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我的团长有故事原型么

2022-11-09 18:42 作者:狐小狸Ivy 围观:

《我的团长我的团》,被历史铭记的远征军,英雄气概令人动容,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狐小狸Ivy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的团长有故事原型么1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部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战争题材电视连续剧,以1943年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为背景,描写了中缅边境上一群溃兵用血肉之躯抗击日寇的壮烈故事。

这部电视剧的主要人物有:龙文章,北平人孟凡了、上海人阿译、东北大兵迷龙;还有要麻、豆饼、蛇屁股、康丫、兽医郝大叔和湖南人不辣……这群操着东西南北不同方言的士兵们由龙文章组成了一个团,龙文章自任团长。

这部电视剧中描写了一伙国民党的溃兵被川军团团长虞啸卿收编后被美国盟友的飞机送往缅甸参战,在缅甸的丛林上空被日本炮火击中,坠落在缅甸的丛林里,险被日本人围杀,后来龙文章救了他们,并把他们带往密林,因为龙文章看出这伙人并没有战斗力,必须要避开日本人,不能和日本人正面冲突,虽然这伙人对龙文章充满疑虑,但他们的精神已经被这个勇敢果决胆识过人的军人所降服,他们只能跟着他前进。

龙文章说从此是他们川军团的团长,迷龙首先和团长起了冲突。紧接着,是所有人和团长起了冲突。做梦也要回家的迷龙们想要一走了之,龙文章嘲笑他们是贪生怕死的废物。迷龙们企图以众凌弱,挟持龙文章就范,可却遭到了深谙各种游击战法的团长十足的戏谑,他们这才知道,自己根本不是龙文章的对手。

而在森林追捕的游戏中,川军团却突然遭遇了真正的日本兵。迷龙们来不及多想就扑了过去,几经搏杀,几个日本鬼子被龙文章们绝杀殆尽。迷龙们目瞪口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居然真的可以打鬼子了。他们一路打一路收编溃逃的士兵,川军团打出了名声,被日本鬼子一直追击的英国军队居然认为这支英勇善战的部队是日本人,他们打着白旗投降来了。看过好几部描写二战时英军不敌日军而投降的电影,比如《桂河桥》,感觉英国军队遇到日本人怎么就那么怂的!

当这支军队一路打到中缅边境,和祖国的距离是咫尺之遥,但他们的面前隔着一条江——怒江。怒江上架着一座桥,叫行天渡。走过行天渡,才是南天门。日本人的追兵从未停止追击,他们的飞机抢先炸毁了行天渡,川军团陷入了绝境。

那么剧中的南天门是否真的有这个地方呢?《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原型是1944年的松山会战,《1944:松山战役笔记》中看到南天门,笔记中记载:


南天门就是现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境内的松山战役遗址。

据说电视里的禅达南天门之战的原型就是松山战役,这次战役不仅打破了滇西战役僵局,更是拉开了中国反攻的号角。

在古代军法中有一个词汇:军队未动,粮草先行。

而滇缅公路就是英美联军给中国的补给之路,打通了这条道路在有物资的援助下,国内的战争局势才能反转,所以将松山战役比作抗日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战役之一也是不为过的。

剧中的虞啸卿代表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对同袍的冷漠无情,在龙文章带领兄弟在南天门和日军拚死博斗时,虞啸卿却好整以暇站在对岸观望,并不出兵相助。 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国民党的本质,拥有无比精良的武器还是被赶去台湾。因为已失去民心及军心涣散。其中也体现出中国军人在战争中,有敢于牺牲的高尚情操。

向那些为革命事业奋斗而失去生命的人,致予最崇高的致敬。

我的团长有故事原型么2

在生活中,一个人要是太过自我总会遭到周遭的排斥。

不仅仅是生活,在影视剧中也是一样。

例如,《我的团长我的团》


无论看多少遍,《我的团长我的团》都足以称得上国内最伟大的抗战剧,但也是一部非常可惜的抗战剧。

因为不想随大流,过于独树一帜,在电视台播出不久后就下架,虽然没有被禁,但却甚少在电视台上播出,和在央视几番轮放的《亮剑》的热度相比是天差地别。

而且当年的网剧更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很快就被尘封于历史中。

直到近几年,《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口碑才开始逆转,豆瓣评分从7分升至9分,但意义已经不大了。

如今抗战剧已经走过了黄金时代。

即使有更多人知道《我的团长我的团》的优秀,它也掀不起多少波浪。

《我的团长我的团》以剧中的瘸子孟凡了的口述和视角来讲述故事,所以剧名叫“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的团,是名存实亡的川军团,也是炮灰团。

虽然是故事视角,但故事的真正主角是团长龙文章和他带领的团,是以松山战役为原型,讲述中缅边境禅达的抗日故事。主线剧情和多数抗战剧一样,但《我的团长我的团》却是一个异类。也正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才让这部电视剧在时间潮流中脱颖而出。

多数抗战剧都把战争拍得热血沸腾,充满浪漫主义的英雄情怀,但却很少关注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是怎样的,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一场大仗是由无数人命填补而来的。

孟凡了从不和新兵打交道,只和老兵称兄道弟。因为新兵缺乏实战经验,几轮排头兵冲上去,基本都死光。而在上司眼中,他们只是一串数字。

像虞啸卿这样的统帅只关注整个战局,士兵的伤亡人数从来就不是考虑的重要因素,沙盘之战就能看出虞啸卿的有勇无谋,以及视部下的性命为草芥,几条人命又算什么呢。

我的团长有故事原型么3

#娱乐聚焦#《长津湖》北京电影节首映,都是大导演大演员很多人可能忽略了编剧兰晓龙,兰晓龙可是《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的编剧,《长津湖》和《士兵突击》都讲的是七连的故事!


钢七连是小说《士兵突击》及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一支连队,他属于702团,702团团长王庆瑞(李京饰),连长高城(张国强饰),指导员洪兴国(朱时春饰),许三多(王宝强饰),史今(张译饰),伍六一(邢佳栋饰)。


钢七连的口号“不抛弃,不放弃”成为众多士兵突击迷们津津称道的口头禅。还有那连队的队歌“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为国保家园;杀声吓破敌人胆,百战百胜美名传;攻必克,守必坚,踏敌尸骨唱凯旋!”成为鼓舞众多观众的感人精华。钢七连实际上是一种剧情虚设,但事实上存在于现实中的一种称号,一种情节。


《长津湖》预告片中,吴京饰演的七连连长伍千里,率领战士们逐一报出自己的姓名和编号:第17名战士雷睢生,第135名战士梅生,第162名战士伍千里,第221名战士余从戎,第280名战士平河。


最后一个入伍的伍万里是第677名战士。按照我们的军旅常识,一个连的编制,整编不过百人左右,677这个编号,意味着七连自成立以来已有超过500名战士牺牲或者退役,“钢七连”已经整整换血5次。


在《士兵突击》里有一个细节,即“钢七连”之所以没有被取消番号,就是因为在抗美援朝时最终活着三名年轻的战士。都是兰晓龙当编剧,他应该会把“前传”放到《长津湖》里。从柳潭里到古土里接近100公里,“钢七连”的众位主角肯定也是在这一系列的战斗中一个个牺牲。这样设置既能全景展现战役的过程,也不算违背历史。


电影《长津湖》的编剧是兰晓龙,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过“钢七连”这个名字。


他担任编剧的“中国军旅三部曲”,部部都和钢七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就是钢七连的战士。


而第5000名列兵马小帅那句“别以为我来七连没几天,就长不出七连的骨头”,至今言犹在耳,记忆犹新。


把“钢七连”分配给27军有没有根据?至少从预告片展现的一个细节能证明他们属于27军:他们戴着普通的“解放帽”,而不是“50式军装”所配备的大檐帽。第九兵团入朝时,只有20军佩戴着大檐帽。很多志愿军老兵都曾经说过:“只要看见戴着大檐帽的人,就知道20军上来增援了”。长津湖地区大多数的战斗由20军和27军完成,没戴大檐帽的肯定是27军了。


关于钢七连的原型


钢七连的原型应该是解放军第27军某部。电视剧中班长史今复员的时候要求看看自己保卫的首都,而27军在70年代就有一个师驻守北京,后来整个军都在北京周围卫戍京畿。


钢七连整编之前曾大闹团宣传部,原因是团报上把首先发起“孟良崮战役”的功劳算在了“大功六连”头上。实际情况是“钢七连”的功劳。因此,该部队只能是华东野战军的部队。


根据上面这两点,基本可以排除下面说的第39军的原型,因为39军是东北野战军的部队,不可能参加过“孟良崮”战役。39军也没有驻扎在北京附近,而是一直在东北。


27军某部说,这一说法主要有3点理由。其一,27军长期拱卫京畿,军部在石家庄;其二,孟良崮战役是华东野战军主打,27军也是参战部队之一,而39军、38军隶属于东北野战军;其三,27军参加过抗美援朝,打了极为艰苦的长津湖战役。


还有一点是钢七连曾参加抗美援朝,这也符合27军的惊天之作 - - 消灭美七师的“北极熊团”。这是志愿军消灭的美军唯一团级单位。当时三野部队(原华野)打得很顽强,在没有冬衣的情况下,打垮了美军最强悍的陆战第一师,消灭了北极熊团,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冻伤达到一半。每一道山岭都有志愿军在顽强阻击,由于天气过冷,有的连队全部冻死在雪原之上。这也符合钢七连的经历。


之前我也很担心凯子哥,但是据说这次陈凯歌很克制,拍的出征文戏,上火车那段,拍的很好有内味,徐克林超贤的大场面,兰晓龙的钢七连剧本,我可太期待了,希望长津湖能成为中国战争影视标杆!


钢七连的兵一个没有,只有老A的队长和吴哲参战了,伍千里和伍万里,是不是伍六一的祖辈呢?编剧兰晓龙你不出来回应下吗?


一声霹雳一把剑

一群猛虎钢七连

钢铁的意志钢铁汉

铁血为国保家园

杀声吓破敌人胆

百战百胜美名传

攻必克,守必坚

踏敌尸骨唱凯旋


#影视杂谈##八卦手册#

相关文章