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小咬的说说

2022-10-06 17:42 作者:wangtianjian 围观:

《渔猎日记》连载(十),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wangtianjian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咬的说说1

十、三个小白脸儿

我们十六名天津男知青来自同一学校,一起分配到二十七连,为的是方便渔梁子的野外生活。在这十六个人当中有三个小白脸,庞争、李琳和我。为什么讲这个?因为皮肤白意味着皮肤薄嫩。凡是薄嫩的皮肤几乎都是敏感型的,对蚊虫叮咬的反应极为强烈。然而北大荒偏偏有这样三件宝:蚊子、瞎蠓与小咬儿。由于这一对突出的矛盾和冲突,故事就来了。

我仨个头儿都差不多,都一米七五左右。李琳长得白白胖胖,比我大两三岁,身体发育比较成熟,喜爱说笑又有些腼腆。庞争比我大一岁,白胖之中更多一分强壮,话语不多,但是大大咧咧。我是腼腆少语性格,在公开场合更不爱说话,身体瘦弱,看上去像根麻杆儿。是呀,六零年由于营养不良而浮肿,还享受过每月一斤黄豆(那黄豆比我们喂猪的还差)的特補呢。

一九七零年夏天,团里为了支持我连生产转型,分配我连一台崭新的洛阳产七十五马力东方红牌拖拉机。这可是我连的第一台牵引动力,选谁去开拖拉机可是连里十分重视并慎重的事情。当时,我们二班的五级机务董志仁当仁不让地做了车长,但学员的选拔他却说了不算。五六十名知青和本地青年谁不想去开拖拉机?特别是男青年每个人都做着梦哩!第一个被选中的是庞争。大家都祝贺他,同时也异常关注谁是第二个人选?第二个人选一个月之后才公布,这个人就是李琳。

那时庞争已经能够独立驾驶操作机车。李琳作为庞争的副手,俩人夜班开荒拉大犁。深夜,全连都进入梦乡的时刻,他俩在道南的荒草甸子里开荒。突然,大犁被荒草和树根堵住,李琳被迫下车用铁钩去疏通堵塞在大犁里边的异物。庞争开着车后的大灯给李琳照明。没想到机车一停,那蚊虫就像迷路的孩子见到妈一样,朝着灯光聚拢过来,里三层外三层把李琳团团围住,对着他身体所有裸露的地方大下其口肆意叮咬。李琳双手干活就顾不过来驱散蚊虫,驱散蚊虫就得停下活计,真是两难。一会儿的功夫,李林的面庞就被蚊子叮咬得肿胀起来,火辣辣地疼痛。由于皮肤太过敏感,他承受着比一般人更多的痛苦。

很多人认为小白脸太娇气,同样挨咬,别人没事,小白脸儿咋咋呼呼受不了,其实这是误解。一般的皮肤和不敏感的皮肤,被蚊虫叮咬后,只起一个黄豆大的或者小米粒大的疙瘩。而敏感的皮肤,由于应激反应强烈,常常会起一个一分钱钢板大的包,并且经久不退。您说他们哪个承受的痛苦大?所以,同样叮一个包,受体不一样,痛苦指数也不一样。与皮肤正常的人相比,皮肤敏感的痛苦加倍,不敏感的减半,这里外里相差四倍。

人的心理也有敏感与不敏感之分。心理敏感的人对痛苦的承受力减半,心理不敏感的对痛苦的承受力加倍。如果皮肤敏感同时心理也敏感,这人承受的痛苦跟普通人比相差四倍,跟皮肤心理都不敏感的人就差了八倍。当然我的计算方法不准确也不科学,但是差距很大这是一定的。

蚊虫叮得李琳奇痒难柰、浑身发热、心烦气躁。一夜晚李琳下车掏了几次大犁,最后一次掏犁时,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把铁钩一摔,“妈的,不干了!”扭头就往连队走。庞争一看这是怎么了?干得好好的,怎么说撂挑子就撂挑子啦。他赶紧下车追上李琳,一问才知被蚊虫欺负得受不了了。

庞争豁然地说:“我说多大事呢,这还不好办,我来掏大犁,你去看车。”

李琳含着泪水垂头丧气地说:“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我实在干不了这活儿!”

“别呀,这是多少人都盯着的职位,你得珍惜着点儿呀!”任凭老乡同学怎样劝阻,李琳一口咬定“不干了!”

李琳当然知道这个职位来之不易,那是领导的信任,也是自己的荣耀,但是他实在承受不了这份痛苦,已经认输了。当时我和大家都不理解他,多年之后,当我们懂得了相关的心理知识以后,我深深地理解了他,更因为我也有和他同样的遭遇。

我的皮肤也不好,对于蚊虫的叮咬非常敏感。瞎蠓叮我一下,会起杏大的疙瘩,半月不退,蜜蜂叮我一口会起桃大的包,经久不衰。

挠力河的柳毛子里有一种红色的虫子,跟小咬儿差不多大小,比小咬儿瘦、壳儿硬,咬起人来那叫狠毒,这种小虫儿曾经让我两次折戟挠力河!

第一次是在一九七零年夏天,我和李琳还有班长老蔡留守渔梁子,每天扒麻吃鱼。没事时我们聊起莲花泡,我在连队听了许多关于莲花泡的传闻,非常想去看看那个神秘的地方。我就撺掇老蔡去趟莲花泡,理由是没有菜吃,要去莲花泡弄点菜来。老蔡不愿意去,说我们俩都不会划船,他一个人划太累。于是我俩努力学习划船。一天,老蔡终于被我说动,他让我跟他拾掇一下挂子船,带上蓬杆蓬布出发了。我们俩向东划到三股流,向右一拐,转折进入挠力河向南划行。河的左边是高耸的山坡;右边是浓密的柳毛子。原本是小风习习,但在这条由山坡和柳毛子形成的夹谷道儿里,风静如凝。这种红色的柳毛子小咬儿迎面扑上来,一会儿就咬得我不能划船了。我满脸发热发胀、坐立不安,我不时地用水洗脸降温。但是那虫子又往脖梗儿里钻,我气得把蓬布蒙在头上,一些小咬和我一起被蒙在蓬布里,对我咬得更凶,这时我的心理彻底崩溃了。我们只得掉头而归,弄得班长老大不高兴,我的脸也肿了一个星期。

第二次是在一九七二年的初秋,要编鱼囤了,班长带领我们几个去割柳条子,又是三股流一拐弯的地方。我们浑身裹得严严实实带着蚊帽只露着两只手。而那红色虫子天生就一身钻缝的本领,依然顺着袖口、领口、裤口钻进衣服内。钻进去出不来它就着急,急了就使劲叮咬。这一次我下定决心要坚持,因为这么多人呢,别让人家瞧不起,再说影响也不好呀。在我坚持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最终大叫一声:“我实在受不了了!”然后,我不顾一切窜出柳毛子丛,一个箭步跳上小船,几下划到河中心,把撑杆插在河底,把船拴在撑杆上,立即脱下衣服,连头带肩膀浸入水中!此时我的全身跟火烧的一样热,简直就要沸腾起来了。我完全崩溃了,什么也不管不顾了,光着身体的我又招来蚊虫的一通攻击。急忙穿上衣服,虫子又裹在衣服里,又是一通叮咬!大家都盯着我在河心要死死不了,要活活不成的样子,丢脸到家了。

班长对我老大地不满意,只得让大家收兵,等改天风大再来。回到渔梁子,我的脸和前胸全部红肿起来,班长也都看在眼里。早晚用热水化盐洗了半个月,才慢慢消褪下去。

一九七一年夏天有一次我回连队,看到庞争擦完澡之后在处理他的伤口。他的脚脖子上叮满了疙瘩,紫疙瘩上又添红疙瘩,红疙瘩与紫疙瘩罗叠相连成片。一些疙瘩已经溃烂流出黄水,他把信纸撕成一块儿块儿的粘在伤口上,以此来把干。

我凑上前去对他说:“你应该让卫生员给看看,擦点儿紫碘也好啊。”这是在连队的好处。

他满不在乎地答道:“不用,过几天就好了。”

我关心地问:“你疼不疼?”

他笑着说:“不疼。”

我当时想:怎么会不疼?他的意志好坚强呀!这事一直让我很佩服他。现在才知道,除了意志坚强,还有他大大咧咧心理不敏感的因素。心理不敏感使皮肤敏感增加的痛苦给抵消了,保持住了承受能力。

在心理学上心理的敏感与不敏感都不是用简单的好与坏来鉴定和表述。有时它就有利,有时它就不利,要辩证地看才行。一段往事的回忆,也使我对人体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加深了认识。

关于蚊虫叮咬的故事后面还有,容我慢慢道来。(未完待续)

小咬的说说2

原题

马克思帮助我离开黑龙江

作者:庄稼婴


插队呼玛


1969年的秋天,我们中学成了“集体插队”的试点,69届十个班的学生一锅端,统统去黑龙江呼玛县插队。呼玛县曾经是中国最北的县,直到1981年,漠河县从呼玛县里划了出来,呼玛才丢了最北县的称号。


我们被分配到呼玛县金山公社的四个生产大队,即四个较大的村子,往每个村扔进去两三个班,我们的命运就此被决定了。


那年11月,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嘻嘻哈哈,哭哭啼啼,木知木觉,从上海登上了北去的列车,经过五天四夜,来到了白雪皑皑的黑龙江边。


我们出发那天的情形


金山沧桑


我去的村子叫金山,在黑龙江边,对岸有个苏军兵营,名副其实的“反修”第一线,不过金山从未成为过战场。


淘金辉煌时期,也就是知青到来前的半个世纪,这里曾被称为金山镇。“镇”留下的遗容是一条大路,从村口直通江边,据说在鼎盛时期,路边有酒馆、杂货铺、青楼、铁匠铺等。等我们到了村里,路边除了农舍,只剩下破旧的铁匠铺,叮叮当当,修理农具马具。当然,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有新气象,村口有了个供销社。


淘金浪潮过去后,淘到金子的人跑了,剩下的是没淘到金子的失意冒险家、人老珠黄的妓女、一贫如洗的苦力、还有从俄国流亡来的“老毛子”。亏得又从关内陆续来了些闯关东的汉子,这繁华过一时的小镇成了个80多户人家的村落,男女老少加在一起,300来号人。


1969-1970年间,从上海来了三批知青,共200多人。第一批是老三届的高中初中生,后两批加在一起有150人左右,均为69届初中生。他们上中学的时候,除了小红书,什么都没学,实质上是小学毕业生,我也是其中一员。


自从来了知青,金山就失去了前几十年的宁静和秩序,知青食堂建在大路旁,整天有活蹦乱跳的少男少女来来往往。村里的猪狗鸡散养,满村乱窜,初时,女孩见到猪啊狗啊迎面跑来,吓得左右躲闪,哇哇大叫,男孩则乐得紧追不舍,有个上海来的小民兵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枪追猪,这才发现猪跑得比民兵快。大路上就这么吵吵闹闹的,搞得周边人家鸡飞狗跳。


安心务农


因为是集体插队,我的插队,跟一般人的插队不同,整日扎在知青堆里,跟当地农民的接触非常有限。


我住的女知青宿舍,一座木格楞房子,进门的小门厅里放农具,两边两扇门通往两个宽敞的房间,房间内各有三条炕和一堵火墙,四五个人睡一铺炕。


到金山的第一天晚上,进了宿舍,火墙火炕烧得热乎乎的,屋子里点着明亮的电灯,地上是宽宽的木板地,令我等喜出望外。


火墙头上有两个灶眼,两个大水壶成天咕嘟咕嘟冒着水蒸气,热水供应充足。女知青爱干净,大水缸里永远灌满了清水,收工回来你洗脸我洗衣,到了晚上用热水泡脚。上海人非常惧怕的东北“老白虱”,跟我们无缘。


知青多,不单独做饭,一日三餐去知青食堂吃。饭菜千篇一律,早饭大碴子粥加馒头,给一根萝卜条,萝卜条非常咸,带点臭味;午饭晚饭大白菜土豆汤,汤很薄,一碗盐水,零星几片土豆和白菜,馒头放了碱,黄黄的,有时放多了,微微有点涩。毕竟是面粉,不是杂粮,而且绝对够吃,男生曾经比赛饭量,冠军是“大胖”,一顿吃了三斤四两馒头。对我来说,不用自己挑水打柴,生火做饭,已心满意足。


插队的头一两年,什么都新鲜,日子过得挺有滋味。我们学会了去井里打水,学会了跟着扁担颤动的节奏,挑起沉重的担子行走如飞,学会了抡起大斧子,把粗大的树墩劈成四爿,学会了生火烧炕,学会了去江里钓鱼,上山采木耳和野生蓝莓,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播种、铲地、割黄豆、捆麦和其他的农活。在农民的指导下,农活越干越顺手了。


那时候,大家都以为要在金山生活一辈子,既然如此,该干活干活,该吃饭吃饭,该找乐找乐。早上跟同学一起出工、收工后聊天、串门、唱歌、去外边溜达,偶尔还装装样子,大家一起学毛选。


为家人拍摄的照片:美丽的黑龙江和幸福的知青


对多数人来说,安心务农不是出于扎根农村的革命激情,而是随遇而安。上海人相当实惠,如果有选择,能留在上海,谁脑子有病要来农村?不过既然来了,就好好过吧。


由于我们中学地处原来的法租界,周围小洋房老公寓多,69届就近入学,学生的家庭背景不那么无产阶级化。宿舍里不少同学出身于知识分子、高级职员、资本家,他们大多中规中矩,温和内敛。当然还有不少黑帮子女,被整得头疼,逃到农村来避难,对革命也不那么热心。因此,在我的周围还真找不出一个热血沸腾非闹着要下乡的。虽然有人相对积极一些,有人消极一些,但同学间相当包容,同是天涯沦落人嘛。


村里自己发电,晚上十点电机房关机,全村熄灯睡觉。刚下乡的时候,十五六岁的少女,有说不完的废话,并排躺在炕上说说笑笑。睡得太晚了,早上根本醒不来,民兵女排长,一个当地青年,被委以“闹钟”的重任,每天一大早来我们宿舍打门,大声呼叫:起床啦,干活啦。一两个月后,成天干活把我们累得贼死,熬夜聊天自然而然地消失了,跟老农民一样,也早睡早起了。


就这样,我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金山确实是块宝地,自然资源丰富。勤快的农民下河捞鱼,上山采榛子木耳黄花菜,套个野兔狍子,养猪养鸡,种点自留地,再去供销社打几两白干,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知青是一人饱全家不饿,队里粮食柴火富足,不愁没饭吃没柴烧。哪怕我这样一天只挣八个工分的,到了年终分配,扣除口粮柴火,还能分到100多元现金,回上海探亲的来回车票50元左右,完全负担得起。


偶遇马克思


平静的心态并没有维持太久,不知从哪天开始,周围的一些同伴陆续离开了。大家如梦初醒,原来我们不必在这里呆一辈子。


金山公社约有1000名知青,偶尔县办厂来招几名工人,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想通过官方渠道上调,几乎是白日做梦。知青家长这会儿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神通广大的走得最早,往往是去参军;后来有的转到南方农村,那里知青少,上调机会多;有的直接进外地工矿;有的嫁给有城镇户口的;有的病退回了上海。同伴的一个个离去,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一次次冲击。


表面上似乎一切如旧,大家一起上工收工,心却散了,每个人有了自己的秘密,开始考虑个人的前途。离开农村的道路曲曲折折,布满荆棘,不少人四处碰壁,遍体鳞伤,却依旧在原地踏步。我们是越想内心越沉闷,连脚步都沉重了起来,大路边的狗,也不怕我们了,自在地躺在家门口,懒得抬头看我们一眼。


我一向喜欢看书,一天在同伴的炕沿上发现一本书,《马克思和燕妮的故事》,情不自禁翻开。书中提到,家里闹财政危机的时候,马克思常闷头做数学题,以此逃避烦恼。这本书里别的说了什么,全忘了,只记得这段。


那几年,我家境遇不太好,要离开农村,谈何容易?首先是无亲可投,因为亲戚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投也白投,户口进不了那两个城市。其次是靠友无门,父母一辈子在上海工作,社会关系基本都在这个城市。在母亲的动员下,众亲戚开始积极“结识”外地人,而且特别是南方乡镇的,希冀为我找条出路。


我的情绪起起伏伏,在期望和失望之间游走,马克思的故事,醍醐灌顶,给我指明了一条路。 每天晚上,同伴在身边聊天唱歌打毛线玩牌,我趴在炕沿上做数学题。数学非常奇妙,钻进去乐趣无穷。晚上十点熄灯了,我在煤油灯下继续解题。就这样,不知不觉学完了初一的代数,还让我的“勤学”在村里广为人知。


饥渴岁月的知识飨宴


我的勤学被远在北京搞科研的舅舅知道了,正巧他听说1973年大学招生要考试,催我冬闲季节去北京温课备考。


1972年的冬天,我到了北京的小姨家。小姨夫妇五十年代末大学毕业后,双双留校任教。两个书呆子,出身不好,不闻政治,幸亏是年轻教师,够不上学术权威,顺理成章成了逍遥派。小姨那会儿在校办厂做无用功,姨夫则被派去为工农兵学员编写教材。他俩供职的北师大院系在原辅仁大学的校舍,教工宿舍在附近的胡同里。


小姨家很小,里屋只放得下一张大床,外屋硬塞进两张小床,收了两名“寄宿备考生”——插队的远房表姐和我。表姐是北师大女附中的,23岁了,全家上下为她即将成为大龄女而担忧,听说大学招生要考试,她决定回京温课。


我和表姐朝夕相处了五个多月,共享一张小方桌看书写字。我们的房间也是小姨家的厨房、饭厅和杂物间,煤炉、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清扫工具、过季衣物,满满当当,到处都是。原来睡在外屋的表弟,被我俩鹊巢鸠占,不得已每天借宿邻居家。


我俩从早到晚埋头温课,学习进展迅速,不久我学完了初中数学,课本里的习题都被我从头到尾做了两遍。小姨和舅舅还塞给我一些习题册,专供我练习。表姐是重点中学的高中生,我的作业常由她检查,一箭双雕,她借此复习了初中数学。


有一天,小姨拎着沉重的蓝布包回家来,难掩兴奋,她遇到了交情很深的老图书管理员,从图书馆弄出来一包“毒草”。更可喜的是,看完了还可以去换。


我和表姐迷上了《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基督山恩仇记》《红与黑》《罪与罚》《契柯夫短篇小说集》等名作,一放下数学书,就抱起小说,废寝忘食,看得昏天黑地。


真希望如此美好的日子能继续下去,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1973年初夏,我带着一脑子的数学公式和古老动人的外国故事,回到了乡下。黑龙江上的冰雪融化了,清澈的河水徐徐流淌,冻得坚硬的大地解冻了,一地泥泞,每迈一步都很费力,鞋上裤腿上沾满了厚重的湿泥。日照越来越长,树枝抽出了新芽,呼玛100天的无霜期到了,我们又该出发去“地营子”了。


有幸陪考


金山风水好,一面临江,背靠山岭,满山密密的小树林,周围耕地不多。在粮食为纲的时代,只能到离村子较远的地方去开垦农田。呼玛县人少地多,在平坦的荒原上,拖拉机隆隆往前开,遇到树林山丘折回来,犁过的黑色处女地就成了生产队的农田。


我们队的农田离村子四五十里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在农田附近,搭了几间简陋的木头房,成了金山的地营子。耕种季节,壮劳力住在地营子,秋天收完了庄稼,大队人马再回村过冬。


六月中旬,机器播种的小麦大豆出了苗,野草也开始疯长,我们带着行李和农具,坐了一天的马车去地营子,路不太好走,很长一段是树林中的小道,两米左右宽,刚容得下一辆马车行驶,我们坐在车上,不时低头躲闪左右低矮的树枝,不停拍打团团袭来的蚊子小咬,时而车轮陷进泥坑,我们跳下车去推。


北方的夏天,日长且明亮,早晨四点多日出,晚上九点多日落,我们每天铲地(锄草松土)十多个小时。有的地一陇有四五里长,一天只能锄一个来回。


清早比较凉快,但是每个人的周围蚊子小咬黑乎乎的一片。我们随意拍打吸饱了血的蚊虫,脸上汗水血水尘土混在一起,成了大花脸。正午烈日当空,脸晒得通红,头发晒得焦黄,补丁叠补丁的衣服满是汗水和泥尘,口干得冒烟,饿得“肚贴背“。偶尔铲地到了河边,众人把锄头一扔,争先恐后跳进河里,让清凉的河水冲去炎热和汗臭。水淋淋的衣裤贴在身上,我们滴滴答答上岸来,继续铲地,湿衣服沾上了泥土,在阳光的暴晒下,成了硬硬的一层壳。


七月,上海的大学到呼玛招生来了,要招30多名,而且只招上海知青。这是自我们下乡来,招的最多的一年,令人振奋。可转念细想,呼玛县有8000多名知青,我的希望非常渺茫——出身不好、非团员、69届初中、不善交际、不能干,唯一占优势的是温习过初中数学。


我们村分到一个大学名额,可以推荐四个人去参加考试。当时的政策是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那年还加了文化考试,择优录取。


村民一听是招上海知青回上海,懒得参与。贫下中农推荐变成了由知青自己推荐,再由贫下中农(村支部)审查批准。


知青分男女两组开会。因为要文化考试,大家觉得随便找个人去,会白白浪费一个名额,不如找个能考试的去。我们村有四个高中生,都是男的,还有些老初中生是党团员。男组推荐了三名男生后,决定再推荐个女的,有人提议让我去,不至于交白卷。受到推荐的男生私下议论,让我陪他们去考考也无妨。与此同时,女生组也推荐了我。名单到了党支书手上,既然两组都推荐了我,支书立马批准了。


老师的微笑


我这个家庭”有问题“的非团员,侥幸去县城参加了两天的文化考试,三门课:数学、语文、政治。那年门槛低,初中水平就行。我们县,从8000多名知青中,推荐了200多人参加考试,大学最后录取了37人。


考试时,初中数学记忆犹新,因此觉得考题不难,答题很快。语文考试是写一篇作文,忘了是什么题目了,小学的语文教育不错,虽然我认字有限,但能把句子写通顺,错别字也不多。政治,只要稍微注意点时事,能背出最高指示,都可以及格。


第二天考完去交卷,监考老师看了看考卷上的名字,脸上马上绽放出热情的微笑。我暗想,这老师真和善。从上海来招生的两位男老师也平易近人,特别爱跟知青谈话。遇到他俩,我刚报了姓名,他们对视了一下,笑容满面,问长问短。当时我并未放在心上,以为是他乡遇老乡,格外亲切。


八月中收到了家信。母亲在信中祝贺我考得不错,据说数学全县第二,语文、政治名列前茅。读罢,颇为吃惊,远在上海的母亲怎么会知道考试的结果?再往下读,传闻来自我家居住的机关宿舍。


由于呼玛县的上海知青太多,不少上海机关干部被下放到呼玛,帮助当地管理知青。我们宿舍楼里,除了三十多名同龄人去呼玛插队,还有好几位长辈也被下放到呼玛。估计长辈接触的都是当地领导,消息灵通,写家信时随意一笔,我的考场表现顿时传遍了邻里之间。


读完了家信,我有了点信心,如果根据文化考试的结果,择优录取,我应该有希望。


当头一棒


考完试,回地营子干活,开始了心神不宁的等待。录取迟迟没有消息,却等来了张铁生的信。他在信里指责了那些温课的知青。虽然我是在农闲那几个月温的课,并没有影响生产,但是被张铁生这么一搅,像是犯了重大错误,考得好更成了“不安心农村”的铁证。


张铁生的信拖延了审查过程。一天,有人告诉我,队里有“群众”写匿名信去公社告了我一状,说我为了逃离农村,在家补了半年多的课,还请了三名大学教授辅导,是修正主义的苗子。那个年代,打小报告互相揭发成风,面对无名无姓的“群众”,我无能为力。公社也没有人来调查,我连辩白的机会都没有。那段时候,心情特别压抑,上大学的梦渐行渐远。


“白卷英雄”闹得大家都不敢读书了,我把数学书和英汉小词典藏起来,不做数学题,也不背英文单词了,跟周围的人一样,收工后,拿出一副扑克牌,通关算命。人人都盼望“小六子”出现,因为“六”代表“路”,暗示人生有路,生活还有希望。奇怪的是,那几个星期,小六子紧追不舍,同伴们羡慕不已,一致说我路路通,一定能上大学。


转眼九月到了,收割季节来了。地营子没有电话,也不通邮,每个星期,有马车去金山拉一些给养过来,顺便给我们捎来积压在金山的家信。考试后,每周我都翘首盼望马车的归来,希望马老板能带来只字片语,哪怕是传言谣言也行,可是入学的事音信杳无。


我在地里捆麦,手被干枯的麦秸划出道道血痕,金黄色的麦捆,一列列整齐地排在收割完的麦地里。马车来运麦了,我们用长长尖尖的草叉挑起沉重的麦捆,奋力甩上马车,越甩越高,两三个月辛苦换来的硕果,实实在在的,就在眼前,可大学梦却那么虚幻。已经九月了,大学都开学了,我也该从梦中醒来了。


黑夜过去是黎明


一天早上,我推门出去,睡在我旁边的美娟正从外面进来,笑容满面:“你被录取了。”我以为她在开玩笑,她带着笑意的大眼睛看住了我:“真的,不骗你。小头从金山给你送信来了。”


小头是男生,高高瘦瘦,瘦削的脸,就此得到“小头”的绰号。我们队知青多,为了便于管理,村里的党支部不直接找知青,而是通过知青中的党员和团支部七八个团支委来组织安排我们出工,小头是团支委之一。他是67届或68届的老初中,我跟他不熟,但他是我们村“风头最健”的爷们之一,扛着枪巡逻,甩着响鞭赶马车,驾驶拖拉机或康拜因。


我到了伙房,小头不在,炊事员老何叔告诉我,昨天晚上公社的团委书记到金山村去送录取通知书,我被大学,好友卓琪被中专录取了。因我俩都在地营子,小头连夜赶着马车把团委书记送过来。


想到他们在黑夜中,穿过树林,越过山丘,紧赶慢赶的,我甚是感动,要去当面致谢。可是老何叔说小头颠簸了一夜,睡觉去了。


黑龙江天寒地冻,江上不结冰的三四个月里,有小江轮行驶于呼玛县城和漠河之间。听说两三天后,有一艘江轮将经过金山村去县城,我跟卓琪决定马上回金山收拾行装,然后从村里搭乘江轮去县城的知青办,办完手续后,可以从县城坐长途汽车直奔火车站。即便这样,等我抵达上海,也要九月中了。


时间紧迫,我和卓琪说走就走,先步行八九里山路,去公路旁边的三间房生产队,那里每天有一班长途车经过,如果错过了,可以想法搭卡车到十八里岗林场,再从林场走十八里山路回金山。


美娟催我快走,她会帮我把被褥捆起来,让马车第二天捎回金山。我把看过的书、剩下的日用品、缝补过的劳动衣服,分送给地营子的姐妹,背着个帆布书包就上路了。她们送我俩到路口,叮嘱我们别忘了写信。走出很远,回头再看,还有人在向我们挥手。


情深意长


在回金山的路上,不期遇到了公社的党委书记老王,当地老乡叫他“王乡长”。王乡长在金山工作多年,关爱百姓,平易近人,深得人心。从他那儿得知,我之所以能去上大学,还亏得一位上海干部仗义执言。


我们公社有二三十位来自徐汇区的下放干部,知青与上海干部的关系相当密切,有事我们常找他们倾诉,他们总是想方设法替我们排难解忧。


冬天,下放干部跟我们一样,去上海过冬,开春再回黑龙江来。有两年,我是跟公社的上海干部结伴回黑龙江的,一路上跟着他们走走停停,访问了华北和东北的不少城市,旅行使我们熟悉起来。有人开玩笑说,上海干部慢慢地从五七干部(五个月上海,七个月黑龙江)变成五一六干部了(五个月上海,一个月旅行,六个月黑龙江)。


收到检举我的匿名信后,王乡长找上海干部了解情况,原徐汇区组织部长刘阿姨竭力保护我。她对王乡长说,年轻人趁着农闲温课学习,不浪费光阴,说明她好学向上,明明是好事,怎么变坏事了?王乡长非常赞同,遂对检举不予处理。


王乡长、卓琪和我的分别留影


呼玛县的知青,二十多年前曾出版了一本厚达七八百页的书《呼玛知青风云录》。在那本书里,卓琪写道:


在我和稼婴离开金山前,王乡长带着我们去五里岗挖了几棵松树,约1.5米高,手把手教我们种在金山的大路边。很多年以后,从中央电视台 “黄金之路”节目中,看到了金山依旧,看到了知青食堂已萧条,看到了王乡长带着我和稼婴种的松树仍然挺立在路边,不禁泪流满面。



1973年9月10日,中秋节前夕,我离开了金山。中秋节的缘故,队里杀了猪,知青食堂包了肉包子。住在隔壁房间的炊事员翠芳,往我的书包里塞了几个肉包子和白煮蛋,让我路上吃。


江轮是中午时分到达金山的。一位男生赶着牛车,把我和卓琪的行李拉到江边,全宿舍的女生前后左右伴随着我们,沿着走过几千次的村中大路,来到江边。


这时候我才注意到,几乎所有在村里的知青,不分男女,都来了。不少男生,虽然跟他们共同插队了四年,因为沿用中学分男女生的习惯,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时隔五十多年了,依旧不知道他们的姓名。


江轮离岸的时候,女生在拼命挥手,男生定定地站着,目送江轮渐渐远去。我的鼻子酸了,内心五味陈杂,在黑龙江的四年,日夜盼望离开这里,真的走了,这山、这水、这村、这些跟我朝夕相处、亲如家人的姐妹,竟令我如此不舍。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悟到了谦卑和感恩。岸上的兄弟姐妹中,比我能干比我聪明的多了去了,我无非是运气好,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在适当的时机遇到了借数学题消愁的马克思。


二十多年前回上海探亲,正逢插友在酒楼聚会,依旧沿用插队时的老规矩,男女生分桌坐。在一桌老汉中,找到了小头,上前敬酒,送上迟到了二三十年的感谢,小头却一脸茫然。我不得不把他黑夜驾马车四五十里的感人故事重述一遍。他真诚地看着我,淡淡地说:“真的?我全忘了。”

作者:庄稼婴,生于上海,曾在黑龙江插队,自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任教于上海外贸学院。1982年移居美国,获加州大学博士,现为大学教授,迄今在中美高校教学、管理四十五年。

来源:新三届

小咬的说说3

描写黄昏的优美段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诠释黄昏的最好语句,默然是黄昏表达的最好境界,它虽然仅存短短的时间便淡出天空的视野,但却能有着白天黑夜不能想媲的情节,因此古人将黄昏这段宝贵的时光当作泄愁的天伦,至今那一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仍另我感受颇丰。至于“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更是道出黄昏独特的忧思。

傍晚,太阳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变成一个金灿灿的光盘。那万里无云的天空,蓝蓝的,像一个明净的天湖。慢慢地,颜色越来越浓,像是湖水在不断加深。远处巍峨的山峦,在夕阳映照下,涂上了一层金黄色,显得格外瑰丽。过了一会儿,太阳笑红了圆脸,亲着山峦的头,向大地、天空喷出了红彤彤的圆脸,这就是美丽的晚霞。太阳显示了自己的美容,快活地一跳,消失在西山背后了。

傍晚,晚霞烧红了天空。海边沙滩上人来人往。人们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捡贝壳,有的在嬉戏,欢声笑语像海浪一样一阵高过一阵。清凉的海水洗去了人们一身疲劳,一身炎热,使人感到轻松爽快。

傍晚的空气中总有着一种炊烟的味道,夹杂着从各个温暖的餐桌上的菜肴,混和成一种特殊气味。这种味道,不仅是嗅觉经验,还是一种触觉一种心理经验。它总是暖的踏实的团圆的。

傍晚的天空并不阴暗,而是有一种明丽的蓝色,群山在夕阳的照射下,染上了一层薄薄的红晕。

傍晚的云彩,正如冰心奶奶所说过的“文字竟是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写不出这空灵的妙景”。不,也许是我的想象还不够丰富,也许是我的文采还不够好。总而言之,变幻万千的云彩把天空织成了一幅活的画卷,让人在空闲时能享受这美景,能猜想出它变出的种种故事。

傍晚的云彩瞬息万变。眼前的云彩,刚刚还是一只奔跑的小狈,转眼间就变成一只好吃懒做的猪;明明是一片成熟的麦田,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南沙的一座岛屿……

北方乡村的傍晚,当晚霞消退之后,天地间就变成了银灰色。乳白的炊烟和灰色的暮霭交融在一起,象是给墙头、屋脊、树顶和街口都罩了—层薄薄的玻璃纸,使它们变得若隐若现,飘飘荡荡,很有几分奇妙的气氛。小蠓虫开始活跃,成团地嗡嗡飞旋。布谷鸟在河边的树林子里,用哑了的嗓子呜叫着,又不知道受了什么惊动,拖着声音,朝远处飞去……

不知从何时起,我爱上了冬日里的黄昏。当日渐黄昏的时候,家门前的茶馆人来人往。夕阳落在茶馆的角落暗香浮动,稀薄的空气被染上一层素淡的温煦,多少有些月黄昏的味道。被照到的那块土地,无数飞舞的莹尘羽化成了天边几抹微红的霞光。人们尽兴地攀谈流动在了那些年的日光里,浮在的云朵上,不时落下一场黄昏时的行雨,伴着一年年昏黄的暮色,灌溉了那些年寂寞的角落。活在黄昏里的日子,人的心里潮润的要生根发芽,又怎能觅得那些凄风苦雨的年头里那绵延了好几个月的孤寂。

残阳被晓月代替了,黄昏消失在无言中。很多人认为夜与黄昏有异曲同工之妙,夜更是黄昏的延续,但是,月儿高挂,夜色覆地,是凄凉,其中并没有黄昏带来的特殊的美,因此夜也只有凄凄惨掺戚戚的情感,找不到可以欣赏,供离愁栖息的地方。也许因为这样,人们选择消愁的地方是黄昏,而不是夜的缘故吧。

冬天的黄昏会将裸露的枝桠映照在地上,似一幅粗略的素描,不那么认真的笔触只留下一抹痕迹。春天的黄昏伴着刚抽出的新芽与湖面的游船荡漾在碧波上。夏天的黄昏会悄然地合拢满池的荷花,菡萏的蓬头在晚风中摇曳,招引那夜晚光临的萤火虫。秋天的黄昏将枫叶投射到红砖砌成的墙壁上,几只蚂蚁爬上那面墙,驻足又散去。

俯瞰小镇的黄昏,宛如天河里坠落了一弯金色的月亮,亲吻着故乡的田园,从炊烟袅袅的村寨里,不时地传来几声狗吠鸡鸣,仿佛是一个遥远、朦胧的梦。

红红的太阳挂在西天,围着它的是一大片云。云们上面拉着下面托着不让太阳下坠,以至于累的脸上泛出了红晕。太阳不能为此而不落,只有面有愧色的让黄昏长一点,让天气更清凉一点。其他的云儿高兴了,舒展了,穿上了最白的衣裳,两个一组,三五成群,你推我拥的逛到了天边,然后在蓝蓝的苍穹中静静的看着下面。

黄昏,可能是一抹云霞受了夜的嘱托,悬挂在西方的天穹,也可能是温馨夜降临的前幕,但是无论怎样,黄昏都是那么的迷人,不仅因为它的彩云朵朵,更是它能抱一一种毁灭自我来阐释夜的真谛的决心。

黄昏,是夕阳拉下夜幕的一刻,不知为何,似乎总会给予人一种落寞的感觉。或许,黄昏的背后,人们总可以听见黑夜的脚步声,渐渐靠拢,因此纵然绚丽,仍会为人们增添一丝丝惆怅的感觉。年少时,喜欢在黄昏时刻,出外嬉戏,在操场放风筝,在海边溜达。那一刻的夕阳,既不耀眼,也不炙热,温度恰到好处,不会让我汗流浃背,也不会让我感到闷热窒息。

黄昏,夕阳洒在河水上的光,像是许多金针银线,随着水波晃动着。

黄昏,一弯新月悄悄升起,在它的周围,还有几颗星星发出微弱的光亮。

黄昏的残阳真是一绝,但是属于黄昏的都不自私,这凄美的残阳也将自己的独特时光交给了晚霞,使晚霞拥有残阳的凄情,将黄昏应有的情感表露无遗。也许因为残阳的奉献才使得晚霞在灿烂外表的掩护下更能透出点点哀愁,给人以无限沉思。也使黄昏在忧愁下能够别有一番风姿。

黄昏就像是我们生命的隐语,它引导着人们去领悟人生那一份平静与淡泊。日暮的宁静如一束星光让人心灵寂寞而平和,黄昏不代表哀伤。我喜爱黄昏,它的光芒,它那柔和又充满希望的光芒,它以最美的景致结束了一天。

黄昏美丽动人,在匆匆足迹中,在莘莘学子当中,仿佛只有我在独倚黄昏,我喜欢黄昏那残余的温暖,我感觉到黄昏的呼吸,听到黄昏对我的温声细语,我将身心融进了黄昏,仿佛我就是黄昏中的那道残阳,匆匆地来而又匆匆地走,在匆匆中,背负自己的责任怀着自己的梦想,将光彩尽献,但最后,只剩下那一点残光,在匆匆尘世中,没有什么值得留恋,唯有心中那个想再现光芒的梦想,支撑自己,即使夜的到来,无悔,无论成败与否,生命之匆匆,过程中的风景像春雨滋润自己干涸的心。

黄昏是此岸,是破晓前最飘逸的伏笔;黄昏是彼岸,是破灭前最惬意的结局。此岸,彼岸,连接起来,便是整个人生。笑叹红尘,东边,谁在为谁谱着歌;西边,依旧黄昏,烟云而过。

黄昏是一种自然景象,你见过黄昏吗?虽然有时它非常普通,但是有时它却能美得让人陶醉其中。在一次旅行中,我偶然看到了黄昏的景象,那时我的头脑里就出现了一片神奇的美景、美丽的黄昏。黄昏来临的时候,给人感觉很温柔的样子,在地平线上摇摇欲坠。渐渐地,圆形的太阳变成半圆形了,太阳的光芒也不像平日那么刺眼,变得越来越缥缈,逐渐变得模糊起来。云在微弱的太阳光照射下,颜色由原来的火红变成橘红色的了。渐渐地,云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最后的光芒也渐渐消失了,云变成玄色的了。

黄昏收起缠满忧伤的长线,睁着黑色的瞳仁注视着大地。那里依旧歌舞升平,但仍有一群人,在灯火阑珊中孤单的注视着另一群人远去的方向。空中隐约飘来长笛和二胡的声音,嘶哑,悠扬。

黄昏也许不都代表哀伤,我现在仍喜爱黄昏,但喜爱的是它的光芒,它那柔和又充满希望的光芒。它以最美的景致结束了一天,不就又以精致的色彩启示明朝吗?

黄昏已经谢去,夜幕早已铺开。高高的法国梧桐,被刺眼的白色路灯照亮。在黑色的夜空里镶了一圈又一圈攫绿,有时被拂过的夜风飘动,发出轻轻的沙沙声,只那么一阵,就消失在无限的宁静之中。

黄昏中,一对人影映入我的眼帘。人影手拉着手,缓缓地迈着步子,一步一步,和谐却不知疲倦。我抬头一看,眼前闪过一片银白色。是一对老夫妇。老头老太太和初恋时一样,手挽着手,只是满脸的皱纹在风中颤动着,只是满头的银发在风中呼应着。他们蹒跚地迈着脚步,早不如以前的健步如飞,但他们脸上依然笑着。甜蜜、安详的笑,笑过了人生的种种磨难,笑过了生活的种种煎熬,最后笑在了这夕阳映照的黄昏美景之中。

昏暗的暮霭,渐渐低压下来,天地缝合了,无边无际的麦田由碧绿变成了湛蓝和暗灰。

落日留下长长的影子,一片血红。天色很快就暗下来了,葡萄色的黄昏,紫色的黄昏。笼罩在柑橘林和狭长的瓜田上;太阳是榨过汁的葡萄紫,夹杂着勃艮第红。

暮色像一张灰色的大网,悄悄地撒落下来,笼罩了整个大地。

那黄昏的霞彩,总像是红日跌落西天的苍山而溅起的。黄昏何以彩霞满天?这是绵厚的、围拥地球的、并不纯净的大气和阳光合作的产物。红日西沉,斜射的阳光,所穿越的大气层,比太阳在天的任何时候都厚。这时,西天的上层大气,已较早地、大量地,使蓝、紫光等短波光,成为了散射光,因而,下层大气所散射的,主要是穿透力要比短波光强的长波红、橙光,在人和动物眼里,弥眼便只是“日落西山红霞飞”的景色。其实,在红霞满天的背后,天空依然呈现着苍茫无垠、梦幻宁静的蔚蓝、那是一片空旷的翻涌着麦浪的土地,土地上的一切都仿佛披上了一层单薄的金装,在夕阳下闪着昏暗又明亮的光芒,而迎着夕阳的背后,则是被拉长了的冗长的影子。这些影子在夕日的渐落下,越过了山林,留下一片深暮和静谧;漫过了小溪,把深灰的暮色溶入淙淙的溪水里;飞过了村庄,留下一片星的光和月的光,而当这所有的影子都到达那一片无垠的茫茫黄色中,黑夜,就降临了。

那是一片空旷的翻涌着麦浪的土地,土地上的一切都仿佛披上了一层单薄的金装,在夕阳下闪着昏暗又明亮的光芒,而迎着夕阳的背后,则是被拉长了的冗长的影子。这些影子在夕日的渐落下,越过了山林,留下一片深暮和静谧;漫过了小溪,把深灰的暮色溶入淙淙的溪水里;飞过了村庄,留下一片星的光和月的光,而当这所有的影子都到达那一片无垠的茫茫黄色中,黑夜,就降临了。

南风时常光临黄昏,也带来它的厚礼——丝雨;丝雨的柔;沾衣欲湿,丝雨的凄,落无声,行无语,丝雨的美,便是无情也有情。凄美的画面里突然有了雨水的浇灌。使黄昏愁更愁,美更美。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不言中。

瞧,太阳收起了它那刺眼的光芒,变成了一个金灿灿的大光盘,快活的一跳一跳,消失在西山的背后。这时,天边就出现了大面积的云彩,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骏马,有的像山峰,有的像鲨鱼,有的像螃蟹……个个看上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太阳把它最后的光辉照射在林子里一棵棵树枝上,一颗明亮的大星,在蔚蓝的苍穹上闪烁着光芒。

太阳终究要没入黑暗的,原本的金光此时也幻成了暗红的血光,稍微靠近的流云此时也升起通红的火光,映照着粼粼闪着波光的大海,把大海也映成一片通红。大地上升起一股朦胧的淡烟,萦绕在萋萋芳草、潺潺流水边,暮鸦停在枯枝上,时不时地发出一声寂寥的鸣叫,远处的大山,沉默着,在金光中渐渐暗淡下去。而人们看着黄昏,希翼着梦的来临,却终究把黄昏关在门外了。而门外,依然是朦胧飘虚的暮烟,栖息在枯树上的暮鸦,和渐渐暗淡的金光……

望着黄昏,感受黄昏,让我忧郁的心一次次在夕阳下放开,天渐渐暗淡下去,然而我却发现这时的夕阳更加红,像火烧一般,啊!黄昏,是否你不认输,即使自己已没有了当初的光彩,但还期待着努力挥洒自己的心梦。

我来到坡下的河塘边,观赏起夏天傍晚的美景来,只见晚霞烧红了半边天,映红了一塘水,染红了整片山。霞光的范围慢慢地缩小,颜色也逐渐变浅了,紫红变成了深红,深红变成了粉红,又由粉红变成了淡红,最后终于消失了。

我透过松林的缝隙,望见那夕阳坠落下去,收敛了它的光彩,然后抛下云朵,独自溜到了地平线上。云朵们不能借助于太阳的美丽光彩来梳妆打扮自己了,色彩由绯红到粉红,渐渐暗淡下去。

我最喜欢夏天的傍晚,美的醉人,美的绚灿!那片火烧云笼罩了西边的天际,似一幅绚丽缤纷的水彩画。最初是一片鹅黄色打底,一层淡淡的橙红;橙红中加一条淡蓝色的彩带;彩带的一端满满的展开,一面宽大的血色丝巾,渐行渐远一直扯到天边,就这样把夕阳衬托更加鲜红艳丽。

夕阳快要落山了,夜幕就要降临,乌鸦归巢了,牛羊进圈了。最后一缕霞光也暗了下去。

夕阳西下,学校沐浴在余晖的彩霞中,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在校园内漫步,晚风徐徐送来一阵阵花草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更觉夕阳无限好。

现已是黄昏。残阳依山,夹杂着片片鳞波的湖面,显得那么优柔缠绵。柳叶在这凄凉的背景下,也变的沉默,水中的鱼儿更是婉转,回缠。我喜欢黄昏,不仅是因为它有优美的画面,更是因为它对忧愁的惜连。

乡村的黄昏似乎是从树木的影子开始的。西去的斜阳,还在或有或无地烤炙着人的面颊、肌肤,细碎的汗珠仍旧汩汩地从毛孔中渗流出来,夏日的炎热仍然弥漫在周身,黄昏就来临了。树木稀稀疏疏的影子,好像在不知不觉间从斜刺里掩盖过来,悄无声息洒落在你的脸上、身上,疏疏落落的,斑驳陆离,笼罩在人的上方,空间瞬时狭小起来,低沉下来,有一种局促之感,像清风一样地游走、穿梭,于是,你真真切切地理解:黄昏的脚步已经一点一点地向我们靠近了。

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无数小星星,一眨一眨地,仿佛在邀请人们到广阔的太空去遨游。

一丝愁绪,几抹悲凉,日落黄昏晓。温一壶酒,在冬日的黄昏里,把心事付诸瑶琴,唱弹一曲渐黄昏,千丝万缕,点滴凄凉意。

雨后,干净的路面,微暗的天空下,昏黄的色彩中,寻着泥土的气息,嗅着花儿的淡香,望着那一片绿油油的田地,真的很幸福。此刻心就像被一个东西撞了一下,撞掉了上面沉落依旧的尘埃,突然感觉很轻很轻。

在匆匆世俗,千姿百态,万千竟风流谁能笑到最后,谁能登上成功的舞台,谁能被众星捧月般围绕。世俗之事如棋,也许只有独倚黄昏,才能为心灵减压,才能抛去一切烦恼,抛去一切无奈与追逐,人生是残阳余风的黄昏,明天又是曙光的黎明将至。

这时,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分,草原上笼罩起金色的寂静,远处山峦披上晚霞的彩衣,那天边牛乳般洁白的云朵,也变得火带一般鲜红。草浪平息了,牧归的牛羊群从远方草原走来;只有那些夜间也不回返的骆驼群,还在那柳林附近的湖边上游荡着。

这些云彩就像一位魔术师,有时将自己变成飞腾的骏马,有时将自己变成可爱的小兔,有时将自己变成凶狠的大灰狼,有时……这么多小动物在“舞台上”,仿佛在表演精彩的节目。

这些云彩有的像一群温顺的小绵羊,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吃草;有的犹如一头威武的大狮子,在落日的余晖下披着金色的战甲,似乎在迎接挑战。再看那边几片云彩,宛如几条巨龙在空中嬉闹。它们中间几个小小的云团,如金光灿烂的宝珠,在巨龙之间交织旋转,华美而壮观,耀眼而灿烂。

最吸引我的是火烧云。它披着火红的衣裳,在天空中好似火红的带子。它那火红的余晖,把树木,花草,小动物都变成火红的了,就连我自己也变红了。

描写乡村的优美段落摘抄

1、此时的小村也已成了白雪的世界。白白的屋顶,无暇的地面,没有一丝尘埃,洁白,纯净是这里唯一的主题。置身其中,好象真的来到了一个梦幻的国度。雪地了里,孩子们堆起了两个大大的雪人,戴着草帽,拿着扫帚,守护着这片属于他们的世界。心被净化,思想也变得天真而浪漫。看着地上浅浅的脚印,不由得浮想联翩:是谁来过这里?是美丽的白雪公主,还是善良的小矮人?在这如梦如幻的夜晚王子和公主在玉树下相依相偎该是怎样幸福……

2、天上是流水融融的春季,而人间却是白雪皑皑的冬天。因为有了雪的装扮,冬日里的树一下生动了起来。晶莹剔透,宛然是冰雕做的树干,水晶做的枝叶。清冷,高贵,俨然是嫦娥门前的桂树,在今夜遗落到了人间。惊叹留在心间,不敢高声言语,生怕一不留神,惊动了玉树,化作满地的碎片。

3、黄昏时的小河是那样的安逸,血色的夕阳把河水染得通红,在晚风的抚摸下,河水荡起了无数的涟漪,犹如条条红绸似的轻轻地流动着,几片落叶在水中悠悠地飘向远方。霞光落在里面,太阳也掉进里面,“扑通,扑通!”几条赤黑的鱼跃向水中,太阳碎了!过了一会儿,太阳又圆了。

4、被柳树环抱的农家小院更使人如醉如痴。夕阳余晕透过层层枝叶撒在这红砖青瓦的房舍上,给它抹上一层黄灿灿的颜色,烟囱冒出缕缕炊烟。几只燕子在空中掠过,地上鸡鸭在门前散步觅食,当最后一缕晚霞隐去,放眼望去,整个村庄暮霭缭绕。万家灯火微微闪烁,忽明忽暗,烘托出美丽而又宁静的夜。人们都沉浸在这恬静的气氛中。

5、乡间的小路上,别有一番情趣。孩子们正沐浴着夕阳的余辉,驱赶着;一群群牛羊走在归家的路上;一只只可爱的小羊羔和一头头活泼的小牛犊跟在它们母亲的后面在尽情地撒着欢。几个淘气的孩子坐在牛背上哼着乡村的小调;也有的孩子用鞭子驱赶着那些调皮的牛羊。歌声、哞哞、咩咩的叫声组成了一首动听的“牧曲”,与夕阳、晚霞一起撒在这弥满乡土味的小路上。

6、月亮像一颗稀有的珍珠,镶嵌在天上。月光像一片轻柔的白纱,将村子包围起来,整个村庄都沐浴在这柔和的月光里。月光在田野里流动,一切都那么安静,似乎整个世界只剩下它那沉稳的心跳和轻轻的脚步。

7、一阵清凉的夜风轻轻掠过,它似一壶老酒,将屋后的树、竹,田野里的庄稼灌醉,它们摇摆着,发出欢快、活泼的“沙沙”泼的“沙沙”声。田野里,蛙声、虫声此起彼落,一浪高过一浪,“呱呱呱”“嗡嗡嗡”,连提着一闪一闪灯笼萤火虫也来凑热闹。远处传来几声狗叫,牛脖子下的铃铛“丁零叮零”作响,多么好听!这是一首独一无二的生物交响曲。

8、最美的还要数乡村的小路。小路旁种着 许多不知名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 ,五颜六色,常常引来许多蜜蜂。小路是用鹅 卵石铺成的,形状千姿百态,美丽极了。小路 弯弯曲曲地向前沿伸着。小路的尽头有一个小 湖。小湖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 流动;小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湖底的 沙石;小湖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 暇的翡翠。

9、太阳羞着红脸溜下了山下。夜幕降临了,月亮不知什么时候,像一块发亮的云母石出现在天边,皎洁的月光散落着,变得像铺上一层看不见的纱巾,如此可爱!又像梭子一般地穿过云层,慈爱地观看着人们。公路上,路灯闪动着它橘黄色的灯泽,在夜里为人们引路。各种汽车从公路上疾驰过,在身后刮起一阵卷起的灰尘。汽车闪动着前面车灯,这车灯似乎比什么都更亮。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反光在对面的泛着蓝色幽光的玻璃上,更显得闪亮。

10、夏天,我走进乡村。小溪缓缓地流经乡村。小溪,虽然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也没有西湖的水平如镜,但却有着独特的美丽。小溪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里自由自在的小鱼小虾;小溪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被周围的树木浸染过。这时,这里充满着欢乐的孩子笑声,有的在游泳,还有的在泼水,我也在游戏水中 。

11、最美丽的地方还得数小河了。平静的河面上反射着月光,银光闪闪的、亮亮的,我想这景象恐怕是白天所看不到的吧。静静的河面就像一面镜子,平静级了,有好像在等待什……突然,一条小鱼悄悄地游在月影上,划破了月影,月影就像一块破碎的玉,但小鱼好像并不在意,仍然悠闲地在这块碎玉上游来游去……

12、窗子下,是一块大大的田方格子。临近公路边的是一片茂盛的芒果林子,林子的尽头是一条不大的小溪,可以说是小得可怜,用这条溪的水来灌溉林子,可管用啦!接连着的是一片大大的草地,绿草如茵,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更美,美丽的牵牛花开在草地上,引来了美丽的彩蝶,别有一番家乡特有的风味。草地上靠边的有一座农舍。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黑暗笼罩着田方格子。农舍开起了灯,那橘红色的灯光就像一双神奇的眼睛。

13、夕阳西下,夜晚来临了。乡村的夜晚不像白天那么闷热,我搬了把椅子坐在院子里。一丝丝凉风吹过,夹杂着少许花草芬芳的香气扑面而来。在这黑色的夜晚里,萤火虫是最惹人注目的,它们一般在潺潺的小溪边活动,一闪一闪的,非常好看,特别是在这浓黑的夜晚里,更显得它的突出。

14、秋天,我走进乡村。田野,是乡村农民辛苦耕耘的地方。现在,瓜果成熟了。一棵棵小青菜嫩得要滴水儿。和小青菜挨着的是大冬瓜,大冬瓜身上到处是白灰,像披上了一件白色的铠甲。还有红得似火的西红柿,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我看见直咽口水,真想一口气吃几个。与瓜果做邻居的是金灿灿的稻谷,微风吹过,它们齐刷刷地向我招手。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风景画。

15、夜色越来越浓了,月亮像一面白玉镜子,把光辉洒满全村。周围是一片寂静:树、竹、庄稼的酒醒了,不再发出任何声音;青蛙和虫也停止叫喊了;购不叫了;牛脖子下的铃铛也不响了,这首独一无二生物交响曲结束了。月光下只有那娇嫩的花儿在开放,浓郁的花香在飘动。这份独一无二的寂静中,隐藏着一股独特的乡村气息。

16、春天,我走进乡村。乡村里,有些人家在屋后种一些竹。嫩绿的叶,青翠的竿,一片片,一枝枝,投下绿绿的浓阴。春雨洒过后,我到那绿绿的竹林走走,看见竹笋成群地钻出来。偶然,还看到母鸡率领着鸡群在竹林觅食。

17、早晨,踏着露珠的痕迹,迎着朝阳的气息,闻着扑鼻的芬香,听着鸟儿的歌唱,拎着鱼竿,来到清清的小河旁,坐着石凳,学着姜太公和鱼儿嬉欢,心里是那般的坦荡无私,毫无杂念;乘着火辣辣太阳的脚步,再次踏上原来的路,回到乡村大伯家,吃着香喷喷的乡村饭,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

18、生机盎然的春色惹人喜爱,奇花斗艳的夏季固然迷人,果香飘溢的仲伙值得赞美,银装素裹的北国之冬着实壮观,乡村的黄昏。然而,我却爱乡村的黄昏,不只因为它有醉人的风姿,更因为它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19、田野里,美在那里跳舞!春天,田里禾苗绿油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绿精灵在跳舞。转眼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金黄,一阵微风吹来,层层梯田翻金浪,沉甸甸的稻穗摇摆着身躯,仿佛一个个黄精灵在舞蹈。你看,农民伯伯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们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弯腰割稻子,有的踩着脱谷机,还有的载着满车金灿灿的谷子往家赶……欢乐的梦精灵在农民的心里跳起了丰收圆舞曲!

1、乡村,一个离我们很近的名子,但却离城里的孩子很远。提起乡村你的脑海中一定浮云浮现出农家风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一大片一大片金黄色的田野旁边,坐落着一幢幢低矮的平房。乡村生活,其实并不是这些,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乡村的四季都有独特的风光。

2、傍晚,天空中飞过几只白鹭,它们那洁白的羽毛真像一团小雪花。我和外婆一起骑着自行车,去田野里买菜,我们骑在田野里的小路上,远处的景色真美啊!夕阳下,一排排柳树整齐地站在池塘边,又长又软的柳条随风飞舞。果园里种满了香蕉、荔枝等水果,它们硕果累累,使人垂涎欲滴。外婆买完菜,我们便回家了。晚饭吃着我们刚从田野里摘来的菜,我们心里甜甜的。

3、透过车窗,公路两旁挺拔的钻天杨,急速地向身后闪去:眼前那条笔直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4、冬天,我们可以在家门口堆雪人,那每一个堆好的雪人都是我们打雪仗时的阵地,一般我们要堆好几个,万一一个雪人被打蹋了,我们则会去另一个阵地,直到我们的阵地都被击垮,不然我们就还没有输。每一次我都要玩到手冻的红彤彤的,直到我不能在拿起雪球,好比不能在拿起枪,我都不会放弃,回到家,把脸用热水洗干净,把手浸泡在热水里,是那时最舒服的事。等我暖和好了,我会在上战场。

5、乡村,美在小河里。乡村的小河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她在流动。乡村的小河真清啊!清的让你感觉不到她在流动。夏天,我和小伙伴们在河中嬉戏:我们捉鱼,打水仗,摸螃蟹,我们的欢笑充满了整条小河。

6、乡下人家的烧菜方式也很有趣。他们用的是大灶,在里面分放四样菜,一起烧,然后,烧出来的菜都是热的。

7、乡村,美在田野里。秋天,在田边的小道上,田野的景色一览无余,那一个个金黄的“小精灵”紧紧聚在一起,一阵风吹过,田野便掀起了“波浪”。无论什么时间,田野里都会响着孩子们的欢笑。

8、夏天,孩子们最喜欢靠近村子的小河。小河上,大片大片的荷叶密密麻麻,显得挨挨挤挤。荷叶上的荷花特别引人注目,那淡粉色的花瓣又大又嫩,犹如一个个害羞的仙子。孩子们最喜欢游泳了,男孩子们个个光着膀子,只穿一条白色的短裤。在小河里,常常会看见许多孩子在嬉水、游泳,而不会游泳的女孩子,也在河边树阴下聊天。

9、春天,一阵春风吹来,把大地的衣裳吹成了五彩缤纷的。而山野里、草丛边,绽开了许多明媚的小花。杜鹃换上了火红的外套,桃花也擦了嫩粉的胭脂,就连解冻的小溪也叮叮咚咚地唱起歌来。村子里的孩子,都跑到树林里玩:女孩子们在草丛边采了许多野花,都挂在了衣服上、头上,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呢;男孩子们跑到柳树旁,拔下柳条,编成草帽戴在头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可神气了。

10、秋天,我可以和伙伴们玩游戏,去那田野里玩游戏,因为那时候是玩捉迷藏的最好时候,玉米长高了,那叶子足以遮掩我们。“开始了,我要捉了。”每当听到这个声音,我们便听着脚步声来藏,我们小心翼翼的走动着,生怕被听见了,每当被发现的时候,那脚步声是最好胡信号,可以让我的同伴知道我被捉住了,要重新选择地点,这时候是最激动人心了……直到我玩累了,不然我到天黑也不肯回家。

11、白天是短暂的,吃过晚饭后,我们坐在屋前的台阶上,看着天空一点一点的暗下来,一转眼,星星亮了,月亮也露出了洁白的牙齿,我们便开始数星星,数着数着,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好的梦幻世界:星星一闪一闪的向大地眨着眼睛,月亮好似一颗最独特的宝石镶嵌在深黑的夜空里,月光仿佛是一层薄薄的白纱,将大山围住,那么轻、那么亮,整座山沉浸在白纱的笼罩中。一阵清凉的风吹过,好像一壶酒洒过,醉得屋前的树、竹、花、草等植物东倒西歪。

12、那遍地的绿草,那微风中轻轻摇曳的芦苇,那栖满了夜鹭的灌木丛,就像一幅立体的田园画,静静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13、在一个春光明媚,清香袅袅的一个早晨,如果你到田野中散步,定会为眼前的景色而震撼,在云雾迷蒙的田野里,你根本看不见远处,只能看见云雾都变成红色的了,你会惊奇,雾怎么变成红色的了?当你静下心来,你必然会发现一棵棵桃树上都开满了粉红色的花,它们一朵朵亮丽夺人,在粉红色的花苞下,仿佛蕴藏着一个小孩子的脸,它是那样娇嫩柔和。当你蹲下来拨开那一层又轻又软的小草,露出的却是那一朵朵毫不起眼的小花,但在我看来那一朵朵小花是那样的纯洁,朴素,胜过那国色天香的牡丹,胜过那亭亭玉立的荷花……

14、乡村,美在草地里。乡村的草地,远远望去,像一块碧绿的翡翠,走近一看,又好似一块柔软的地毯。下午,我们玩累了,喊渴了,就“扑通”一声倒在了草地上,虽说是倒,但也感觉不到一丝疼痛。

15、寒冬过后,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她把乡村的花染成了五颜六色的,她把乡村的树涂成了绿色的,绿油油的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探出头来。小河在欢乐地流淌,小鸟在快乐地舞蹈。辛勤的农民伯伯在田里认真地插田,乡村的春天让我陶醉!

16、小孩子们的游戏很多了。比如说,抓知了。拿一根长木棒,上面放上粘胶,小心地往树上伸,一个知了就被粘住了。还有抓蝴蝶,把蝴蝶做成标本。还有的时候,偷偷地到地里去偷瓜吃。他们在白天就已经看好了哪片地里的瓜好,然后,晚上大家再一起去偷瓜吃。

17、乡村生活就是有不一般的魅力。在梦醒时分便有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声催促着起床,伸一伸懒腰,望一望窗台上那一朵早已绽放得绚丽的花,那花藤的蔓延是延续生命的气息,给人一种生机,一种崭新的活力。开启那扇柴门,一眼望去,那一块块有规格的田地,给人增添几分艺术的想象。饶着田埂漫步,吸一吸清晨的空气,那风送来的空气里面夹杂着泥土的清香,那清香沁人心脾给人以爽朗,看着田里嬉笑忙活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感受到他们生活是多么美好。

18、中午,阳光把乡村打扮得金灿灿的,我们吃完午饭,便坐在树荫下乘凉。在树荫下,我们打扑克牌,玩过家家,吓跑周围的鸡群,可好玩了。那些鸡群被我们吓得跑来跑去,神情慌张,喔喔的大叫着,我们却被它们那焦虑的样子笑得前俯后仰。

19、早晨,一打开窗子,一缕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房间里,在加上那公鸡响彻云霄的叫声,把我从梦中给拉出来了。吃完早饭后,我和亲爱的外婆,来到田野里。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数不胜数的油菜花,一大片一大片,看不到边,好像大地铺上了黄地毯。再瞧那边,还有许许多多的蔬菜和水果,人们都在高兴的收获着自己劳动果实。我心中才知道,田园生活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呀!

20、美丽无比的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的来到了人间。来到大树旁,大树变得更加苍翠欲滴。来到小鸟旁轻轻地跟它说了三言两语,小鸟竟然开起口说话了,真是不可思议呀!秋姑娘来到了花园里,花园里的花一下子全部齐放了。秋姑娘用自己那五彩缤纷的魔术棒把乡村生活变得更加的精彩无限。

21、冬天,是一个白色的世界。大树伯伯穿上了白色的大衣,白花花的雪把小路铺成了一条白色的小道。房顶上都是雪,有的还结冰了。小朋友们都在雪地里堆着可爱的雪人。这就是乡村的冬天,它把我深深地迷住了。

22、秋天,金黄色铺满了田野、山冈。秋风送爽,一片片枯黄的叶子跳着一曲曲优美的舞蹈,降落在地上,水面上。山野中,是什么在飘香?哦,原来是桂花开了。小小的桂花呈金黄色,虽然小,但却十分香。村里的孩子非常喜欢桂花,特别是桂花做的香包,挂在衣服边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秋风一吹,山上的野果成熟了,香甜可口,孩子们别提有多喜欢了,他们拿着篮子来到山上,采集野果。不一会儿,孩子们的篮子里都装满了野果,也装满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容。

23、冬天,大地披上了雪白的棉袄,草地上、大树上们,都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小溪铺上了一层雪毯,小草钻到了土里,舒舒服服的睡大觉。久违了的雪花姑娘乘坐着寒风的列车来到人间,一片片晶莹剔透的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孩子们最喜欢堆雪人打雪仗了。你瞧,孩子们捧起一把雪,再把学捏成一个个雪球,相互扔来扔去,玩得多开心那!仿佛冬天不再是那个寒冷的冬天,而是一个欢乐的冬天。

24、金翅雀唱着、跳跃着,有时也扑打着,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孩子,给这幽静的山村更增添了情趣。

25、绿草如茵的草原上还有一条细细的河,袒露在阳光下,远远看去,像一条发光的银项链。

26、中午,打开窗户,外面居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一颗颗小水珠滴在绿叶上,好似它们在绿油油的叶子上滑滑梯。不一会儿,雨停了,我和其它伙伴一起来到了草地上玩耍,有的在玩捉迷藏,有的在跳绳,我的小辫子时儿往上,时儿往下,可爱极了!听,远处传来了嘎嘎的叫声,哦!原来,小鸭子们在清澈见底的小河里快乐的戏水呢!屋前地几只公鸡抖着自己的美丽的羽毛,骄傲的唱着歌那歌声比什么周杰伦好听一千倍呢!好像在说,你们有我们这么漂亮吗?

27、走进村庄,一阵微风轻吻着我的脸,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些青草的香味和各种花的幽香,还夹杂些果实的甜,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我轻轻地吸一口空气,香喷喷的,甜丝丝的。正当我沉迷于这沁心的香味而无法自拔时,一曲悦耳的曲调使我惊醒过来。我便四处张望,想要找到曲调的发源地,可就在此时,我发现自己已经身处一片绿色的“海洋”里了,一片庄稼的海洋。这片镶嵌着露珠的绿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她在微风中摆弄着她婀娜的身姿,翩翩舞动了起来。我的视觉被这片鲜绿强烈的充斥着,我的脑袋顿时像短路了一样无法思考,深知自己已经迷失在这片美丽的绿海之中了,而我只想一直迷失在这,永远不要离开。

28、夏天,天气格外的热。连狗都显得无精打采,耷拉着脑袋,四肢趴在地上,不停地从嘴里伸吐着舌头;树上的蝉也不停地叫着“知了”。此时此刻,村子里的孩子最想干的事就是到小池塘里去游泳,他们站在水边把衣服裤子脱个精光,男孩子争强好胜,就像鱼一样钻进水里,比起赛来,傍边的女生就在岸上给他们加油,有的水性好的孩子在水里游两圈还能捉两条鱼呢!

29、秋天来了,树叶黄了,金黄色的田野被风一吹,像在操场上做操的同学们,整齐有序。农民们个个都到了田里丰收。水果新鲜极了!稻田被收割了起来,然后被农民扑在门前的大坪上晒谷。乡村的秋天使我快乐!

30、我外婆就住在乡村,每年寒假,爸爸妈妈都带我去外婆家领略乡村生活的有趣:泉水里倒映着我愉快的笑脸;泥地上留着我欢快的脚印;长满绿树红花的山间回荡着我和伙伴们欢乐的笑声。乡村真美啊!

31、生活就是这般美好,就看你怎么过了,感受乡村生活就是在享受人生的美好,就是在为人生增添乐趣,增添快乐与美好的回忆。人生就是要体验尽不相同的生活,要是没有尝试过乡村生活那就赶快探访一下吧!保证会让你流连忘返。

32、早晨,公鸡叫醒了沉睡在梦乡的我,我立刻爬起床,迅速穿好衣服,和表姐表妹一起到田间晨跑。田间的早晨真美啊!整个田间都是雾蒙蒙的,像是笼上了一层白纱。天边的小鸟飞过,与我们共享这美丽的田间美景。我们穿梭在田埂上,田埂很窄,我们三个人小心翼翼地走着,看见一根小树枝就说那是敌人设下的毒树枝陷阱,我们便从它上面跳过去,又接着走了。田间似乎是一个迷宫,我们穿来穿去,才回到了家。

33、穿越过绿海,我看见了一条无比醉人的小河,那河水的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的纯正;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她的蓝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她静静地流淌着,静静地哺育着这里的一切。听,那好听的曲调又响起了,谁?是谁在弹奏这美妙的曲调?那曲调犹如天籁之音,让人听得心旷神怡,听得如痴如醉。“这曲调竟是我身边这条河弹奏出来的!”我惊呼道,“啊!真是一条不可思义的河!”

34、母鸡在孵蛋的时候,你把鸡抱起来,它就会疯狂地乱叫,你再把它放下去,它又会安静地孵蛋了。

35、高原的气候,真叫人无从捉摸。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风满天,忽而平静得纹丝不动。

36、乡下人家都会在门口养些鸡。如果有人抓住了一只鸡,其它的鸡全都飞了起来,整个院子就会被那鸡闹得鸡飞狗跳的,满地都是羽毛。

37、炎热的夏天,鱼儿在河里游动。早晨,池塘里的荷花上沾满了露水,青蛙也唱起了欢快的歌。正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大地上,热得人们不敢出门。到了傍晚,天空的白云被染成红色的,美丽的彩霞变成了各种动物的模样。乡下人家这时候也把桌椅饭菜搬到了门前,天高地阔地吃了起来。乡村的夏天令我回味!

38、道路旁橘红滚圆的柿子,挂在树上;金黄硕大的梨果,结满枝头。

39、在乡下,大人们的休闲方式就是钓鱼。他们一没事就拿着鱼杆和鱼饵,跑到河边钓鱼。有的时候,一条也钓不上来,但有的时候却能满载而归。

40、村子东西两边,各有一条小溪,缓缓地流着,要是站在高山顶上望去,就像系在村腰上的两条绿色的绸带。

41、田野里的稻子都熟了,黄澄澄的,仿佛是一块大金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