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写字分的美文

2022-02-17 07:03 作者:程岚 围观:

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试卷里‬,有‬‬这样‬一道‬阅读理解题:

最大的麦穗

①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②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③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④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⑤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⑥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⑦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分段|写作章法篇

题目‬要求‬:请‬把短文分成三段,用“‖”标出来。答案是:①‖②③④⑤⑥‖⑦

引文‬中每一个‬‬带有序号的段落,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然段”,而题目‬答案‬中‬,用“‖”分成的三段,其实指的是文章的层次。语文教学‬中,老师‬也‬常常‬带‬学生‬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每段大意。这里说‬的‬‬‬“分‬段‬”也是‬指的‬文章‬‬层次‬。

教学和‬考题‬中‬‬的“分段‬”,跟‬写作‬中‬“分段‬”是‬不同‬的,写作‬中‬的‬分段‬是‬指‬如何‬安排‬自然段‬。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写作‬中‬的“‬分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一、分‬段的定义‬及其‬作用‬。二‬、段落和层次的区别、联系‬。三、分段‬的‬原则‬和‬依据及其举例‬。最后是结语,下面‬我们开始正文。

定义和作用

我国古代的文章是不分段也不加标点的,随着英文文法的传入和我国近代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文章才开始分段。分段对于阅读和写作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段,作者思路和文章层次得以‬以‬更‬‬具体的形式展开;通过分段,读者‬可以‬更好‬的了解文章结构,具体地把握文章内容和思路。因此分段是现代文章的一种重要写作方法。

分段|写作章法篇

分段即按照意义层次和结构成分把文章分成若干段落的现象。这里的段落,习惯上称为“自然段”,它在形式上有明显的标志:每段的开始须另起一行并退后两格书写。段落是在表达文章内容时,由于语意转折、强调、间歇等的需要而设置的,一个段落应表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靠段落按一定的层次顺序组织起来表现的。因此,段落的划分及组段成篇,是篇章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

分段的作用是使作者思路具体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能逻辑地表现思维进程中的间歇、转折、强调,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内在层次和文章构成的顺序。其次,段落使文章眉目清楚,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并给予‬他们在阅读中“停顿”的时机,获得思索、回味的余地。第三,某些特殊段落,如强调段、主题段、过渡段,还能起到强调重点,点明中心,加深印象,渲染情感和连接上下层次,显示文章脉络的作用。

段落和层次

文章通常是由若干层次和段落组成的。开头引文以及‬上一部分‬对‬‬分段‬的定义中,我们也‬提到了“层次”这个概念。层次‬和‬段落‬在‬使用中‬是一个‬易混‬的‬概念‬,我们‬有必要‬对二者‬做个‬区分。

分段|写作章法篇

土壤分层

层次和段落有联系又有区别。层次是文章思想的表现次序,体现了文章内在线索展开的步骤。作者围绕文章主旨‬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一层一层的‬表达。一个层次通常包含若干个段落,所以又称为“大段”或“功能段”。

段落是文章内容在表达时由于分述、转折、强调等情况造成的停顿,是表现文章层次的最小结构单位。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和书面形式的需要,是话语中相对独立的意思的外在表现。它‬‬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外在标志(通常是首行缩进两格),一望便知,无须辨析,所以习惯上又称“自然段”。

段落‬和‬层次的联系‬表现在‬,层次总是借助于一定的段落展现出来,文章的段落能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内在层次。如果一个层次的内容比较单纯,只要一个段落就可以表现,这时文章段落的划分正好反映内容的层次,二者在形式上就一致起来。如果一个层次的内容比较丰富、复杂,就需设几个段落来加以表现,这样,层次就大于段落。有时,一个段落中包含几个内容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小层次,这样段落便大于层次。一篇文章分成多少段落,取决于文章的长短和作者分段的方法。

原则和依据

分段‬原则‬

写作中,划分段落时一般应遵守以下原则:

(1)注意每一个段落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单一性,是指每一段只能有一个中心意思,段内所有句子都是为说明这个段旨服务的,不能把不相关的意思放在一段里。完整性,是指一个意思要在一个段落里集中讲完,讲清楚,不要把一个完整的意思分散在前后几个段落里。只有起特殊作用的段落,如过渡段、强调段等,在意义上可以不考虑单一性和完整性。

(2)注意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篇文章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统一体,各段之间应该意义连贯,条理清楚,做到“分之为一段,合则为篇”。段落之间有多种多样的衔接手段,如重复关键词、使用指代词和关联词语等,有时在段落的末尾提出一个新的话题,然后在下一段开头重新提起,形成链式的文本结构,不一而足‬。

(3)注意段落整体的匀称,每个段落轻重适度,长短合宜,雅俗、庄谐、文白、繁简等等,要协调一致。分段服从内容的需要,长短要适当。分段过多,内容零碎,会使人觉得结构松散;段落过长,不容易抓住要领,读后留下的印象不深。

分段|写作章法篇

根据需要分段

分段依据

划分段落的依据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九‬种:依时分段,依人分段,依地分段,依景分段,依对象分段,依论点分段,依性质分段,依对话分段,依特殊需要分段。

范例及简析:

1. 依时分段

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分段。如‬: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了,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方纪《三峡之秋》)

分段|写作章法篇

三峡之秋

按照中秋这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描写了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景象。段落也按照时间的先后次序进行划分,“早晨”、“中午”、“下午”、“夜”等时间词出现在每段的开头,明显地标明了层次的转换。不同时间的景色,也有明显的差别。这样依次写来,既写出了三峡秋景的特色和情致,又显得眉目分明,使读者一目了然。

2. 依人分段

即按照几个人物的活动变换分段。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王愿坚《七根火柴》)

分段|写作章法篇

王愿坚《七根火柴》

故事通过卢进勇和“那同志”两人的行动、对话及心理活动展开,文章的段落也按人物“卢进勇”、“那同志”的转换自然地上递下接,连续不断。读者的视线便随着人物“镜头”的变换而转移。

3. 依地分段

即按照地点空间的转换分段。

不一会儿,他就走进一座森林。一只雉鸡栖息在枝头,身体给冻僵了,头钻在翅翼下睡着了。朱利安用剑背一砍,砸断两只爪子;他捡也不捡,照样走他的路。

三个钟头后,他爬到山顶上。山很高,天空也显得几乎黑黝黝的了。他面前一块山岩,好像一道长墙,往下俯扼,突伸在一个悬崖之上。岩石端点上,两只牡山羊在俯视深渊。他的马匹拴在后面,而他身边又没有带着箭。他想爬下去,走近山羊。他微微躬着腰,打赤脚过去,终于来到第一只山羊身边。他一刀捅进山羊的腹部。另一只山羊惊骇得没命,凌空奔跑。朱利安扑过去打它,不料右脚滑了一跤,掉到那只山羊的尸体上,面临深渊,两只胳臂叉开。·

他下山回到平原上,沿着溪边柳树走着。一群水鹤低低飞翔,不时掠过他的头顶,朱利安用鞭子猛抽,水鹤几乎没有一只能逃生的。

([法]福楼拜《三故事》)

分段|写作章法篇

福楼拜《三故事》

按地点的转移,写朱利安狩猎的行踪。先写他“走进一座森林”,再写他“爬到山顶上”,最后写他“回到平原上”。随着地点的转移,读者看到了一个以游猎杀生为乐事的强者形象。“森林”、“山顶”、“平原”等地点词语的出现,明显标志着层次的转换,文章也划分为三个自然段。

4. 依景分段

即按照不同的景物或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时间或角度分段。如‬:

有时你吩咐套上竞走马车,到树林里去猎松鸡。车子在两旁长着又高又密的黑麦的狭路上经过,是很愉快的事。麦穗轻轻地打你的脸,矢车菊绊住你的脚,四周有鹌鹑叫着,马儿跑着懒洋洋的大步子。树林到了。阴暗而寂静。体态匀称的白杨树高高地在你上面簌簌作响;治白桦树的下垂的长枝微微颤动;一棵强大的橡树像战士一般站在一棵优雅的菩提树旁边。你的车子在长满绿草的、阴影斑驳的小路上行驶着;黄色的大苍蝇一动不动地在金黄色的空气中逗留了一会,突然飞去;小蚊蚋成群地盘旋着,在阴暗的地方发亮,在太阳光里发黑;鸟儿安闲地歌唱着。知更鸟的金嗓子欢愉地发出天真烂漫的絮絮叨叨声,这声音同铃兰的香气很调和。……

同是这座树林,当晚秋山鹬飞来的时候,显得多么美好啊!山鹬不停在树林深处,必须到树林边上去找它们。没有风,也没有太阳,没有光亮,没有阴影,没有动作,没有声音;柔和的空气中弥漫着秋天的像葡萄酒似的香气;远处黄橙橙的田野上笼罩着一层淡薄的雾。光秃秃的褐色树枝中间,露出宁静而洁白的天空;菩提树上有几处挂着最后几张金色的叶子。……

([俄]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分段|写作章法篇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描写树林,通过猎人的见闻和感受,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它的景色:套上马车去猎松鸡时,和到树林边上去找山鹬时所见的景色与感受并不一样。行文以“在两旁长着又高又密的黑麦的狭路上经过”、“树林到了”及“当晚秋山鹬飞来的时候”、“到树林边上去找它们”等语句点出景色的不同。这样按自然景色的差异分段描写,写出了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细节”,读来条理井然,印象深刻。

5. 依对象分段

即按照描述或说明的对象分段。如‬:

次于橘子的水果,我得推樱桃了。樱桃是一种可以作伴的水果。你尽可以一面读书或者谈话,一面享用樱桃;你尽可以心不在焉地把一颗又一颗樱桃送进嘴里,当然你得注意别把核吞下肚去。而在嘴里去核的麻烦,却令你充分领略到樱桃的滋味。樱桃的细茎,使你不会弄脏手,还可以让你玩一种游戏,用嘴去咬穿在线上或浮在水面的樱桃。还有,我们可以用樱桃来揭示人生的大奥秘看你何时与某人结婚,看她是真心爱你,还是由于看上了你的钱财虚名。(或许我可以在这儿补充一句,我知道一个女子,她能用舌头把樱桃的细茎打个结。这是一项绝技,我不知道是否也可以算作樱桃的长处之一。)

草莓只有两种吃法,一是到草莓地里去挑着吃,一是把它放在盘里捣烂来吃。第一种吃法一般要求我们躬身弯腰—遇上烈日炎炎,会晒得你毛焦火辣的;无论何时,这对于头发都是莫大的损伤。第二种吃法得由我们亲自进厨房去办,还得穿上晨衣,不宜被旁人看见。由于这些缘故,我认为对草莓的估价太高了。然而我得说,我喜欢看见一颗草莓浮在盛着苹果酒的杯里,它会使饮宴大为增色,餐桌上无论有什么缺点都会被辉映了。

木莓本是一种好水果,但总是被玷污。一颗单独的木莓也许算得上最好的水果,但你几乎不可能发现它洁身独在,我并不是指它常常同红醋栗放在一块儿,而是说它上面常附着许多小虫子。这些低级动物追求享受的本性,在贪吃木莓上暴露无遗了。如果你要吃木莓的话,必须用手去摘,仔细把上面的虫子弹个干净,然后才能吃。

([英]阿兰·米尔恩半《橘颂》)

分段|写作章法篇

《橘颂》

文章要颂的是橘,在从正面描写了橘子的鲜美、甜蜜之后,作者又巧妙地采用烘云托月法,集中笔墨写另外三种水果来表达对橘子的无限倾倒。文章的这部分按描写对象分为三个自然段。先颂樱桃,再评草莓,最后写木莓。各段靠内容自然衔接,以同属水果一类的类义词作为联系的标志。几种水果与橘子相互映衬,凸现出“橘子与众不同”,从而说明了作者在文章开头所表明的观点:“在一年的诸种水果中,我要投柑橘一票。”

6. 依论点分段

即按照一个一个分论点分段。如‬: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幼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兴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苏洵《心术》)

分段|写作章法篇

苏洵

这三个自然段,每段各有一个完整的意义,阐述一个观点。第一段提出“治心”,影第二段阐明“上义”(崇尚正义),第三段提出“善养”(养财、养力、养气、养心),(一个段落一个意思。分开看,各是一个分论点,合起来,就是“为将之道”。

7. 依性质分段

即按照事物的性质的不同划分段落。如‬:

反抗王政的罪魁,敢行称乱的克伦威尔呀!

私行割据的草寇,抗粮拒税的华盛顿呀!

图谋恢复的顽民,死有余辜的黎塞尔呀!

西北南东去来今,

一切政治革命的匪徒们呀!

万岁!万岁!万岁!

倡导社会改造的狂生,瘦而不死的罗素呀!

倡导优生学的怪论,妖言惑众的哥尔栋呀!

亘古的大盗,实行“波尔显维克”的列宁呀!

西北南东去来今,

一切社会革命的匪徒呀!

万岁!万岁!万岁!

反抗婆罗门的妙谛,倡导涅邪说的释迦牟尼呀!

兼爱无父、禽兽一样的墨家巨子呀!

反抗法王的天启,开创邪宗的马丁路德呀!

西北南东去来今,

一切宗教革命的匪徒呀!

万岁!万岁!万岁!

……

(郭沫若《匪徒颂》)

分段|写作章法篇

郭沫若

每节诗结构相似,联章复沓。第一节颂“一切政治革命的匪徒”,第二节颂“一切社会革命的匪徒”,第三节颂“一切宗教革命的匪徒”。全诗把这些人物按性质分类,逐层歌颂,形式上也按人物的性质划分为若干小节,并以“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等词语的替换以及“万岁!万岁!万岁”等句子的反复作为内容变换的标志。每节诗前后相续,平列重复,反复咏唱,起着尽兴发挥情感的作用,产生了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8. 依对话分段

即按照人物的对话的变换分段。如‬:

随着寒气从大厦里面传出来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

“啊,你要跨进这道门槛来,想做什么?你知道有什么在等着你?”

“我知道,”姑娘这样回答。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

“我知道。”

“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

“我知道。……我准备好了。我要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击。”

“这些痛苦,这些打击不仅来自你的敌人,而且来自你的亲戚,你的朋友?”

“是,……就是从他们那里来的我也要忍受。”

“好,你准备牺牲吗?”

“是。”

([俄]屠格涅夫《门槛》)

分段|写作章法篇

屠格涅夫《门槛》

通过“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与“姑娘”的对话,勾勒出一个决心跨越“门槛”的女革命家形象。行文按二者的对话划分段落,一问一答,凝炼精当。

9. 依特殊需要分段

即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分段。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

不。

([法]雨果《悼念乔治·桑》)

分段|写作章法篇

雨果《悼念乔治·桑》

这几个段落除第三段外,基本上都是由一个句子(单句或复句)构成的特殊段。第一段作为文章的起始段,劈空而来,震动人心,既表示噩耗的突然,又表达了作者的悲恸。这样的开头,正是作者根据特殊需要而作的巧妙安排。第二段开始的排比句式,则是作者打开思想之‬门后感情潮水的倾泻。第四段以“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这样一个反问句单独成段,强调了伟人永远不会在人们心中消失,并提示读者略作停顿,深沉地思考这位自由女神的伟业。“不”字又自成一段,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充分肯定了这位伟大的女性精神永存,虽死犹生。一问一答,本可并为一段,但作者却将它分成了两个自然段。这样,增长了停顿时间,延缓了节奏。因此,“不”字一段是一个强调段。它又是一个过渡段。作者在下面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变换了叙述的角度,转而抒写对死者的情恋、赞美并为她进行了辩护,感情也从悲痛沉重转到乐观热烈。

结语

讲到这里,今天‬的‬课‬程就接近尾声了,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讲了分段的定义‬。分段即按照意义层次和结构成分把文章分成若干段落的现象。段落是在表达文章内容时,由于语意转折、强调、间歇等的需要而设置的。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靠段落按一定的层次顺序组织起来表现的。

接着‬,我们‬讨论了‬段落‬和‬层次‬的区别‬。层次是文章思想的表现次序,体现了文章内在线索展开的步骤。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和书面形式的需要,是话语中相对独立的意思的外在表现。层次总是借助于一定的段落展现出来,文章的段落能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内在层次。

最后,我们讲了分段的原则和依据。分段有‬三大原则:注意每一个段落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注意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注意段落整体的匀称和轻重‬。接着‬,详细介绍了分段的九大依据:依时分段,依人分段,依地分段,依景分段,依对象分段,依论点分段,依性质分段,依对话分段,依特殊需要分段。同时‬举例‬对‬分段依据‬进行‬了说明‬。

分段是一种重要写作方法,对于阅读和写作都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段,作者思路和文章层次得以以具体形式展开;通过分段,读者可以‬更‬快捷‬的了解文章结构,具体地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

欢迎关注“程岚”,一起学习成长!

转发声明:1、欢迎转发,尊重‬原创‬。2、头条‬朋友‬直接‬转发‬即可‬。3、若‬在其他媒体上转发,转发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本文转发自‬今日‬头条‬,作者‬:程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