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金凤树说说(金凤树果实)

2022-10-15 18:28 作者:守望香格里拉 围观:

金凤子开红花,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守望香格里拉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金凤树说说(金凤树果实)1


金凤子开红花

文/殷著虹

“金凤子(那么)开红花,一开开在穷人家。穷人家要翻身,世道才像话……”这首名叫《金凤子开红花》的民歌是从云南刚解放的火热岁月里传唱开来的。

我很小的时候,就爱听母亲唱这首歌。直到后来,我才慢慢懂得,母亲之所以爱这首歌,是因为这首歌道出了她热爱新中国的心声。

我母亲叫钱福弟,1929年11月出生在鹤庆县城一户普通的人家,外公外婆养育了六个孩子,母亲排行第五。那时,母亲、姨妈和舅舅们的生活主要靠外公制作银器、外婆的勤俭劳作和大舅在外工作的收入维持。

母亲自小聪慧,喜欢学习文化。那时鹤庆县城的一般家庭是不供女孩读书的。外公外婆见母亲不像别的女孩子那样喜欢做针线活,便准她陪我表姨到私塾学堂学习。母亲勤恳好学,陪读了两年便能写会算,有了文化基础。

本以为凭本领,母亲可以过上好一点生活,可后来,母亲却染上了天花,脸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被人歧视。母亲很好强,她从来不向命运低头,尽管受到歧视,但她仍然坚持学习文化,并写得一笔好字。

然而,无情的风雨却似乎不愿让她见到晴天,母亲家先后遭受了一连串的不幸。先是外公加工的首饰被盗,为赔付客人的金银,家里变得一贫如洗。之后,外婆去世、大舅的一双儿女和妻子先后离世,绝望中,外公也随外婆而去。一个温暖的家庭一时间变得如冰窖一般。生活的无奈让母亲踏上了打工和做小买卖的艰辛之路。

“今天盼(那么)明天盼,盼着老天出太阳。太阳一出照四方,大家喜洋洋……”

1949年,新中国成立。苦难深重的母亲看到了新社会带来的希望。她积极参与到政府举行的各项活动中,凭借之前学习的文化知识,她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前身),被街坊邻居推举为街长。尽管那时的街长是没有薪水的差事,但母亲并未因此而辜负大家的信任,她带领着街坊四邻响应政府号召,维护社会秩序,宣传党的政策主张。1952年,三舅参加工作,母亲背着破旧的行装跟随民族工作队来到中甸县金江区委参加土改工作。

“千重水(那么)万重山,毛主席派来访问团。家家户户开大门,跟着共产党……”


1955年,母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起中甸县第一个区级卫生所所长。1960年,又被调到了刚组建不久的县人民医院,被任命为医院护士长。母亲唱着《金凤子开红花》到了省卫生学校学习,又满怀着激情扎根在雪山草原。

母亲把自己比作幸福的金凤子花,她把一颗赤诚的心交给了党,始终以忘我的事业心对待工作,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她把所有病人当作亲人,把病房当作自己的家。有产妇生了双胞胎,没有被褥,她把家里的被子拿去包裹婴儿。有病人急需营养品,她把家里珍藏的红糖、奶粉送给病人。甚至遇上危重病人时,她也毫不犹豫地挽起了袖子,叫医生抽她的血输给病人。那时,在母亲的带动下,医院团支部成了现成的“血库”。

记得县医院从古城搬到新址后,医院规定病房里不允许烧柴火,母亲就带着护士们挖坑和泥,她们把碎木炭和进泥里,然后再捏成一个个炭泥团晒干,用来烧火取暖。一位藏族老阿妈看到母亲和护士们的举动,感动地说:“共产党的门巴(医生)真是活菩萨。”

文革期间,母亲被医院造反派定性为“执行错误路线的代理人”遭到批斗,然而面对各种折磨,刚毅的母亲并没有被吓倒,她依旧做着自己分内的事。后来,母亲被扣上了“革命意志衰退”的帽子,被开除了党籍、革除了护士长和团支书的职务……

见母亲很久没唱歌,我便唱起了她最喜爱的《金凤子开红花》,听到歌声,母亲躲进了卧室,她凝视着毛主席画像不停地流泪。怕我和弟弟妹妹受到影响,后来,母亲决定把我们寄到鹤庆姨妈家里。直到1969年,母亲才从中甸寄来一封很长的信,信上说,党组织已经恢复了母亲的党籍,她将坚决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到大中甸公社吉迪大队(今建塘镇吉迪村)医务室工作。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我看到这封信激动不已,好像又听到母亲唱起了《金凤子开红花》,想象着“太阳一出照四方,大家喜洋洋”的美好景色。


1971年春,我和弟妹们回到了中甸,这年底,中学放寒假期间我去了母亲的工作地点吉迪大队。虽然住在简陋的房屋里,但能和母亲在一起,我们感到很幸福。那段日子里,我常常看到母亲和大队赤脚医生们忙碌的身影,她们有时踏着积雪翻山越岭,有时披星戴月走村入户;也常常听到母亲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和她一直爱唱的那首《金凤子开红花》,那时,那里的人们都叫母亲“妈门巴(医生妈妈)”。

第二年的春天,母亲从大队到县城购买口粮的途中,从颠簸的拖拉机上摔了下来,造成了腰椎骨折。从此,她再没能回到吉迪大队。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和休养,母亲慢慢康复了。1973年,上级让她担任中甸县妇幼保健站站长的职务,负责组建妇幼保健站。母亲知道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性,接到通知后,她系上自制的护腰带,立即带上同事到各公社巡诊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后,提出了妇幼保健站的建设意见。

后来,母亲出席了在玉溪召开的全省妇幼保健工作会议。回到家,母亲激动地告诉我,会议期间,徐学慧同志(时任省领导,建国60周年时,经中央批准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之一)代表省委省革委看望了母亲他们,还和他们一起联欢,歌唱《金凤子开红花》。

改革开放后,中甸县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如春花绽放,群众优生优育的意识不断增强,保健站医护人员在保障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985年,母亲退休了,省委省政府授予她《荣誉证书》,表彰她为云南边疆的解放和建设作出的贡献。大红的《荣誉证书》带着金凤子花的风采,情系着五星红旗上的光辉,特别耀眼,母亲为之自豪,我也为我的母亲自豪。

时光不会停下它的脚步,2001年春,母亲离开了我们。母亲走了,可她喜爱的《金凤子开红花》却时常会在耳畔响起……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守望香格里拉丨文章授权转载自公众号「香格里拉陈俊明」ID:xgllcjm

立足迪庆,放眼世界,宣扬香格里拉!自己说,邀朋友说,说说香格里拉!

金凤树说说(金凤树果实)2

作者:李尚

牛是农耕时代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在长期的劳动岁月中,人们也赋予牛很多特殊的意义。眼下牛年马上就要到了,我们一起回到宁夏的传统文化记忆中,寻找牛的身影,讲讲那些和牛有关的事。

伏兆娥牛元素剪纸(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力大无穷,承载万物的牛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伏兆娥曾创作过一幅剪纸作品——《永久和平》,组成这幅作品的元素中,没有人们所熟知的和平鸽、橄榄枝等象征和平的东西,但是有牛。在这幅作品中,最下面是一头看上去坚若磐石的卧牛,牛上有一个圆球,圆球中间是一只打鸣的公鸡,公鸡左右两侧分别是一条龙和一只凤凰。伏兆娥解释,牛代表大地,牛身上驮着的圆球象征着地球,中间的公鸡则取自中国版图的公鸡形象,而龙凤表示的是日月。

“只要这头牛稳稳地在那卧着,就会风调雨顺。”伏兆娥说,这幅作品灵感来自于小时候父亲给她讲过的传说故事:在大地的深处,住着一头体型巨大的牛,它常年闭着眼睛,睡得很安详,谁也不能打扰它。一旦生活在地上的人们挑起战乱,或是做了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惊扰到这头巨牛,它就会生气地睁开眼睛,开始发牛脾气。巨牛一翻身,此时大地震颤,灾难就降临了。

“‘土牛翻身’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过去人们对地震原理不了解,便想象是地下的巨牛翻身造成的。”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历史研究院院长张万静说。关于“土牛翻身”的说法,他还找出一张照片,这是一块砂岩石雕碑,上面刻满了漩涡海水纹,四头牛一样的神兽奔腾飞天,牛身周围还有星月、水宫门、虾兵蟹将等图案。据张万静介绍,这是宁夏收藏家协会一位收藏者的藏品,有专家鉴定其为唐代武则天时期“造浮屠”“祭海神”的产物,碑刻内容和古代海啸有关。

那么古人为什么将牛和地震联系起来呢,张万静解释,宋朝吴潜的《谒金门·和刘制几》中有一句诗词“休问坤牛乾马”,其中的“坤牛乾马”是一个典故,出自《周易·说卦》:“乾为马,坤为牛。”唐朝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作疏解释:“乾象天,天行健,故为马也。坤为牛,坤象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古人认为大地柔顺能载物,因此用性情柔顺,力气大,能载物的牛来作为“坤”,也就是大地的象征。这也可算作解释古人称地震为“土牛翻身”的依据。

地名中的牛

长期以来,牛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牛,而牛不仅以其本身的形象存在,也存在于地名中。银川地名专家郑济洧曾根据宁夏最后一次地名普查,整理过含有十二生肖的地名,其中在宁夏,曾经存在过的,有“牛”的地名多达60多个。

“宁夏地名中,生肖牛、马、羊最多。”郑济洧说,这样的结果也可以理解。很多地名在命名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好听、雅致,而是告诉人们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就像海原县的死牛沟、固原市的狍牛场等地名,直接了当地告诉人们这是哪里。而牛、马、羊和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人的轨迹中自然也有它们的痕迹,以此命名也是很自然的事。

在银川,有“牛”的地名包括贺兰县的牛王庙、宰牛沟、牛家台子,西夏区的犀牛湖,金凤区的牛家夹道。郑济洧说,其中的牛王庙可不是《西游记》中牛魔王的庙,而是农家敬奉保护耕牛的神。祭祀牛王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魏文帝曹丕所写的《列异传》,以及宋代何薳撰写的《春渚纪闻》,都有关于牛王的传说。此外,《新搜神记》中提到,清代时,人们多在十月初一这天祭牛王,因此民间多地都有牛王庙。“贺兰县的牛王庙,我小时候听说过,但几乎没人能说清楚它的位置,只留下这个地名。”郑济洧说。

除了牛王庙,贺兰县的宰牛沟、牛家台子也不清楚其具体位置。而金凤区的牛家夹道原址位于现在的农科院附近,但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逐渐消失,只有西夏区的犀牛湖倒是越来越美了。

要说这犀牛和牛是两种动物,那为什么把犀牛湖归类为生肖牛的地名中呢?“这个湖在西夏区东部,原本被周围的人们叫作‘牛毛湖’。”郑济洧说,上世纪50年代,西夏区开了条西大沟,从牛毛湖穿过,并将其分为东西两半,东边的叫“东牛毛湖”,西边的叫“西牛毛湖”。时间一长,“西牛毛湖”就简称“西牛湖”,又慢慢变成今天的“犀牛湖”。如今的犀牛湖是一块美丽的湿地,那里碧波荡漾,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在此栖息,算得上是又美又热闹的“牛”。

扎根在耕地上的牛

在农耕时代,牛和耕作始终是分不开的。“和牛有关的民俗中,‘鞭春牛’是一个覆盖范围广,延续时间长的民俗活动。”张万静说,鞭春牛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部族的春耕典礼,西周时期演化为籍田仪式。先民们在立春这一天进行鞭春牛的仪式,使劳动者投入春季农忙季节。

鞭春牛最初流行于中原农耕区,后来扩散到部分边疆地区。鞭春牛的形式如同其它农俗风习一样,经历过一番演化,并且在不同地区也会有一些适应性改变。“通常人们会制作土牛以示农耕意象,鞭打时念念有词,祈求风调雨顺。”张万静说,相对于春节、端午、中秋等吉庆欢乐的重大农事节日而言,鞭春牛则简单了许多。根据目前志书和史料上关于鞭春牛的记载,参与这项仪式的不仅仅是农村乡民,还包括地方官员、文人墨客等,他们都是鞭春牛的重要参与者。而鞭春牛不仅是节令娱乐表演,还具有传承农耕文化、强化地方治理、防御灾害和劝课农桑等多种地方教化功能。

在固原市泾源县,有一项民间体育活动,叫作“赶牛”,也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张万静介绍,赶牛这项运动和农耕时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放牛娃们长期在山野间放牛时发明的。牛在山坡上吃草,人在山坡下玩耍,等到快回家时,大家都不想爬上山坡把牛赶下来,于是就找个平地挖坑,作为“牛圈”,开始玩“赶牛”,输了的一方,要把牛都赶下来。“其实‘赶牛’和‘鞭春牛’一样,都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这些民俗展现了人们的生活场景,也给后人留下很多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李尚)

来源: 银川日报

金凤树说说(金凤树果实)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四川金堂五凤溪古镇。 刘国兴摄(人民图片)

没想到傍晚六点,五凤溪的阳光还铺了一地。这阳光,有点像酒店迎宾,刚进门就轻言细语地请客人进。我知道它在抚慰我:兄弟,虽然来得迟,依然有一个小时够你闲逛。

有些兴之所至了。我趁送孩子上学的空隙,脑袋一热,把车拐到了五凤溪。

愿到五凤溪,因为一个人。事情的起因,要说到那个总爱叽叽喳喳的文友。某年某月,她突然告诉我,四川成都附近有一家《天府边城·五凤溪》,上面的文章漂亮得不得了。

细读报上的文章,我着实被震撼,美文美景美图,真情真感真实。有的耐人寻味,有的荡气回肠,读后神清气爽,通体酣畅。

于是被文友引进五凤溪文学群,慢慢知道五凤溪已经声名在外:它有五张金字招牌,是出了名的哲学小镇,人杰地灵。

初见五凤溪,我一点也不陌生,金凤、玉凤、青凤、白凤、小凤五条主要街道张口道来,还有那个关于地名的比喻:五条街远看像凤凰展翅。哦,原来这都是我从群里的文章中找到的心灵地图。

有时到一个地方,总会有意无意惦记着去找点文化,比如探究探究地名,挖掘挖掘典故,探索探索匾额,研究研究对联……但此刻我就想走走,趁着春光,撒点野。

此时的五凤溪确实适合走走。正是阳春三月,垂柳依依,鲜花怒放,鸟鸣山涧,流水汤汤。正是日暮,三两游客,相伴而行,悄声细语,腮红齿亮。两边的临街小屋,错落有致,高不过三层,无用力之装饰,古朴宁静,温馨自然。更有鲜花簇拥,绿叶环抱,一时春天跃动心间。可惜我不知道那些花儿、那些树的名字,它们对我舞蹈,我只能报以羞涩的微笑。

不由想起一位文友写的关于五凤溪的文章——《贺麟故居旁的安静时光》,那份安静,从房檐落下的雨滴间流出来,还有那条小白狗,不声不响“在前面,走几步,停一下,回头看着我们,似乎有话要说。”我太喜欢这样的句子和意境,我一直在猜想,能写出这样文字的人,一定是内敛而祥和的人,脸上挂着笑容,干干净净。如果能遇到,我一定求他合个影,让我也能沾染一些这种气质,让一颗浮躁的心,沉静下来。

找一家小店,坐下。窗外,有朦胧温馨的灯火。眼前,有氤氲萦绕的浓汤。慢悠悠呷上一口,突然想起,兴之所至的后面,还有三句话,全句是: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尽其在我,顺其自然。一阵舒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