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说说汝瓷(汝瓷的说说)

2022-10-10 21:04 作者:华叔杂谈 围观:

探秘:汝窑和官窑的关系,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华叔杂谈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说说汝瓷(汝瓷的说说)1

各位藏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说说汝窑和官窑的关系。

我们今天说的是汝窑和北宋官窑的关系,北宋官窑也称“旧官”,南宋官窑为“新官”。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厂,专烧宫廷用瓷。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记载:“宋政宣年(宣和、政和年即公元1111年至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官窑的特征:一是胎为灰白、灰褐两种,胎骨较为厚重,紫口铁足是共性;二是釉色有天青、粉青、虾青、月白、油灰、鳝鱼黄等,绝大部分器物胎、釉与汝瓷极其相似,官窑的釉色更趋向玉色;三是造型多为祭祀、文房类,炉、瓶、洗、盆、尊、觚等;四是开片为金丝铁线与鱼鳞纹共存,开片有大小之分;五是烧制分支钉支烧和垫饼支烧两种。

汝窑与官窑的区别:一是金丝铁线的区别;二是紫口铁足的区别;三是胎体厚重的区别。

汝窑与官窑的相同之处:一是釉色都离不了一个青字;二是都有满釉支烧的工艺;三是都有类冰似玉的釉光;四是都有美丽的开片。

关于汝窑与官窑的关系,通俗一点讲,或者形象一点讲,汝窑与北宋官窑都是五代柴窑的徒弟,他们的关系是师兄弟关系,又都在同一个人时代,取长补短在所难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图一是疑似五代柴窑瓷器天青釉贯耳方壶(残),在前面已经展示过,它是汝窑和官窑的师傅。

疑似五代柴窑瓷器天青釉贯耳方壶

疑似五代柴窑瓷器天青釉贯耳方壶底部

图二是汝瓷浅天青釉笔洗,内壁遍布鱼鳞纹,有一小块窑沾,釉光如玉,外壁布满细密的冰裂纹,圈足外翻,满釉支烧,三个细小的圆形支钉痕,呈褐色,应是传世作品。从圈足外翻积釉处可见纯正天青釉色,由于天长日久、风吹雨淋,釉色已经有点褪色,有使用痕迹和老旧痕迹,是一件开门的汝瓷天青釉笔洗。从图一身上继承了天青釉色和支钉烧造的工艺。

汝瓷浅天青釉笔洗

汝瓷浅天青釉笔洗底部

图三是一件北宋官窑淡天青釉笔洗,同样也是满釉支烧,圈足外撇,三个芝麻支钉呈黄白色,有棕眼和破气泡,大开片,内壁有云母状氧化痕迹,有土锈,其造型和釉色颇似图二,只是手感较重,应该是北宋官窑天青釉笔洗,它同样从图一那里继承了天青釉和支钉烧造的工艺。

北宋官窑淡天青釉笔洗

北宋官窑淡天青釉笔洗底部

综上所述,汝窑和官窑不但同属五大名窑,它们还是师兄弟关系,汝窑身上有官窑的影子,官窑身上也有汝窑的影子,它们共同为繁荣宋朝的瓷业做出了贡献。所以历史上有汝、官不分的说法,因为两者太过相近,实际上还是好区分的,我本人经过多年研究,有一个窍门供各位藏友参考:除了区别紫口铁足、金丝铁线之外,就是靠手感,经常上手,汝瓷手感适中,而北宋官窑瓷器手感则较重,上手即可区别。

就当前情况来讲,汝窑比官窑幸运,因为找到了窑址。北宋官窑还没有找到窑址,但也不必气馁,北宋官窑毕竟有瓷器在,不远的将来应该能找到窑口,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

说说汝瓷(汝瓷的说说)2


作者:M·辰

#瓷器篇—44#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2021年重头戏——“瓷器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釉里红缠枝花纹碗,明;故宫藏)

前面说到:中国瓷器从商周(原始瓷)萌始,历经东汉(成熟瓷)、(创烧釉下彩瓷等)、(五大名窑瓷等)、(创烧青花釉里红瓷等)约3000年的探索与发展历程,至明代时,制瓷工艺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如各种青瓷、白瓷、颜色釉瓷、釉下彩瓷工艺等,为后世明清两代瓷业的大发展和走向巅峰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前人的基础上,明清瓷器一路高歌猛进,不仅烧造出了郎窑红、霁蓝等瓷器名品,还创烧出了粉彩、珐琅彩等多个釉上彩新品种以及釉下与釉上彩相结合的斗彩瓷等,从而在中国瓷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国瓷器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作为明清瓷器的开篇,我们首先说说贯穿于唐、宋、元、明、清五代的“红釉瓷”,以此说明明清制瓷工艺与前代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关系。

(本文图片由M·辰、福元拍摄,版权所有

【青釉红绿彩花鸟纹执壶(局部),唐;湘博藏】

红彩初现

唐代时,工匠们一直以氧化铜为呈色剂来烧制绿彩瓷器。一次偶然的失误,不料想瓷器的表面竟出现了红彩。经过反复研发与实践,人们终于发现了个中秘密。

氧化铜呈色原理

窑炉点火后,在窑炉内形成了一个与外界不同的空气环境,专业上称之为“气氛”。窑炉气氛大体可分为两种:氧化气氛还原气氛。简单说:氧气量充足的窑炉环境,被称作“氧化气氛”。你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开门烧窑,空气进的多,因此供氧量大”,此为氧化气氛。反之,关门烧窑,氧气供应不充足,就形成了“还原气氛”。

氧化铜作为呈色剂在不同的窑炉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呈色反应:在氧化气氛中呈现绿色,在还原气氛中呈现红色

早在汉代时,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窑炉氧化气氛中使氧化铜呈现绿色的工艺技术。一直到唐代,人们一直以此方法制作绿彩陶瓷器。直到唐代的某一天,人们偶然发现氧化铜居然还有呈现红彩的一面,于是红彩瓷器诞生了。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宋;故宫藏)

宋代人利用铜红料的呈色原理,再加上铁、钴、锰等一些金属元素,制作出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其打底色就是铜红色。铜红色与铁所呈现的青色一起构成了钧窑最标志性的魔幻色——“玫瑰紫色”。

(釉里红玉壶春瓶,元;故宫藏)

到了元代,工匠们利用铜红料烧制出了釉里红瓷。所谓“釉里红”,就是在瓷胎上以铜红料绘画图案,然后再罩上釉入窑烧制,因为红彩在釉下故称“釉里红”。

但是,元代时釉里红的烧制并不那么成功。因为人们发现铜红料对于温度极为敏感,它只在很窄的一个温度范围内(上下温差10°C)才能呈现出最佳的红色,高于最适温度,颜色就飞掉了,俗称“飞红”(见上图)。因此,元代釉里红中很少见到细描精绘的线绘釉里红瓷器,大多是粗放的成片或成块的图案,以便减少“飞红”的影响。

(釉里红线绘开光花鸟纹罐,元;江西高安市博物馆藏)

“飞红”原理

铜红料中的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温度过高时铜离子会从釉中游离出来,产生挥发现象。直观的结果就是颜色褪色或者不连贯,也就是我们在瓷器表面看到的图案消失或断断续续的现象。

由于“飞红”的影响,能够完整展现纹饰画面的釉里红瓷器非常罕见,上图中的“元代釉里红线绘开光花鸟纹罐”是极为珍贵的一件。

同样原因,元代的红釉瓷也极为罕见。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元代时红色是臣民禁用色,只能帝王尊享。两种因素合在一起,导致元代红釉瓷极为稀少。

你没看错!这是元代釉里红地白花缠枝花纹大碗——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铜红料所呈现出的就是这种黑灰色。(故宫藏)

因此说,在元代要想烧成一件颜色纯正的釉里红,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事。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大碗,明;国博藏)

但是到了明代,控制铜红料的呈色问题已不再是难事。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拥有复杂精描细画的线绘图案的釉里红瓷器(见上图),说明工匠们在控制“飞红”的技术上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并且,到了永乐朝,红釉瓷的制作更加纯正精美,其发色成鲜艳的红色,犹如红宝石一般,因而又被称作“宝石红”。

(郎窑红釉凤尾尊,清;故宫藏。图源故宫)

清代的红釉瓷在明代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颜色有铁红、铜红、金红等,且清代初期时铜红釉的烧制技术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清代著名的红釉瓷有郎窑红,霁红等。郎窑红,以清康熙时督陶官郎廷极的姓氏而命名,烧制难度极大,其釉层厚实,釉面色泽具有很强的玻璃质感。民间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谚语,说明其烧造难度之大。霁红瓷烧造于康熙朝后期,因釉色似雨后红霞而得名。

红彩(釉)瓷,从唐代摸爬滚打一路走来,虽因烧制难度极大而几经衰落,但却一直不绝于世,很重要的原因是红色乃尊贵之色,受历代帝王之宠爱。尤其是到了明代,因为帝王姓朱,朱即是“红”,因此红釉瓷又被“激活”,继而一步步走向了康熙朝红釉瓷的繁荣盛况。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头条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谢谢!

说说汝瓷(汝瓷的说说)3

真知堂鉴古

汝窑瓷器名声太大。

且不说《宣德鼎彝谱》里,如何把汝窑排名在江湖第二(老大是柴窑,当时是明朝宣德年间,元明瓷器根本排不上号,柴不可得久矣,能看到实物的只有汝官哥钧定,所以事实上汝窑为中国瓷器之冠军将军)

也不说去年国庆节,香港苏富比以2.94亿港元成交的那件原收藏于台北鸿禧美术馆的汝窑小圆洗。

苏富比拍卖的汝窑洗

我们说说南宋初年的事。

公元1151年秋十月,皇帝赵构政暇之余,忽然兴起,应当时名将张俊之再三恳请,幸清河郡王府邸。张俊当时是和岳飞齐名的中兴四将之一。对南宋初年朝廷稳定,建都临安,是立有大功的,所以被封为清河郡王。此时岳飞已死十年,宋金和议已签订十年,国家逐步安定,步入正轨。

“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供进御筵节次如后。

  安民靖难功臣,太傅,静江、宁武、靖海军节度使,醴泉观使,清河郡王臣张俊进奉。。。。。。宝器。。。。。。古器。。。。。。汝窑:

  酒瓶一对 洗一 香炉一 香合一 香球一 盏四只 盂子二 出香一对 大奁一 小奁一 ”(宋 周密著《武林旧事》卷九 高宗幸张府节次略)

汝窑三足樽

席间觥筹交错,张府竭尽财力,用最好的宴席款待皇帝。宴席后,再奉上各种珍奇异宝。其中汝窑瓷器赫然在目,排列在宝器,古器之后,共有17件。

周密还写了一本《咸淳起居注》

“淳熙六年(1179年),太上太后幸聚景圆赏牡丹,剪好色样者千朵,安置花架皆是水晶及天晴(青)汝窑金瓶。”

在南宋早期,皇室就已经把汝窑瓷器当做珍宝,臣下所拥有的汝窑瓷器,很有可能就跟清朝的紫檀木一样,发现紫檀木必须买下,进贡给皇室。

汝窑,是北宋时期汝州供御的瓷器精品。

宋 ·叶寘《坦斋笔衡》 中说到:

“”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宋·周辉 《清波杂志》 亦云:

“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

汝窑玛瑙釉

这些宋人笔记记载当时之事,尤为可信,可见早在南宋初期,汝窑就已经成为名贵的古董了。时人有诗云:“汝窑土脉偏滋媚,高丽新窑皆相类,高庙在日煞直钱,今时押眼看价例”(南宋《百宝总珍集》)

高庙即宋高宗,诗中写到:汝窑瓷器土脉滋润妩媚,高丽青瓷和新烧官窑都仿它仿的很像。高宗皇帝在世的时候特别值钱,今天它在民间还是很高价的宝贝。

汝窑传世品稀少,清朝雍正乾隆二帝都喜爱收藏,特别是乾隆皇帝,把皇宫所藏的宋代五大名窑很多都刻上了自己写的诗。在一件奉华款纸槌瓶上,他写到:

汝窑奉华瓶(乾隆题诗)

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

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

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

当日奉华陪德寿,可曾五国忆留停。

意思是定州产的白瓷有芒口,不堪使用,皇帝特命汝州陶出青色的汝窑。为了让这件器物的口沿更坚固所以用铜镶口,底部完整老旧还能看到支钉的痕迹是铁色的。这个瓶子用来盛水点笔,可让人心静。用来做花瓶。就是不插花满室也能闻到馨香。当时它在奉华宫里曾经陪着高宗皇帝赵构,那时候可曾记起在五国城被扣留的徽钦二帝?

汝窑奉华瓶底部乾隆诗

汝窑,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看到这里,有人要说了,你说这些,到底汝窑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那么珍奇呢?还是先看历史文献;

南宋 周辉 《清波杂志》

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原因就是汝窑当时是用名贵的玛瑙末作为釉水烧制的,所以成本极高。属于宫廷御用的瓷器。一开始汝窑就是高富帅级别,

那么,汝窑有什么特征可以鉴别呢?近年来民间传说,汝窑满地都是,绝不止官方所言的67件半,那么你是否知道汝窑的特征,看得懂什么是汝窑呢?

明·高濂《遵生八笺》 ………汝窑余常见之,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支钉。余藏一蒲芦大壶,圆底光若僧首,圆处密排细小挣钉数十,上如吹埙收起,嘴若笔帽,仅二寸,直槊向天,壶口径四寸许,上加罩盖,腹大径尺,制亦奇矣。又见碟子大小数枚,圆浅瓮腹、磬口、泑(釉)足、底有细钉,以官窑较之,质制滋润。

《新增格古要论》卷五 汝窑

汝窑器出汝州,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胎滋润,薄亦甚难得。

(《新增格古要论》十三卷,明人江西吉水王佐撰。佐字功载,号竹斋,明宣德二年(1427)进士,官刑部主事,历员外郎,天顺间出守临安,以勤慎著闻於士大夫间。《新增格古要论》为王氏增补前人曹昭《格古要论》之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博物、赏鉴专著。原书仍名"格古要论",后人更冠"新增"二字以与曹著区别。 曹昭字明仲,明初江苏松江人,自幼嗜古,"凡见一物,必遍阅图谱,究其来历,别其是否"。曹氏因"常见近世纨袴子弟,习清事者亦有之,惜其心虽有好而目未之识",遂"取古铜器、书画、异物,分高下、辨真赝,举其要略,书而成编,析门分类"(《格古要论》曹昭自序),撰《格古要论》,成书於明洪武二十一(1388)年三月,)

汝窑三足樽局部

好,所有当代的鉴定家鉴定汝窑瓷器,都来源于这两本书。书中归纳总结的汝窑特点,就是汝窑瓷器鉴别真伪的秘诀。

卵白色,淡青色,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支钉。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胎滋润,薄。

特点总结得到位了。釉水肥厚宛如凝脂,胎薄,底部有芝麻点一样的支钉痕迹,釉水中有隐纹如蟹爪。凡是有蟹爪纹的都是真的,但是没有蟹爪纹的更好。

今人不知蟹爪纹说的是什么,一般学术界都把汝窑表面的开片称为蟹爪纹,也就是说汝窑瓷器表面基本上都是开裂有开片的,只有一件没有开片的汝窑盨(又称汝窑水仙盆,详见拙作《汝窑水仙盆应称汝窑盨考》发表于《收藏与投资》杂志上),所以汝窑真品基本上应该都是有开片的。

汝窑器型简单,无大器,釉色温润柔和,有粉青、豆青、月白、天青、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天蓝色汝窑只见一件馆藏品,一般以天青色为贵,粉青色为上品。见《遵生八笺》

汝窑器釉厚,釉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意思是汝窑釉下气泡非常少,而且很大,就像清晨一颗孤星悬在天空上一样。

汝窑水仙盆无纹

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土细润如铜,体有厚薄,色近雨过天青,汁水莹厚若堆脂。有铜骨无纹、铜骨鱼子纹二种。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写道:”汝窑在河南汝州,北宋时所创设也。土脉细润,如铜体,有厚薄,汁水莹润。有铜骨无纹者,有铜骨鱼子者……”。

赵汝珍《古董辨疑》:汝窑有厚薄两种。土细润如铜体,汁水莹泽厚若堆脂,其釉色近于柴窑之雨过天青,以淡青为主,亦有豆青暇青及茶末等色。釉汁中有如樱眼及蟹爪纹,及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者为真。真伪多以此辨。然据内行言,以无纹者为佳。其未上釉者称为铜骨,因其土中含有铁质故呈淡红之色,颇似羊肝。因其釉厚多凝于器之上部,若膏脂之溶而不流,凝于中途,显示蜡泪痕之堆积状。釉汁不满,露骨之处甚广,此原非上釉之原意,乃当时竟以此种为美观,颇为时尚,殊非正当之判断也。

汝窑无纹水仙盆底部乾隆题诗

如此,我们总算搞明白了,什么的瓷器才是汝窑珍品。

胎薄,香灰胎,露胎处如同铜骨,天青粉青卵白色釉,土脉滋润,釉水肥厚宛如凝脂,釉汁中有棕眼和蟹爪纹,底部支钉痕迹为芝麻状细小。这些条件都符合的才是真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