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论语中的文化故事有哪些

2022-11-06 06:56 作者:老安的语文课 围观:

论语中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老安的语文课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论语中的文化故事有哪些1

西城中学 七六班 刘鑫鑫

在《论语》这本书中,给了我们许多的道理,《论语》里面的内涵深远,把它变成一个小故事,可以让它更受大家的喜爱。

在《论语》中,我从《〈论语〉十二章》读懂了许多。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他是儒家经典著作,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

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告诉我们:讲学习方法,个人修养,交友乐趣和为人态度。

孔子一个人在家中学习,看书。把老师今天讲的是温习了一下,孔子温习的正热乎着。忽然门前传来脚步声。他没在意,还是认真的温习着老师讲过的知识,外面有人敲门,孔子不知道是谁,但孔子还是去开门了,孔子一开门,看见了从远方来的好朋友,他们很高兴高兴的抱了起来,孔子请他进了家,热情的款待他的朋友,给他的朋友洗了些水果,让他朋友吃,他和他的朋友玩了一会儿,他的朋友要回家了。孔子送了送他的朋友。第二天,孔子依然在桌子上认真温习,有人来敲门,他便去开门了,他的朋友又来了。想邀请孔子一起去河边钓鱼。孔子却告诉他:“你又不是不了解我,我不喜欢钓鱼。”他的朋友不管,非要拉着他去,孔子微笑着: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便微笑的对他的朋友说:“我不想去钓鱼。你自己去吧,对不起。”他的朋友便自己无奈的离开了,孔子关上门,又在那认真的温习了。

一个小小的故事,便能告诉我们许多的道理。所以《论语》故事有许多,都需要你自己去领悟里面的内涵。

论语中的文化故事有哪些2

论语故事之四十三:是跳什么舞让孔子如此愤怒

夫子“温良恭俭让”,又怎会愤怒,在《八佾》开篇就提到,夫子“是可忍、孰不可忍”,究其原委,是因为孔子知道,季氏在家中观看八佾之舞,而“八佾”也即是本篇篇题所在,八佾是什么意思呢?

在周王朝时期,只有周天子那里可以演出八佾之舞,一般的诸侯,像齐国姜太公、鲁国等诸侯国只可以演出六佾,而大夫则为四佾、士为二佾,一佾是八个人排成一列。季氏是当时鲁国的权臣,竟敢演出八佾之舞,故而受到孔子的呵责,孔子说:连这样的事(八佾)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不忍心去做的事呢,“是可忍、孰不可忍”当然不是孔子动怒,否则圣人的修养就堪疑了。

本段原文如下: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什么叫“礼”呢,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是不是对人客客气气、待人接物很有礼貌、礼多人不怪的意思呢?这样理解“礼”就有失偏颇。中华文化的“礼”可谓广博精深、包罗万象,像《礼记》、《仪礼》这些都是“讲礼”的鸿篇巨制,而四书里面的《大学》和《中庸》就出自《礼记》,很多儒家的巨擘都注释过《礼记》,比如西汉礼学家戴圣、东汉的郑玄都注过《礼记》,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个“礼”。

中华心学—礼的根本)所以林放向孔子问礼之本,就得到了孔子的大为称赞,孔子说“大哉问”,就是你问的太好了、问到点子上了。古时的礼有五种,即吉凶君宾嘉,吉礼是祭祀,凶礼是丧事,孔子略举吉礼与丧礼,为林放解答礼之本。

祭祀之礼,与其奢侈、讲究排场,还不如俭朴,丧礼呢,与其简易,宁愿悲戚。在《古文观止·春秋左传·周郑交质》中就提到有关祭祀的话题: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这段古文的意思是:只要信愿真诚,那么就算是山涧溪流沼泽附近的野草、浮萍、白蒿、水藻之类的海菜、或流动或不动的水源,都可用来祭祀鬼神。

本段原文如下: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中的文化故事有哪些3

彭祖长寿——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彭祖

相传彭祖活到700多岁时,仍旧耳不聋,眼不花,背不弯,腰腿不疼。商朝的国君派人去询问他长寿的秘诀,彭祖回答说:“服用滋补身体的草药,颐养性情,自然就会长寿了。”

来人又问他的身世。彭祖悲凉地说:“我还没出生,父亲就去世了。三岁时,母亲又去世了。我出生以来,战乱不断,在外漂泊也已经有几百年了。相继娶了49个妻子,有54个孩子,可是如今也都去世了。”

据说在这之后,700多岁的彭祖又活了很多年才去世,成为传说中有名的寿星。


六艺——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春秋时期,有个叫子桑伯子的人,不喜欢各种繁文缛节,甚至公然不穿戴衣帽。

孔子听说了,就去拜访子桑伯子。当孔子回来时,学生们都说:“您这样一位遵守礼仪的人,怎么能去见子桑伯子那样没有教养的人呢?”孔子回答说:“他太不讲究礼仪了,我去见他,就是想让他有所改变。”

礼仪是孔子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还有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等。这六种技能分别被称为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相传孔子有学生3000多名,其中72位精通六艺,被后世尊称为72贤人。


周朝的见面礼——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北朝有个叫元慎的人,学识渊博,擅长解梦。有一天,他的朋友梦到自己射中一只大雁,觉得很奇怪,就跑去问元慎。元慎听后,忙起身说:“恭喜恭喜,你不久以后就会被任命为大夫。”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周朝人朝见天子时,都要按照官职,拿各种不同的见面礼:卿要拿羔羊,大夫要拿大雁,士要拿野鸡。后来,见面礼的规格就作为身份的象征,在各种场合流行起来。

元慎就是根据周朝见面礼的规格,判断朋友将高升。说来也巧,不久以后,他的朋友果然被任命为大夫了。


巫马期坚守仁义——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路和巫马期在山上砍柴,看到富人们在这里停车百辆,游玩畅饮。

子路就问巫马期:“如果让你保留现有的知识,但不让你继续学习,终身不再见到老师,得到像这些富人一样的生活,你愿意吗?”

巫马期长叹一声说:“老师曾经说过,为了坚守自己的节操,志士仁人不怕掉脑袋,不怕沉尸沟壑。我每天披星戴月的学习,就为了让自己有所长进,老师就是学习道路上的路标,时刻指引着我。怎能为了区区富贵,就放弃老师和学习呢?”他一边说,一边气愤地把镰刀扔到地上。

子路心中惭愧,就背着柴,一个人先回去了。


周朝同姓不婚——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在陈国时,陈国的官员问他:“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鲁国是礼仪之邦,国君当然懂得礼。”

孔子离开后,这名官员对孔子的学生说:“你的老师不公正。鲁昭公迎娶吴国国君的女儿,对她非常宠爱,取名为‘吴孟子’。对于这样的国君,你的老师还说他懂得礼,真是太不公正了。”

你知道陈国官员为什么这样说吗?原来,周朝禁止同姓的人结婚。鲁昭公姓姬,吴孟子也姓姬,同姓通婚,不符合礼制。孔子对这种违礼的行为没有指出,所以受到了批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