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雍正王朝读书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5 09:07 作者:文城观点 围观:

《雍正王朝》谋略故事:八爷惨败后的报复之策,够损够阴够毒,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文城观点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雍正王朝读书的故事有哪些1

《雍正王朝》是一部很好的谋略剧,讲了很精彩的智谋故事,剧中不少人物形象很有意思,而剧中所塑造的八爷胤禩这一人物,被称为“八贤王”,其实他是很有韬略的。整部剧中,最能表现胤禩富有谋略的是他向胤禛逼宫失败之后,在他被抄家时所使出的一个对付弘时的计策,这个计策太绝了,把胤禩的心机、智谋和狠毒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胤禩逼宫失败,被抄家了,而奉旨带队抄胤禩家的是三阿哥弘时,弘时在抄家时把八爷的家人全都发配了,而圣旨里本来是没有这样的旨意的,很明显,这是弘时自作主张,擅自对八爷家人下狠手。

弘时待人抄家

此前,八爷出于为自己夺嫡的目的考虑,一直在扶持弘时,虽然当时是为了利用弘时,但毕竟他对弘时是有过帮助的,弘时也请八爷指教他和帮助他,可是,弘时一丝交情也不讲了,这一次奉旨抄家,他对八爷家下手是如此狠毒,对八爷的家人一个也不放过,这让八爷恨得咬牙切齿。

八爷胤禩(剧照)

八爷原本对弘时是有些了解的,但他没有想到弘时竟然那么狠毒,比他八爷还要狠毒。八爷胤禩气愤之下,琢磨出一条对付弘时的计策,而这计策同时也是用来对雍正的报复。

细心的观众在了解剧情之后,一定会感叹,八爷所使出的计策太绝了,真是够损,够阴,够毒!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实,当胤禩得知是弘时带人来抄他的家时,胤禩立即把千万两的银票匿藏在自己身上,这即是表现出对弘时的提防。胤禩知道弘时是一位狠心的角色,可是,当弘时下令发配胤禩的全部家人时,这让八爷感到,弘时比他想象的还要狠毒,此时,他恨死弘时了。

八爷胤禩号称“八贤王”,其实,“贤”浮现在表面上的,他实是一位心计很深、计谋出众、手段毒辣的官场上的厉害角色。面对着弘时抄他家的所使出的狠招,八爷感到意外,他没有料到弘时如此无情和狠毒,此时,他决定以更狠毒的方式来对付弘时。

八爷一直以来都自认为在康熙皇帝的所有儿子中,他自己才是最有智谋、最有人缘,也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所以,他曾经是呼声最高的继位皇子,可是,在真正的“夺嫡”争夺中,他却败给了老四胤禛。在胤禩看来,这太不合理了,是老天爷搞错了,他很不甘心。

所以,面对着“冷面王”胤禛成功继位,“八贤王”仍然不甘心失败,于是有了后来的逼宫行动,而弘时在抄家时所表现出来的残忍狠毒让胤禩下决心报复。此前,胤禩曾在信中向雍正表示:“把我前半辈子在我自己身上输掉的,后半辈子在你儿子弘时身上赢回来。”

其实,胤禩对弘时算是比较了解的。当胤禩负责处理科考舞弊案时,他意外发现弘时泄露考题,这表明弘时不守规则并且很有野心,胤禩知道,弘时这样一个有野心的人是不甘居于人下的。弘时虽是“三阿哥”,但却是雍正实际意义上的长子,原本,根据立嫡长子的原则,弘时本是可以被立为储君的,但是,弘时却遇到了一个运气极好的弟弟——四阿哥弘历。弘历在年幼年时便开始受康熙帝宠爱,康熙曾亲自辅导他读书写字,而且,弘历也深受雍正的疼爱,雍正一直在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弘历,让弘历协助办理朝政,并常任钦差大臣处理地方事务。在朝中,雍正立四阿哥弘历为储君的意图是满朝皆知。弘历所得到的这些有利条件让居于长位又有野心,不守规矩又嫉妒心极强的弘时心里非常不满,嫉妒让他更想拼,野心让他不甘失败,这位三阿哥不是省油的顶。

弘时的这种心理被心机极深的八爷胤禩发现了,于是,八爷针对弘时这一心理特点,开始对弘时加以利用,让弘时来为他的逼宫计划做事。

在科考舞弊案中,弘时泄露考题,并害得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因考题泄露事件而被问斩,张廷璐临时前把真情告诉了八爷,而八爷并没有把弘时的事说出去,八爷正是以此来揪住弘时的辫子,目的是为了利用弘时。他把弘时拉进了逼宫计划的合伙人中。

弘时的用处挺大的,八爷指使弘时请旨让关外铁帽子王进京帮助整顿八旗旗务,其实是以此为借口把支持八爷的将军进入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掌握兵权,同时,借以恢复“八王议政”,以便削弱雍正皇帝的权力。八爷差一点就成功了,如果没有十三爷胤祥在关键时刻带病挺身而出,掌控兵权,以及张廷玉的竭力护驾,那么,雍正定会是被八爷党架空了。

八爷胤禩逼宫失败了,抄家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八爷在遭受惨败时刻,及时抓住弘时的心理特点,极力怂恿弘时夺嫡,鼓动弘时对弘历果断下手,他所使出的这一招,真是够损的!

八爷向弘时暗示,如果弘时想夺嫡,便可以借助“八爷党”的势力,并利用隆科多的力量,再加上他胤禩的支持,弘时便能以强大的势力来对付夺嫡的对手弘历,弘历自己没有班底,全仰仗着雍正帝的扶持,只要弘时敢干,夺嫡是很有希望。弘时的野心被八爷说得更为膨胀了,果然不出八爷所料,弘时真的对弘历采取行动!

八爷鼓动弘时夺嫡这一招不仅够损,而且够阴。他深知弘时野心大,胆量大,心狠手辣,但智谋不足,所以,八爷以巧妙的说辞来忽悠弘时。

首先,他以自己失败的例子强调他败就败在一个“贤”字,即心不够狠,手段不够毒辣,让弘时不要重蹈他的覆辙。

其次,他举出了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一再强调弘历心机极深、心够狠。比如,弘历在山东诛杀巡抚,杀蕃台,杀臬台,一连杀了二十多个官员,但却连圣旨都没有请;再如,弘历在雍正面前摆出支持新政的样子,表示支持雍正抗衡读书人,可是,真正面对读书人时,弘历却将刘墨林推到前面,让刘墨林作牺牲品,使刘墨林与文人对峙,害得刘墨林被朝中文官排挤,使得刘墨林的师父李绂与刘墨林断绝往来,刘墨林对弘历一片赤诚,为救弘历而死,而作为钦差大臣的弘历却什么事都没有。还有,弘历在雍正面前掩藏得很深,处处摆出一副要为他的皇阿玛出头的样子,竭力支持雍正推行新政,博得雍正的喜欢,所以,雍正一直舍不得让弘历去干杀人的脏事,对弘历很是呵护。

所有这些例子,八爷皆是用来证明弘历是很有心机,是心狠手辣的。弘时被八爷说动了,谋划和实施了对弘历的刺杀行动。而由于雍正事先得到十三爷的提醒,要他防着弘时,所以,雍正指令图理琛和李卫保护弘历,弘历才逃过了弘时的刺杀。

其实,八爷的阴招在于,不管弘时刺杀弘历是否成功,反正胤禩一定是胜利者,他这位夺嫡时败在雍正手下的“八贤王”总是可以出一大口气的。

八爷鼓动弘时夺嫡这一招确实是太毒了。他鼓动弘时夺嫡,其实所针对的不只是弘时,不只是报复弘时抄家时发配他的家人,而是以此毒计来报复雍正一家,在八爷这场大招下,无论是皇帝雍,还是储君弘历,或是阿哥弘时,其劫难都不能幸免。胤禩鼓动弘时夺嫡,实际上是非常狠毒地离间了雍正父子三人的关系。

八爷的这一计成功地让之前他与雍正等夺嫡的事件在弘时与弘历之间重演,胤禩想看到的是雍正面对着他的两个儿子为夺嫡而惨烈厮杀时是什么感受。

弘时夺嫡失败了,八爷却胜利了。胤禩想看看雍正是如何处置他的谋逆的三阿哥弘时的。而雍正为了让弘历继位后能坐稳天下,他只好痛苦地吞下苦果,做了作为帝王该做的事,而他作为父亲,却为他所做的事感到痛心欲绝。这就是八爷毒计给雍正所带来的结果——雍正不得不杀了他的亲生儿子弘时。

历史上对雍正是否真的杀了他儿子并没有清楚记载,但这一事件被《雍正王朝》放在与八爷逼宫失败遭抄家而所作的报复一起描述,成了精彩的谋略故事,八爷对弘时所使出的这一计策,确实够损,够阴,够毒。

八爷是否算计到雍正会杀了弘时,这在《雍正王朝》中没有明说,但是,弘时的被杀按剧情是很难避免的,为什么呢?

弘时(剧照)

首先,雍正感到弘历没有弘时的心机,弘时心狠手辣,弘历斗不过弘时。雍正想起老八逼宫事件,认为当初就是因为他的一念之仁,才为埋下了后来的大祸根,才会有胤禩逼宫事件发生。雍正感到弘时太像胤禩了,而且,弘时没有胤禩的心机深却比胤禩更狠毒,雍正为了避免弘历重蹈他的覆辙,只能决定替弘历背负不好的名声,以一个帝王的心思来干残忍的事,承受一个父亲难以承受的痛苦。

其次,弘时所犯下的罪,让作为帝王的雍正没有理由赦免他。经过调查,科考舞弊案露出真相,是弘时之过,但却害得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被问斩,而弘时却一句求情的话都不说;隆科多帮着弘时,而弘时却陷害并杀死了隆科多;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兵权异动,就是弘时假传圣旨所促成的。更严重的是,弘时竟谋划和实施了对储君弘历的刺杀,这一件件事都是罪大恶极,雍正没有理由也不敢让弘时活下来,不想让夺嫡的惨剧在弘历时代再发生。

再次,十三爷胤祥因积劳成疾而身患重病,他临终前拉着雍正的手提醒雍正要小心三阿哥弘时,胤祥也觉得弘时身上有胤禩的影子。胤祥的这一提示对雍正是一个警示,让雍正联想到因康熙帝驾崩前叮嘱雍正要善待他的兄弟,而雍正心存仁善,让八阿哥当了总理王大臣,可是,这仍然不满足不了胤禩对权力的贪欲,最后,胤禩还是做出了逼宫这样大逆不道的事。为了防止悲剧重演,雍正只有下决心杀弘时。

雍正(剧照)

可惜,雍正不知道,弘时刺杀弘历的行动,其实在八爷胤禩的鼓动下才去做的,弘时的谋逆与八爷要报复而使用毒计有关,而八爷如果不是因夺嫡时败给雍正,他或许就不会对弘时使用如此毒计了。弘时太在乎权力,嫉妒心又极强,心狠却智谋不足,很容易受蛊惑,所以才中了八爷的毒计,弘时的死,也有雍正的责任。

雍正对此不知道是否想明白?

雍正王朝读书的故事有哪些2

千百年来帝王之争始终是一个让后世循环争论的问题,其中尤为特殊且无法得到真实性定论的非雍正继位莫属,康雍之际皇位争夺的故事常常被学术界搬出来研究,无非就是雍正继位的合法化与矫诏继位两者之间的争论,且不说雍正继位是否合法化,雍正能在众多兄弟夺嫡之战中成为最后的胜利者的成因才是我们需要了解与探讨的问题,他在九王夺嫡中能够成功捡漏是需要多方面的因素集结而成的,这种漏儿可不是想捡就能捡的。


由郑小悠、橘玄雅、夏天联合编撰的《九王夺嫡》从专业视角加以考量,还加入了对文学、影视剧流行说法的解读,辅以橘玄雅出色的检索“想象力”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找到多件尚未被学界利用的极重要档案,完整地叙述康熙末年九王夺嫡的成因、过程和结果。

自雍正继位开始,民间便将其视为矫诏继位的暴君,野史、小道消息、文学作品无不将其刻画成一个反面帝王的形象广为流传,然而事实是否如此我们无从知晓。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二月河先生的历史小说《雍正王朝》开播以来,九王夺嫡,雍正继位成为是后世最喜讨论也是最为迷惑的继位之争,即使随后出现众多以康熙、雍正为题材的小说、影视剧,仍旧逃脱不掉二月河作品的影响,雍正继位之说依旧是两派相争,无法定论。

在清初时代,出现九王夺嫡事件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下的产物,也可以说是康熙一手教育出的众多夺权、储位的有力竞争者所引发的重大事件。康熙虽属满族但其拥有想要融合汉族文化的初衷,然满族权力中心统治形成的方式与汉族相差甚大,导致了最后形成九王夺嫡的局面。


皇嫡子允礽在某种程度上只能被称为是康熙压制八旗亲王以及众多皇子的垫脚石,太子册立之初本就是为了突显皇权力量,柔化宗族关系,只是在两立两废之后,康熙一手调教出的各位皇子开始争夺储位,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彻底让康熙帝在嫡长子继承制的汉化追求上以失败告终。

在九位夺嫡皇子之中,除去年幼便被册立为太子的允礽,造势最大的当属皇八子允禩所带领的一众八爷党——皇九子允禟、皇十子允䄉以及皇十四子允禵。然而被大臣誉为“目下诸王,八王最贤”皇八子允禩步步为营却独独输在了这个“贤”字之上,自古帝王多疑虑,皇八子允禩能够让众大臣心悦诚服,甚至得到皇长子的保举,此番动作已严重威胁到康熙的帝王权力,当“毙鹰事件”一出,皇八子允禩一党的夺嫡之路亦走到了尽头。

皇四子胤禛在一众皇子中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由最初的回归田园不问朝事等种种行为迷惑众人隐藏起夺嫡之心,亦让康熙感受到其不参与夺嫡,放弃权力的意愿,一举成为康熙心中最淡薄的皇子。实则这个看起来不问世事的皇子一直在暗中打造属于自己的政治班底,拉拢“舅舅”隆科多、内阁学士蔡珽、年羹尧、皇十三子允祥等等,由最初的皇八子党的外围成员逐渐拥有自己的强势人脉圈。


《九王夺嫡》一书从每一位皇子的出身背景、性情资质、“朋友圈”、“政治圈”、处事策略等方面,为我们呈现“太子党”“八爷党”“四爷党”等夺嫡核心集团的种种权力分化与成败之间的重大事件,详细地分析了每个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夺嫡事件给康熙年代与雍正年代所带来的影响。

郑小悠、橘玄雅、夏天三人用详实的历史资料再一次多方面、多观点地分析了雍正继位的合法性与否,让我们在有理有据中看清雍正是如何在充分的准备下捡漏成功的。

雍正王朝读书的故事有哪些3

评价“康乾盛世”中,三位皇帝所起的作用,我认为,雍正排第一,康熙排第二,乾隆排第三。不过如果从存在感来排位,则是乾隆排第一,康熙排第二,雍正排第三。

(清朝三帝)

那么,雍正对“康乾盛世”的创造,贡献最大,为什么最没有存在感呢?先谈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雍正对“康乾盛世”的创造,贡献最大?

第一,雍正整顿吏治,避免了政府机构的溃烂。

古代王朝在盛世时期的动乱,一般都是先从政府机构溃烂开始的。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利益集团侵吞国家资源,贪官污吏盘剥穷苦百姓。比如唐朝的“安史之乱”,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康熙皇帝平定国内动乱,解决边关不稳,实现国家大统一以后,拉开了“康乾盛世”的序幕,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这时候,各种社会矛盾也大量堆积起来,政府机构迅速溃烂。不过,那时候,康熙已步入晚年,无心解决这些问题,也无力解决这些问题。

雍正上台以后,大刀阔斧整顿吏治,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及时调整了“康乾盛世”的方向,没有让清朝像唐朝天宝年间那样,爆发“安史之乱”。

(九子夺嫡)

第二,雍正严厉打击兄弟们,加强了中央集权,避免了国家动乱。不管雍正上台后,打击他的亲兄弟们,后世怎么评价,但至少有一点,因此并没有造成国家的动乱,这是非常好的。如果他不打击,老八集团、老十四集团,包括废太子集团,都有可能作乱。历史上的“七国之乱”“八王之乱”“靖难之役”,这都是一些活生生的例子。所以雍正的这些做法,客观上确保了国家的稳定。

第三,雍正励精图治,勤政有为,突破了“康乾盛世”的瓶颈,让“康乾盛世”继续按正确的方向往前延伸。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因为社会矛盾积压,利益集团的存在,“康乾盛世”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而雍正一系列改革和对民生的发展,突破了这个瓶颈,最后在雍正末年及乾隆初年,“康乾盛世”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

不过,雍正皇帝在历史上,却又最没有存在感。他没有存在感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人们对雍正得位的疑惑,减轻了对他在政治和民生作为上的关注。

雍正在康熙儿子们争储上,并没有什么优势,而最终他又获得皇位,这事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疑惑。同时,雍正上台以后,又多次严厉打击曾经参与争储的兄弟们,这又让人们产生了更大的疑惑。再加上雍正在执政期间,又反复不断地解释他得位如何正确,让人们的疑惑再一次加强,感觉他这完全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九子夺嫡”及雍正得位,是人们长盛不衰的议论话题,因此,雍正的政治民生,反而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关注和正确的评价。

(乾隆剧照)

第二,雍正在位时间太过短暂。雍正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急于想证明自己的皇帝。所以他上台以后,非常勤勉地工作。超负荷的运传,让他的身体严重透支。结果只在位13年,就英年早逝。(从康熙的寿命、乾隆的寿命,以及当时的医药情况来看,雍正要不这么拼命地干,他其实可以活更长时间。)

因为雍正在位的时间不长,因此,虽然他做出了不错的成绩,描绘出了“康乾盛世”的美景。但也只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幅美丽图景,被他的儿子乾隆白捡到。

第三,乾隆对雍正的有意贬抑,让雍正的历史地位严重变低。

乾隆为了消弭人们对雍正得位的议论和疑惑,有意贬抑雍正的历史地位。表现在:一是他说康熙之所以传位给雍正,是因为看上他很能干,想通过雍正把皇位传到他身上。二是他上台以后,立刻给曾经被雍正打压过的兄弟们平反,给人的感觉是他爹挟私报复,他来纠正错误。三是雍正时期所订立的很多好政策,他多加鄙弃。四是大力抬高康熙的地位,并通过抬高康熙的地位来抬高他自己的地位。而正因为乾隆做了这些事情,雍正的历史地位就变得非常低,存在感变得非常差。

而事实上,我们知道,乾隆才是破坏“康乾盛世”的那个人。正是因为他大肆挥霍,才把康熙、雍正年间积存的那些财富消耗干净,并债台高筑,从而使大清帝国从此走向没落。

(参考资料:《清史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