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优秀散文在哪里看得到

2023-03-29 09:52 作者:读书与人生 围观:

〔文学〕谈谈散文的“道”,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读书与人生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优秀散文在哪里看得到1

今天我们谈一谈散文创作。散文,写作的人比较多。但是我要说,散文易写难攻。

现在散文的状况,客观地说,写作者很多,但是确实太多太烂。就像书法,谁拿着笔都会写字,但是真正的书法家,真正写出层次、写出境界、写出专业来的,还是不多。

说实话,对于中国当代的散文创作,我有着和纪实文学同样的忧虑和看法。概括起来就是:表面繁荣,其实虚空,新潮涌动,经典未成。这16个字,是我经过深思熟虑总结的。我们当下的散文创作,确实是这种生态。

我们传统的经典散文,言简意赅,精美典雅,大家都很熟悉,也都读得不少。包括“五四”的经典散文,也是珠圆玉润。这一切,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中国散文审美,就像我们大部分人对美女的认同,对英雄的理解。

建国以后,散文创作中,也出现了很多我们熟悉的散文名家。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总是激情有余,丰沛不足,从历史的发展到现在,经典性的要求上似乎还不够。

20世纪之后的20多年来,不少散文作家进行了一些探索,喊出了很多反传统的口号,树立了很多新派别的大旗。什么文化散文,历史散文,写的很长,写的很多,但是总体感觉还不是那么精美,不够圆熟,远离经典的特质,没有能形成新的、大家认同的模样和硬核。

当代的散文创作,表面上比较繁荣,其实是比较混乱的,没有形成新经典。有些散文作品文字也很灵动,叙述也很诙谐,也很幽默,知识也很丰富,但是大部分像比较分离、比较散乱的五颜六色的石头。

再打个比喻,这些散文作品,就像藤蔓,虽然说花花绿绿,青青翠翠,但是没有枝干,没有果实,没有筋骨,不堪实用。它不像树,尤其不像松树一样,从成材的角度,没有支撑。所以说,距我们理想的经典散文,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理想中的经典散文,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实践,也一直在思考。

我想它应该是根植于传统,融通于世界,是建立在时代性和思想性之上的一种珠圆玉润,一种筋骨,一种熟美,一种清丽,是真正在思想性之上具有特质的经典美文。

这种美文,至少应该有以下的特质:言之有物、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言之有法。

再具体地说,其实就是“两性”,即思想性和艺术性。在这里,我想从言之有物的角度,和大家谈一谈思想性。

说到思想性,好像很宽泛,其实,思想性制约着我们所有人的创作高度、创作格局。

这一方面,说起来很大,其实也很现实。我们中国传统散文的历史,是从先秦那种比较宽泛文本过来,那种广义的散文一直发展到唐宋以后相对比较狭义的文学散文。但从先秦散文到“五四”散文的总体传统,就是文以载道。

说到文以载道,我们总是想得很狭窄。其实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正宗观点,是对文学作品中文和道的概括。这种道,其实就是思想性。

当然,我们过去说的道是相对的,是儒家思想,是传统道统,其实就是思想性。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把文学创作特别是散文创作提升到这样一个高度。

为什么提升到这个高度?就是因为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意义,它的力量,是天地之正气,是大道。

过去几千年,我们对文学,特别是对散文的认识,都是至高无上的。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作家笔下传输的思想,都是社会上最高的、最大的正能量。

我说的这种正能量,大家理解的要更宽一点。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当时的时代、当时的国家都是相通的。作家就是那个时代思想、正义的代言人。

中国古代,作家是精神文化的结晶,文化的代言人。“五四”的时候,像鲁迅先生。毛泽东同志对文学的作用说得很形象:利用小说反党。那个意思就是说文学的作用,足以能推翻一个政权。所以,建国以后,中国作协设置到文联,后来把中国作协升格到正部级。

自古以来,对文学的作用,对文学传播的力量,都特别的高看,这说明文学蕴含的思想性是至高无上的。

但是,近几十年以来,我们文学的作用,我们文学蕴含的思想意义和思想力量,已经越来越降低了。近些年来我们的文学,我们作家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已经大大降低了,尤其是作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低了。说实话,我们现在的文学创作,确实也存在这种问题。

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创作都是如此。笔下的世界,笔下的叙述,越来越单调,越来越狭小,越来越自我。这就显得文学的作用、文学的力量越来越衰微。这就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已经失去了力量。没有钙,没有铁,你就没有了力量。

我们的散文创作,尤其如此。因为散文创作门槛比较低,大家都在写。如果说这样正常的写,简单的写,倒也无所谓,大家就是练笔,都是爱好,都是一种乐趣。就像锻炼一样,你不去当运动员,就是练练身体也就罢了。但是,我们很多文学爱好者,都心怀文学梦想,希望自己写得更大一点,写成真正的文学,做真正的作家。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就要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笔下应该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乾坤,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气象?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还真是需要从文以载道的方面,好好聊一聊。

刚才我说,过去的道,就是所谓封建那种道统,那种儒道,但是,我们是现代人,我们已经进入现代社会,我们笔下的道是什么道?

我们当代的作家,要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进行文化的、历史的、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等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对历史要进行回顾和反思,对现实要有透视,要去发言。

总之,就是一种文明大道,就是一种知识分子创作。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每一个作家,可能大都还有差距。如果我们不站在这个角度上,那么我们的写作就是一种浅写作、简单写作。

我梳理了一下当下的散文创作,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心灵鸡汤式写作。这种写作比较轻松,比较通俗,在社会上很受欢迎,很多小女子、小学生、社会青年,都在进行心灵鸡汤式写作,我们的很多作家,也在从事这样的写作,现在的散文生态基本上是这样的。

第二种是宣传思维式写作。我们的很多作者,思维完全站在宣传干部的角度,你是党员,是宣传干部,从这个角度上在书写散文。这种思维,是一种宣传式的思维。

第三种是闲情逸致式写作。这种写作可能稍稍高出于宣传思维,写家乡的美,祖国的大好河山等。

以上这三种写作,都是普通的写作,简单的写作,唯独不是知识分子写作。在这种写作基础上,不可能出现那种深沉的、凝重的、有思想冲击力的好文本。而现在我们当下的创作,基本上都是这样。

从思想意义上,很多作家没有跳出来,还处于相对比较浅的低层次写作。这种写作,是文学爱好者式的写作。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写风景,写生活,写美食,写美景,写我们身边生活,这些东西都是必须的,都是我们生活的状态。但是如果你仅仅限于这种写作,那么从作家的角度上,似乎你还不够,你应该更提升,提升到知识分子写作,站在更高层面上,站在人类文明的角度上,用知识分子之心,知识分子之眼,从这个角度去观察社会,思考社会,而且用自己的笔表达出来,这样的话,你的笔下就有了力量,有了乾坤,有了思想。

我们不妨看一下鲁迅先生的散文。他就是用知识分子之心,在观察着当时的社会现状,观察着自己的故乡,观察着自己的亲情,包括朋友。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大家都看到,他不像普通人那样在讴歌自己的家乡,讴歌自己的所见所闻,他是用相对的忧患意识,在思考这个国家,思考这个民族。

鲁迅先生是在1936年去世的,他在世的时候,“九.一八”已经发生,抗日战争马上就要开始。咱们普通人书写,日本人是鬼子,是敌人,是不共戴天的,我们所有人都会这样去书写。但是鲁迅先生的笔下,可能更高一点,他从文化的角度,从民族的角度,从人类文明的角度,分析了很多东西,不是简单的谩骂、批判、仇恨,他有很多对日本文化的反思,对人性的反思。

在鲁迅的笔下,不仅仅对民族问题、战争问题,包括对故乡。他对故乡的描写是深沉的、冷静的,反思的,批判的。“五四”的很多散文作家,如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眼光和笔法,都和正常人是不一样的。而我们很多人的写作,还是中学生式的、小女人式的简单浅写作,就是我刚才说到心灵鸡汤式写作、宣传思维式写作、闲情逸致式写作,唯独没有知识分子写作。

我希望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境界,走向知识分子写作。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真正的散文作家,你才能写出真正的散文作品。

我过去对思想性也总是理解不透,总感觉是比较宽泛,比较空虚的概念。后来在创作中越来越意识到,思想性就是你的天花板、格局、素质和高度。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深思。什么是思想性?我们的笔下应该呈现出怎么样的思想性?我们一定要打破自己的单调,开阔自己的格局,这就需要大家多多学习,多多思考,扩充自己,丰富自己,健全自己,让自己思想的锋芒更加敏锐。

今天咱们是从文以载道上,从思想性上讲散文写作;下一次咱们从艺术性上,从技术上再谈一谈。谢谢大家。

作者:李春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协副主席等)

来源:本文转自“追慕司马”微众号作品,谨作交流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选:@读书与人生​

优秀散文在哪里看得到2

作者 | 南面书城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提起哲学,不少人会皱起眉头,觉得那些“高头讲章”,读起来太费力,也没什么用。其实也不尽然,有的哲学名作写得很流畅、很自然,像是一篇游记,一篇优美的散文,引导我们慢慢走进思想殿堂。


首先给大家推荐的,是那部曾经畅销大江南北的《美的历程》(图一),作者李泽厚,著名的“青年导师”,一代年青人心目中的偶像,他的哲学作品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吸引大家去阅读。


《美的历程》,就像是博物馆的高级导游,对一件件鲜活的文物,做深度介绍,介绍文物背后的故事,逐步揭示现象背后的思想内涵。读了这本书,会突然觉得:原来哲学可以这么讲!像文学、像历史、又像故事会。


紧接着,李泽厚又写出了著名的三步曲:《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图二)、《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这三部曲写得同样通俗易懂,只不过更系统,更深入,更全面。


如果以上作品是对古人优秀思想成果的消化吸收,那么,李泽厚逐步出产了属于自己的新产品《人类学历史本体论》,我买了人民文学社的精装函套本。不过,这部书进入了“深水区”,理论性、思辨性的东西多了,并非那么好读。


三联出版了《李泽厚》集等系列,很畅销,价格也很适中。中华书局也出版了一套丛书《李泽厚对话集》,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中国哲学登场”等几册,也颇受欢迎,尤其“八十年代”(图三)这本,溢价较多。


喜欢李泽厚的书,买得多些,有的也没读完,将他的著作集合成一个小的专题:“李泽厚集”。


推荐另一位哲学大师:陈来。他是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朱子学会会长,名符其实的当今哲学泰斗。


陈来先生是科班出身,正宗嫡传,老一代大师冯友兰、任继愈、张岱年、朱伯崑都是他的恩师,名师出高徒。


陈来先生的作品是科班路子,但也不要被抽象的“哲学”吓倒,陈来先生的作品既“高、精、尖”,又“接地气”,尤其能解决我们对一些哲学术语的心头之惑,大师毕竟是大师,只三言两语,便道破天机,让人豁然开朗。


首先推荐他的《宋明理学》(图四),“宋明理学”是陈来先生的主攻方向,自然也是目前最高标准的“答案”。这本书好像是由课堂讲义整理成的,读起来比较自然,不费力。“宋明理学”的一些概念,是用文言表达的,我们常常弄不清涵义,一头雾水。像什么“吾心即宇宙”、“心外无物”等等,对于习惯了唯物思维的人们,总觉得不可思议!“’心’是意识,宇宙是物质,心怎么会是宇宙?这不是唯心主义瞎话吗?”,“心外无物,那物质世界弄哪儿去了?”,其实,关于这些术语的解读也不少,有的越读越不明白,读了《宋明理学》,这些困惑,只三言两语,便解开了。


陈来先生的《有无之境》(图五)是名作,研究王阳明心学的,之后进一步研究王船山,出版了《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陈来先生的独创理论,应该是《仁学本体论》(图六),与李泽厚先生以“情”为本体相对应,陈来先生提出以“仁”为本体,像是“名角唱对台戏”。


另一位大师级人物是邓晓芒先生。要想初步了解西方哲学,最好从邓晓芒作品开始,这是我本人走过弯路后的切身体会。知道邓晓芒先生,也缘于学习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是完全不同的套路,对我们是完全陌生的,开始时从罗素等人的《西方哲学史》读起,虽然是很基础的知识,仍感觉“隔靴挠痒”,很不适应。后来就找更基础的入门书,网上搜到一本《哲学起步》,心想可找到“起步”书了!翻开一读傻了眼,根本不知所云。原来人家是为哲学研究生”起步”的。正是这样的“阴差阳错”,“认识”了作者邓晓芒。


邓晓芒先生有着那一代人的传奇经历,下乡知青自学马列,成了哲学家,他妹妹残雪差点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邓先生和赵林先生在武汉大学讲的西方哲学颇受欢迎,学西方哲学史,最好先读他俩写的《西方哲学史》,中国人的叙述理解方式,很接地气,有了一定基础,再读他的《古希腊哲学演讲录》、《康德哲学演讲录》(图七)等书,这些书是根据课堂讲义录音整理的,很容易读懂。大师毕竟是大师,康德三大批判,听起来都让人头皮麻,很多人家里都有这些书,恐怕也没怎么翻过。读一读邓晓芒先生的解读,就像是一层窗纸,一捅就破了。将其跟佛教义理相对比,会发现“异曲同工”之处。


邓晓芒先生和郭齐勇先生曾经开展过很热闹的“大论战”,曾经轰轰烈烈的历史。邓的思想目前非“主流”,但在我看来,就像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照一照,更容易看见自己。建议读一下他的《新批判主义》(图八)、《灵之舞》(图九)等三部曲,完全不同的思考角度和理念,会给人“一个惊喜”,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优秀散文在哪里看得到3

“打望平台”在重庆沙坪坝区,金沙天街A馆四楼,从平层上四楼后,顺着室内走廊,向右边走100多米,穿过房门,就到露天平台上。在这里,近看是城市钢筋建筑森林,远看是绿悠悠的歌乐山山脉,视野非常开阔。往下看,是重庆沙坪坝通往成都的高铁列车。站在这高高的平台上,我想在重庆金沙天街,要打望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那么我就从打望交通开始吧!

重庆沙坪坝区的金沙天街附近,这里的交通非常发达,就在我站着的这个露天“打望平台”的下方,就是重庆沙坪坝火车站,这里的高铁列车通往成都。其实,它不仅仅通往四川省成都市,通过换乘,可以通达祖国的四面八方。曾经的沙坪坝火车站,就有开往祖国各地的列车。许多许多年以前,那时的沙坪坝火车站,还没有加盖,还是一个敞开的露天火车站,我在这里与女儿一道,坐绿皮火车去上海旅游,上海与重庆相隔近两千公里,也就是说从一个我玩腻了的地方,到另一个我认为新鲜的地方去打望。所谓打望,就是重庆的俚语,意思是打量着看。

这里不仅有火车站和火车,还有地铁。就在火车站的附近,隐藏在地底下的,就有三条地铁,它们是:地铁一号线、地铁九号线和地铁环线。只要你仔细打望,你就会发现,重庆地铁每一条线路的车厢颜色,都是不同的。地铁一号线车厢颜色是石榴红;地铁九号线车厢颜色是紫红色;地铁环线车厢颜色是柠檬黄。重庆地铁和轻轨列车的车厢颜色,都是不一样的,就像重庆这座美丽的城市,它的颜色也是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来重庆旅游的人们,假若你要在市区游览,坐地铁和轻轨列车,是大家的首选,因为它太方便太快捷了。

其实,在金沙天街和露天“打望平台”附近,除了上述两种出行的交通工具之外,如果你要再仔细打望的话,公共交通客运汽车,真的是太多太多了,至少有几十条公交客运线路的汽车,从金沙天街和露天“打望平台”附近穿过和行驶。这或许就是我,打望的第一个内容。

“民以食为天”,吃才是硬道理。在金沙天街露天“打望平台”A馆,就有“渝东南下饭菜”、“块爷冰糖葫芦炒酸奶”、“欺负酸奶”、“扬记隆府重庆江湖菜”、“村外有星光小食铺”、“快乐番薯”、“金妈家烤肉”、“花鱿蛙独创馄烹江湖菜”、“湘域相遇现炒现蒸”、“九田家料理烤肉”、“客临百思德虾仁水饺”、“鲜芋仙.台式甜品的专家”、“烤匠麻辣烤鱼”、“潮牛海记潮汕牛肉火锅店”、“上海.吴江路生煎”、“兰州牛肉面”、“成都冒菜”、“三生三味迷宗川菜”。这仅仅是我在金沙天街A馆,打望到的这些美食店,看着这些美食店的精美招牌和美妙名称,说实话我是馋涎欲滴。穿行于这些美食店之中,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我不知吞咽了多少次口水。

在金沙天街B馆,也就是说在露天“打望平台”背后的一栋相连接的高楼大厦里,这里的美食店也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真的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其中就有“遇见小黄鸭”、“莺花渡火锅”、“海南椰子鸡”、“猫抓烤肉”、“村上一屋”、“鱼小妖”、“地狱厨房”、“怪力金食堂”、“蛙来哒“、“井里海鲜自助“、“云南过桥米线”等,也就是说在转角处,我没有遇到爱,打望到的,全都是美食。

曾经我在“三生三味迷宗川菜”这家餐馆里,与几位朋友一起,在这里打望美食,我不仅仅是仔细看,还品尝美味。那地道的“鱼香肉丝”,吃在嘴里,甜甜的、酸酸的,配搭上重庆地道的葱花,口感非常舒服。外地人就是不理解,“鱼香肉丝”咋没有鱼呢?这几个字的意思,对于地道的重庆本地人来说,这肉丝有鱼的香味,只是没有鱼罢了。

我也曾在云南的过桥米线店里打望,仔细看过那装过桥米线的碗,是青花瓷的,碗壁在阳光下透明,非常漂亮。碗很大一个,在我看来皮球都装得下。不过这里的过桥米线,一碗尽然卖到了近一百元,价格着实有点高。这碗过桥米线,之所以卖这么贵,是它的配料太多了,加了一次,还要加第二、第三次,甚至于第四次,让你在打望和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深切感受云南那独特的美食文化,很有当地民族那绵长悠远的韵味。

在重庆,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去北京,你觉得自己官小了;去深圳,你觉得自己钱少了;去重庆,你觉得自己结婚早了。”为啥?因为重庆美女如云,她们太漂亮了。

在重庆,打望美女是一种常态。曾经我看过一本杂志,上面有这样一个说法,打望美女让人感到舒服,越是让人觉得舒服的事,就越有可能让人延年益寿。在重庆许多男人都喜欢打望美女,这其中或许还有我!

重庆之所以出产美女,据说有五个原因:第一,与重庆的气候、环境有关。重庆市区地处四川盆地,长江和嘉陵江怀抱,江水蒸发不易散去,空气潮湿,容易凝结成雾气。重庆雾日是全国城市之最,年平均雾日104天,“雾都”称号名副其实。空气中充满了水分子,可以说是皮肤最天然的化妆品和保湿剂;第二,紫外线低。由于雾都的特点,加上冬季多阴雨的气候,使得重庆的紫外线最低。美女们出门就不必担心紫外线,日积月累,皮肤就显得美白和年轻;第三,重庆的地形,是天然的健身房。重庆又称山城,城内出行需爬坡上坎,梯坎很多,日常走路就可以锻炼身体,燃烧卡路里,使身材变得苗条;第四,重庆美女爱吃辣的食品,辣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让人焕发出活力。第五,重庆城的多次“混血”。最大的一次优良基因“混血”,就发生在抗战时期,当时重庆作为陪都,全国各地的美人胚子,都跑到“陪都”重庆来了。富商贵族家金枝玉叶的小姐、达官豪门家的美丽娇娃,甚至外国驻华机构的洋妞们,纷纷拥至这里,使重庆美女的本土水准,一下提升到国家、国际水准之上。这的确是事实。

在重庆沙坪坝的金沙天街和露天“打望平台”,你随便一扭头,就会看到帅哥、美女从你身旁擦身而过,因为这里本身就是购物、娱乐、美食的天堂。在这个地方打望,你会应接不暇,有时还会让你眼花缭乱。

“打望平台”在我看来是倒装句,这句话本身应该是在平台上打望。这样的倒装句在唐诗宋词里有很多。王维写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就采用了倒装的形式。正常的顺序应该是:因为渔舟下才会莲动,因为浣女归才会竹喧。但是经过精巧的倒装之后,不但更加符合律诗的音律要求,更赋予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意境之美。再如杜浦写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其中最经典的诗句,所表达的意思也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但是经过语序这么一颠倒,且更加赋予诗句浓烈的怀乡之情,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如今重庆沙坪坝区金沙天街的露天“打望平台”改成了“斗爱打望”,不管是“打望平台”也好,还是“斗爱打望”也罢,重庆人爱打望是不争的事实。

张华 重庆人 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 重庆公安文联会员 重庆市合川区作家协会会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