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乡愁心情说说(关于乡愁的心情说说)

2022-10-11 13:00 作者:新华网 围观:

写《乡愁》的诗人去世了,提起乡愁你会想起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乡愁心情说说(关于乡愁的心情说说)1

12月14日,诗人、文学家余光中病逝,享年90岁。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1950年随家人迁居台湾。多年来,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歌和散文。1971年,思乡情切的余光中在台北写下经典之作《乡愁》。40多年来,这首诗在海内外华人间广为传诵。余光中在诗中提到的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提起乡愁,你会想起什么呢?

乡愁是饮食,我在北京,北京的煎饼果子不如天津的好吃

27岁的天津人小李已经来北京两年多了。当被记者问到“北漂有什么乡愁”时,他给记者的反馈全和吃相关。

作为一个天津人,小李认为北京的煎饼果子相当不正宗了,并且有理有据。“不好吃。第一是只能加薄脆(天津叫‘馃蓖儿’),不能加馃子,而且薄脆也是凉的,不够脆;二是摊煎饼的面不对,不是绿豆面的,太干,发黏;三是配料也不对,甜面酱、腐乳加葱花即可,其他的酱一概不要。”

对吃颇有研究的小李还对北京的早餐有诸多不满意。比如他觉得,包括豆腐脑、豆浆在内的北京早餐都颇不正宗,至少和他在天津的习惯不同。两年多的时间仍不能让他的胃习惯这座城市。只要有时间,周末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能回家。对于小李来说,车票不是乡愁,乡愁是饮食习惯。

事实上,对于吃的习惯似乎是每个外乡人固有的“乡愁”。有网友在社交网站叙述了自己朋友的“乡愁”——在日本东京的朋友曾向自己哭诉,自己想吃“大腰子”然而东京没有。

资料图:著名诗人余光中。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乡愁是乡音,我在广州,作为东北人已经适应粤语了

“作为一个颇具语言天赋的东北女性,我在广州这么久已经适应粤语了。”虽然已经适应,但提到“乡愁”,陈小姐最先想到的仍是方言。

当然说粤语也只是“一些基本的”,“粤语歌也会唱了一些”。

最近四年,陈小姐往返于北京和广州两座城市,但在广州的时间远多于北京,一个月大概只回北京几天。

对她来说,有很多想念家乡哈尔滨的理由。因为已经适应了粤语,最近的一个理由是“想念家乡的大雪,尤其是在岭南这种没有四季的地方”。“还想念哈尔滨大街上摆地上卖的冰淇凌。”记者在这句话里听出了浓浓的东北味。

这样的有声音的乡愁自古就是文人感怀的对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这样的句子在唐代已经被贺知章写出来了。

资料图:著名诗人余光中。中新社发 王中举 摄

乡愁是孤独,我在国外,过节的时候乡愁格外浓烈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似乎是那种在外乡的孤独感。常年在英国工作的时雨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常常会吐槽当地食物的口味,适应当地的口音也需要一些时间。但她觉得,这些还都可以忍受,只是在过节的时候,乡愁格外浓烈。

去年过圣诞的时候,时雨没有回家。“因为当时觉得在国内也不怎么回家过圣诞这种节日,应该就正常学习生活就可以。”

“但实际上,因为圣诞节在西方非常重要,就跟我们过春节一样。所以街上一个人都没有,然后图书馆也关门,超市也关门,都没有人。我真的在学校散步就走了一整天,我记得一个人都没有。”她告诉记者,圣诞时还有不少人放焰火。“我就自己一个人听着焰火,特别冷清,孤独感特别强。这个时候非常想家,有点想哭。”

一直在美国留学的小陈也有类似的感受。他坦言,在国外“最怕过节”。“那时候就会想起家人和国内的小伙伴。其实,只有离开家乡才真正理解了余光中先生《乡愁》中的句子。”

据说,当年余光中只用20分钟就完成了这首《乡愁》。当被朋友问及“文思怎么这么快”的时候,余光中说“这种情绪压在我心底已经20多年了”。(记者 宋宇晟)

乡愁心情说说(关于乡愁的心情说说)2

​邻居家三岁的小孩子,从老家接回来,说着一口地道的方言,那萌萌的样子,惹人喜爱。

孩子的父亲说,都快成老家人了,还得给他改过来。

说方言,自然会影响与人的沟通,可是,任是怎么改,不还有个老家在那里吗,而且,老家里还有至亲的人在。其实,在家里说说方言又有何妨,方言里,有着我们许多无法割舍的东西。

乡里流传着一个故事,说的是老母亲来城里看孙子,有一天,教孩子认字,说的都是老家的土话。正好儿媳妇回来听见,又不好发作,只是立刻去买了回老家的火车票,把老人打发回去了。不知这家的儿子怎么想,生活在老家的爹娘,该怎么改得了一口乡音。

我来外地工作已经好多年,尽管离家并不是太远,但语音上依然有着许多的差异,别人一听,就能知道。试着改,总也无法真正的改变。每次一往家里打电话,听着熟悉的乡音,那些刚刚学会的腔调瞬间就不复存在了。

去上海,久别的同学相约。我们到了酒店,在约定的座位上坐好,边聊天,边等。旁边早就坐着的一个人站了起来,径直向我们走过来,高兴地招呼着,你们来了。

原来,他早早就来到了,临时换了个更好的座位,一直在等我们。原以为能看到我们,没想到,我们从另一边进来。正想打电话问问,结果听到了熟悉的家乡话,一看,果然是。

听得出他话里的高兴,听得出他间或带有普通话口音的家乡话。他说,在外地时间长了,跟别人总说普通话,见到老家的人,还是觉得乡音亲切。

邻桌的客人很多,似乎也是老家来人了,叽里咕噜的,听不出他们说什么,不时有人笑,很热闹。我想,他们是不是也会这样看我们。都是老家人,都有老家的情怀,一份乡音,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那么的难能可贵。

前些年去哈尔滨,见到了本家四爷爷家的人。当年四爷爷、四奶奶带着全家逃荒闯关东,再也没有回来。几个大爷、叔叔、姑姑就留在那里成家立业。二大爷、二姑都已经七十多岁了,一见面,拉着手就不放。一开口,还是地地道道的家乡话。我还问,这么多年,口音怎么一点也没有改。大爷说,改不了了,在外这些年,做梦都是老家的景象。以前想回回不去,现在年龄大了,更回不去了。只有这口山东话,还是从老家带过来的,还能让自己常常想起老家的样子。看看白了头发的大爷,看看旁边一口标准东北口音的哥哥姐姐,心里忽然有些酸酸的。

大爷的心里,有一把乡愁深埋着。

听大爷说,附近的人家大多是当年山东过来的。大家平时经常聚在一起,喝喝茶,喝喝酒,说的最多的依然是老家的人和事。

想想自己这些年,上学,工作,老家已经成了遥远的所在,只是逢年过节才能回去。每次回老家,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吃着刚出锅的玉米面饼,聊聊家常,乡里土语,如同脚下的土地一样纯粹,朴实,让人心里踏实,安定。不管自己走到哪里,根都在这里。

有一个故事,经常在饭桌上说起。

有户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上了半个学期,回来见到村里的人,很热情地打招呼,结果,没有人理他。他很纳闷,回到家,爹娘很高兴,问他哪天放的假。他说:“我昨晚放的。”“昨晚(碗),你还昨盆!”“啪”,涨红了脸的爹一个巴掌就摔了过去,“上了几天学,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孩子赶紧改了口,乡音就在嘴边。

老人的做法无可厚非,无非是告诉孩子,不管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本。

诗里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个中的酸苦,无法与人去说。不改的乡音里,有多少对家乡的眷恋和牵挂。一个人不管走多远,他的身上总会打上一些烙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会渐渐淡化,有些却是烙在骨子里的,不管怎么打磨,都不会褪去。

有一位老华侨,少小离家,满头霜雪,才终于有机会回到老家。没有预想的激动,变化了的城市,陌生的街道,没有了当年的影子。他很失落,但又很不甘心。一天傍晚,没有人陪同,他信步走进了一条小胡同。磨光了的青石板,泛出茧的青砖墙,让他有些莫名的触动。走到一家敞开的大门口时,里面传来了熟悉的乡音,他站在门口,听的老泪横流。

许多时候,我们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陌生的地方生根发芽,时间会改变我们的容颜,但有许多留在心里的东西,还是旧时的样子。尽管会穿上华丽的衣裳,但骨子里,还流淌着家乡的血脉。也许,不定什么时候,那改不了的乡音,就会在异地他乡暖暖地响起。

这些,远远胜过任何一只鲜亮的曲子。



乡愁心情说说(关于乡愁的心情说说)3


1、让爱回家,父母是每个儿女永远的牵挂,别让父母的爱成为永远的等待!

2、岁月是把猪饲料 过年回家两百斤有望

3、衣服穿的新新的,心情换的好好的,礼物装的满满的,发型修的帅帅的, 大喊一声:回家喽!

4、想家就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想家就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

5、每个人都是梦想家,当梦走了,你只剩想家了。


6、爱别迟,孝别等,常回家看看吧

7、拉着快乐,背着吉祥,伴着祝福,旅途愉快,平平安安!

8、回家是一种幸福,结束了一年的奔波,回家是一种温暖,结束了一年的思念,回家是一种感动,结束了一年的牵挂。

9、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10、回家的路又短又长,短的就是距离,长的就是心情。

11、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有一天,我走在马路上,有一帅哥把我捡回家。

12、回家路上想 要是能一辈子不离开这里就好了

13、终于放假,终于可以回家啦。

14、无论离家多远总怀有思乡之情,只因家才是我真正归宿。

15、想起小时候特别喜欢玩捉迷藏,等别人一藏好,我就直接回家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