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古代太监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2-11-07 12:53 作者:趣知史馆 围观:

历史上的三个假太监多奇葩?让太后生子,欺辱皇后,杀了皇帝,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趣知史馆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代太监的历史故事有哪些1

对于太监这个词,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不陌生,可以说这是个贬义词。

其实,在秦朝以前,“太监”是一种官职的称呼,而且品级颇高。

后来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之后,完善了百官制度,于是“太监”这个词慢慢地就指那些在宫廷里,为皇家服务并且失去生育能力的人。

之所以说太监是个贬义词,主要是因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社会以来,太监基本上就没出过好人。

在人们的印象里,太监都是奸诈邪恶,祸乱朝纲,为非作歹的存在,甚至许多王朝的覆灭都是太监所导致的。

比如秦王朝秦二世时期的赵高,东汉末年汉灵帝时期的“十常侍”张让等。

也有因为太监胡作非为导致国家衰败的,比如北宋时期的童贯,明朝的魏忠贤,刘谨等,为此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就深恨太监。


但凡事都有例外,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的假太监,不过他们做的事却比真太监更狠也更加的奇葩。奇葩到什么地步呢?

今天要说的三个假太监,一个敢让太后为他生子,一个敢欺辱皇后,还有一个甚至敢杀了当朝皇帝!

那么这三个人究竟是谁呢?他们又是如何做出这种惊天动地的事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历史上三个著名的假太监,嫪毐,高菩萨,刘克明。

一,嫪毐,秦始皇的“假父”

说起嫪毐,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人物,当时秦国丞相吕不韦。

吕不韦本是卫国的大商人,靠着游走于诸国低买高卖货物积累起了巨大的财富。战国时期,诸国之间战争不断。

当时的秦国也不是非常强大,以至于秦孝文王的儿子异人,出于某种政治目的,被派到了赵国做人质。就在异人在赵国做人质的这段时间,认识了吕不韦。



虽说异人是秦王的儿子,但是毕竟是人质,所以异人在赵国过得并不怎么,甚至还有穷困潦倒的时候。

吕不韦此时却发挥出他超越常人的眼光,认为异人将来回到秦国的话必成大器,于是经常救济异人。

吕不韦有一次请异人吃饭,异人居然看上了吕不韦的贴身侍女赵姬,于是就求吕不韦把赵姬送给他,吕不韦仔细想了想就答应了。

后来赵姬就怀孕了,生下了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吕不韦为了达到自己飞黄腾达的目的,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孝文王最宠爱的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干儿子,于是异人的身份就从人质变成了王储。

因此回到了秦国,异人对吕不韦非常感激,发誓日后必有所报。


等秦孝文王病逝之后,华阳夫人就扶持自己的干儿子异人为王,史称秦庄襄王,庄襄王为了报答吕不韦,就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吕不韦从此风光无限,权倾一时。

随着异人成了庄襄王,赵姬顺理成章地成了秦国的王后。可吕不韦居然趁着庄襄王忙于国事,和赵姬私通了起来。

因为按理说赵姬本来就是吕不韦的女人,所以赵姬也没有抗拒。

嬴政十三岁那年,秦庄襄王病逝,嬴政继位为秦王。在赵姬的鼓动下,嬴政尊赵姬为“仲父”。

此时吕不韦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赵姬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后。



吕不韦和赵姬的私通越来越严重,严重到让岁数见长的吕不韦感到力不从心,可又怕不满足太后赵姬会让赵姬找自己麻烦,于是吕不韦就向赵姬引荐了一位“奇人”,嫪毐。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使孽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诛太后。”

但是在秦国,男性想进宫侍奉王族必须要净身才能入宫,身为丞相的吕不韦大权在握,这点小事不在话下。

于是他假装把嫪毐净身过了,并且刮掉了嫪毐的胡子眉毛等,送到了后宫侍奉赵姬,于是嫪毐正式成为了赵姬的男宠。



嫪毐靠着自身体格健硕,容貌俊美,并且房中之术高超,很快就得到了太后赵姬的喜爱,嫪毐假借侍奉太后的名义就在太后的寝宫住了下来。

靠着自己的房中之术,嫪毐深得太后赵姬的宠信,两人终日在王宫里厮混,以前吕不韦和赵姬私通也只是悄悄地,现在嫪毐和赵姬厮混那都是明目张胆的,根本不怕外人知道。

宫中的人早就把情况告知嬴政,只可惜嬴政当时年纪小而且大权都在吕不韦手里,心里愤恨无比却又无可奈何。

因为太后赵姬的宠信,权欲攻心的嫪毐和赵姬生下了两个孩子,不光如此,嫪毐还让赵姬逼迫秦王嬴政封自己为“长信侯”。

并且要求把秦国刚得到的山阳郡封给他当做领地,自己能够使用宫廷王族使用的车马器皿,能代替秦王决定国家大小事务,甚至自作主张把秦国的太原郡改成了“嫪毐国”。

一时间,嫪毐的权力甚至大过了丞相吕不韦。



《史记·秦始皇本纪》:“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权倾朝野的嫪毐胡作非为,愈发骄横跋扈,甚至开始口无遮拦起来。

有一次,嫪毐和一群王公大臣们喝酒作乐,席间不小心和其中一位大臣拌嘴了,两人吵起来了。

嫪毐也是喝多了,不顾场合地对那位大臣喊道:“我是当今秦王的假父!你是什么东西敢和我顶嘴!”

这位大臣听了之后,也不和嫪毐吵架了,立马跑到王宫里和秦王嬴政告发了这件事。

其实嫪毐看到这位大臣跑了之后也醒了,知道自己说错话了,担心秦王会诛杀自己,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打算发动政变干掉嬴政。


嫪毐利用太后赵姬的关系盗用了印章调动了部队,然后率领自己手下的数千门客,杀向秦王嬴政的寝宫蕲年宫。

只可惜秦王嬴政早有埋伏,加上嫪毐盗用印章调动的部队一看攻击对象是秦王,立马就倒戈了,而且嫪毐的那些门客哪里是秦王卫队的对手。

很快嫪毐的部队被击败,嫪毐本人被俘,之后嬴政连让嫪毐求饶的机会都没给,就下令将嫪毐行“车裂”之刑,屠三族。

赵姬见嫪毐身死,想保住她和嫪毐生的两个孩子,于是苦苦哀求嬴政,但是嬴政没有心软,把嫪毐和赵姬生的两个孩子活活摔死!

这件事吕不韦难逃干系,最终他被嬴政发配蜀南。

吕不韦怕嬴政后面会找自己麻烦,于是在前往蜀南的路上自杀。“长信侯”嫪毐的时代就此落幕。


二,高菩萨,“借医行骗”的男宠

高菩萨本来是无名之辈,别看他名字叫菩萨,可干的却不是菩萨的事。

常年借着行医的名号招摇撞骗,经常祸害良家妇女,是个十恶不赦的淫贼。

但是高菩萨也有一些手段,号称自己专治疑难杂症,甚至宣称自己有“驻颜之术”,靠着骗术,居然让人们相信这“驻颜之术”是真的。这自然得到了当时一些富贵人家的注意和信任。

于是高菩萨靠着自己的骗术和俊美健硕的身材,经常欺骗欺辱良家妇女,甚至骗到了皇宫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和高菩萨身处的年代有关



高菩萨所处的那个年代是北魏孝文帝时期,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第七位皇帝,并且非常有作为,他推崇汉文化,为北魏王朝改革汉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由于北魏属于北方鲜卑族建立的王朝,因此有着不同于中原文化的习俗,“子贵母死”就是如此。

如果儿子当了皇储,母亲是要被赐死的,因此拓跋宏五岁继位为帝的时候,其生母惨遭赐死。由于拓跋宏年幼,朝中大权皆落到了拓跋宏的外祖母冯太后之手。

虽说冯太后是一介女流,但是冯太后一心一意为了国家,不仅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而且严格培养教育拓跋宏,为日后孝文帝拓跋宏能够成功改革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可随着冯太后的年龄越来越大,处理国家大事慢慢的开始力不从心了。

由于冯太后对权力的痴迷于渴望,她不甘心权力就这样归于拓跋宏手里,于是她不顾拓跋宏的苦苦哀求和朝中大臣们的反对,赐死了拓跋宏宠爱的林妃。

把自己的侄女冯润嫁给拓跋宏做妃子,这样她冯氏一族就能更好地把控北魏王朝的政权了。

看着心爱的妃子被赐死,孝文帝拓跋宏内心是痛苦悲伤的。但是刚成为皇妃的冯润却迅速化解了拓跋宏内心的阴霾。

冯润不光长相出众,而且擅长诗词歌赋,这就很符合喜欢汉文化的拓跋宏的胃口,而且冯润颇有心机,处处迎合着拓跋宏的喜好做事,渐渐地,冯润也得到了拓跋宏的宠爱。



随着拓跋宏对冯润的宠爱日益见高,拓跋宏打算立冯润为皇后。就在拓跋宏准备立冯润为皇后时,不知什么原因冯润得了一种极其罕见的皮肤病,让冯润全身上下长满了不知名的疤和癣。

一开始长在身上还能用衣物掩盖,可后来都长到了脸上。

朝中大臣认为这是不祥之兆,立这样的人为皇后是万万不能的,于是只好派人将冯润送出皇宫治病去了。

可冯太后不愿接受这样的结果,她冯家的子女能当皇后,可以更好地把控朝政,眼见计划落空,冯太后又心上一计,把冯润的妹妹冯媛嫁给了孝文帝当皇后。

孝文帝此时没有掌权,不敢忤逆冯太后的意思,只好硬着头皮娶了冯媛。

这个冯媛就不如冯润了,她仗着自己姑姑是太后,在朝中胡作非为,甚至都不把丈夫拓跋宏放在眼里,这让拓跋宏十分厌恶冯媛,想废了冯媛的皇后,奈何冯太后在世,一直没机会动手。



等冯太后去世之后,拓跋宏立马废了冯媛的皇后。就在这关键时候,冯润的病也治好了,并且看起来比生病之前更加美丽动人,念着旧情拓跋宏就把冯润接回来立为皇后。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冯润出宫的这段时间居然认识了高菩萨。高菩萨见冯润虽然生病。皮肤上有癣,但仍然能看出她是个美人坯子,于是就起了歪心思,借着治病来勾搭冯润。

冯润本来因为被送出宫深感寂寞,见高菩萨人长相俊美,又懂医术,更是满心欢喜,于是二人就私通起来。后来冯润的病居然被高菩萨歪打正着的治好了。

冯太后去世之后,孝文帝拓跋宏开始掌权,慢慢地开始实现他心中的宏图大志,于是开始转战南北,为北魏开疆拓土。

但是,已经身为皇后的冯润独自一人在后宫深感寂寞,于是就想起了他的老情人高菩萨,便将高菩萨悄悄地接入后宫,并以太监的名义将高菩萨留在自己身边,两人终日厮混在一起。


很快就有人把这件事密报给了孝文帝拓跋宏,拓跋宏闻言大怒,迅速返回了京城,抓住高菩萨并且处死。可能是念着和冯润的夫妻情分,并没有杀冯润,只是将她软禁在后宫。

可能是这件事对拓跋宏打击太大了,没几年拓跋宏就身患重病,不幸去世了。临死前拓跋宏还深恨着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冯润,下了密旨处死冯润,给自己殉葬。

三,弑君“太监”刘克明

最后这个“假太监”可不得了,不仅敢给皇帝戴绿帽子,更是敢将皇帝杀害,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克明,被他杀的皇帝就是唐敬宗李湛。



刘克明之所以能免受宫刑进入皇宫当太监,主要是因为他的养父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刘光。刘光见刘克明和李湛年纪相仿,就让刘克明做了李湛的“陪读太监”。

当时李湛被立为太子,按理说应该刻苦读书,虚心学习,但是李湛却喜欢飞鹰走狗,贪图享乐,尤其是喜欢蹴鞠,也就是踢球。

更巧的是,刘克明蹴鞠那是一等一的好手,日子久了,刘克明自然就成了李湛身边的大红人,去哪里,干什么都要带着刘克明。

等李湛的父亲唐穆宗李恒去世后,李湛继位为唐敬宗,刘克明也摇身一变,成了李湛的大主管,一时间权倾朝野,无人能及。

继位之后的李湛仍然不关心国事,整日饮酒作乐,而且对外出打猎极为感兴趣,却对后宫的佳丽们丝毫不感兴趣。



刘克明虽然名义上是太监,可其实是正常人,整天面对后宫莺莺燕燕的宫女嫔妃们,怎么能不动心。

加上李湛不好女色,这些宫女嫔妃们平日里寂寞难耐,渐渐地和刘克明勾搭在一起,其中最为嚣张的就是李湛的董淑妃。

刘克明和董淑妃经常厮混在后宫,可李湛仍旧痴迷于打猎,居然把后宫改造成了狩猎场。有一次李湛在后宫发现了一只狐狸,就连忙拿走弓箭追赶射击狐狸。

好巧不巧,一不小心射中了在宫里和董淑妃厮混的刘克明。

看见来人是皇帝李湛,刘克明急中生智撒了个谎,说是怕李湛打猎遇到危险,特意暗中保护李湛的。

而天真的李湛居然信以为真,并且嘱咐刘克明安心养伤。但是生性多疑的刘克明害怕自己和董淑妃的丑事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

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打算杀掉皇帝李湛,然后通过伪造遗诏扶持一个傀儡来当皇帝,正好满足刘克明心中把持朝政的野心。



当时大唐王朝已经衰败不堪,各地的藩镇诸侯渐渐开始不听中央朝廷的命令了,很多将领已经起了造反之心,

于是刘克明就联系了好几个颇有野心的将军们,准备杀害李湛来夺取大唐王朝的天下。

在一次宴会当中,刘克明趁着皇帝李湛上厕所的功夫,将李湛杀害。

可还没等刘克明反应过来,忠于李湛的太监王守澄感觉不对,就带领卫队冲了进来,刘克明见事迹败露,便逃出宫外,投井自杀了。



总结:

虽说这三位“假太监”一时间权倾朝野,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令人发指。

他们的下场也可以说是罪有应得,嫪毐被车裂,高菩萨被五马分尸,刘克明投井自尽。

虽然他们被写入史书,但是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永远地被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警醒着世人们。

古代太监的历史故事有哪些2

“居翰更一字以活千人”。欧阳修曾经在新五代史当中记录过一个著名的太监,名叫张居翰。张居翰曾经篡改了皇帝诏书中的一个字,将行字改为了家字。虽说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张居翰这个举动却是救下了1000多人。

在现如今的很多影视剧当中,太监多以阴狠毒辣的形象展示在观众的面前,但是在真实的历史故事当中,并不是所有太监都是人们想象的那样,还是有很多心常善良正义正直的太监。其中张居翰就是心地善良的太监之一,他的故事也印证了什么是好人有好报。

太监的辛酸

首先我们来说说,太监在古代宫廷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又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太监其实是中国古代封建中央集权下所衍生出来的特殊人群,通常人们将这些在宫中侍奉皇帝或贵族的男性奴仆称作太监。

太监与普通正常的男性有所不同,他们在进宫前必须要接受生理上的阉割,通俗的来讲,就是对这些进宫侍奉的男性奴仆进行绝育。这种制度和行为对太监来说是十分残忍的,违背人伦的。

但是没有办法,在古代封建专制的影响之下,皇族人士必须要以这种残忍的手段,才能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因为古代没有现代先进的生物医学技术,他们没有DNA技术,无法确认血脉的纯正。

而且,让所有男性奴仆在进宫之后变为太监,也可以从根本上防止皇上的妃子做出背叛皇室的不检点行为。太监用身体上的残缺换来了后宫的纯真和宁静,从这个角度来说,太监的牺牲是很大的。

太监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周朝,也就是说从周朝开始,皇帝身边就有了太监这样一群人。在宫廷当中,太监与太监之间的等级也是有差别的。从很多宫廷影视剧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有的太监只是妃子身边的侍从,而有的太监却是一直跟随在皇帝身边,掌握着国家大权。

有权利有竞争的地方,就会有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由于太监的职权不同,再加上每个人的目的心思各异,太监也就分出了好与坏。有的勤勤恳恳,忠实忠义,而有的心怀叵测,甚至勾结逆党,祸乱朝政。

德高望重,恪尽职守

然而,张居翰就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太监,他不仅用心辅佐过多位皇帝,功绩无数,平日里还经常帮助老百姓做农活,是老百姓口中的好官,既有良好的德行,又有名副其实的威望。

能够进宫当太监的人,想必出生一定是贫苦的,张居翰也不例外,他早年并没有过上什么安稳的日子。幸运的是,他被掖庭令张从枚收做了义子,如此一来,他才有机会进宫被皇帝关注。

起初,刚进宫里的张居翰只是一个小小的侍从,并没有多少人注意过他,直到唐僖宗登基以后,张居翰的人生才开始转折。在黄巢起义的影响下,张居翰不得不跟着唐僖宗一起率兵前往成都,由于张居翰平日里表现甚好,组织能力强,他担任了军中判官的职位,掌管军中的纪律。

从那儿开始张居翰就一直深受皇帝的信任。当唐昭宗登基以后,张居翰被提拔为了枢密承旨和内府令。这两个职位让张民翰在宫里手握着大权,他不仅负责掌管人事调动,还拥有着执掌财务的权利。

张居翰深受唐昭宗的信任,而张居翰也并没有让皇上失望。张君翰受到皇帝的指令,离开长安,带兵来到幽州做当地的督军,成为了皇帝在幽州的眼睛。他不仅平日里对待朝政恪尽职守,忠心耿耿,还利用闲暇时间帮助老百姓收割农事,传播农业知识。

令张居翰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他离开长安来到幽州做督军,竟然让他免于一场灾难。公元903年,朱温和崔胤向皇帝上书,建议将所有掌管生杀大权的太监全部进行处理,防止他们扰乱朝政。

虽然表面上朱温和崔胤打的是衷心牌,以建议的形式希望皇上能够提高警惕,但实际上此时的皇帝已经被架空,朱温等人就是想趁此机会扫除皇帝身边的亲信,排除异己。皇帝此时虽然很愤怒,但也别无他法,他只能选择隐忍,听信朱温的摆弄。

于是,张居翰也被登上了太监清除名单。此时的张居翰,虽然身在幽州,但是为官期满理应回到长安,进行工作汇报。怎知由于张居翰在幽州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督军工作也让大伙十分满意,当地老百姓联名幽州军队将领刘仁恭上书皇帝请求让张居翰继续留在幽州。

正因如此,张居翰才没有回到长安,躲过一劫。当刘仁恭收到朝廷传来的刺杀张居翰的指令时,自然于心不忍,手下留情。刘仁恭利用职权之便,将张居翰藏在了深山老林里,并且找了一名死刑犯,做张居翰的替死鬼。

由于张居翰此前一直帮助当地的老百姓收割农事,因此他被藏在深山老林里的时候,也没有挨过饿,当地老百姓都主动保密,并且按时将食物送到张居翰的手中。就这样张居翰幸运的活了下来,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正所谓好人有好报。

好人有好报

此时长安的朱温自以为清除了皇帝的所有亲信,大肆举兵造反。而远在幽州的张居翰决定加入到这场混战里,除掉朱温这个乱臣贼子。最终的结局当然是正义战胜了邪恶,虽然这个过程十分漫长而艰辛,但最终张居翰还是联手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后人李存勖共同将朱温斩杀。

李存勖登基称帝以后,张居翰因功绩无数被重用,然而此时的张居翰觉得有自己的年龄已经很大了,不想在朝堂与人争斗,便自降身份做了枢密副使。不得不说,张居翰非常理智,以谦虚和低调,躲过了朝堂上的勾心斗角。

公元926年,王衍主动投降归顺,然后李存勖却被奸臣误导,偏要斩草除根,将王衍身边的人全部处死,并将一封写着“王衍一行,并宜杀戮”的圣旨递给了张居翰。张居翰看后甚觉可惜,都已经投降的人为何还要斩杀?

于是张居翰选择了顺应自己的良心,将圣旨里的“行”改成了“家”,一行人变为了一家人。虽说改了一个字,王衍一家人还是要被杀头,但是那一千多与王衍有关的侍从却免于杀害。

就这样,张居翰以一己之力救下了1000多个性命,简直是菩萨心肠。而李存勖由于政务繁忙,他已无暇对每件事都追查到底,张居翰的这个举动既救活了一批人,又没有收到任何惩治。

结语

张居翰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好人有好报,他虽然是一个身体有着残缺的太监,却一生与人为善,衷心大义,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张居翰晚年也十分安详,自然的老去,这或许都是他自己积累的福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古代太监的历史故事有哪些3

时间是一把尺,它丈量着人的成长,丈量着岁月的变迁,丈量着时代和事物的发展。

时间也有他的特点所在,有些事物似乎是永恒不变的,但更多时候,有很多事情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比如一些特定的职业,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我们的历史发展是经历了古代封建社会到近代社会进而才到如今的现代社会的。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当时社会就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在如今的古代影视剧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皇宫贵族身边除了跟着服侍的宫女意外,还通常有一位“公公”,也就是太监。

不过后来随着清王朝的败落,最后一位皇帝的退位,皇宫中的各种职业设置也就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在时代节点出现或发生的人或事似乎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清末的最后的一位太监的故事,听他回忆回忆当时侍奉皇宫贵族的那些辛酸事吧。

这最后一位太监的名字叫做孙耀庭,想必有些人是知道他的名字的。

孙耀庭的迫不得已

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可对于家庭困难的人来说,这简单的7样都没办法得到满足,他们整天都要为填饱自己的肚子而发愁。

在那个大多数平民百姓都要靠天吃饭的岁月中,孙耀庭的家庭就属于更为不幸的一种了。

其实在早期他们一家人主要是靠着给一家私塾先生家种地来维生的,小时候的孙耀庭还可以借此机会跟着私塾先生学习一些知识,那时候的他们一家还可以过上吃饱饭的日子。

可是当时的一切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他们家赖以为生的私塾先生就在一次冲突中不幸丢了性命,而这也就断了孙耀庭一家的粮源。

而至此,孙耀庭一家的生活也更是雪上加霜了,他们一家一共有六口人,这样多人口的家庭对于能够维生的家庭来说,他们的日常口粮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更不要说是贫苦的孙耀庭家了。

就在全家上下整天都为恒基发愁的时候,孙耀庭看到了村里有告老还乡的老太监回村以后的生活过得十分的有滋味,不仅有着从皇宫“退休”的美名,更是还能雇得起专门服侍他的人。

这一场景让孙耀庭羡慕不已,为了贴补家用,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孙耀庭咬牙做了一个决定:他也要进宫去当太监。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以后,父亲虽然有所不忍但也明白这实属无奈之举,所以就用土法子帮孙耀庭净了身。

由于各种器具和手法的缺失,净身之后的孙耀庭因失血过多、疼痛难忍接连昏迷了好几日,差点在还没被送进宫以前就丢了性命。

艰难进宫路

但让孙耀庭没想到的是,就是自己这样一个卑微又可怜的决定都是那么的难以实现。

因为当时孙耀庭所生活的年代就已经是清末了,而就在父亲为他净身后没多久,全家人正想办法张罗着把他送进宫去的时候,清末皇帝溥仪却宣布退位了。

他的退位也就宣告了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彻底结束,皇权统治都不存在了,以后哪还需要太监啊。

得知这一消息的孙耀庭可以说是欲哭无泪,村里有许多小孩子听说孙耀庭净身却无处可去了的消息,都纷纷跑来嘲笑他。

但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前行了。

不过,对于孙耀庭来说,“好”在溥仪虽然宣告退位了,不过封建王朝的残余势力仍然还是要存续一阵子的,那些王公贵族们还是生活在皇宫里的,所以他们就还是需要佣人来服侍的。

父母好不容易为他打听通了进京的门道,孙耀庭至此也就真正开始了他成为太监的日子。

初到京城时,孙耀庭并没有直接被安排在那位皇宫中最顶级的人身边服侍,而是先进了贝勒府当差。

由于初来乍到,再加上年龄比较小,所以就连贝勒府的那些个有资历的下人们平时都要欺负孙耀庭一番,他在贝勒府当差的那些个岁月里,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饱尝了人间冷暖。

但同时,他也在这几年的贝勒府被百般凌辱的岁月里成长了许多,他懂得了察言观色,懂得了许多人情世故,在那些贵族面前的服侍手法也越来越精明了。

几年以后,经过一个宫里老太监的介绍,孙耀庭才终于有机会正式进入皇宫当差。

刚进宫那几日,他是负责伺候一位九堂副督领侍的,但此时的孙耀庭早已被历练的俨然一副乖巧懂事又十分会讨主人欢心的“老公公”模样了。

所以没过多久,他就因为为人机敏被当时的端康皇太妃给挑中了,一跃成为了皇太妃身边的红人,晋升之路也是由此真正开始了。

伺候贵妃的艰难之处

当然了,伺候皇族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凡事都是存在正反两面性的。

虽说他此时侍奉的已经是正儿八经的高贵皇族,但这也意味着他需要更加注意平日里的一言一行,这样才能博得主子的欢心,从而才有更大的余力去接济自己在乡的父母兄弟们。

因为主子身份的高贵,孙耀庭要面对的日常事物也就是更加的细致了,他需要时刻小心,而根据孙耀庭后来的回忆,在这服侍皇太妃的杂事之中,最困难的就是守夜了。

因为到了夜里皇太妃歇寝的时候,她身边的太监宫女们仍然是不能“下班”的,他们整夜整夜的都要保持清醒,以便在皇太妃夜里起夜有口渴或者需要上厕所的时候,及时侍奉他们。

可是漫漫长夜本就是人需要睡眠的时候,守在贵族门外的可怜太监宫女们难免会想要犯困打盹,可是这样的精神走神是绝对不允许的。

因为孙耀庭曾经亲眼见过一位太监因为夜里打盹而没能及时回应主子的命令,结果就被拖出去处死了。

所以为了保全自己的小命,孙耀庭无论如何都要求自己要在夜里保持清醒。后来,还是一位宫里的老师傅告诉了孙耀庭一个防止犯困的秘诀:在鞋里放一颗苍耳。

因为苍耳是一种浑身长满了刺的小圆粒,夜里如果不小心打盹的话,身体因为不平衡容易倾倒,这时就会踩到鞋里的苍耳,也就立刻会被扎的刺痛的清醒了。

也正是凭借这样的艰苦付出,才让孙耀庭赶上了清廷彻底衰败前的最后一趟皇宫贵族眼前“红人”的班车,但背后的心酸只有他自己才能最深刻最明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