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文章中加入方言的好处

2023-07-20 00:30 作者:豆杏姜椒白茯苓 围观:

为什么在某些地区需要使用特定的语言或方言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豆杏姜椒白茯苓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章中加入方言的好处1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你发现当地人说的话听不懂,或者你说的话他们听不懂。这是因为他们和你使用的不是同一种语言,而是不同的方言。语言和方言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在某些地区需要使用特定的语言或方言呢?这背后有什么奥妙之处吗?


一、语言和方言的定义和划分


语言是一种人类用来交流思想和情感的符号系统,它包括声音、文字、语法和词汇等要素。而方言则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或群体中经过历史演变而形成的分支,它通常保留了一些古老或者特殊的声音、文字、语法和词汇等特征。


如何划分语言和方言呢?这其实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学派和国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如果两种方言之间可以相互理解,那么它们就属于同一种语言;如果两种方言之间不能相互理解,那么它们就属于不同的语言。这种标准叫做相互可理解性。但是,这种标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有些方言之间可能只是部分可理解,或者有些方言之间可能因为文化或政治的原因被认为是不同的语言。


二、语言和方言的功能和作用


语言和方言都可以用来进行交流和表达,但是它们在不同的场合和层面上可能有不同的效果。


  • 交流功能


交流功能是指用语言或方言来传递信息和意义。在这个层面上,语言和方言都可以起到作用,只要说话者和听话者能够相互理解就可以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特定的语言或方言可能会更加有效或者合适。比如,在国际或者跨地域的交流中,使用一种通用或者官方的语言可能会更加便利和准确,比如英语、普通话等;而在地方或者群体内部的交流中,使用一种本土或者特色的方言可能会更加亲切和贴近,比如粤语、闽南语等。


  • 表达功能


表达功能是指用语言或方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在这个层面上,语言和方言都可以起到作用,只要说话者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就可以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特定的语言或方言可能会更加丰富或者深刻。比如,在文学或者艺术的创作中,使用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语言或方言可能会更加有魅力和影响力,比如拉丁语、藏语等。


三、语言和方言的保护和发展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语言和方言都面临着消亡或者衰落的危险。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目前世界上有约6000种语言,但是其中有一半以上处于濒危状态,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这对于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和知识传承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每一种语言和方言,让它们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 学习和使用


学习和使用是保护和发展语言和方言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式。我们应该学习自己的母语或者祖先的方言,让它们在我们的心中扎根;我们也应该学习其他的语言或者方言,让自己能够与更多的人沟通和交流。


  • 推广和传播


推广和传播是保护和发展语言和方言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方式。我们应该倡导和实施多元化的教育政策,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语言或者方言;我们也应该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对各种语言或者方言进行宣传和推广。


语言和方言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们不仅是交流和表达的工具,也是文化和身份的载体。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每一种语言和方言,让它们能够在这个多元和变化的世界中生存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和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方言,让自己能够与更广阔的世界沟通和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和谐。


文章中加入方言的好处2

詹伯慧:语言是财富,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载体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加深,语言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变化。在中国,方言作为一种语言形式,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还承载着地方文化的丰富内涵。于是,探讨方言在地方文化和语言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生活交流,还可以更好的认识一地的文化习俗。

方言是指某一地区的特有语言形式,是在某一地区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语言。与方言相对应的是普通话,即官方推广的国家语言。但是在中国各地,方言依旧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是本土文化的精髓所在。

方言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方言是以发音为基础进行区分,如上海话、广东话等等;有的方言是以词义为分界进行划分,如四川话、湖南话等等;还有一些方言则更加复杂,既有发音差异,也有词义的不同。不过,不管是何种方言,它们都是地方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体现着某一地区的人们活力和智慧的一种载体。

方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极为丰富。在某一地区,方言成了一种文化标志。方言中蕴含着该地区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是了解当地文化、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湖南的方言中,“钵子”同时也指桌子。这种语言的使用,体现了湖南园林文化中的“景在桌上”的思想,表达了对园林艺术的一种赞美和推崇。在方言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文化习俗,既包括生活中的表述方式、风俗习惯,也包括了一些本土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此外,方言还有一种文化动力,它可以推动各种型态的文化创作,带动当地文化繁荣发展。方言文学、方言电影、方言舞蹈等,都成为了各地确立本土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带动了一系列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四川的川剧就是以当地方言为基础,结合舞台表演艺术和音乐元素,形成的一种剧种。由此可见,方言在加强地方文化意识、建立本土文化特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方言是中国本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代表了本土的特色和交流方式,代表了本土的人们使用特有语言形式和人文精神的方式。同时,方言也是我们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承载着地方文化的丰富内涵。保护方言、传承方言,是我们珍惜多元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学习方言、传承方言,更是我们尊重他人文化、促进社会文化进步的必要措施之一。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方言,保护方言,传承方言。因为,只有保护好我们的传统语言和方言文化,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推动我们的文化发展和交流,展现出中国的多彩文化魅力。

文章中加入方言的好处3

你会说方言吗?你有多久没说过方言了?

在城市化的高速进程中,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来说,方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从长远来看,方言的消逝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用语的消失,更是一种文化载体的毁灭。目前,保护与传承方言文化,已成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历时6年9个月的陕西省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全面完成,并出版了既能读又能听的方言工具书《陕西方言集成》,这对保护陕西地区的方言及以方言为载体的陕西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方言集成》。(资料图)

方言:家乡的标签与游子的眷恋

我国历史悠久,地缘广阔,民族众多,具体有多少种方言,无法确切计数,因此很多地方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之说。

中国的语言学家对于汉语方言的划分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学术界按照大的方言区,将中国方言大致归为七类;教育部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语言文字概况》中,将汉语方言分为十大方言: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徽方言、平话土话。据考证,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比欧洲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别要更大,欧洲的德语和荷兰语之间可以通话,但汉语的方言之间大多数完全听不懂。

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在1955年在北京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决定了普通话名称和标准的确立,并开始向全国大力推广。由于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当时已在社会交流中处于重要地位,与会的专家学者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多方面进行分组讨论,对于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规定一致拥护;在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确定将汉语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确立和推广,实质上是历史演进的结果。

“听南门说”乐队现场。(资料图)

要了解一个地域,方言是必经之路。

一个地方有了方言,顿时就有性格起来,更有人情味,更讨人喜欢。它虽然没有景点里那种人工开凿的痕迹,却能让人从中最直观地感受到当地的精神属性,并将本土的亲切感落到实处。

在国内首档方言音乐节目《十三亿分贝》的主题曲《方的言》中,已故歌手赵英俊写道:“吃饭,你家乡怎么念,学得地道我就与那儿有关,再斟满不觉已天色将晚。”欲知家乡贵处,问声吃饭,听到发音便知。乡音是缠绕在乡愁上的藤蔓,是故乡留给我们的无形胎记,从乡音,到饮食,到行动坐卧,只要带着故乡的味道,哪怕只有一点点,感慨就延绵不绝。

“护城河畔长安城,永宁门外城门洞,晨钟暮鼓千秋史,听南门说”。近几年,陕西本土乐队“听南门说”通过网络平台成为闻名全国的“网红”乐队,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音乐迷到西安城墙的南门洞里看他们演出,演出视频最高点击率曾超千万人次。乐队成员以陕西方言民谣述情,融入秦腔元素,让更多的人感受西安的亲切,听到陕西的故事。

除了方言民谣,河南、陕西、重庆等地的“方言梗”也大量出现在网络平台中,乍一听有些生涩,却又让人感到有趣与活泼。

方言蕴含的乡土文化认同、地域想象、独特的音调与表达习惯都会给人带来新鲜感。而在方言流行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对于方言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让方言有“家”:如何保护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DNA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其在对普及教育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方面起到了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各地方言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冲击,甚至出现衰微的状况。目前,老派地道方言的使用者,出现了老龄化现象。

同时,进入互联网时代,方言则面临更大的挑战。据调查,一种语言全面进入互联网后,其知名度将极大地提高,网上的互动还会给其带来新功能,吸引年轻人。相反,不能进入互联网的语言将会逐渐被边缘化。

陕西方言“撩咂咧”。(资料图)

有人将方言衰微的原因归结于普通话的推广,但事实并非如此。毕竟,普通话作为一种通用语,主要是交际功能,方言除了交际还有文化功能,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承。因此,一个人掌握普通话,与其是否学习和使用方言,并非天然的矛盾,普通话的推广和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也并不相悖。

据了解,自2008年起,我国开始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通过纸笔记录、录音、摄像等学术手段对方言进行建档、保存和研究。自2015年启动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更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后人的语言文化工程。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如果方言在市民生活中是“死的”,其传承将难免沦为奢望。因此,在对方言进行档案化的同时,还存在更多生动的形式,散发方言的魅力,将这种文化DNA留住。

在今年年初,杭州市滨和小学开设方言课,让孩子们通过对方言的学习了解杭州本地文化、故事,增加故乡认同感,同时也让“新杭州人”更好融入本土文化和氛围中。方言课的开设,并非以让孩子们熟练掌握方言为目的,而是丰富学生生活,拉近学生对自己出生、生活的这片土地的热爱和了解,同时,这也成为打开传统文化学习的一扇窗。

无独有偶,去年,武汉市档案馆首开“兰台大讲堂”档案公开课,课堂上,市民代表和学生代表近距离感受武汉话背后的汉味、汉腔、汉韵,讲述档案里的乡愁,并首次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云端分享,近6万网友云共享了这场武汉方言的文化盛宴。

《装台》剧照。(资料图)

陕西方言背后承载着三秦地方文化,陕北、关中、陕南三地方言差异大、情况复杂。但是,各种方言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中还在不断变化发展。

比如,曾经流行的歌曲《西北风》、《信天游》等给大家留下一种陕西方言很“土气”的惯性感觉。但是在陕西本土乐队黑撒乐队的创作中,则更多地体现着陕西人独特的幽默、豪爽,甚至不为人知的柔情,以及充满魅力的陕西文化。如黑撒乐队的歌曲《秦始皇的口音》中,幽默地考起“陕西方言八级试题”;《陕西美食》赞美了数十个诱人的饮食文化小吃,让人听着浮想联翩......一改陕西方言民谣“土气”面貌,以带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色彩的方言歌唱来传播文化,成为一种创新性的文化形式。

在近几年的方言集成丛书的编纂、方言档案库的建立、方言档案公开课的开设等一系列的举措推进的同时,陕西方言频频引起荧幕热潮,在《武林外传》、《平凡的世界》、《装台》等热播剧中,陕西方言的出现为这些影视剧增添不少亮点,并引起各地模仿学习,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以更具趣味性的方式对陕西方言进行保护与传播。

随着老一辈方言讲述者的逐渐老去,方言的色彩也慢慢褪去。但作为地方文化无形的“胎记”,没有了方言,也就没有了文化的“根”。因此,要通过系统的记录与整理,让陕西方言永久保存。

目前,陕西省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已全面完成,如何更加开放地用好用活方言档案资源,做到留住乡愁、传承地域文化、留存城市记忆,以方言民谣、影视剧作等更加多元生动的方式,让“乡音”永远鲜活,是未来方言保护与传承发展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文/李炘弋 李为涵)

编辑:李为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