碰撞出排列组合,是只在渝中遇见的奇幻惊喜。

  拆掉一半柜台

  旗舰店爆改街头美术馆

  解放碑商业步行街,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年商贸销售总额达到上百亿元,雄踞西部榜首。

  不足一平方公里的面积,日均人口流量超过30万,拥有4400多家商业网点,20多家大型商场,近百个金融网点和证券交易所。

  就是这样一个寸土寸金之地的核心位置,两年前,千叶眼镜总店却作出一个决定——撤掉一半以上的柜台,以美术馆的形式打造公共开放空间,投资千万对商业区域重新布局设展、增设休憩设施。

寻味人文渝中②丨藏在商圈的艺术馆 遇见最好观众

千叶美术馆空间区域。千叶美术馆供图 华龙网发

  事实证明,这些看似和销售额不挂勾的东西,却为其带来了高出往常五倍的客流,今年“五一”期间平均每天接待3000余人“打卡”——网红达人热衷前来拍摄时尚大片,普通市民点上一杯热饮也可以闲坐半天。

寻味人文渝中②丨藏在商圈的艺术馆 遇见最好观众

千叶美术馆展出的艺术品《观望》。千叶美术馆供图 华龙网发

  “我们希望人们到这里不仅看到清晰的世界,更能感受到城市文化温度。”千叶眼镜董事、千叶美术馆项目发起人李媛媛介绍,千叶眼镜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打造,既响应商务部城市高品位步行街建设工作,也是整合艺术与商业空间运营模式的新尝试。

  走进展厅,一副老式试戴架伫立在显眼位置,配上复古大红色调极具年代感;形似萨克斯的艺术装置,可以在独特视角下窥见不易抵达的拐角空间;2.81米高的《历史视力表》,呈现着中国眼镜的历史脉络……

寻味人文渝中②丨藏在商圈的艺术馆 遇见最好观众

历史视力表。千叶美术馆供图 华龙网发

  创意赋能,让这里的每件艺术作品都成为一幅值得拍摄的大片,也让这个商业空间,升级为前卫艺术的发布现场、都市文化休闲旅游的“明星打卡点”。

  每隔一年,美术馆内的艺术品都会进行更换,主题分享、公益讲堂、电影首映礼等时尚活动,更是时时上演,演绎了重庆当代都市文化艺术的最新迭代形式。

  拓展一方领地

  山城巷内腾出造梦空间

  穿过解放碑步行街的熙攘人流,来到山城巷的背街。给你一个空间,自己策划一场展览,方式不限,场地免费,你是否感兴趣?

  今年5月,摄影人王远凌在山城巷百年历史建筑——厚庐的身后打造了这样一个创意空间。

寻味人文渝中②丨藏在商圈的艺术馆 遇见最好观众

位于山城巷的造空间。造空间供图 华龙网发

  “‘造空间’”就是造创意共享空间,创造出满足每个人不同需求的公共文化空间。”在这里,共享展厅,街角咖啡,树屋,天台,都是构建社交的场域。两栋楼宇180平米,满足不同人群的公共文化空间需求,他也称之为创意社交空间。

  一周前,山城巷传统风貌区与来福士、九街等共登“重庆十大新地标”,它的热闹有目共睹,王远凌却不喜欢把山城巷看作景区,他沉醉于这里的烟火氛围和历史温度。

  “我常常说,山城巷是拥有老重庆面貌的公共空间。”因此,这也是王远凌把“造空间”选在背街的原因。

寻味人文渝中②丨藏在商圈的艺术馆 遇见最好观众

造空间承载着大大小小的展览。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陈美西 摄

  “造空间”主体部分是一个共享展厅,上下两层楼,40平米左右的展线能满足一个小型的展览。

  “人人都是艺术家,大家都能生产好的内容,都能拍摄好的照片,但很多却没有展示的地方,而造空间就能满足他们。”王远凌说。

  目前“造空间”装着的,就是一位年近七旬的摄影爱好者的“梦”。

  半个世纪前,曾在北碚区防疫站工作的程学卫用镜头记录下了许多小朋友接种的珍贵画面,在王远凌的策展下,20多张照片通过磁性材料拼贴在“造空间”上,组成了“我的小时候”个人摄影展。

  “我只是做了时代的记录者。”今年程学卫说,从没想到自己的照片能受到如此多人的喜爱。

  作为免费向市民开放的场所,短短两个多月,“造空间”已经累积了一波“粉丝”,越来越多的创意生产者们来到山城巷,暂时逃离第一空间的繁琐,第二空间的繁忙,享受着第三空间带给自己的灵感迸发。

  重温一段记忆

  十八梯上长出焕新故事

  在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项目ABC区(1期)夜间智能化泛光系统基本安装完毕,昨晚惊艳亮灯。

  事实上,十八梯早就不止一次点亮人们的视野,从更新改造以来,作为老重庆的符号,这里的动态一直牵动目光。在渝中区政府指导的“1+N”模式打造下,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打造了一个大的开放空间,以及若干个公共文化小空间,其中,山城记忆馆就是代表之一。展馆共4层,涵盖展厅、互动区、沙盘区、会议区等多个功能区。这里陈列了大量有关重庆历史的珍贵书籍、影像资料,运用声光电科技将渝中历史娓娓道来。

寻味人文渝中②丨藏在商圈的艺术馆 遇见最好观众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沙盘图。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袁舒含 摄

  走进星光点点的“风韵厅”,灯光剪影重现出七街六巷景观,大巷子、善果巷、凤凰台街、花街子等旧场景,“领馆夜宴”“茶坊听书”“天风扬琴”“实业援战”等小故事,为游客带来沉浸体验。

  “山城记忆馆,位于渝中区上半城和下半城的链接点上,他就像进入十八梯的一个窗口,希望人们走进这里可以读懂重庆。”负责项目运营的十八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睿介绍,打造之初,渝中区就链接何智亚等知名专家学者作为顾问,不断挖掘项目历史底蕴。

  “为了还原历史尊重历史,在十八梯,吊脚楼、青瓦顶、街道肌理、沿街古树,这些代表老重庆记忆的元素都被保留了下来。”王睿说。

寻味人文渝中②丨藏在商圈的艺术馆 遇见最好观众

市民在山城记忆馆参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陈美西 摄

  而除了山城记忆馆外,今年9月28日,将随着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的正式对外开放,这里打造的“N”个公共文化小空间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复建的天风琴社,融入国学教育,打造“母城文化”中的艺术雅集;朱炳仁铜,打造“铜文化”的体验场所;于右任纪念馆,呈现一代书法大家的爱国情怀……融合商、景、旅、文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十八梯,将实现“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跨界”的全景体验发展。

  老重庆风韵醇厚,新重庆时尚多元,在十八梯,一步一景,新老重庆的记忆正交替呈现。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