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聚焦电影观后感(聚焦电影观后感300字)

2022-08-11 21:29 作者:三音抱珏 围观:

电影《聚焦》,有真相没正义,那过去的30年怎么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三音抱珏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聚焦电影观后感(聚焦电影观后感300字)1

电影《聚焦》最醒目的两点在头尾,一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二是在“聚焦”栏目终于将真相公之于众,并在全社会引起反响后,罪魁祸首、恶贯满盈的大主教,居然调到了拥有更大影响力的教堂。

聚焦栏目的新闻人们,如履薄冰步步为营地求证和追踪,到头来是这么个结果,这让大家情何以堪?

所谓“聚焦”是波士顿环球报的一个深度报道栏目,记者和编辑们可以为了一个事件,花费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出版人头头更替,聚焦栏目决定报道一桩被雪藏已久,一个天主教牧师性骚扰教区里的孩子的案件。

古今中西从来没少过冤案呐,“除恶务尽,有冤必伸”真的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吗?

就这桩冤案而论,在调查过程中,记者们发现,受害者和施虐者都不是个例。

受害者是被挑选的,筛选条件甚至不是按照施暴者的喜好,这些被筛出来的受害者小孩,贫穷,父母缺位,毫无自保能力。直白点说,孩子们即使被欺负了也无处说理,无人保护。

而这些施虐者偏偏还是上帝的代言人,神父,谁能拒绝上帝呢?小孩们寄托心灵的教堂,触达到圣经,具体到神父,他们本来应该是这些不幸运的小孩子们,在家庭缺位后退而求其次的保护者,最终却成了伤害他们的罪犯。

《聚焦》里说 ,教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力量,在这些案件里,罪犯则是以上帝之名攫取一个村长的力量在摧毁着一个个孩子。

要翻出冤案,记者们双线出击,先找到了双方的律师。受害者小孩的律师拥有一间简陋拥挤甚至狼藉的办公室,日常忙碌甚至有些狼狈,而嫌疑人的律师则出现在豪奢的大厦里,谈笑风生,在电视节目里出尽风头,日常也生活地像个明星。

这样的对比太有冲击力,很容易把我们引向正邪对比,实际上,故事发展到中段我们知道,这两位律师,可能为人处世不同,所处状况不同,甚至各自秉持着不同的职业理念,但他们都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都曾怀揣一颗惩恶扬善的心,但也都只是冤案中无力的一环而已。

而这样的冤案有很多起,跨度几十年,受伤害的小孩子一千多个,他们大多数都在往后很多年里被伤害笼罩着,很多人甚至已经不在人世。

要想揭穿这样的真相,上上下下需要非常多的努力,时间和精力只是一方面,调查记者们,”聚焦“栏目的所有成员,还有新来的犹太出版人马蒂。

为什么要强调马蒂是犹太人呢,因为他亦是少数派代表,是没成为毁掉孩子的村庄一分子的人。

而危险早已蔓延到每个角落。就拿编辑部的每个人来说,萨沙奶奶是一辈子的教徒,马特每周都会带全家人去教堂,迈克虽然长大后已经很久不去教堂了,但在他心里迟早有一天要去的,在他心里,教堂原本是很特别的地方。

还有“聚焦”栏目的负责人罗比,调查到曾经遭受过侵害的校友,发现自己逃过一劫不过是因为幸运了一点。

调查到中段出了911的事情,“聚焦”栏目只能暂时将这个案子搁下。这也就意味着再次失去受害者们,或者说幸存者们的信任,同时也是对他们的再次伤害。

好在他们都没有放弃,并在再次重启后拿到了证据,将真相大白于天下。后来接连有很多城市的相关案件被揭发。幸存者们得到了一点安慰。

致敬这些有良知的新闻人。

只是,都说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可,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

聚焦电影观后感(聚焦电影观后感300字)2

《聚焦》一片取名源于波士顿环球报的一个专栏,本片所涉及内容由真实案件改编。

影片以两条线索为主要脉络,前者是神父性侵男童成为教会中一个公开又隐秘的事实,而后者则是媒体人对于教会的挑战,对世俗权力包庇下丑恶真相的揭穿。

影片的开始以一名神父性侵多名男童,却并未遭到任何处罚,其大部分的案子以双方和解告终,而另外84起则一直处于未了诉讼的状态。新上任的环球报主编认为此事绝对并非那么简单,于是专门成立了聚焦小组,由4名成员组成,主要负责这起案子。而在四人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不仅仅只是一个神父性侵多名男童的案子,背地中潜藏的罪恶更加深不可测。

本片的整体逻辑清晰明了,一步步揭示了教会背后的丑恶,从一名神父性侵多名男童事件中,发现仅仅是波士顿这个城市,就有多名受害者,而这些受害者中部分想要揭穿事情真相的人,成立了专门的互助小组,以这个小组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波士顿有13位神父曾参与过性侵幼童之事。

其主要手段是借用孩童对于信仰的纯真,先与其做游戏,而后慢慢地引导他实施性行为,等孩子真正反应过来时,他已经被性侵很久了。

这些被性侵的孩子,因以贫苦家庭为主,大部分的家庭都接受了教廷的私下和解,毕竟控告是需要金钱,而且孩子父母信仰于该教廷。而极少部分的孩子想要对此事进行起诉,可那需要他长大之后才可以去做,而当时则已经过去控告期。

而后在聚焦小组一步步的调查后发现,性侵孩童的神父多达70个,在其发生性侵一事后,不仅不会受到处罚,反而在经过所谓的停职与治疗后,被派向新的地区。

这一切事情,教会高层心知肚明,不过害怕自身教会的经济链受到打击,于是一旦发生此事就会尽力隐瞒下来,高层的包庇让底下的人更加无所忌惮,性侵孩童一事在该教会成为了普遍现象。

本应该是纯洁又充满信仰的神圣地方,却成为了恋童者的天堂,甚至借用信仰这一手段,让有些孩童的父母认为,性侵孩子是神父对孩子的重视,这是一种无上的光荣,可以说,这个教会从内部就已经彻底腐烂。

神父性侵案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体制对于该教会的包庇,一个盘踞数百年的教会,拥有着比想象中更多的财富和人脉,本就封闭的教会信仰体制,让整件事情成为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警方,律师,新闻工作者,有着无数人都对教会的黑暗行为心知肚明,却都没有出面阻拦,阻止,就像是被刻意忽视一样,所有的神父性侵案最终的结局都成为不了了之。

聚焦小组的出现,让一个个碎片化的悲惨回忆,被重新揭示在大众面前,让这个给无数人造成黑暗过往教会的真实模样,让大家得知。真相远远比想象中的还要可怕,形成体系的犯罪,其罪恶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反而上升到一个体制,神父性侵能够演变到如今这样的结果,在于教会体制的包庇和纵容。

宗教的影响力远比人想象中还要可怕,拥有着深厚信仰的城市,无数人都曾在教会中出入,受害者以贫穷人家为主,但信仰宗教的却不仅仅只有穷人,还有富贵者,当政阶级,而这些人的联合包庇加上教会本身所具有的财力和权力,让一起起本应该震惊众人的孩童性侵案,成为一个公开却无人敢提及的秘密。

整部电影中当女记者扣开了一位老神父的门,去质问他是否对孩童实行过性侵时,得到的不是悔恨。反而是大方的承认,并且毫无遮掩地谈论此事,他承认自己做过这样的行为,更加强调自己并非在强奸这些孩子。理由是自己小时候被强奸过,所以知道两者的区别。

这名神父在职之时,曾对孩童实施性侵行为长达15年之久。封闭体制的教会,成为了一个恶的循环,旧日的受害者成为了明日的加害者,更有的会因教会对其信仰的洗脑,将性侵孩童一事当作神父的职责,视为理所当然。

甚至有小男孩遭到神父性侵,而其父亲在年幼之时也遭受过另一名神父的性侵,悲剧的重复出现,意味着错误的并非只是一个案子,而是整个教会。

一颗苹果树,若只有一个苹果腐烂了,那么将其摘下就可以了,但若树从根本上出现问题,解决的办法只有将这棵树直接拔掉。

而这个教会就像是一颗被彻底腐烂的苹果树,只有将恶的源头扼杀,未来才不会出现神父性侵孩童一事。社会中,最大的恶,永远不是一件案子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罚,而是众人明明知道这件事是恶的,却仍旧对其忽视,漠不关心,纵容着这种恶继续横行。

聚焦小组揭开的也不是一件神父性侵孩童案的过错,而是这些年来这个教会背后的黑暗,无论未来究竟会如何,至少这样的报道,让蕴藏于黑暗的受害者有勇气将曾经的过往全部说出,让教会无法维持表面上的荣光,让其内部必将发生真正,彻底的改变,腐烂的体制也到了得到变革的时日。

同时,本案的曝光,证明了媒体人的真实力量,新闻媒体在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下似乎成为了喧哗取众的途径,但当初波士顿环球报揭发天主教一事,则真正让人看到了大众媒体的作用。

公开化的媒介,恰恰是能够呼吁众人,将真实呈现在普通人面前最好的途径。记者行业本身就容易走偏,而媒体环境也并非是一片净土,但无论何时,都有哪些不畏强权,永不放弃理想与正义的人,揭露社会一桩桩黑暗的现实,让问题曝光,最终得以解决。

聚焦电影观后感(聚焦电影观后感300字)3

该影片讲述的是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经过连续的新闻报道,揭露了一桩被雪藏已久的案件,一个天主教牧师性骚扰教区里的孩子。虽然最开始的时候这些记者们以为这只是个小任务,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其背后还隐藏一系列事件,涉及了上百名受害者,而教会已经私下赔偿了受害者,并派人掩盖了这些罪行。

随着调查的越发深入,他们发现这一阴谋的更多证据,不仅仅是神职人员,在波士顿以外,甚至全世界,都在上演着这种暴行。即使在报道的这一过程中,他们遭遇到了当地官员们的掣肘;同时,教会内的,教会外的势力都在向他们施压,想让他们放弃这个案件。但他们毫不退缩坚持到底直至揭露了真相。这或许就是传统媒体生存下去的原因之一吧。

对《聚焦》这部电影中的记者们为了此事件所进行的深度报道,为了揭露真相而不留余力而感动,同时也因看到权势庇护下的丑恶终将暴露人间所带来的振奋而欣慰。

电影从两个不同层面来反映了封闭体制自我审查的失败。

首先,教会内部自我审核的失败。很显然,教会对亵童的恶劣的现象的自我审核是彻底失败的,掩盖、自欺、任毒瘤发展。听闻波士顿环球报换了新主编,主教及时“召见”主编,并提合作的意向以进一步达到掩盖的目地。然而媒体要的真相,比权力本身更大,也更具备撼动人心的力量。

其次,波士顿新闻人未能准确嗅到自己城市里存在的问题。主教包庇过的亵童神父的名单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就被寄给了聚焦小组,但却并未引起重视。直到拖到新千年,需要借助外来的新主编——非波士顿人——的新闻嗅觉,才意识到自己城市里教会的腐朽。

也是因为新闻人没有准备嗅到所存在的问题,才会对亵童神父没有进行大量报道,只在都市报上刊登过一两篇文章,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没有将此事暴露在大众的视线中,这些神父们更加无所畏惧,让这一现象得到延伸。在影片中有一幕是:Robby在圣诞那晚被朋友叫住回头时眼角的泪光,是愧疚,也是自我救赎达成的感慨。

该影片时长两个多小时,但这件事却调查了接近一年。在影片中,没有人质疑他们的动机,因为这案件太沉重,是看不到既得利益的项目。更没有人相信他们真的能撬动这块石板,最终在这片平静的土壤里,掀起平地惊雷。他们没有任何的超人能力,就是靠着馆藏资料、无数的电话回访、约见被害者、与利益集团僵持,最终找到了突破口,可谓是没有顽石,只有坚持信念的执笔。



该影片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这就认证了报纸行业不会消失,不论在什么媒介的情况下都不会。因为报刊行业所特有的深度调查与报道是新媒体所没有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