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中石化的美文

2021-12-31 00:43 作者:admin 围观: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2022北京冬奥火炬上实现应用突破;12天紧急研发转产熔喷布专用料;东海牌沥青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远销海外17个国家;全国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氢气生产示范装置建成投用;全力打造风光电制氢的绿色低碳综合能源示范区;全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获得认证;成为全国首家生物柴油市场化销售企业并消纳4万余吨“地沟油”……

向绿色低碳转型是石油石化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些年,中国石化驻沪企业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新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设能源供应一体化“样本”,积累示范性“经验”,让中国石化在上海“颜值”更高、“筋骨”更壮,在能源化工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1983年7月,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1998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石油、石化两大集团进行重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挂牌成立。

中国石化的发展始终与东海之滨的上海紧密相连。目前,中国石化旗下上海海洋石油局、上海石化、上海赛科、高桥石化、炼油销售、上海石油、销售华东、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工程、化销华东、赛诺佩克、润滑油华东、燃料油上海分公司、财务上海分公司等10余家分支机构均设在上海,贯穿石油勘探、炼化、销售、科研全产业链。

“十三五”期间,国家已明确把上海列为我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中国石化在上海加快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产业布局,推动清洁低碳能源生产及安全高效利用。“十四五”期间,将加快能源转型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全力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

在上海,中国石化坚持把党的初心使命融入“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血脉中,把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熔铸于“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实践中,自觉肩负起壮大国有经济、振兴石化工业、保障能源安全、改善人民生活的历史使命。

保障:新格局助推高质量开放发展

当前,全球能源行业正经历着以低碳化、零污染为方向的能源变革。“十四五”期间,是中国能源化工产业低碳转型的关键期,中国石化在沪企业将技术攻关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紧密相连,各司其职,从全产业链出发,全力保障能源供应,响应“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号召。

提供优质能源产品

在勘探环节,上海海洋石油局是新中国第一支海洋油气勘探队伍,自诞生之日起,便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以“为国勘探、为国找油”为己任。上海海洋石油局秉承“奉献绿色能源,保护蓝色海洋”的核心价值理念,一直战斗在祖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最前沿,为国家海洋石油工业发展和上海市能源供应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5年以来,上海海洋石油局陆续向国家提交了东海平湖等8个油气田和一批含油气构造,形成了可观的探明储量。其中,1998年建成的我国东海第一个油气田——平湖油气田让上海市民用上了洁净的天然气,消灭了80万只煤球炉。2014年、2015年,上海海洋石油局又先后在东海发现两个千亿方储量大气田;2016年在南海涠西钻获超千吨高产油流,创中石化海域油气勘探单井产量最高纪录,为国内近十年来罕见的高产探井。

勘探中,上海海洋石油局还为我国石油勘探、作业积累了丰富经验,其领衔的“东海及南海的含油气盆地发现及油气资源评价”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设计制造的勘探三号钻井平台成为我国第一座半潜式平台,投产30多年来,在高温高压油井钻探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成为高温高压钻井技术多项标准的制定者,被业界视为“针尖上的舞者”;2006年、2014年,上海海洋石油局旗下的发现号物探船勇闯北极、南极,挑战极限,成为全球唯一一艘在两极高寒区作业的物探船,填补了我国在极寒海域开展海洋物探作业的空白。

在炼化方面,上海石化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大规模集中建设。炼油化工一体化优势得到加强,形成了清洁油品,特别是高标准车用、船用汽柴油、燃料油的巨大生产能力,满足长三角地区日益增长的用油需求,并且为下游产业链延伸提供优质的能源和原材料保证。

作为国内较早生产清洁油品的企业之一,上海石化在2005年就与中国石化下属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一起,自主开发出了第一代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拥有了国三标准汽油的生产能力。至2018年8月,上海石化生产的国六标准汽柴油投放市场,比欧六标准更严格。2019年1月18日,上海石化首次生产出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成为国内首家生产该油品的企业。

全力保障油品供应

“中石化第一油”也诞生在上海。在高桥石化的“杨建国劳模创新工作室”,陈列橱窗中贴有“中石化第一油”字样的油样展示瓶特别醒目,瓶内水白色、无味、纯净的高档润滑油产品一改以往味重、色黄的特征,各项技术指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创新工作室门外,中国石化首套生产高档润滑油装置正满负荷运行中,“第一油”因此得名。该装置2004年建成投产后,不断填补国内润滑油品种的空白,用高品质润滑油巩固高桥石化在华东地区润滑油生产基地的地位。

2018年以来,润滑油华东公司与武汉大学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推进天然酯绝缘油的研制开发。天然酯绝缘油来源于天然植物,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能,可有效降低碳排放量,生物降解率在20天内可达98%。2020年,实现了天然酯绝缘油在国内电气企业10千伏变压器上的首次应用。2021年,亚洲单机容量最大的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重磅亮相,长城润滑油为负责安装风机的三航风和号提供船用润滑服务,共同为建设风电强国贡献石化力量。同时,润滑油华东公司推出了金吉星SP级汽油机油,可延长尾气处理装置使用寿命,助力实现源头节能减排。

多年来,销售华东承担着向长三角地区供应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产品责任,通过充分发挥成品油产销枢纽作用,打通行政区域限制瓶颈,积极优化成品油资源流向,统筹发挥管道、水运、铁路以及陆路等四种运输方式,将华东区高桥石化、上海石化、金陵石化、扬子石化、镇海炼化、福建炼化等大型中国石化炼化企业所产成品油,向苏浙沪闽四省市供应。为保障油品质量,销售华东公司严控进货源头和关键环节质量,通过不断推动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加强对出厂、输油、接卸等关键环节的油品数质量监管,用实际行动践行“每一滴油都是承诺”的社会责任。

与此同时,我国首张碳中和石油认证证书同样花落中国石化,9月22日,中国石化、中远海运、中国东航在上海联合举行我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认证仪式。其中,首船3万吨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就在高桥石化炼制,全力推动碳中和石油预期目标实现。

今年9月以来,国内部分地区柴油供应出现阶段性紧张情况,局部地区出现柴油限购。销售华东公司立即行动,扛起保供责任,建立应急沟通机制,统筹华东区生产企业调整结构、增产柴油,紧盯市场消费端、增加库存。10月,区内柴油出厂供应环比增幅达11%;同时,加大供应紧张地区资源供应,有力保障了柴油市场的消费需求。

每年冬季来临前,上海石油部署100余座加油站网点供应-10号柴油,重点保障公共交通、邮政、环卫、特种车辆用油,保障城市有序运行,解决广大货车司机后顾之忧。

燃料油销售公司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一带一路”、深化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为使命担当,积极融入上海港发展,为集装箱船、干散货船、远洋渔业船、“振华30”大国重器、“雪龙号”“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海洋钻井平台等各种船型提供了1万余次优质服务,具备全船型、全天候供油能力。

担当:新要素带动高质量协调发展

央企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中国石化在沪企业始终坚持“国家需要什么,我们生产什么;人民需要什么,我们服务什么”,每时每刻牢记央企职责,彰显央企担当。

落实疫情防控责任

2020年2月,疫情防控最关键时刻,用上海石化金昌公司新研发的专用料做成的两卷口罩熔喷布新鲜出炉。经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这标志着该公司紧急研发转产口罩熔喷布专用料取得了成功。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上海石化第一次生产口罩熔喷布专用料,为的是解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口罩原料短缺的问题。

熔喷布来自聚丙烯。作为聚丙烯生产企业,上海石化充分发挥自身在聚丙烯研发生产上的产能、技术、团队,以及产业链优势,组织塑料部和金昌公司启动紧急研发攻关,并主动联合地方政府和有资质的厂家,加快熔喷布专用料的研发。

在紧急协调和支持下,上海石化专门组建专项工作指挥协调小组,“不以自身盈利为目的,只以能产多产为目标”,争分夺秒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生产调试、熔喷布及厂家协调,全力帮助下游企业多产快产口罩。短短12天,一条原先生产汽车配件、家电外壳的改性塑料生产线,变成了生产防护口罩核心层熔喷布原材料的“生命线”,体现了央企的担当和速度。

当上海石化全力研发并成功量产熔喷布专用料时,润滑油华东公司作为设备润滑保障的主体单位,克服自身原材料资源紧缺、生产线人手不足等困难,搭建24小时在线的维保平台,为连续高负荷运作的一线生产设备提供动力之源,实现用油换油无忧,为紧急驰援疫情一线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上海赛科优先安排生产聚丙烯等紧缺原材料,仅用33天就研发并生产出新牌号S2045产品,满足市场熔喷布基料需求;化销华东第一时间成立熔喷料攻关小组,发挥自营外采优势,积极沟通国内外寻找相关产品,在短时间内迅速对接国内外工厂货源,持续为中国石化口罩生产前线输送“炮弹”,以实际行动畅通整个口罩产业链。

提升服务城市能级

不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非常关头体现央企担当,在上海经济发展的每个大事件中、在人民生活的日常点滴中,都有中国石化的身影。

上海石油作为国内首家规模化、市场化推广B5车用柴油的成品油销售企业,早在2017年10月30日,于庄行加油站向环卫车加注B5车用柴油,标志着“地沟油”末端资源化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已经打通,餐厨废弃油脂治理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根据上海市场每天餐厨废弃油脂收油量已达120吨以上的现状,上海石油致力推动申城餐厨废弃油脂闭环管理,以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难题,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同济大学车载公交实际工况检测结果显示:使用生物柴油后,车辆尾气排放改善明显,试验车辆的发动机活塞顶部、气门、喷油器等关键零部件表面都没有积碳,也未出现与油路相关的故障。截至2021年11月底,上海石油已累计向社会供应B5车用柴油110余万吨,为加大供应力度,上海石油已建设3个生物柴油调和基地及244个销售站点,日均加注量1300余吨,成为服务城市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新成果。

今年7月,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上海崇明圆满落幕。其间,在花博园北P4停车场内,活跃着一支由上海石油志愿者们组成的“海岛突击队”,服务花博会车辆加油。“确保油品供应,做好加油服务保障,交给中石化办。”在花博会开幕前的一次协调会上,上海石油向花博会主办方郑重承诺。依托下属上海沪北石油党支部品牌“海岛突击队”,党员干部冲在前干在前,用21天建成加油服务保障点,并先后派出36名志愿者轮班值守。

重大活动有“突击队”,日常加油也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了让消费者加到的每一滴油都是放心油,上海石油不遗余力,定期开展综合应急演练、提高员工专业素养,并在油品质检、油罐车物流、技术攻关、商务管理等关键领域为城市加油提供安全保障。

遍布全市的加油站是一个个充满温度的生活驿站。今年1月7日,寒潮来袭,气温骤降至冰点以下,但在上海石油的加油站内,暖流涌动。“外面再冷,到了加油站我们总有热水喝,还能休息、暖手,你们真的太贴心了。”环卫工人们说。当天,有不少环卫工人都收到来自上海石油的“暖心礼包”,里面有暖宝宝和护手霜。这是始于2013年的“爱心加油站”项目。为了更好地履行央企社会责任,上海石油将党建融入经营,以加油站为服务窗口,做细做实各项关心关爱措施,把加油站变成便民服务的“爱心站”、遮风挡雨的“暖心亭”、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共建成“爱心加油站”578座。

今年9月26日,中国石化召开“百城万站·卓越服务”劳动竞赛推进暨“司机之家”“爱心驿站”建设标准发布会。上海石油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在旗下加油站全覆盖开展“卓越服务”劳动竞赛;扩大服务范围,建成首批14座“司机之家”,为客户提供“2+7+X”项服务。根据规划,还将升级服务,按照“七统一”标准,在“十四五”期间改造400座“爱心驿站”,配置“7+X”项服务设施,为环卫工人、出租车与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巡路工、巡线工、园林绿化工人、交通警察等户外劳动者免费提供休息场所,解决他们“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齐心协力将“爱心驿站”打造成上海石油为人民城市美好生活“加油”的“贴心工程”、关心关爱户外劳动者的“暖心工程”、“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心工程”。

燃料油上海分公司聚焦便民,打造黄浦江首座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中国石化闵行综合服务区,在为船民解决排污难题的同时提供淡水加装、燃油加注等港口配套服务:出售日用品、生鲜蔬菜等1000多种商品,代收代发快递,船舶配件代理服务,等等。综合服务区为船民带来“水上事、水上办”的舒心体验。同时,燃料油上海分公司积极参与上海市政府黄浦江海事安全服务中心建设,该中心是集排污指导、政策咨询、海事课堂于一体的“政务之家”,能为船民提供“家门口”式服务平台和政策讲台,积极协助海事部门“零距离、心贴心”为船民办实事,引导船民成为黄浦江上的环保宣传员和绿色守护者。

润滑油华东分公司油罐区

让上海市民驻足流连的,还有苏州河南岸、距离外白渡桥约500米的中国石化上海第一加油站。这里不仅提供加油、购物等服务,而且有一个咖啡休闲空间。这是上海石油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成果之一,推动加油站融入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之中。

近年来,上海石油致力于将加油站融入城市景观、融入公共服务展示功能、融入艺术性和当代性,建成了“星空文化”“樱韵悠享”“紫藤花园”“花博驿站”等13座绿色主题加油站。通过不断丰富加油站功能,使加油站成为“人·车·生活”的温馨驿站。

攻坚:新科技引领高质量创新发展

今年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飞扬”外观设计正式对外发布,中空开放的形态、内外飘带的萦绕,夺人眼球。“飞扬”集传承与创新为一体,传递出“文明交流互鉴、世界相知相融”的美好愿景。“飞扬”的动感和活力外形让世人惊叹,其外壳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成,正是上海石化参与研发的成果。

原来,为展现冬奥火炬灵动飘逸的美感,“飞扬”一改过去采用金属隔断“奥运圣火”与火炬外壳的设计,而是以火炬外壳为容器,将“奥运圣火”直接置于其中燃烧,这意味着火炬外壳必须能承受800℃氢气燃烧的高温。尽管碳纤维本身耐高温,但做成复合材料后,配套用的树脂很难承受这么高的温度。为此,上海石化的科研人员与高校、科研院所、科创企业共同努力,在3个月时间中无数次调整,成功破解火炬外壳在高温制备过程中起泡、开裂等难题,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极端条件下应用的突破。

“飞扬”只是中国石化以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以创新照亮更美好生活的成果之一。中国石化在沪企业瞄准化工产品研发生产前沿方向,开拓进取,擦亮“中国制造”品牌。

大力开发新型产品

在上海石化,不仅有“飞扬”,而且有一批以碳纤维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可填补国内空白。

作为中国石化系统内唯一开展碳纤维研发并工业化生产的企业,上海石化也是国内第一家率先突破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今年1月4日,总投资35亿元的上海石化“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开工建设,计划到2024年全部完成,总产能1.2万吨。该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

目前,中国石化已申请碳纤维相关专利274项、授权165项,碳纤维相关专利申请数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三,上海石化成为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碳纤维大丝束产业化技术的企业。

化销华东瞄准可降解材料和三大合成材料,在推动绿色材料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发力。在可降解材料领域,化销华东大力推广聚乳酸(PLA)和热塑性生物降解塑料(PBAT),开展可降解材料相关知识线上培训会,普及推广可降解塑料的使用。目前,化销华东已形成绿色材料的“政策解读—知识宣讲—上游供应商走访—下游终端客户调研—制定发展规划”的一体化工作方式。

燃料油公司-为全球首艘具有自航能力的通用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型船)——PROSPERITY供应油品。

炼油销售公司致力于服务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东海牌”沥青作为民族品牌,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桥梁隧道、机场跑道、体育场馆等国家重点项目场景。“东海牌”沥青多次打破国际大品牌垄断,成功应用于上海F1赛道、越南F1赛道、上海长江隧桥、大兴机场等项目,产品还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东海牌”沥青年产销量已超1000万吨,品牌价值达14.63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长期排名领先,在行业内有良好口碑,品牌价值、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去年4月,燃料油上海分公司与高桥石化共同推动首次中国石化生产的低硫船燃完成一般贸易出口退税业务,标志着中国石化自产低硫船燃成功打通从生产、出口、销售、配送到退税全流程的“最后一公里”。测算显示,燃料油上海分公司每供应100万吨低硫重质清洁船用燃料油,可助力二氧化硫减排6万吨,相当于640多万辆国四卡车停开一年。

推进绿色化工发展

通过产品助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是中国石化在沪企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炼油销售公司主要负责中国石化系统内液化气、石油焦、沥青、硫黄、异辛烷、石蜡等石油炼制产品的统一采购和供应,着力通过产品科技创新,不断开发绿色生产技术、产品洁净化应用。他们拥有一系列节能环保产品,如液化气、异辛烷、液体硫黄、温拌沥青、乳化蜡等,并致力于推动相关产品使用全流程的节能低碳。例如,乳化沥青系列产品在常温条件下就可拌成沥青胶、高铁用的沥青砂浆、沥青混凝土等,有效避免了高温操作、加热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温拌沥青是一种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新产品,比以往沥青路面施工时温度可降低30℃以上,节省加热燃油30%至50%,每吨沥青混合料可节约1.5公斤燃料油,使用1万吨温拌沥青节约的加热燃油相当于上海6000辆公交车运行一天的耗油量。

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炼油销售公司的液化气、沥青、异辛烷、低硫石油焦等清洁环保产品累计销售超过2亿吨,清洁产品占比逐年上升。同时,以环保节能循环利用为研发方向的洁净化沥青、橡胶粉改性沥青等绿色产品还在不断问世。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同样致力于绿色石油化工技术研发。经过60余年建设发展,研究院已成为科研力量雄厚、装备设施齐全的综合性研发机构和中国石化重要的石油化工科研开发基地。眼下,正聚焦石油资源高效利用、碳一资源清洁转化和绿色催化合成技术,力争通过突破催化新材料、催化反应和分离工程等共性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绿色化工技术的创新。

近年来,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整合聚集科技创新要素,强化跨领域、跨学科交叉融合,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基础+高端”创新构架,布局开展新结构分子筛应用拓展、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合成气制低碳烯烃、人工智能暨计算机模拟在化工领域的应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绿色、高端新材料合成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相继开发出高性能纤维、聚酰亚胺、生物可降解材料、3D打印材料合成技术,有力支撑我国绿色、高端材料的发展。

洁净:新动力驱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近年来,中国石化在沪企业纷纷举办公众开放日,向公众展示绿色生产方式、服务方式。“能源至净,生活至美”是中国石化的品牌理念,落到实处,是遵循绿色可持续发展路线,将厂区、加油站等生产服务区域融入城市,与城市共荣共生。

生产服务融入城市

今年3月,浦东外高桥,黄浦江边一根冒了50年烟的大烟囱彻底“消气”:此前,高桥石化给烟囱做了“手术”,通过烟气脱硫项目,减少了90%以上的二氧化硫排放。原本的青烟经过环保处理,转化为无害的水蒸气,形成排到空气中的白雾,为彻底“消气”,高桥石化又在烟囱下加装了新设备,去除水蒸气,达到无色状态。

这套设备耗时1年多建造,每年花销需多增1000多万元。但高桥石化觉得值:厂区与居民区仅一街之隔,通过绿色技术消除视觉上“排放”,让厂区与周边社区和谐相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高桥石化全力打造安全、绿色、领先的城市型工厂,服务人民、服务城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在高桥石化黄浦江油品装卸码头,3月才投用的油轮油气回收设施赢得前来参观市民的点赞。在油轮停靠码头装船前,高桥石化除了安装好油气回收设施,还增加了空船舱气密测试这个步骤,防止油气从回收口以外的缝隙逃逸影响环境。

为了更好地加强“无异味”工厂建设,高桥石化还对可能存在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设施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制定可行方案,落实环保措施。例如,为了治理以往油罐随着液面变化顶部有微量油气逃逸的问题,高桥石化储运部建成投用了储罐顶部VOCs治理项目。该项目采用罐内氮气隔离的方式,将油气通过顶空连通管线集中回收处理,进一步强化储罐密闭性。

2020年是上海市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高桥石化同步实施环保治理见到成效的第三年。目前,高桥石化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各项废水、废气主要排放浓度平均值降到行业标准限值的22.89%,部分指标提前完成中国石化2022年减排目标,用硬实力成功通过中国石化“绿色企业”创建审核,向城市型绿色炼化企业标杆迈进。

高桥石化-12月11日,高桥石化又投用2套催化装置烟气“消白烟”项目,实现整个生产区域视觉无烟。

“闻不到异味”也是上海石油的目标。上海石油于2019年6月率先完成加油站防渗综合改造。根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环保要求,已对油气回收加油机进行了全面更新,并在汽油年销量2000吨以上的加油站全面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测设备,加油站油气排放合格率常年在上海市加油站行业名列前茅。

上海石化则沿着“油品洁净化、化工高端化”的发展路径,努力打造一流的绿色化工型炼厂;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端材料产业链价值链延伸,打造中高端新材料创新基地;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布局新能源,未来将打造风光电制氢的绿色低碳综合能源示范区,形成上海石化生态岸线、工业秀带。

销售华东加强顶层设计,按照“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原则,针对华东地区水网密布、船舶是成品油运输重要载体的现状,采用各种方法,尽可能消除成品油水路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公司全力提升运输船舶的本质安全,引入“双壳双体”承运船舶标准,淘汰老旧船舶,与中国船级社合作开展第三方安检,确保公司每年约2500个航次安全地“上江下海”,将成品油源源不断地运往沿线城市,助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上海工程公司不断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从设计源头节能减排、从节能环保改造方案优化加强末端治理,在建设过程中提升质量,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方案,通过节能技术助力客户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生产,打出“上海工程”的技术品牌。

在污水处理领域,上海工程公司在保持特色的同时坚持不断革新,在炼化一体化污水处理、高盐、高氮污水处理以及污水回用、液体零排放等方面均取得了骄人成果:承担的上海赛科“大型丙烯腈生成污水回用处理成套技术开发”、上海石化“石化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技术开发和工业应用”、镇海炼化“百万吨乙烯配套污水处理及工业水回用优化”等项目均荣获中国石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相应的工艺技术共申报了10余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为进一步探索发展环保市场,上海工程公司以深厚的化工工程经验和工艺专业技术优势为基础,在保持污水处理这一特色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向污泥处置领域开拓延伸,承接了上海赛科污泥干化和上海石化油泥干化EPC等项目。

2020年11月20日,由上海工程公司总承包建设的上海石化油污泥干化装置顺利开车并产出合格干化料。该项目通过对油污泥进行脱水干化处理,可达到油污泥减量、污油回收、处置成本降低、污染排放减少的目的。此外,在废气VOCs治理、废水处理、VAE产品提质升级等领域,上海工程公司均有建树。通过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的耦合,在处理废水的同时,不仅开发了高盐度废水零排放、丙烯腈废水处理、高浓度硝酸废水制微藻等技术,而且产出了高附加值的微藻生物质产品。

上海工程公司-承建上海石化油污泥干化减量项目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石油化工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上海赛科通过不断完善环保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资源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强化环境污染排放管控,持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致力于建设“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世界级绿色企业。

加快推进废水、废气和固废等污染防治项目实施,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防范化解环境风险、助力决胜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上海赛科持续加强污染物全过程处理处置,一体化推进源头减排、过程管控和末端治理,引入先进环保技术,促进废水、废气和固废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同时,上海赛科采用循环水排污、锅炉发蒸汽、脱盐水消耗等水资源回收使用工艺,细化落实蒸汽凝液回用、乙烯稀释蒸汽用水循环使用、丙烯腈装置生产过程产水再利用等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节约淡水资源,实现生产过程中新鲜水消耗的最小化。

2007年至2020年,上海赛科累计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实施22个年节能量超千吨标准煤的节能技改项目,累计实现节能量 14.7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 34万吨。因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上海赛科在2020年获评“上海市节能重点领域十件大事”入围奖。

开发利用绿色能源

氢能源、碳中和石油等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中国石化在沪企业的攻关对象。

在高桥石化最大的副产氢气装置一角,一套占地不到30平方米的小装置正安静地运行,远看虽然不起眼,含金量却很高———这是全国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氢气生产示范装置。自去年9月建成投用以来,以低成本的炼油装置副产氢气为原料,生产燃料电池车用高品质氢气,运行结果显示其具有投资少、占地小、能耗低等优势,解决了燃料电池车用高品质氢气的成本瓶颈。按照目前该装置的产能,能供3.7万辆氢能汽车每年1万公里里程的行驶。高桥石化以此为契机,加强与上海石油沟通协调,加快氢能站建设,主动切换到氢能发展快车道,通过创新驱动实现氢能产业化。

上海石油积极布局清洁能源供应市场,为绿色城市生活“加油”。截至今年10月31日,上海石油安智、西上海发展2座油氢合建站累计加氢量达265吨,累计加注5万车次。同时,上海石油充分发挥加油站网点优势,深度参与油氢合建站建设,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油氢合建站建设及拓市模式,助力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此外,充换电、分布式光伏项目等也在推进中,上海石油正奋力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升级,为“水更绿、天更蓝”添彩。

【结语】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伟大建党精神在上海孕育,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上海延展,中国石化驻沪企业将全面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计划,深入推进能源升级转型,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开发,坚定向“净零”排放迈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始终传承“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石油精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扛稳扛好“三大核心职责”,为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再创佳绩、再立新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栏目主编:李吉文字编辑:俞宏浩
题图说明:上海石油-高华加油站被誉为最美樱花加油站,每年4月樱花季,加油站四周被层层花海所包围,引来不少车友驻足留影。专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